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劉海站隊
作者:天下白兔      更新:2020-11-18 18:32      字數:3355
  對於光緒的動作,慈禧自然是十分清楚,她之所以沒有幹預,也是因為她對李鴻章的勢力的計量,雖然雙方是盟友,但是李鴻章如果一旦有了什麽二心,慈禧這邊還真沒有和他對抗的人手。

  因此慈禧好像是看不見一樣,對於光緒皇帝對北洋的打壓不聞不問。

  光緒皇帝卻以為這一次拿住了慈禧太後的痛腳,對著李鴻章就是一陣窮追猛打。

  如果光是這樣,李鴻章還能夠暫時的忍耐,但是接下來翁同龢當朝宣布每年為南洋水師提供200萬兩白銀。

  這一下李鴻章可不幹了,你不是說朝廷經費困難嗎?怎麽有錢給南洋發軍費,沒有錢給我北洋發經費。

  而翁同龢對於李鴻章的叫囂也是有理有據,你北洋已經拿了人家南洋十幾年的軍費了,讓南洋全靠劉海的私財來支撐,這樣一來南洋水師到底是屬於劉海私人的,還是屬於朝廷的?

  這一下李鴻章可沒話說了,總不能說南洋水師是劉海私人的吧?

  隨著頭一年一兩百萬兩白銀的到帳,劉海也明顯感覺到了光緒皇帝的善意。

  對此劉海思前想後,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全力支持光緒皇帝。

  有道是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既然自己拿不定主意,那就找人來商量。

  於是劉海把自己的幕僚,都召集到了兩江總督府。

  你沒聽錯,劉海已經有了自己私人的幕僚團,這對於當時的清朝的總督來說是常事。

  在清末的時候,參加各總督的幕僚團,也是那些屢試不第,又自覺的有些能力的書生的一條通天大路。

  遠的就說,當今的幾位大佬李鴻章,左宗棠,他們原先都是曾國藩的幕僚。

  再說近的,李鴻章麾下的幕僚馬建忠,袁世凱等人都得到了重用。

  因此劉海在籌建幕僚團之後,前來報名的人就10分的踴躍,最後劉海從這些人中挑出了5個人擔任自己的幕僚團。

  這5個人分別是江寧人趙傳仁,胡友興,安徽人潘偉斌,江西人張貴平,趙家華。

  這幾個人都是舉人出身,而且經過劉海考試,他們都十分的圓滑,並不像一些書呆子那樣十分的呆板。

  這一次劉海遇到難處,正是這些人顯身手的時候。

  劉海在書房之中會見了幾個幕僚,這幾個幕僚先向劉海行了禮,這才在劉海的示意下在兩旁落座。

  劉海看到人都到齊了,這才咳嗽一聲,然後對下麵的人說道:“萬歲爺補齊了咱們南洋水師的軍費,但是卻扣了北洋的,看樣子是對咱們南洋示好呢,你們看咱們該怎麽辦?”

  底下的幾個幕僚聽完劉海的問話,都各自陷入了沉思。

  這件事可不是信口開河的,決定著他們的主公劉海的將來前途,甚至也決定著他們這些人將來能不能飛黃騰達,因此上要全麵考慮,不能有任何疏漏。

  書房之中再次安靜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之後,江寧人趙傳仁首先出來說道:“大人,在下以為還是先觀察一段時間的好,現在的朝廷雖然說太後已經歸政於皇上,但是皇上勢弱,正在瘋狂的拉攏朝廷上下的官員,現在給咱們南洋些好處,不過是拉攏總督大人,如果現在答應了皇上,恐怕將來會有後話。”

  劉海聽了點點頭,這是一個老成持重的辦法,坐山觀虎鬥,等著最後勝利的人選,最後不會有什麽麻煩。

  不過劉海卻不看好這個辦法,如果是不知道未來沒有現代的支持的話,這個辦法倒是最穩妥的,但是現在劉海有整個現代位麵龐大的工業基礎作為支撐,這個辦法就顯得太保守了。

  旁邊另外一個幕僚安徽人潘偉斌觀察十分的仔細,他看到劉海雖然是點了點頭,但是眉頭卻皺了起來,就知道劉海對這個辦法並不認同。

  於是潘偉斌立刻就站起來,打斷了對方的說話,他慷慨激昂地說道:“太後雖然執掌天下多年,但是現在已經歸政於皇帝,她如果再幹政就名不正言不順,皇上雖然勢弱但是卻名正言順有著大義在這一邊。”

  潘偉斌說到這裏的時候又向4周看了看,然後才接著說道:“而且大人已經得罪了當今的太後,就是在向太後獻媚,恐怕這其中的誤會也不會解除,還不如一條道走到黑,完全投靠皇上,也許還能夠博得皇上的信任。”

  劉海聽到這裏眉頭便舒展開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的微笑,看來是對這個計策還算是滿意。

  而其他三個人聽完潘偉斌的話,也開始頻頻的點頭。

  潘偉斌的辦法十分符合儒家正統的思想,再加上對現在的劉海也算是有利,因此其他幾個幕僚也都同意。

  劉海聽了之後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就對下邊說道:“既然如此那,那我就寫謝恩折子了?”

  江西人趙家華聽了劉海隻是寫謝恩奏折,急忙提醒道:“大人,光寫謝恩奏折不足以表明大人的決心。”

  “那依你之見,我該如何?”

  “大人,不如派人手前去京城,給那位皇上的老師翁同書翁大人送些禮物,不管是禮物的多少,這都能表明大人是心向皇上,也是向皇上交的投名狀。”

  劉海聽了之後向下邊其他人看了看,那意思是詢問他們的意思。

  這幾個人在底下交頭接耳了一陣,最後潘偉斌站起來拱手說道:“趙先生之言是至理名言,還請大人采納。”

  劉海見底下的眾幕僚都同意了趙家華的辦法,他也算是接受了,於是就問道:“既然如此,你們看派誰前往合適。”

  劉海現在雖然是兩江總督,但是他手底下的人實在是匱乏,兩江地區的文官,除了湘軍的老部下,幾乎就沒有他的人了。

  趙家華既然出了這個主意,他自然當仁不讓,於是站起來說道:“大人不如就由在下前去。”

  劉海滿意的點點頭,趙家華年紀雖然不大,隻有30多歲,但是卻勇於任事,而且個性十分的堅韌,這樣的人去了京事他也放心。

  “既然如此,就由趙先生前去,我這一次也沒什麽寶貝給你,你就直接帶20萬兩白銀去,我想著翁同龢也是個認錢的,不會將你卻之門外。”

  趙家華急忙說道:“多謝大人的信任,卑職這一次去一定滿載而歸。”

  劉海搖搖頭,然後說道:“你也別太自信了,那翁同龢也不是白給的,他當官這麽多年,侍奉了幾位皇帝,你多會兒見他出過漏子?”

  趙家華已經看出了劉海這是有話要交代,於是趕緊詢問:“那不知大人的意思是怎樣?”

  劉海站起來在屋中走了幾圈,腦子中轉了很長時間,最後才下定決心的說道:“你去了京師之後,最好通過翁同龢見皇上一麵,向皇上表達我劉海忠君愛國,隻要皇上一聲令下,我湘軍十幾萬人馬,必定聽從皇上調遣。”

  趙家華聽完之後恍然大悟,現在對皇上說幾句恭敬的話,就能讓光緒皇帝為劉海在朝廷上頂住慈禧太後的壓力,而付出的不過是一些空頭支票罷了。

  趙家華當天就領了劉海的匯票,然後就乘坐南洋水師的運煤船直接北上,經過幾天的航行在天津馬頭下船。

  到了這裏,隻要是再坐火車,隻要一天的功夫就能到達京師,因此趙家華準備在天津休息一夜,明天再啟程,畢竟這幾天在船上可把他給顛苦了。

  這趙家華剛一上船的時候,還對大海有一些期盼,結果沒走一兩個時辰,他就覺得肚子裏翻江倒海,然後他就沒幹別的了,就是趴在船邊上吐,吃了吐吐了吃,熬了好長時間,這才有些緩解。因此一到天津港他就覺得受不了了,得休息幾天,然後才能啟程。

  趙家華帶著護衛下了船,就有四五個人力黃包車,前來向趙家華招攬生意。

  趙家華看碼頭離天津城還有一段距離,於是便點了5輛黃包車,他們5個人一起就進了天津城。

  在進了天津城,趙家華就詢問拉車的車夫,“你在天津城來往,知道哪個客棧最為舒適。”

  那車夫見趙家華穿著不凡,還帶著幾個護衛,就知道這不是一般人,於是一邊向前跑,一邊喘著粗氣說道:“要說最好的客棧,那自然是洋人開的旅店了,不過不知道先生能不能適應洋人得飯菜以及規矩。”

  趙家花聽了聽搖搖頭說道,“你還是給我介紹幾個咱們國人開的客棧吧。”

  “那要再說就是悅來客棧了,那是百年的老店,而且裏邊也非常的幹淨,來往客商多在那裏休息。”

  “好,那就去悅來客棧。”

  是一行人便來到了悅來客棧,到了客棧前,趙家華付了錢,打發走車夫,早就有店裏的小夥計迎了出來。

  “先生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我是即住店又吃飯。”

  那夥計一聽臉上就帶了笑容,趕緊將趙家華幾個人引入客棧的大廳,然後把他們讓到了一張桌子上,馬上又送上了茶壺和茶杯。

  “客官,咱們這有上好的雅間和小院兒,您是……?”

  “給我安排一個小院兒,我最煩人打打擾了。”趙家華說完之後就把一塊銀洋扔到了那夥計的懷中。

  那夥計接過銀元,馬上就變得更加恭敬了,“老爺,我現在就去給您安排。”

  說完之後著火機就屁顛屁顛的跑向櫃台,向掌櫃的交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