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28章 漢學
作者:遁龍      更新:2020-09-21 08:17      字數:2171
  難得有人對華夏的傳統文化這麽感興趣,杜唯的談性也被徹底勾了起來。從《論語》說到四書,又從四書說到儒學,說到漢,說到董仲舒和他為漢武帝劉徹進獻的“絕世美女”。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著,杜唯覺得自己埋藏於心底的獨屬於漢民族的驕傲和自矜得到了釋放,他希望有一天能有更多的人來主動了解華夏文化。

  他想拍電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個增進華夏與整個世界之間了解和溝通的窗口,他希望華夏的文化能夠傳播出去,帶來積極而正麵的影響。

  “這太棒了,我不知道該怎麽形容,你真是一個有趣的人。”在杜唯談到他的電影夢想的時候,伊莎蓓爾不由深深為之震撼。

  “在好萊塢影片裏,在各國的電影節上,華夏人的形象多是負麵而陰暗的。甚至於在某些人眼中,這裏遍地都是小偷、惡棍、妓|女、騙子以及搶劫犯。還有一些我們國家的所謂導演,為了迎合西方評審的口味,一味挖掘人性的醜惡和社會的陰暗麵,仿佛青春隻剩下了輟學與墮|胎,工廠老板永遠是不顧人命的黑心資本家。”杜唯深吸了一口氣道:“這樣不對,我們有那麽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那麽多平凡崗位上的英雄,每逢災難來臨,我們的軍人和醫護工作者們永遠都是衝在最前麵。世界應該看到這些,而不是那些沒有底線的媚外之作。當你在遠遠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望著你。長時間地將目光著眼於黑暗和陰穢的地方,你的心也會變得同樣黑暗和陰穢。”

  “這句話也是你們國家的人說的嗎?是哪一位先哲?實在太有道理了。”伊莎蓓爾露出崇拜的神色。

  “或者是一位近現代的哲學家?”她問。

  這個世界沒有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的《善惡的彼岸》,自然也沒有人知道這句話。

  “他是我家鄉的一位哲人,很偉大。”杜唯笑著解釋了一句。

  當然,這麽說也沒什麽錯,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講,整個地球都是他的家鄉。

  “他是個作家嗎?”伊莎蓓爾追問道。

  杜唯道:“算是吧,不過我更認同他是一個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以及思想家。”

  “竟然有這麽厲害的人,他叫什麽?都出版過什麽作品?哪裏能夠買到?我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拜讀一下他的書了。”伊莎蓓爾很興奮,臉上漾起一抹激動的潮紅。

  “抱歉!”杜唯有些尷尬,他真的沒辦法回答對方這個問題。而且自己剛剛給她安利了那麽長時間的華夏文化,對方最終想要了解的卻是一個“外國人”的作品,這讓他頗感失落。

  “他叫尼采,不過很可惜,並沒有作品在地星上流傳。”

  “那真是太遺憾了!”女孩很失落,剛剛那句話對她的衝擊實在太大了。

  當你麵對某個負能量或者讓你感到抑鬱的事物的時候,一直沒有得到處理。

  而你會一直關注負能量或抑鬱的狀態,久而久之,你就真的會感到抑鬱,負能量的狀態也會一直跟隨著你。

  這也是華夏文化目前所處的困境。

  漢民族不乏智者,但是古人的文章一般都寫的雲山霧罩的,就連杜唯這個純正的華夏人,即便從小就跟著道長師父學經史子集,想要讀懂其中的含義都非常吃力,再加上各種過度解讀,漢學的傳播依舊路漫漫而修遠。

  或許因為前世一直在外漂泊,杜唯的家國概念尤其強烈。他深愛這片熱土,猶勝過愛自己的生命。

  “有機會真想見一見這位尼采先生。”伊莎蓓爾道:“在柔佛,這樣的人會被尊為聖賢,受到王室的厚待,高官厚祿,一生無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杜唯笑道:“人因為身處逆境或憂患而得以生存;因為沉迷或安樂而消亡。這是華夏著名的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軻寫在《孟子·告天下》裏的一句話。”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砥礪和教育。偉大的人格隻有經曆熔煉和磨難,潛力才會激發,視野才會開闊,靈魂才會升華,才會走向成功。‘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逆境畢竟不會長久,強者必然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人類自身擁有著驚人的潛力,隻要立誌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成就生命的輝煌。所以說逆境的背後孕育著成功的希望。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隻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紮奮鬥過來的。最好是通過別人的厄運而不是通過你自己的厄運來學得聰明。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交好運時需要謹慎,遭厄運時則需要忍耐。幸運最能發現罪惡;而厄運最能發現美德。沒有經曆過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哲理。

  如果尼采生在柔佛,如果他真的被王室厚待,繼而加官進爵,豐衣足食,沒有了苦難和艱辛,那麽他很可能就失去了讓自己變得偉大的土壤,最終泯然於眾人。”

  “啊?”伊莎蓓爾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但是卻找不出話來反駁他。“也許你是對的,可我還是希望所有的智者都能得到與他的智慧相匹配的待遇,而不是一輩子默默無聞。”

  “當然......”杜唯道:“作為文明的傳播者,他們值得任何讚譽。”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這是儒家所提倡的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固然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先賢的思想被各種曲解,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如果所有人都能夠“有恥”和“自律”,自覺自願地按照社會規範和法律調整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個世界會變得美好很多。

  儒學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漢學,但是儒家學派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卻無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