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鹿門山訪賢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4-28 16:33      字數:5216
  “看出點什麽了嗎?”

  漢江以北的岸上,陳暮與賈詡、諸葛亮、陳群等人遙遙觀望著對麵城池。

  眾人拿出望遠鏡看了許久,陳暮向他們詢問道。

  賈詡沒有說話,陳群倒是歎息道:“這襄陽城還真是易守難攻,若無水師,恐怕連人都無法渡過去,更別說攻到城下。”

  陳暮笑道:“當初德祖想聯合張羨一同進攻荊州,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麽了吧。”

  諸葛亮遲疑道:“可是師君為什麽不推遲一年,等陛下北征回來,再攜數十萬大軍南下呢?到時候以青州水師的力量,也不是不能渡江作戰。”

  陳暮擺擺手:“還是那句話,過一段時間你自然明白了。”

  諸葛亮拱手一禮,沒有說話。

  賈詡詫異道:“長沙太守張羨起兵,就是少府主導的?”

  陳暮說道:“是長沙功曹桓階勸服了張太守,張太守才撥亂反正,起兵對抗劉表。”

  “哦。”

  賈詡就沒有說話了,亦是在揣摩著一件事。

  那就是為什麽陳暮不聽諸葛亮的話,推遲一年再進攻荊州,到時候劉備攜數十萬大軍南下,豈不是必勝?

  不過疑問歸疑問,但陳暮既然說將來他們會知道,那他也沒必要多問。

  多嘴多舌的人活不長,賈詡門清的很。

  孔儉看了許久地形,說道:“師君,江麵上有很多島嶼, 也許可以搭建浮橋過去。”

  “這不失為一個辦法。”

  陳暮笑了笑, 說道:“不過我們沒有水軍,搭建了浮橋就會被人破壞, 沒意義,現在當務之急,是看看能不能奪取樊城,我聽聞隱士龐德公與司馬徽先生就在魚梁洲上, 倒是想見見他們。”

  趙雲說道:“四將軍, 那現在我們要做什麽?”

  陳暮道:“先駐紮在鄧縣,我欲從潁川挖一條水渠匯入淯河作為運糧漕,以南陽為根基,將來再地荊州展開攻勢, 不過樊城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 不能讓劉表在江北擁有一座隨時可能會對我們出兵的城市。”

  “唯!”

  趙雲得令。

  楊修已經被陳暮派回洛陽去了,之前讓朝廷把孫堅調回洛陽的時候,就派他去。

  現在想一鼓作氣拿下襄陽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就得為長遠打算,南陽治理工作要提上日程,還要為糧草運輸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這一點上,陳暮也有計劃。

  那就是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的前提是國家必須有錢,而且還不是那種無休止印鈔票的那種。

  通貨膨脹的道理基本是個高中生應該都明白,更別說陳暮是後世金融專業的高材生,不可能不清楚大規模印鈔會造成什麽結果。

  但巧的是他並非處於明朝寶鈔時代,而是處於一個貴金屬流通的時代。

  因為金銀銅礦都把持在國家手裏, 地方官吏以及豪強百姓不能插手, 所以想要大規模采礦不容易。

  除此之外,青銅有容易被腐蝕、古代技術水平低, 銅礦產量不高, 以及古人往往又喜歡把大筆錢財埋進地裏,不願意拿出來流通等等局限性。

  這就導致漢代的錢幣包括銅錢其實都處於一個非常緊缺的狀況, 曆史上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都出現過鑄造鐵幣來解決金銀銅緊缺的一個窘境, 就是因為銅錢過於稀少。

  越到亂世貴金屬就越值錢, 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所以陳暮剛好處於一個缺錢的時代, 如果這個時候國家能夠大規模印鈔,非但不會引起通貨膨脹, 反而會增加商品流通,刺激經濟農業發展。

  印紙鈔肯定是不行, 但別忘記,青州已經煉製出了銅鋅合金。

  這種明朝嘉靖年間才出現的銅合金,具有顏色接近黃金,易於保存,不易腐蝕等等特點,現在已經成為青州鑄造錢幣的主要材料,被人稱為黃銅幣,具有國家信譽,非常受廣大百姓歡迎。

  也就是陳暮跟著劉備久了, 過於善良,否則要是把這種合金鑄造成“馬蹄金”, 再派人去敵對勢力的地盤購買物品,哄抬物價,保管生靈塗炭, 無數百姓家破人亡。

  不過不願意打殘酷的經濟戰,不代表它就沒有作用。隨著島國的礦產開發,大量金銀銅流入到大漢, 充實國庫,以及海鹽便利,現在朝廷不缺錢。

  青州就可以大規模製造銅幣,然後陳暮再招募流民在北方大量修建漕渠,加速貨物流通,緩解國內尖銳的土地矛盾等問題。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現在的大漢土地兼並的問題已經不嚴重了。

  經過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後,整個大漢完全處於一片王朝末年的景象,造反的人如過江之鯽。

  而那些過不下去的百姓舉起屠刀之後,第一個要針對的是誰?

  自然是原本壓迫他們的地主豪強階級。

  雖然也有大量的世家豪強選擇武裝自己進行自衛,但幾次動亂衝擊下, 能夠存活下來的畢竟隻是少數。

  更何況,別說生活所迫造反的百姓第一個對那些世家豪強舉起屠刀, 單說各地刺史、太守、州牧等諸侯,也往往是拿這些世家開刀。

  比如劉備在青州, 張楊在河內, 袁紹在冀州,劉璋在益州,公孫瓚在幽州,都殺了不少豪強地主,搶奪他們的糧草物資。

  還有關中的世家豪強就不用多說,被李傕郭汜韓遂馬騰那些人禍害得夠嗆,即便是看上去最人畜無害的劉表在荊州,也搞拉一派打一派,拉攏蒯家和蔡家,打壓其餘世家豪族。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漢王朝幾乎是重新進行了一次洗牌,等到一統天下的時候,又會多出無數無主之地,就可以進行土地改革,重新分配田土。

  而陳暮的政策很簡單,就是大肆砸錢,修建大型水利,利用工商業將一部分隻能埋頭在田裏的百姓吸引走。

  隻是這樣麵臨的問題會導致荒田太多,反而耕地的人手不夠。

  這些年戰亂、瘟疫、天災,原本康帝時期四五千萬的人口到如今少了很多。

  朝廷現在查抄隱戶漏戶,重新編造戶籍,目前冀州青州司隸加起來,也不過一千八百多萬。

  如此算下來,整個大漢目前人口應該在三千萬以上,四千萬以下。

  相比於三國時期全國人口767萬,晉朝統一後1600萬,乃至於太康三年查抄隱戶人口得到全國人口2470萬口,應該算是不錯的了。

  主要也是太康元年人口1600萬,短短2年後,忽然變成2470萬,沒有隱戶漏戶傻子都不信。

  因此目前三千萬到四千萬的數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

  如果算上戰亂時期人口出現負增長的情況,那麽這樣算下來,陳暮這些年無形之中,可以說是拯救了數百萬人口。

  中原安定之後,土地多,人口少,利於分配,在土地足夠多,糧食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未來幾十年就很有可能形成嬰兒潮,然後出現人口紅利。

  那麽提前開始布局,興修漕運,鋪設水泥路,先將關東平原地區的交通發展起來,對於關東地區未來的發展,絕對是有巨大的好處。

  一切順利的話,再過個很多年,從美洲大陸也許就能夠帶回來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農作物,就能徹底解決糧食危機。

  而在從日本掠奪了大量貴金屬的情況下,朝廷不缺錢、糧食,就可以大力發展教育、交通、科技、航運等等。

  數十年後,一個嶄新的大漢,將以區別於從前大漢的姿態,出現在世界麵前。

  到了那個時候,就不僅僅是向漢武帝那樣開闊西域。

  恐怕即便是歐洲,也要匍匐於它的腳下。

  不過那些東西太長遠,除非今年已經33歲的陳暮還能活個60年,否則的話大概率是見不到了。

  因此他隻是在給未來布局,把一個原本重病纏身的國家,掃除頑疾,清除疾病,以一個健康的身軀重新開始成長。

  .......

  .......

  公元200年,大漢帝國章武元年的七月,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期。

  朝廷大軍輕易奪取南陽,揮師襄陽。

  劉表大為震驚,惶恐不安的同時,一邊派人給孫堅曹操寫信,催促他們出兵相助,一邊緊急調來兵馬,守衛襄陽。

  但讓他失望的是,一直到七月初,劉表才得知,孫堅曹操根本沒搭理他,一個從淮南九江廬江等地出兵,另外一個則從徐州廣陵出兵,雙方一起進攻袁術,都在打江東的主意。

  這個情況讓劉表大驚失色,也是立即意識到自己被孫曹二人耍了,氣急敗壞之下,隻能咒罵孫曹毫無信義的同時,每日與諸多謀士商議退敵之策。

  可惜蒯越蒯良兄弟對此也無能為力,後來有人告訴劉表,說是潁川來的司馬徽先生頗有學識,或許有退敵的辦法。

  司馬徽居住在魚梁洲南岸,劉表連忙親自前去拜訪,但一輪討教之後,回來就地舉薦他的人說:“世間人為妄語,隻小書生耳,其智而能愚者皆類。”

  意思就是人們誇大其詞,司馬徽隻是個普通書生而已,他的見識和一般人一樣。

  龐德公和司馬徽住得很近,一個在魚梁洲南岸,一個在魚梁洲島中心開墾田土,每日耕種為樂。之前劉表就曾經征辟過他,都被龐德公拒絕,聽說劉表來找司馬徽,龐德公連夜帶著妻子兒女跑路了。

  過了幾日,劉表果然又來找龐德公商議退敵的事情。但可惜的是見到的隻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府邸,而司馬徽與龐德公親如兄弟,他一跑路,司馬徽也跟著走了,兩人跑去了鹿門山。

  鹿門山的位置是在襄陽東南方向約三十公裏處,位於後世襄陽棗陽市的南麵,陳暮把樊城團團包圍,又派人攻取了如今名為蔡陽的棗陽,將漢江以東納入彀中。

  因為善待當地百姓,陳暮偶爾在城中走訪,聽說了龐德公和司馬徽去了鹿門山的事情,大喜過望,於是決定親自前往拜訪他們。

  鹿門山山勢浩大,連綿數十公裏,在山中想找到隱居起來的二人並不是很容易。

  在趙雲許褚的以及眾多隨從的護衛下,一行數百人浩浩蕩蕩上路,順著林蔭間的泥土官道往南而去。

  官道位於漢江邊上,位於眾人右手邊的遠處就是大片江灘,堤岸上雜草叢生,樹木參天蔽日。左側則是茂林山坡,原始莽林幾乎將整個道路遮蔽,隨處可見花蕊綻放,一股清香能夠撲鼻而來。

  像這種連工業都不存在的原始生態環境,就連空氣都十分清新。穿越前作為南方人,穿越後久居北方,陳暮在這裏找到了久違的南方濕潤氣候的感覺,令人如沐春風。

  特別是那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的樹木叢林,盛夏時節烈陽高照,聽著遠處浩瀚江波,低頭看地麵陽光透過樹葉映照出的星星點點的斑駁,讓人陶醉。

  陳暮四處觀望著景色,前方出現了一個村莊,坐落在林子間,農田在山裏參差排列,竹林茂密,有從漢江引入的曲水環繞整個村子。

  見到來了一支軍隊,在田間忙活的村民們紛紛立在遠處觀望,不敢跑也不敢上來問,隻是都呆呆地看著。

  還是陳暮派人過去問了路才知道這裏已經是鹿門山山腳。

  隻是山野村夫,也不知道龐德公居所。

  正遺憾間,遠遠卻是見到有幾名年輕士人從西南方向的江岸邊來到了山腳處,似乎是從襄陽坐船而來,呼朋喚友往前麵的山林小道而去。

  陳暮便對護衛們說道:“爾等在此等候,子龍仲康隨我前來。”

  諸多護衛便在此林間樹蔭之下休息。

  三人則騎著馬匹,一路小跑,來到了前麵的山林小道上,追上了那些士子。

  “諸位且慢。”

  因為馬蹄聲漸進,士人們也注意到了他們,回過頭見人過來,又聽到馬上的人叫住他們,便在原地停下。

  到了近前之後,陳暮才注意到士人有七個,便翻身下麵迎了過去。

  為首的人看著三十左右,見來人是一名儒生與兩名壯漢,頗為警惕,拱手說道:“諸位這是?”

  陳暮笑著拱手說道:“我是蒲陰陳子歸,不知道諸位是。”

  “陳子歸,當朝少府陳子歸?”

  名字一出,幾名士人頓時大吃一驚,互相對視,不敢相信。

  就連為首最年長之人,都是滿臉震驚。

  還是有人比較鎮定,一長相普通的年輕書生拱手道:“在下龐統龐士元,見過少府。”

  另外一名同樣三十上下的儒生亦拱手說道:“在下徐庶徐元直,見過少府。”

  有了他們二人帶頭,其餘也是馬上行禮。

  “在下向朗向巨達,見過少府。”

  “在下劉廙劉恭嗣,見過少府。”

  “在下尹默尹思潛,見過少府。”

  “在下石韜石廣元,見過少府。”

  “在下孟建孟公威,見過少府。”

  “原來是諸多荊州大賢,之前倒是聽過諸位的名聲,今日有幸相見。”

  陳暮聽說是龐統徐庶這幫人,亦回了一禮,細細打量。

  卻看到龐統長相雖然不算帥,但也沒有老羅在《三國演義》裏說的那麽醜,隻能算比較普通類型。

  看來是老羅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帥氣,故意把鳳雛寫醜了,屬實有些糟蹋了這位鳳雛。

  至於徐庶倒是挺帥的,麵容剛毅,小麥色皮膚,因為常年練武很有氣質。

  其他人也都是一時人傑,最年長的就是那位向朗,與陳暮同歲,劉廙和龐統在裏麵年齡應該是比較偏小的,今年都在二十歲左右。

  這些人都是龐德公以及司馬徽的學生、徒弟以及親戚,像龐統就是龐德公的侄子,向朗劉廙尹默等人則是司馬徽的學生,徐庶石韜孟建則與司馬徽非常交好,互相時常拜訪。

  倒是沒見到崔州平,不過當初去隆中參觀的時候,倒是聽人說史料記載,崔州平隻是與諸葛亮徐庶友善,跟司馬徽石韜孟建等人不熟,不在這裏倒也正常。

  眾人互相見禮。

  古人同輩中以年長為尊,等禮畢之後,向郎最先開口道:“不知少府來鹿門山是有何事?”

  陳暮笑道:“我聽聞龐德公與水鏡先生隱居於此,特來拜訪。”

  向郎跟韓嵩是好朋友,韓嵩被劉表派去朝廷做使者的時候,得到了劉備的禮遇,由於有出賣上官的嫌疑,韓嵩回來之後,立即辭官隱居起來。

  二人經常在一起討論時事,因為韓嵩的事情,向郎對朝廷很有好感。

  所以聽到陳暮要拜訪龐德公和司馬徽,便立即說道:“剛好我們也要去見師君和龐德公,少府與我們同去如何?”

  陳暮說道:“突然造訪,隻怕冒昧。隻是想見見二位先生,並無他意,剛好遇到諸位,便一同去。到了門前,我們便在外等候,待諸位大賢向二位先生通稟,待主人應允過後,我再進去。”

  這番話頓時給了眾人好感。

  堂堂九卿高官,拜訪兩名山野村夫,居然在門口等著,等主人允許他進去之後,他才進去,這般品德禮儀,令眾人十分讚賞。

  當下大家也不再遲疑,繼續上路。陳暮三人則沒有騎馬,牽著馬匹跟在七人身後,一路往山林深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