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黃海大戰2
作者:天下白兔      更新:2020-11-24 12:44      字數:3257
  在致遠艦沉沒之後,緊隨在致遠艦之後的“經遠”艦繼續迎戰“吉野”,也中彈起火,管帶林永升、大副陳策陣亡,隨後艦也被擊沉,250餘名官兵殉難。

  “濟遠”管帶方伯謙、“廣甲”管帶吳敬榮,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靖遠”、“來遠”因中彈過多,退出戰鬥,避至大鹿島附近緊急修補損壞的機器。

  到了這時,北洋艦隊已經被重創,除了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仍然奮戰之外,其他的軍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或退出戰鬥,或被擊沉或者臨陣脫逃。

  而在北洋巡洋艦隊遭到重創的時候,兩艘鐵甲艦就好像兩隻騎著戰馬的勇士一樣,在日本艦隊的圍攻下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定遠”、“鎮遠”兩艦頑強抵抗著日艦本隊的圍攻,雖中彈甚多,幾次起火,全體官兵仍然堅持奮戰,重創敵旗艦“鬆島”,打死打傷炮台指揮官海軍大尉誌摩清直以下100多人。

  日本十幾艘戰艦圍著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艦不停的轟擊,雖然他們兩艘鐵甲艦中彈近200枚,但是兩艘鐵甲艦巍然不動,讓日本司令官都覺得這兩艘鐵甲艦是不可擊沉的。

  說到這裏,咱們就說一說定遠艦,鎮遠艦兩艘鐵甲艦的防禦。它們的防護形式采用中央鐵甲堡。鐵甲堡長度435米,鐵甲堡厚度305~355毫米,艏尾部分水平方向的裝甲甲板厚76毫米,305毫米炮主炮台圍壁厚305毫米,裝甲司令塔防護裝甲厚8英寸。

  雖然日本巡洋艦速度快,但是其裝備的小口徑火炮,完全對定遠艦和鎮遠艦的超厚裝甲沒有半點辦法。

  “靖遠”、“來遠”兩艦起先因為中彈過多,暫且退出戰鬥,到大鹿島附近修補損壞的機器後,重新投入了戰鬥。“鎮遠”艦的三十公分大炮連續擊中日軍旗艦“鬆島”號兩次,“鬆島”號甲板四號炮塔中彈後,引發了炸藥,發生大爆炸,“鬆島”號船軸傾斜五度,火災大作,遭到重創。

  除了“鬆島”號,日軍聯合艦隊的“比睿”、“吉野號”、“赤城”、“西京丸”、“扶桑”等艦也遭受了重創。艦隊指揮伊東祐亨望見北洋艦隊又重新集結,此時天色也漸暗,同時他也對北洋艦隊的兩艘鐵甲艦產生了畏懼,害怕繼續戰鬥下去,會使日本聯合艦隊損失更為慘重,便於下午五點半左右下令日軍艦隊撤出戰場。

  說起來這場大戰雙方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北洋海軍並沒有處於絕對的劣勢。

  這次海戰的結果,北洋水師艦隊損失了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五艘軍艦,其中廣甲號臨陣逃離了戰場後觸礁,幾天後自毀;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的鬆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艘艦艇也受了重創,死傷將士六百餘人。

  因為北洋的定遠艦和鎮遠艦,隻要稍事休整就能繼續作戰,這樣算下來,日本在主力艦上仍然是處於劣勢的。

  北洋水師拖著濃濃的黑煙,艱辛跋涉的回到了威海衛之後,這場大戰的消息才在清國的朝野傳開。

  李鴻章得到消息之後,差點一口老血噴了出來,自己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北洋水師,竟然損失如此嚴重。

  到了現在北洋水師恐怕已經不堪一戰了,因為現在所有的軍艦幾乎都帶著傷。

  在這種情況下隻有兩個辦法來恢複戰鬥力,第1個就是立刻維修船隻。

  但是北洋雖然有一些小的造船廠,但是相對於定遠艦和鎮遠艦的噸位來說,這些船廠還不足以維修這樣大的鐵甲艦。

  不過好在李鴻章已經聽說,劉海的上海造船廠能夠維修這樣龐大的戰艦,於是當天就像劉海發了電報,請求讓北洋水師南下進行維護。

  劉海接到電報之後馬上就同意了,雖然他不準備立刻就開戰,但是能夠加強北洋的實力,讓他們和日本再消耗一段時間,對於劉海來說也是好的。

  劉海和李鴻章都沒有想到他們的這個想法,竟然被朝中的許多大臣立即反對。

  人家反對的理由也是十分完美的,雖然現在定遠艦和鎮遠艦受傷,但是由於裝甲雄厚,他們的傷勢並不嚴重,這兩艘戰艦如果離開了北洋的駐地,那麽京事就已經無險可守,日本海軍就可以順順暢暢的從渤海進入天津,然後威脅京都。

  李鴻章得到朝廷的命令讓北洋水師不得妄動之後,他也有些灰心了,於是也不管其他的了,雖然現在北洋水隻是對上日本海軍還有一戰之力,但是李鴻章現在見到朝廷都不擔心我擔心什麽,幹脆就保存實力吧。

  李鴻章為了保存實力,命令艦隊撤到威海港內,不準巡海迎敵,從此日本奪取了黃海的製海權。

  到了這時,李鴻章幾乎已經被日本人打的沒有反抗之力了。

  但是李鴻章還想再搏一搏,於是他向朝廷上的奏折,請求南洋水師北上同北洋水師一同保護天津附近的海域,確保在這些地方日本人不能登錄。

  李鴻章的這個建議,對於朝廷中那些怕死的老爺們來說,正是及時雨,於是越來越多的奏折送到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麵前,都是同意李鴻章的建議,要求南洋水師北上。

  對於李鴻章的建議,光緒皇帝還是想同意的,這段時間北洋連戰連敗,現在光緒皇帝已經後悔了。

  結果在大朝之上大家都同意南洋水師北上的時候,一封電報打破了平靜。

  原來兩江總督劉海向朝廷上奏折,說明了東南各省為財富重地,倭人刻刻注意,前敵與餉源均關大局為由,請求免派南洋水師的戰艦北上。

  劉海的這封奏折,讓朝廷的那些文武百官們就有些猶豫了,因為這些人在江南都有生意,如果江南一旦打亂了,對他們的利益有巨大的傷害,因此這一次朝會就不了了之了。

  李鴻章在天津等了好長時間,也沒等到朝廷給他的答複,這下他有些急了,現在北洋水師在天津衛中窩著不能南下休整,而日本人卻有造船廠能夠快速恢複實力,要是再不讓南洋北上,北洋水師恐怕就要完蛋了。於是他第2次上奏折,催朝廷調遣南洋水師北上。

  結果第2次上奏折又被一個朝廷重臣給攔下了,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擔任涼南洋大臣的張之洞。

  原來劉海在擔任了兩江總督兼南臣大臣之後,慈禧太後雖然說不能剝奪劉海的兵權,但是她也忌諱劉海實力太強,於是就引入了張之洞來分劉海的權力,想讓張之洞剝奪劉海對南洋水師的控製權,因此就把南洋大臣這個職位從劉海頭上摘了下來,放在了張誌棟的腦袋上。

  張之洞現在是湖廣總督,他是在湖北呢,怎麽能管得著南洋水師?因此這個命令,劉海也沒有反抗,就由著你折騰。

  雖然劉海沒有幹預張之洞,但是人家張之洞卻自認為自己是南洋大臣,對南洋水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此這一回他再一次聽說李鴻章說道則想要掉南洋水師的時候,立刻就把他駁了。

  張之洞的理由是南洋水師勢力和北洋水師相差無幾,在鐵甲艦上甚至還少北洋水師一艘,如果北上,與日本人相持,恐怕不是對手,最後是給日本人添戰果去了,還不如就守著南方維持南方的財稅重地,不讓日本人騷擾的好。

  李鴻章得到了張之洞的奏折消息之後,氣得胡子都翹起來了,這場戰爭難道不是大清國和日本的打嗎?怎麽成了我李鴻章一個人,對那個日本了?既然你們都不著急,我著急什麽,因此李鴻章現在就不管海麵的事情了,他把精力都集中到了陸戰之上,想要在陸地上阻止日本人的前進。

  雖然李鴻章不在管海上隻是,但是作為南洋大臣的張之洞,卻沒有閑著,他派出自己的重要幕僚。前去接洽葡萄牙、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商討購買戰艦事宜。

  不過這些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正在這時一個南美國家給了李鴻章和張之洞一點希望,讓他看到了重振北洋的機會。

  原來在開戰之前,李鴻章就試探著向智利國傳遞消息,想要購買智利國的幾艘戰艦。

  而智利對於大清的請求也沒有推辭,直接就把幾艘戰艦亮給了李鴻章。

  智利方麵“放在貨架”上的幾艘主要戰艦均性能不俗。

  “卜拉德”號是7000噸級的一等鐵甲艦,裝備4門239毫米主炮,且整體布置考慮到了火力均衡。雖然火力不如北洋水師“定鎮”二艦強大,但是航速明顯更快。

  “白郎古·恩卡拉達”號大型穹甲巡洋艦也頗受好評,這艘排水量達4568噸、航速超過22節的戰艦綜合性能指標與日本海軍得“吉野”號非常相近,防護能力上還要強過後者。

  此外,智利預計出售的其它艦艇艦況也普遍比北洋水師要好。

  如果是能達成這筆交易,那麽北洋水師就能立刻恢複實力,重新出海同日本聯合艦隊爭奪製海權,甚至在噸位上還要超過了日本海軍。

  但是事情真的就能這麽容易解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