第 137 章 馬關
作者:天下白兔      更新:2020-11-25 12:37      字數:3283
  北洋水師聘用的洋員顧問泰萊和瑞乃爾等看到劉公島被圍困,為了活命主張投降,與威海衛水陸營務處提調牛昶昞商量投降辦法,計劃著由洋員去勸說提督丁汝昌投降。

  9日淩晨2時,泰萊與瑞乃爾來勸丁汝昌投降,被嚴詞拒絕。勸降失敗後,又與馬格祿、浩威等策劃以眾相逼。

  但是他們仍然遭到了丁汝昌的言辭拒絕,並且將這些人斥退。

  11日,眼看援軍無望,丁汝昌召集諸將和洋員顧問會議,會議從上午一直開到午後,他提出艦隊突圍主張,卻遭到牛昶昞與洋員等聯合反對。無奈之下,丁汝昌下令將提督印戳角作廢,以防有人盜印投降。

  會議無果,萬分失望的丁汝昌晚飯也沒吃,一直枯坐在桌旁,麵對著掛在牆上地圖,眼看著曾經輝煌的北洋水師,為什麽那麽快就被吞食。是自己的原因嗎?還是別的原因?為什麽求援的密信發出去了這麽久,沒有得到回音,還不讓出戰?帶著種種的遺憾,他服毒自殺了。

  顧問洋員美國人浩威假借丁汝昌的名義起草降書。其實提督印當時被故意藏了起來,並未被戳角毀壞。

  14日,牛昶昞以海陸軍代表身份登日海軍鬆島艦,與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11條,將北洋艦隊殘餘的11艘軍艦、劉公島炮台及軍資器械,全部移交日軍。

  戰爭打到這個地步,清朝政府自決已經沒法再打下去了,於是朝廷任命李鴻章為特命全權大使前往日本進行和談事宜。

  2月14日,李鴻章及其子李經方,美國顧問科士達,離天津去日本,20日在日本馬關春帆樓與日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陸奧宗光開始談判。

  談判過程中,日本肆意勒索,所提各項條款,隻準李鴻章說“允、不允兩句話而已”,並時時以戰爭再起和進攻北京相威脅。

  73歲的李鴻章雖然極盡周旋,但談判幾次沒能成功而峰回路轉,當時一名日本人偷襲李鴻章,用槍擊中其左臉。他瞬間血流不止,應聲倒地。

  當時負責談判的伊藤博文,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氣得直吐血。他也害怕談判就此破裂,要知道在當時日本戰爭潛力幾乎已經被挖盡了,如果繼續戰鬥下去,恐怕財政就無法支撐了,現在他們如此強硬,也不過是外強中幹。

  於是伊藤博文急忙乘車親自前去慰問李鴻章,並且向李鴻章保證一定會嚴懲凶手。

  而李鴻章也知道現在清朝的那些人是怎麽想的,他們隻想快速求和,再加上自己的北洋已經幾乎是全軍覆沒也無力再戰,而南洋的劉海又是坐山觀虎鬥,看來是指望不上,為了能夠早點結束戰爭,李鴻章也隻能暫時的忍耐。

  於是李鴻章並沒有離開日本,而是就地養傷,在傷勢稍稍好轉之後就立刻投入了談判。

  而伊藤博文等人也害怕,如果繼續強硬下去,李鴻章會自暴自棄,就此停止談判,於是主動將3億兩白銀的賠款降低到了2億兩。

  可謂是一槍減少一億兩,後人也因此評價他為“一把骨頭一把淚為清廷節省一億兩,為清廷的苟延殘喘做出了極大貢獻”。

  至此,把關條約的所有協議幾乎都達成了共識,幾天之後雙方正式簽訂了條約。

  三月二十三日,李鴻章被迫在條約上簽了字。條約共十一款,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

  主要內容為:一、中國承認朝鮮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二、中國割讓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三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二萬萬兩;四、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內河駛入上述各口搭客裝貨,日本政府得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五、日本臣民可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設立工廠、輸入機器,隻交所訂進口稅,日本在華製造的一切物品得免征各項雜稅,所有日貨均可設棧寄存;六、交換俘虜,中國即行釋放日本軍事間諜或被嫌逮之日本臣民。四月初八日,清政府批準了這一喪權辱國的條約。四月十四日,中日雙方在煙台互換批準書,《馬關條約》開始生效。

  而這個時候一直在南京蟄伏的劉海在得到大清國政府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之後,立刻大喜過望,對著左右的幕僚說道:“此天賜良機,正是我南洋飛龍在天之時。”

  當天晚上劉海就寫了一封奏折,命人送到了京師。

  在這封奏折之中,劉海痛斥了朝廷上的賣國賊李鴻章等人,然後用假模假樣的說道,台灣乃是祖宗百戰所得,不可輕棄。接下來又訴說台灣在大清海疆的戰略重要位置,同時說明台灣是南洋水師基地所在,憤慨的請求朝廷廢約再戰。

  劉海的奏折再送到朝廷之後,立刻就引起了一片的喧嘩。

  慈禧等投降派自然是不願意,本來已經得到和平的機會,怎麽能就這麽再次開戰?

  而像光緒皇帝等主戰派,對於這一次的馬關條約苛刻的條件,是已經憤慨到了極點?

  要知道大清國和列強打交道這麽多年以來,從來就沒有做出過這樣大的讓步。

  就連世界第一強國英國也沒有辦法逼迫大清國簽訂這樣的條約,現在竟然被一個小小的日本所達成了。

  因為在朝廷上對於日本小視的習慣,由來已久,這些官老爺們能夠接受大清國被洋人打敗的事實,卻無法接受大清國被日本人擊敗的現狀。因此不滿馬關條約的人大有人在。

  而劉海的這個奏折,自然引起了滿朝上下文武大臣的共鳴。

  就連光緒皇帝再接到劉海的奏折之後,也是興奮異常連續,召集大門武大臣商量了幾天,準備不承認馬關條約,繼續命南洋水師全軍出動,與日本海軍決戰。

  但是劉海的奏折,卻遭到了慈禧太後強力的壓製,甚至有一次在光緒皇帝召開大朝的時候,慈禧太後竟然破例地從頤和園出來來到了乾清門。

  慈禧太後對著滿朝文武咆哮著,痛斥劉海不知高低,隻之一時的血勇,卻不把國家大義放在心上。

  同時話中明裏暗裏說劉海在北洋同日本人大戰的時候,坐山觀虎鬥,坐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由於慈禧太後的強力壓製,劉海的這封奏折就被朝廷棄用,同時光緒皇帝不得不發了一封聖旨,痛斥劉海無端引起友邦猜疑,命令由劉海約束手下不得再戰。

  劉海在接到這封聖旨之後,立刻就著急了,自己的幕僚商議下一步該如何行事。

  江寧人趙傳仁上一次出的主意被劉海棄用之後,一直耿耿於懷,這一次得的機會自然要在劉海麵前露個臉,於是他當先出來,“大人,朝廷如此行事,已是天下民心,大人不必理會,隻要大人立刻出兵與日本人決戰,天下民心就在大人這一邊,朝廷到時候投鼠忌器也無可奈何。”

  而作為劉海頭號幕僚的趙家華,這一次破例同意了趙傳仁的意見,“大人,日本和北洋水師決戰之後已經是強弩之末,我等現在出擊正是時機。”

  其他的幾個幕僚對於這二人的意見也是紛紛的讚同,他們已經看出來了,經過這一次朝廷可以說是威望掃地,地方上的勢力越發的膨脹,而作為兩江總督的劉海,現在已經成為了朝廷第一大的實權派,將來的前程不可限量。

  而現在正是劉海爭取民心,布武天下的時機。

  劉海坐在上邊,聽著底下幾個幕僚的議論,滿意的點點頭,這一回自己背上了賣國賊的名聲,終於等到了這個時機。

  於是劉海站起身來對著下邊的人說道:“日本乃是蠻夷小國,窺視我天朝久已,今日攜小勝,隻為逼迫朝廷簽訂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不但賠償白銀2億兩,而且割讓我南洋水師重地台灣,如此奇恥大辱,南洋怎能忍讓?本督決定,兩江地區立刻進入戰備狀態,南洋水師立刻出航,尋找日本海軍決戰。”

  劉海作出決定之後,他的命令迅速就像兩江地區傳出,劉海麾下的三十萬陸軍接到劉海的命令之後,立刻整頓人馬,把守兩將各要地!

  劉海命令陸軍準備,倒不是因為害怕日本人偷襲,他這個防禦得目標恰恰是本國人。

  劉海害怕他領大軍在外的時候,清國朝廷突然發難,到時候他的老家就沒了。

  劉海再給部隊發布命令之後,接著又向全國通電:日本囂張,視我大清如無物,滿朝大臣,隻知議和不知血戰,今我南洋將士,絕不受此大辱,特此通遍全國欲與日本決一死戰。

  北京的朝廷接到劉海的通電之後嚇得直哆嗦,這是幹什麽?這是要造反呀。

  但是現在北洋已經被被日本人打殘了,朝廷還真沒有辦法,對劉海有任何的威脅,於是隻能是連續發電報,讓劉海稍安勿躁。

  日本在得到劉海的通電之後,也是嚇了一跳,他們現在雖然得到了北洋很大的一批軍艦,但是這些軍艦還沒有完全整修完成,現在和南洋水師決戰,還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他們立刻就聯係了英法美等國的領事,請求他們聯合幹預劉海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