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冠軍侯(2)
作者:李寒衣      更新:2020-03-01 00:12      字數:2094
  竇憲其人得勢驕縱,有不少的齷齪事,細數起來可謂劣跡斑斑。

  但其軍事才能在當時可稱一時無二。

  他發跡於建初三年,也就是公元78年,漢章帝冊立其妹為皇後,於是竇氏兄弟親幸,賞賜累積,寵貴日盛。

  本來竇憲因其妹貴為皇後,會成為標準的外戚權臣,但在漢章帝去世之後,事情出現了轉變。

  在永元元年(公元89年),都鄉侯劉暢來吊章帝之喪,得幸太後,數蒙召見,竇憲怕劉暢分了他的宮省之權,公然派遣刺客在屯衛之中殺死劉暢,並嫁禍於蔡倫。

  不久,事泄獲罪,被囚於宮。

  竇憲自知忤怒太後,恐難保全性命,於是請求出擊匈奴,以贖死罪。

  當時匈奴分南北兩部,南匈奴親漢,北匈奴反漢,適逢南匈奴請求大漢出兵討伐北匈奴。

  竇太後念及親情,於是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佩金印紫綬,比照司空規格配備屬員,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

  說起來可笑,竇憲勒石燕然,名揚後世的功名起因竟是如此而來。

  為贖死罪的竇憲,在這場北伐匈奴的戰爭中,將他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出塞之後,竇憲將大軍分為三路,第一路他與副將耿秉各率四千騎、南匈奴左穀蠡王師子率萬騎從朔方雞鹿塞(今內蒙古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穀口)出兵。

  第二路由南匈奴單於屯屠河率領萬餘騎從滿夷穀(今內蒙古固陽縣)出兵。

  第三路由度遼將軍鄧鴻率邊境地區歸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騎同南匈奴左賢王安國率萬騎從翩陽塞(固陽縣境)出兵。

  三路大軍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

  漢軍和南匈奴聯軍最終迫使北匈奴主力在稽落山與他們決戰。

  此戰竇憲大破敵軍,北匈奴部眾潰散,單於逃走。漢軍整軍追擊,直到私渠比鞮海(烏布蘇諾爾湖)。

  是役,漢軍共斬殺北匈奴名王以下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前後二十多萬人。

  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裏,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這便是與霍去病封狼居胥齊名的燕然勒石。

  自此之後,竇憲威震朝廷,囂張跋扈,終因陰謀篡位,被漢和帝賜死。

  竇憲的結局是三個冠軍侯之中最淒慘的一個,不過這是因為他的複雜性。

  並不能因之就全盤否定他的功績。

  無論如何他燕然勒石的功績都是曆代武將的最高榮耀,無愧冠軍侯之明。

  如果站在後世的角度,竇憲北伐對漢王朝乃至整個中國曆史發展的貢獻是應該肯定的。

  作為當時無可爭議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他統率大軍,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單於,迫其西遷。

  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國北疆的新格局,是後漢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以來的夙願。

  同時也是後世邊疆統一和華夏民族融合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甚至他所改變的不僅是中國的曆史,也推動了世界曆史的進程。

  北匈奴主力被殲滅之後,其殘部的去向,《後漢書》說是“不知所終”。

  但是按照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的說法,當時“這些從獲勝的敵人麵前逃跑的匈奴人”,采取了“轉而向西方進軍”的戰略。

  北匈奴先是長途奔襲到歐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帶,接著又同這裏的原住民哥特人等一起,繼續向西侵襲,直到兵臨羅馬城下,最終導致了這個古老帝國在眾多外族的強大軍事壓力下,一朝覆亡。

  從這個角度不妨說,竇憲對北匈奴的作戰間接的影響了世界曆史的進程。

  從這些角度來說,竇憲其實無愧於“功冠三軍”的冠軍侯稱號。

  當然,張讓、趙忠之流並非從後世而來,他們無從得知竇憲對匈奴的作戰對後世影響如何深遠。

  他們此刻完全是從現實出發,竇憲結局不好,並不妨礙他的功績是曆代武將的最高榮耀,冠軍侯是所有列侯之中,對將軍、對武將的最大褒獎。

  眾多中常侍對望之後,均覺得眼下這個方法是最可行的。

  既可阻止盧植登上太傅之位,又可讓漢靈帝劉宏感到滿意。

  “可那盧子幹是大儒,並非武人,封驃騎將軍、冠軍侯說的過去嗎?”張讓老成持重,覺得這事還微有瑕疵。

  盧植雖多次帶軍出征,但的確是士人出身,才名天下皆聞,封賞於朝堂之上,定然會有人提出異議。

  “這事也並不難辦,”孫璋道:“其實我們隻需讓陛下滿意即可,至於其他人,管他們那麽多,隻推說盧子幹雖是文人,可立下的畢竟是軍功,以武將規格封賞有何不可?”

  張讓、趙忠對望一眼,均覺這話有理。

  於是,一眾人等盡皆散去。

  翌日午時,張讓、趙忠兩人在禦書房之中覲見漢靈帝劉宏。

  “陛下,仆等隻盼能為陛下分憂,昨天苦思良久總算是想到該如何封賞盧尚書。”張讓察顏觀色,細聲慢語地說道。

  劉宏正為這事煩心,封賞規格不夠,會寒了臣子為朝廷效力之心。

  可盧植這情況,是不知道該如何封賞了。

  三公沒有虛席,就是有了他心裏也明白,可能還不如尚書台吏曹的尚書郎有實權。

  盧植就應該在實幹的位置上才能發揮才幹。

  可三公之上的大將軍何進,也不可能給盧植騰位置。

  封九卿那就是扯淡了。

  “有什麽好主意,你們快快說來。”劉宏聞言不由心情大好。

  趙忠拱手道:“陛下,仆等以為,盧尚書此次擊敗涼州叛軍彰顯我大漢軍威,當封賞為驃騎將軍、冠軍侯。”

  “驃騎將軍、冠軍侯?”劉宏沉思了一會,“功冠三軍,這個冠軍侯倒是極好,可驃騎將軍會不會太低了些。”

  驃騎將軍與九卿同列,按道理是低了。

  “大將軍當初還在三公之下呢!可孝和先帝還不是讓它高於三公。陛下想讓驃騎將軍與三公同級,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張讓循循誘導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