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陵探秘(四)
作者:北海布衣      更新:2020-10-15 07:32      字數:2113
  剛才還有些斷斷續續的風,此刻倒好像有些越刮越大的跡象,好在兩人都穿著秋天禦寒的秋衣和秋褲,都是沒有覺出有多少寒意,但是從呼呼作響的風聲裏,也體會到了秋風掃落葉一樣的蕭瑟。

  天空中的那些黑雲,都是一大團一大團的,有的是那種如漆似墨一般的亮黑色,透露著猙獰和怪異。秦曉篆忽然想起了兒時看過的《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等神鬼妖狐一類的小說,與眼前的漫天黑雲聯想起來,就有點特殊的味道。

  她心裏暗想,那些異乎尋常的黑雲後麵,有沒有隱藏著什麽黑風怪或者別的什麽吃人的精怪?想想又不禁莞爾,這都什麽年代了,還相信這些傳說迷信,黑雲就黑雲,有什麽可怕的。

  秦曉篆和汪然繼續穿行在有些支離破碎、崎嶇難行的帝陵外圍。這片帝陵的麵積實在是太大了,她和汪然轉了這麽老半天,還沒有看完其中的數十分之一。所到之處,到處碎磚爛瓦,破敗不堪,令人心生唏噓,感歎不已。

  轉來轉去大半天,除了此前發現的那幾塊斷碑和殘破的鬲等幾個小器具,再有沒有其它收獲。

  根據曆史記載和民間傳說,秦始皇帝陵在此前數千年的時間內,先後遭受過多次洗劫和瘋狂盜掘,早已經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了,倘有僥幸遺失在地麵上或者埋藏土中較淺的什麽寶貝,早就被這些劫掠者或者覬覦者搜刮殆盡,收入囊中了。

  秦曉篆一邊走著,一邊低頭想著秦陵數千年來遭受的野蠻劫掠和損毀,心中頓生無限惋惜之意。華夏浩蕩五千年,好多曆史文物、名勝古跡,不是毀於戰火,就是毀於人為的破壞,一些喪心病狂的盜墓者,不僅大肆劫掠,而且打砸搶毀,無所不用其極,將一些極其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損毀殆盡,麵目全非,實在令人心疼。

  心裏麵想著,秦曉篆的眼角情不自禁的濕潤了。別看在外人眼中,秦曉篆是個冰美人,實際上,襲曉篆還是個極重感情有情有義的好姑娘。

  “曉篆,你在想什麽,怎麽還流淚了?是不是被風沙迷了眼睛?需要我給你看看嗎?”在前麵探勘行走的汪然,突然發現秦曉篆沒有跟上來,扭轉身來到秦曉篆麵前,才發現這個美麗的少女心事重重,眼角有點點盈盈的淚花。

  “沒有事,汪然,我剛才是聯想到始皇帝了,作為一代帝王,風雲人物,誰能想得到自己百年之後後世子孫卻無力保護陵寢,任憑風雨侵蝕,盜匪橫行,將帝陵損壞的麵目全非,破敗如斯了。”

  “嗯嗯,你說的對,曉篆。對曆史人物我們這些後人無法臧否,但是我們可以承擔起保護曆史文化遺產的重任,作為華夏國的子孫,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華夏國的曆史名勝和文物古跡,讓它們成為宣傳華夏,展示華夏的靚麗名片。”

  “嗯,你說得太好了,汪然,我們是有這個責任和義務,保護文化遺產,我們責無旁貸,任重道遠,這不,眼前我們這不是一直在努力嗎!”

  “是啊,曉篆,就讓我們盡我所能,盡其所能,勇敢的挑起保護華夏文物遺產這付重擔,為了打造名片,宣傳名片而不懈奮鬥吧。另外,曉篆,剛才你說起曆代盜掘洗劫秦陵的事情,對這些曆史知識,你應該非常熟悉,反正現在也沒有什麽急事,你能不能給我講講聽聽?”

  “好啊,咱們現在就找塊地方坐坐,隻要你樂意聽,我就給你介紹一下,權當普及曆史文化知識好了。”秦曉篆抿著嘴笑嘻嘻的說。

  實際上,對帝陵的海量知識和有關的人文典故,還是秦曉篆的爺爺和父親是這方麵的權威人物。但是秦曉篆自幼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耳濡目染,終日熏陶慣了,對一些曆史知識已經爛熟於心,張口即來,毫不費力。

  理了理頭緒,秦曉篆如數家珍一般,繪聲繪色講起了秦陵的相關知識。

  秦始皇帝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曆時39年,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始皇陵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塚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大量的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製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在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跡”中的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華夏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秦始皇帝陵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自豪,更是一筆不可估算的寶貴財富和無價之寶。

  大秦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劃設計,為陵墓的主要設計者,少府令大將章邯負責監工。當時共征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修築時間長達39年之久,兵馬俑是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秦始皇帝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和舉世罕見的。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園營建工程就隨之開始了。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就已經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的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

  但秦始皇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這是秦始皇的一點改進。陵園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臨死之際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繼位後,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時間才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