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冠軍侯
作者:李寒衣      更新:2020-03-01 00:12      字數:2062
  深夜,月已西斜。

  南宮深處的一處偏殿之中,此刻亮著等。

  以張讓、趙忠為首的一眾中常侍們還在商討著如何應對盧植大勝叛軍之事。

  “後天就是陛下於朝堂之上封賞三軍的日子,深夜召集大家來就是為了商議出個對策來,希望大家能夠暢所欲言。”張讓麵色深沉,掃過其他諸人。

  盧植已經班師回朝七日有餘,移交兵權等等事務自然早已經辦理妥當。

  按道理在三日後朝廷就該對眾將士論功行賞。

  但因為這次平叛盧植功勞太大,在封賞上朝廷是有些為難的。

  東漢的官製是以三公九卿為主要班底,但事實上三公和部分九卿已經是虛職了。

  也就是名聲遠遠大於實權。

  東漢實際的權利掌控在尚書台,盧植之前擔任的尚書台吏曹尚書看似不及九卿,但已經握有實權了。

  在這種情況,若是提拔他做三公,那就是明升暗降。

  名聲上更好聽,可實際上反而把他調離了政治中心,這種行為會令全軍上下心寒。

  可不封三公,也沒有合適的職位給他了。

  為這事,漢靈帝劉宏已經頭疼好幾天了,他詢問張讓和趙忠等人,這些油滑的宦官們全部推脫茲事體大他們不敢妄言。

  實際上他們確實也不敢多說。

  盧植如今的聲望如日中天,他們處理不當,很容易惹禍上身。

  封賞的太過厲害,讓盧植掌控了太多的權利,日後他們的日子定然不好過。

  朝廷上下誰不知道盧子幹懷有匡扶社稷、清平朝政的雄心壯誌。

  這不就是要對付他們嗎?

  可若是封賞的太過敷衍,皇帝又會不高興,顯得他怠慢功臣,嫉賢妒能。

  劉宏壞毛病不少,如貪圖享樂、荒淫無道、疏於朝政等等,可唯獨沒有這兩個缺點。

  所以,哪怕以張讓、趙忠等老奸巨猾之輩,一時也不好給出建議。

  這時,他們召集所有的中常侍們正是商議此事。

  “這事別說我們,就是滿朝文武哪有不為難的?原本三公之上也不是沒有職位,隻是這職位能給那盧子幹嗎?”

  趙忠最先開口,眼下,他自然沒有精力計較他和盧植的私人恩怨。

  先把宦官和士人的矛盾擺在了眼前。

  而他所說的那個職位確實是存在的,終後漢一朝,在三公之上的唯有大將軍和太傅。

  其他如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不過和九卿同列,而且這兩個將軍稱號和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一樣專職征伐,並不常設,戰後即罷免。

  盧植平叛歸來,就交還了車騎將軍的印信。

  大將軍一職已有何進擔任,眼下也沒有道理更不可能罷免是何進的大將軍職位給盧植做。

  後漢的大將軍曆來都是外戚權臣的專屬。

  那麽剩下了唯有太傅了。

  趙忠直接挑明這職位不能給盧植做,實是因為太傅的權利在後漢太大了。

  太傅一職始於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擔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也就是輔弼官,後世的顧命大臣。

  它可以在帝王年幼或缺位時他代為管理國家朝政。

  到前漢時,太傅全稱為太子太傅,位列三公之一,是皇帝統治四方的高級代言人,可直接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

  到了後漢,與前朝不同,後漢朝廷不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而是將太尉、司徒、司空列為三公。

  太傅位列在三公之上,稱之為上公。

  太傅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太子宮群臣之首。太傅可以借此向太子灌輸自己的政治理念。

  太子即位後,往往以太傅錄尚書事,成為事實上的丞相。

  前麵說過後漢朝廷的實權在尚書台,一旦太傅錄尚書事,那就是大權在握。

  曆史上,後漢的大臣趙熹、鄧彪、張禹、馮石、桓焉、趙浚等均以太傅錄尚書事。

  太傅死,即除此官,不再任命,以示崇重。

  如果盧植被任命為太傅,那以他的功勞必然是和大將軍何進共錄尚書事,位極人臣。

  更可怕的是太傅是為太子的老師,盡管漢靈帝還沒有冊立太子,但這會是極大的隱患,本來接近太子和皇帝是他們中常侍的優勢。

  一旦讓盧植當了太傅,那可就不一樣了。

  張讓等中常侍自然清楚太傅的權利之大,當即就點頭。

  “那該如何是好?難不成我們就閉口不言?”說話的是大太監郭勝,他倒是和盧植無冤無仇,但誰是太傅,誰就是他的敵人。

  不得不說,他們常年宮鬥養成的政治嗅覺非常敏銳。

  “話是如此說,”張讓皺眉道:“可即便我們不提,那幫士人們會不提嗎?依照聖上一貫的脾性,多半會同意,本朝一直沒有太傅,也符合慣例。”

  盧植一貫被士人們推崇和擁戴,一旦後天開始封賞,提太傅者必然層出不窮。

  張讓其實有意主動向漢靈帝提出封盧植為太傅的想法。

  反正不能避免,這樣一來還能在漢靈帝哪裏留下好印象,二來也算是送盧植一個順水人情。

  不管盧植承不承情,他們的姿態在表麵是表現出來了。

  除了張讓,還有三四個中常侍其實也有此想法。

  但趙忠仍然堅持己見,“士人提,那就讓他們提,隻要我們提前幫聖上拿定主意不就沒有什麽需要擔憂了?”

  “莫非你心中已有計策?”張讓詢問。

  趙忠道:“這個自然,一如之前我們提過的,何不讓聖上冊封盧植為驃騎將軍、冠軍侯?”

  驃騎將軍品階和九卿一樣,位列三公之後,這點是不太妥當的。

  盧植此番立下大功至少當於三公同級,但加上冠軍侯可就不一樣了。

  冠軍侯取“功冠全軍”之意,於元朔六年(前123年)由漢武帝特意分封名將霍去病為冠軍侯。

  自此之後,冠軍侯的稱呼便成為傳奇。

  非軍功卓著受之有愧。

  霍去病之後,隻有賈複和竇憲曾受封此號。

  賈複在光武帝劉秀分封的雲台二十八將中排行第三,為後漢開朝名將。

  但不得不說他受封冠軍侯與他的出身也有一定關係,他南陽郡冠軍縣人氏。

  至於竇憲,論功績和傳奇性他才是冠軍侯真正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