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改變的曆史
作者:勝郭      更新:2020-09-30 21:42      字數:2399
  學院是所有一切的基礎,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尤其是未來。

  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人才,那麽等到老朱統一天下之後,也許他老人家會突然想到對海外的方家人動手。

  “若是到了那時,沒有能出戰的將軍,也沒有各種統籌能力的能人,方家或許就要有難了。”

  首先來說,方信是支持統一的,他想要的其實就是跟大明保持一定的關係,同時又可以不被約束。

  簡單來說就是,之後方家所建立的任何勢力,都屬於大明,但同時卻擁有自治權利。

  這一點是必須要做的。

  當然了,要是老朱還搞一次禁海令,那他可就真的沒有什麽辦法了。

  “我明白,回去之後我就開始準備,四公子放心吧,學院的基礎已經建立了起來,隻是書本……”

  方夏歎息一聲,臉上掛著苦澀道:“隻是,學院建立之後,該由誰來進行教導?”

  “教導……”

  方信也有幾分感慨,搖搖頭道:“先不管這個,把基礎建立起來再說,到時候我會想辦法的。”

  “明白。”方夏直接就放心了。

  旁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他看來方信就是可以做到,不僅可以做到,還能做的很好很好。

  這一點,同時也是所有方家人的共識。

  “建立學院,整軍備戰,逐步擴張勢力往爪哇一帶……”朱元璋深深地皺起了眉頭,陡然看向了劉基:“伯溫啊,你說說這方國珍到底要做什麽?”

  “臣也糊塗了!”劉基滿臉苦澀地搖搖頭:“臣以為,方國珍本為一海盜,時時叛亂,永不會安定,可現如今從他的表現來看,似乎真的有意要往海外發展,最終或許會完完整整地將浙東交出來。

  當然,這要主公給他一定的基礎,比如說現如今還可以運送的災民,如果您要是阻攔……”

  “阻攔他又如何?莫不是他還敢對俺怎麽樣?!”朱元璋霸氣地揮揮手。

  “主公,切莫如此去想!”

  李善長連忙勸說道:“主公啊,他既然願意出海,那就讓他出海吧,顯然的是,他不想繼續在華夏大地折騰了,這對主公而言乃是天大的好事,您又何苦要勸阻?”

  “俺也就是一說。”

  朱元璋擺擺手,笑眯眯地道:“他方國珍之前本來就不老實,俺要不是還需要對抗陳友諒,眼下必要給他點顏色瞧瞧。”

  “確實不老實,可主公他的位置太敏感了,一旦動了,張士誠也就動了,而張士誠動了,陳友諒也會隨之而動,屆時主公可就是三麵環敵了。”

  作為統帥的徐達,滿臉苦笑地回了一聲。

  “害,算了,那就讓他去搞,愛搞成什麽樣搞成什麽樣,不打擾咱就行!”

  最終朱元璋還是放棄了要找方國珍麻煩的意圖。

  他也清楚,方國珍的位置到底有多麽敏感。

  可以說,一天不拿下陳友諒,方國珍就一天不能動。

  “留著他,主公可以隨時將其用來牽製張士誠,可要是去攻打他,他若是瘋狂起來,進而聯合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對主公進行包夾之勢,吾等可就回天無力了。”李善長也跟著分析道。

  “行了,咱不要聽他方國珍的事情了,那件事怎麽樣了?”朱元璋不想繼續聽下去了。

  越聽越是覺得煩躁,而且對於他來說,方國珍也不形成任何的優勢,讓他留在那裏也算不錯。

  “主公所說的,應該是察罕吧?”劉基一下子就慎重了起來。

  “除了他還能有誰?”

  朱元璋氣憤地拍了桌子,臉色不善地道:“俺本來想與他親善,可誰知他卻轉過頭就扣了俺的使者,之後又一直進攻安豐一帶,劉福通要扛不住啦。

  現在,你們給俺個準話,到底是幫劉福通,還是不幫?”

  他是何許人也?

  明太祖!

  心中會沒有主意嗎?

  那怎麽可能……

  實際上,他早就算計好了要去幫助劉福通,否則真要是等到察罕帖木兒攻克安豐,將“宋”最後的火苗撲滅,紅巾軍可就徹底完了。

  到時候,他自己也會變得岌岌可危。

  “眼下察罕兩路進軍,一路前往山東,一路在猛攻淮北,這兩路之間,他更為看重的其實還是山東。”

  劉基善於分析,朱元璋話落之後,他便分析了起來:“不過,淮北一帶他也不準備放棄,此人的野心之大,堪稱可怖。

  若是臣沒有預料錯誤,眼下的察罕應當是要掃平中原,進而自立為王。

  其他人也許已經看了出來,既是如此,就不會令他繼續橫行太久的,因此主公實在是不必過於擔憂。”

  老朱雖然想到了方法,以及如何應對,乃至於最苦難時該怎麽做,但他還真沒想到劉基會這麽說。

  察罕的野心,當真那麽大?

  這句話他沒有說出來,不過在心裏,他卻稍稍地將這個人再度提升了一段,達到了與元廷並列的高度。

  李善長皺了皺眉,看了兩眼劉基之後,轉而對朱元璋道:“雖說如此,但主公切不可令其勢成,因此或可將他扣押使者,不欲和談,野心漸生的消息擴散出去。”

  “嗯,那就這樣辦!二位可真是我的隆中諸葛,陳平、張良。”朱元璋笑了起來。

  “伯溫並無此能。”

  “善長並無此力。”

  劉基和李善長則是謙虛笑笑,連稱不敢。

  哪怕他們心中對於這句話很是受用,但是謙虛的性格,讓他們不願意就這麽承認下來。

  ……

  至正二十一年,夏。

  察罕帖木兒不願意讓人投降,同時也不願意和談,更不可能給任何義軍機會。

  這一條消息,逐漸地呈現肆虐之勢傳播到整個天下。

  由於朱元璋的使者例子就在那裏,因此很多人都對察罕帖木兒極為的警惕,心中本來存在的一些投降念頭,也就漸漸地熄了。

  尤其是山東,本來已經扛不住的花馬王田豐,本來真要投降的他,聽聞這件事之後心中一緊,而後便將真心投降,變成了假意投靠。

  關鍵是也不知察罕帖木兒是真的沒有發現,還是說他本身就不在乎,竟然真的跑了出去接受了田豐的投降。

  這位老哥見到他的第一麵,並不是送上自己的投降誠意,而是狠狠地揮出了屠刀。

  “去死吧,元狗!”

  一刀下去,縱橫中原無敵手,壓製義軍達數年之久的察罕帖木兒,就這麽掉了腦袋。

  恐怕他自己都不會想到自己會這麽離開曆史舞台。

  他覺得田豐不敢,偏偏田豐就這麽幹了。

  “臥槽,曆史改變了!”

  消息傳來,剛回到台州的方信滿臉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