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皇莊改革
作者:深水的鹹魚      更新:2020-09-20 20:48      字數:2237
  城外難民的事,最終還是平淡了下來。

  天啟大帝,和百官都各退了一步。

  信王朱由檢被下令在信王府麵壁思過一個月。

  被賣的子女被安穩送回,貪汙救災款項的被革職查辦。

  經過統計,這些遼東來的難民,人數隻有不到3萬。其中以青壯居多。

  經過篩查之後,大部分身家清白的青壯被編入京營。

  其餘人則被則分散安頓。其中有500餘名孤兒被信王府收養,編入了啟明商會。

  之後所有的事情被埋葬,近在咫尺的京城百姓,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前端時間還有從遼東來的難民在京城外被活活餓死。

  在信王府麵壁思過的一個月裏,朱由檢可沒閑著,通過王承恩的探查,朱由檢總算對皇莊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所謂的皇莊,說白了和後世,美州的那些農場差不多。

  平均下來每畝皇莊需要向,皇莊的主人繳納3成的收入,

  正常來說哪怕繳納了3成,也足夠百姓過活。

  但是在太監的管製下,農莊的百姓辛苦一年,連溫飽都做不到。

  怪不得這些人不認可自己呢?對他們來說,換個主人,自己還是那樣,吃都吃不飽,穿不暖,怎麽可能從心裏認可自己呢。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因為農民收到的壓迫太大,皇莊的產量遠遠不如,農民自己種地的產量。

  這一點是朱由檢所不能忍的,皇莊改革勢在必行。

  至於改革方案,朱由檢決定照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另一個時空已經證實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優越性。自己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

  於是在朱由檢的示意下,朱由檢名下的2000畝皇莊正式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把土地承包給百姓,每畝每年隻需要繳納0.5石的糧食,其餘的全部歸於農戶。

  同時規定,多餘的糧食必須平價賣給信王府,不得私自轉賣。

  此舉一出,認同朱由檢的人數暴增,直接變成了150人,而且還在持續的增加中。

  朱由檢估計等今年的秋收結束,認同自己的人還用該再次增加,畢竟誰知道這個政策到時候會不會直接變了呢?

  在大明,這樣的事可不少見。

  那些皇莊的管事們,全被朱由檢召回,經過一番敲打之後,把他們扔進了朱由檢成立的啟明商會裏麵了。

  誰讓朱由檢現在隻是一名王爺呢?還是大明末年的王爺,不能隨便招攬人才,不然依照朱由檢的脾氣,早都把這些人千刀萬剮了。

  改革很順利,畢竟天啟皇帝已經將這裏的皇莊賜給了自己,那些文官就是胳膊再長也管不到皇莊的手上。

  “升級成功,3級掛機獎勵掛機隻能獲得入流裝備,基礎食物,日用品,生化士兵(概率極低)。

  2級掛機自動結束,掛機獎勵已放入倉庫,請查收。”

  “2級掛機時長20天,300杆鳥槍(含彈藥)。。500包大米,(50斤一包)500包麵粉(50斤一包)。1箱衛生紙(24包),2隻牙刷,1盒中華牙膏(180g)。”

  身為信王,大明的王爺,刷牙用的是是存手工製作的豬毛牙刷和青鹽,,但是效果怎麽能和真正的牙刷和牙膏想比呢?

  如廁用的是宣紙,雖然要比平民用的廁籌舒服的多,但是哪能和衛生紙想比呢?

  迫不及待的刷完牙之後,朱由檢覺得自己整個口腔都變得清新了許多。

  取出10包衛生紙送給大哥之外。留下10包供自己使用,其餘的4包被朱由檢掛到了自己的店鋪裏麵,1兩銀子一包。沒辦法,誰讓自己窮呢?

  如果不是隻有1盒牙膏的話,朱由檢,早都把牙膏掛到自己的商鋪裏麵了。

  為了盡快是商會成型,遍布全國,朱由檢可是花費了大把的銀子,用來購買店鋪。和培訓人員。以及買船。

  朱由檢可沒有忘記,這個時代是海洋的時代,大明如果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這些商鋪能源源不斷給朱由檢輸血,但是奈何大明的交通體係實在是太差,又沒有什麽好的金融體係,這些店鋪隻能等積攢的錢多了,在護送過來。

  這樣一來,啟明商會雖然賬麵上還有大筆的錢財,但是現在朱由檢能動用的卻不多。

  再加上難民一事,給了朱由檢極大的壓力,僅僅不到3萬難民就這麽難整。那麽30萬,300萬又會怎樣?

  需要多少來糧食和其他儲備?

  一旦處置不當又會引發多大亂子?

  天災人禍-----糧食不足---百姓反—種糧食的人減少--糧食減產。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天災難以避免,但是人禍必須清除。

  陝西不能亂,大明不能亂。那些貪官必須把吃了的十倍吐出來。

  不然朱由檢哪怕有係統在手,也沒有足夠的信心拯救大明。

  ....

  時間一晃,就到了7月。不出朱由檢意料,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優越的製度下,朱由檢麵名下的2000畝皇莊獲得了大豐收。

  畝產達到了驚人的2石。在京城一帶的皇莊中,絕對拍的上號。

  朱由檢也沒有食言,按照每畝0.5石的標準收取了賦稅,同時也收取了,皇莊農戶們的心。

  認可朱由檢的人數直接飆升至了500人。

  啟明商會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東廠這個隊友的幫助下,啟明商會的發展速度快了許多,也給朱由檢省了不少買店鋪的錢。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啟明商會在大明北方的各個府都開辦了店鋪,雖然經營有所差異的,但是都涉足有糧,鹽這兩個和百姓息息相關的方麵。

  雖然每個府的體量都不大,但是憑借著強硬的後台,再加上,提高了糧食收購價格和降低了糧食的出售價格,啟明商會雖然經常斷糧,但是在各個府的名聲還算不錯。

  順天,保定,天津,大同,等地,啟明商會都建起了直屬的糧庫,存糧都不低於1萬石。

  不過根據各個商會負責人的反饋,啟明商會已經觸及到了很多商人的利益,如果在增加糧食,食鹽等方麵的份額的話,極有可能被對方針對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