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一箭雙雕
作者:天下白兔      更新:2020-11-20 12:52      字數:3348
  趙家華見翁同龢語氣平和,臉帶微笑,知道這位老大人對自己這一回來還算是滿意。

  “老大人可不要這麽說,以後我們大人在朝中還仰仗老大人的扶持,我們大人來的時候和小的說了,他從今以後必定謹遵皇上調遣。”

  翁同龢聽完趙家華的話,眼睛中就放出了金光,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趙家華,然後說道:“天下動蕩,正是明君用武之時,你家大人由此見識。也算是忠君愛國了。”

  雙方隻是平淡的說了兩句話,但是卻已經把各自的意思表達清楚,劉海這是想要投靠當今的天子,而翁同龢也代表天子接納了劉海。

  雖然雙方現在還沒有建立什麽信任,但是也算是有了基本的互信了。

  翁同龢又同趙家華說了一些其他的閑話,就想打發他離開,但是趙家華還有著要見光緒皇帝一麵的意思,自然不能就這麽走了,於是開口相求。

  “老大人,學生我讀書多年卻沒有見過天顏,能不能請老大人在天子麵前美言,讓我能夠進諫當今天子。”

  翁同龢聽到這些話心裏就有些惱怒,你也不看看你是什麽身份,竟然要求見當今皇上。

  翁同龢正要拒絕他,但是看到趙家華眼中閃爍著不定的光芒,馬上把到了嘴邊的話停了下來。

  翁同龢現在想的是,這趙家華要見當今皇上,恐怕不是他自己想見,而是劉海那邊有命,讓他見到皇上當麵麵程。

  想到這一點之後,翁同龢也笑了起來,“這有什麽難的,你在客棧之中等兩天,一旦有了消息,我派人通知你。”

  趙家華聽了翁同龢這些話,這才滿意的,告辭離開。

  而翁同龢在當天下午就緊急地進宮麵見了光緒皇帝,將劉海想要投誠的事情,全部向光緒皇帝說了一遍。

  光緒皇帝這段時間拉攏朝臣十分不順利,現在竟然聽說兩江總督劉海有意投靠,那自然是欣喜若狂,這段時間的拉攏,終於是有了結果。

  最後翁同龢又說了,劉海派來的使者想要見皇上一麵。

  光緒皇帝也正想見見劉海派來的人,於是當麵照準,第2天下午在養心殿接見這位使者。

  翁同龢在回到府中之後,就給趙家華傳了信,讓他準備停當,第2天隨他一起進宮給皇帝請安。

  趙家華得了翁同龢的信,也是一陣的詫異,沒有想到翁同龢竟然在光緒皇帝麵前這樣的有麵子。

  第二天一早趙家華就準備停檔,一直在那兒等著,等到快午時才有人領著他重新來到了翁同龢的府上。

  趙家華又在這裏等了將近一個時辰,翁同龢這才出來,帶著趙家華一起進了皇宮。

  由於由翁同龢帶著,所以趙家華隻是在皇宮層層關卡被搜了幾遍身,便一路平安的來到了養心殿前。

  翁同龢進去給皇上做了稟報,然後有太監就將趙家華領到了東暖閣內。

  趙家華進了東暖閣也不敢抬頭,在太監的指引下跪在了下邊給光緒皇帝行三拜九叩之禮。

  等一些禮儀完了,他才聽到上邊有一個年輕的聲音問道:“卿,這一次來,是奉了兩江總督劉海之命。”

  趙家華跪在那裏趕忙回答道:“我家主人劉海久慕皇上威嚴,特此命小的前來覲見皇上!”

  光緒皇帝算是滿意了,有些話不需要說的那麽清楚。

  接下來光緒皇帝又詢問了一下劉海在兩江總督任上所做的事情,之後又對劉海誇獎了幾句,到這裏這一次進諫應該就算結束了。

  但是趙家華卻在臨走的時候,給光緒皇帝磕頭之後,進言道:“我家主人在來的時候,命小的像皇上進言。太後娘娘年事已高,皇宮之中恐不足以安養,不如重修頤和園,讓太後娘娘能夠在園中安享晚年。”

  光緒皇帝也是一個勤政的,他一聽這話心裏就有些惱怒,這修園子那要花多少錢?大清國現在正短銀兩呢,要是再修了園林,恐怕別的地方就要入不敷出了。

  翁同龢站在一旁聽了趙家華的話,本來有些惱怒,但是他心中一想,劉海可不是一個一般人,他提出的這個意見定然有其中的奧秘,於是把這個意見在腦子裏轉了轉。

  別說,翁同龢雖然上了年紀,但是心思卻仍然靈巧,他馬上就想到慈禧太後離了皇宮,到北京城外的頤和園安養,那麽她就進一步遠離了政治的中心,雖然對朝政仍然有很大的把握度,但是光緒皇帝卻不會像原先那樣施展不開了。

  翁同龢想明白之後,馬上就對劉海的聰明伶俐感到滿意,這剛一投誠就向皇上獻了如此的妙計。

  於是翁同龢在光緒皇帝要發火的時候,站出來說道:“萬歲,兩江總督劉海的話乃是金玉良言,我大清以孝治天下,劉大人此言正合孝經之意。”

  光緒皇帝本來還想反對,但是他看到溫同書竟然站出來站讚同,馬上就止住了言語,他可知道這位老師一直是為自己謀劃,既然是他同意了,那其中定然有什麽自己沒有看清的原因。

  於是光緒皇帝便點點頭稱讚了劉海幾句,就讓趙家華退了下去。

  而趙家華見到翁同龢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就沒有再多留,磕頭之後,向光緒皇帝跪安了。

  在趙家華離開之後,光緒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問道:“老師剛才是什麽意思?”

  翁同龢摸著胡子笑著說道:“這劉海還真有些靈巧,竟然能讓他拐彎抹角想到了這個主意。”

  翁同龢稱讚完劉海之後,就把剛才趙家華所說的內涵,與光緒皇帝分說了一二。

  光緒皇帝聽完之後眼睛越來越亮,隻要是慈禧太後搬到了頤和園,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對朝廷的掌控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到了那時自己才能夠慢慢的把朝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光緒皇帝想明白之後,心中其實已經讚同了劉海的意思,不過轉念一想,這重修頤和園花的銀子可是海了去了,朝廷現在可沒這麽多銀兩來支撐這項大工程。

  光緒皇帝就把自己的顧慮,和翁同龢說了一遍。

  翁同龢聽完光緒皇帝的顧慮,也是點點頭,他的這個想法並不能說是沒有道理。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翁同龢隻是略微的一思考,就給光緒皇帝想到了辦法。

  “皇上,前段時間朝廷不是已經廢不足為由,停了北洋水師的軍費嗎?”

  光緒皇帝點點頭,不知道修議和緣和這有什麽關係?

  翁同龢摸著胡子胸有成竹的說道:“既然經費不足,那咱們就籌集銀兩,增加一些稅收,對外就說是給北洋的軍費,暗地裏把這批銀子用到修頤和園上,如此一來想著太後也不會有意見。”

  “那李鴻章那裏不會反對嗎?”

  “李鴻章老奸巨猾,他知道這筆錢的用處之後,一定會悄悄的,不敢聲張。”

  光緒皇帝聽完之後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仍然咬咬牙同意了,隻要是能奪回權利,這點罵名他還能承擔得了的。

  “好,這件事老師上個折子,朕立刻就批準。”

  之後君臣二人又商量了一下這件事的細節,在自覺的沒有什麽破綻之後,這才散了。

  再說趙家華在麵見光緒皇帝之後,並沒有立刻離開京城回轉南京,而是在京城之中住了下來。

  幾天之後他就聽到市麵上的傳言,說是朝廷想要籌集些軍費用於北洋水師的運轉。

  旁人不知道其中奧秘,趙家華馬上就猜出了這前因後果,恐怕籌集北洋軍費,這隻是一個幌子。

  果然又過了幾天,頤和園那邊就開始大興土木,趙家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才算是心滿意足。

  雖然趙家華不明白,劉海要求他給光緒皇帝出這個計策的目的,但是他也猜出了一二,如果這件事暴露出去,不管是光緒皇帝還是慈禧太後,名聲都有巨大的損失。

  這是他的主子,給這兩位至尊下套呢。

  事情已經辦完了,趙家華也就不再耽擱,這一次他沒有從天津走,而是在通州坐船順運河而下。

  趙家華在運河之上走了十幾天,終於是回到了南京城。

  回來之後,趙家華顧不得休息,就進了兩江總督府,向劉海稟報了這一次前往京城的收獲。

  劉海在聽了之後,對於這一次趙家華前往京師算是滿意了。

  從此以後他在京城終於有了一麵擋遮風擋雨的傘,雖然這隻傘有些殘破,但是好賴還是能夠支撐一段時間,而劉海在接下來的日子,也能夠安心的經營兩江。

  在朝廷上安穩之後,劉海便開始地在現代和清朝位麵之間,開始來回倒騰,連續地購買了現在的許多瀕臨破產的機械廠和鋼鐵廠。

  劉海將這些工廠的設備一點點地轉移到了清朝位麵,在南京附近又建設了一個機械製造基地。

  配合著馬鞍山的鋼鐵製造基地,這兩個地方形成了大清國,最為完善的工業基礎。

  而且劉海現在已經不滿足於不停地向現在位麵購買槍支彈藥,他想著自己也能自主得生產,這樣就能夠免得受製於人。

  因此劉海在現代位麵幾次和張濤聯係,想要購買一套但子彈的生產設備。

  而張濤在接到劉海的要求之後,也是為難,給他設備倒是不難,但是如此一來,他有了自主生產的的能力,那麽現代兵工廠恐怕就要少很多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