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294蝗災處理辦法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1-12-22 10:33      字數:1076
  處理蝗災最好的辦法是,保護環境,直接斷絕了蝗蟲產卵的地盤。

  但是現在,在缺乏大型器械的情況下,人類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

  渺小到,一旦上天不下雨,就得千裏赤地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就是蝗蟲最好的發展契機。

  不過永不放棄,才是人類能夠延續至今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大明這些年雖然走偏了,但是從來不缺少對蝗蟲有研究的人。

  大明的蝗災的源頭主要集中在兩個地區。黃河流域和廣大的牧區。

  黃河流域(特別是中、下遊)在大水泛濫後,則經常發生嚴重的旱災。水、旱災害的交替發生,使在沿湖、濱海、河泛、內澇地區出現許多大麵積的荒灘或拋荒地,這就直接形成了適於飛蝗發生並猖獗的自然地理條件。

  黃淮平原更是東亞飛蝗發生基地。

  東亞飛蝗發生地係鄭州-開封東北至臨清-禹城以南的古黃河衝積扇地帶;河泛蝗區的形成次之,濱湖與內澇蝗區的形成則較為近期、

  除此之外夏秋季(7~9月)和春夏季(2~6月),這期間正是東亞飛蝗的發育和繁殖期。

  稍微對蝗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蝗災極難徹底根治,隻要遇到合適的條件,它就有可能發生,因為蝗蟲的繁殖力實在太強了,要想完全消滅它是不太可能的。

  對此,朱由檢專門花費了1個月的掛機時間兌換了一套行之可為的辦法。

  但是因為成本比較高,現在隻能采取加強監控,加多養雞鴨以及收購蝗蟲的策略來來進行預防。

  “崇禎大旱。可是蝗蟲的絕佳繁殖機會啊。”

  禦書房中,朱由檢現在很是頭疼。

  倒不是現在的大明誰在搗亂,而是農村技術更新百姓很不買賬。

  吃飯問題永遠是王朝的一個大問題。

  大明滅亡,雖然那些天天喊著忠君愛國,實際巴不得做亡國奴的狗官占據了主要的原因,

  但是不可否認,各種天災也是大明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大明現在全力在安南地區開荒,但是能不能能讓百姓在崇禎大旱期間吃飽穿暖,朱由檢心裏也沒有底。

  “傳令下去,朝廷給每戶村民2對小雞苗,等到1年之後他們隻需要需要給朝廷5枚雞蛋就行。”

  對於各種天災,預防的成本要遠比治療的成本要低得多。

  但是人的見識都是有限的。

  很多人,寧願花費百倍的資源來對抗災,也不願意花費一點資源前去預防。

  就好比後世的新冠,如果全球合作起來,最多2個月的時間,就能把新冠給滅了,但是那結果在西方的自由民主之下,2年時間過去了,新冠依舊四處猖獗。

  阿三國更是成了病毒繁殖忠心。

  結果最終坑害的還是普通人。

  但是朱由檢不能這麽做,因為大明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接近2億的人口,每一天需要的糧食都是海量的。

  旱災減產6分,蝗蟲過境,寸草不留。

  哪怕安南地區的糧食產量足夠你補這缺口,也得保證能運輸過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