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2-25 18:06      字數:4571
  傳位於齊王?

  劉虞的話宛如雷霆之音,將諸多不明真相的公卿們驚得說不出話來。

  誰也沒有想到,原本要將帝位傳給章帝後裔的劉虞,居然在此時,說是要把皇帝的位置給齊王劉備?

  這讓眾人都愕然不已。

  從長安到洛陽,已經過去了八年,三公九卿也多次變幻,病的病死,辭職的辭職,早就不是當初的那一批。

  如今碩果僅存的公卿也就隻有楊彪、趙溫、種拂、士孫瑞等人,其餘也算是老臣,不過當初在長安的時候並沒有擔任公卿,算是資曆補上來的臣子。

  目前三公九卿,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司空種拂,太常士孫瑞,光祿勳周忠,太仆魯旭,大司農王邑,宗正劉艾,鴻臚徐璆,衛尉田邠,廷尉張義,以及少府陳暮,還有三獨坐司隸校尉宣璠、尚書令鍾繇、禦史中丞桓典。

  由於並非大朝會,所以目前隻有公卿以及三獨坐,其餘大臣就是幾個侍中和年輕一些議郎在更下麵的位置。當劉虞當著滿朝公卿的麵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所有人都麵麵相覷,互相小聲議論起來。

  “傳位給劉備?當初不是說好.......”

  “陛下這是怎麽了?”

  “劉備雖是宗室,可非光武後裔,甚至不是長沙王後裔,怎麽能.......”

  “也許陛下有其它的考量吧。”

  排名靠後的幾名公卿以及司隸校尉、禦史中丞和一些侍中侍郎議郎小聲說著。

  其餘幾名德高望重的公卿如老僧坐定,反倒沒有立即開口說話。

  片刻,楊彪歎息一聲,第一個站出來說道:“臣附議。”

  “臣也附議。”

  陳暮是第二個。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緊接著尚書令鍾繇,河南尹司馬防,以及幾名青州派係的官員立即跟上。

  到了最後,趙溫、種拂、士孫瑞等人也加入了其中。

  他們是劉虞最親近的人,跟楊彪一樣,深得信賴,因此得知事情真相之後,也隻能無奈地歎息一聲,為了劉辯劉協跟劉和,被迫妥協。

  其餘光祿勳周忠,太仆魯旭,大司農王邑,宗正劉艾,鴻臚徐璆,衛尉田邠,廷尉張義等人不知真相,不得其解。

  王邑曾經擔任過河東太守,素來剛正,見恍惚間整個朝堂都好像變成了劉備的天下,一時詫異,起身拱手說道:“陛下,臣有異議。”

  劉虞倒是早知道有人會不同意,倒也沒有意外,出聲詢問道:“大司農有何異議?”

  王邑說道:“臣有三個問題,一,陛下為何不傳位章帝子嗣?”

  這個問題劉虞早有腹稿,回答道:“太尉前往河北兩月有餘,查訪之後發現那些章帝子嗣戶籍毀於戰亂,身份難以辨別,且我也深思過,國弱主幼,恐不是一件好事,還是應該選擇一位明君方能恢複大漢天下。”

  其實這就是個借口而已,漢朝宗室的戶籍有兩種,一種是皇室戶籍,被記錄在皇家族譜,這稱之為宗牒,由宗正執掌。

  如果沒有被記錄進去,那就不是宗室,比如劉備之前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可從他爺爺範縣縣令劉雄開始,就沒有繼承侯爵,被剔除出了宗譜,直到漢孝康帝重新錄入才算回歸漢朝宗室的行列。

  第二種就是當地官府的戶籍資料,有單獨的宗室一列。

  除此之外,也有本地宗族自己的族譜,不過那算是私人族譜,不是官方權威,因此並不算在裏麵。

  宗牒之前在董卓之亂中毀了大半,而陳暮銷毀的資料,就是地方官府的宗室戶籍。

  但私人族譜陳暮沒辦法銷毀,因為往往很多家庭都有一份,你不可能跑到每一個宗室家裏把他們家的族譜給銷毀掉。

  所以如果真要細查的話,通過這些地方資料,走訪以及尋找的話,還是能夠找到不少散落在民間的章帝後裔。像安平王、渤海王、清河王、平原王,都是那一脈,屬於漢桓帝、漢康帝的堂兄弟近親。

  這個答案顯然不能夠讓朝臣們滿意,不過勉強算是個借口,堵上了眾人之嘴,王邑又道:“第二個問題,陛下為何選擇劉備?難道是因為劉備兵馬強壯嗎?”

  劉虞沉聲道:“劉備消滅袁紹,於國有大功。且他景帝閣下後裔,雄才大略,將來能恢複天下者,非他莫屬。”

  “第三個問題,如果劉備繼承皇位,那這大漢,還是大漢嗎?”

  王邑最後問了一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後世人把兩個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認為這是兩個朝代。而當時的人們則普遍認為,東漢西漢是一個朝代,但也有區別。

  班固的《漢書》裏麵將西漢稱為大漢,而諸葛亮出師表裏稱呼西漢為先漢,稱呼東漢為後漢,這意味著到了東漢時期,雖然人們認為兩個朝代是一個朝代,可也已經有了先後之分。

  王邑的問題關鍵就在這裏,西漢的皇帝位置不談,東漢的皇帝位置一定都是光武帝劉秀的後裔,這是當時的公認的,哪怕你是西漢宗室,也沒有資格繼承。

  這就是差別所在,也就是劉備上位最大的阻力所在。雖然嘴上說先漢後漢是一個國家,可是到了這裏就有了區別,那就是西漢的宗室到了東漢就不值錢了,隻有東漢的宗室有繼承權,西漢的宗室沒有繼承權。

  現在劉虞要把皇位給劉備,恐怕不僅朝堂上很多忠誠於東漢的臣子不答應,全天下的東漢皇室,也就是所有光武帝劉秀的後裔不會答應,這意味著劉秀開創的江山,落在了別人手裏。

  哪怕這個所謂的別人,也姓劉,也是劉邦的子孫。但在這些人眼中,依舊是外人。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劉備到底算不算開創了一個新朝代,還是繼續延續東漢?

  畢竟,東漢皇帝們嘴上說著兩漢是一個國家,可東漢是把祠堂宗廟分開的,分為高祖廟和世祖廟,也就是西漢的皇帝與東漢的皇帝。

  高祖廟奉祀五人,世祖廟奉祀七人,而且高祖廟和世祖廟並列,把劉秀的地位等同於劉邦,不亞於再開一國。

  如今劉備這個外人繼承大統,大家自然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陳暮起身說道:“大司農這話是何意?齊王姓劉,也是高祖苗裔,難道他複興大漢,將這千瘡百孔的亂世恢複之後,就要違背祖宗,更改國號了嗎?”

  “額......”

  王邑一時詞窮,他當然不是指這個,他的意思是劉備上位,是按照東漢的順序繼承,繼續後漢統治,還是像劉秀那樣,算開國皇帝,重新建一個新大漢?

  隻不過他一時不敢把話明說,因為將兩漢分開是民間和朝堂上的潛規則,甚至西漢的宗室到了東漢不值錢也是潛規則。而官方說法應該是大漢一脈相承,也就是說西漢宗室也有繼承權利,隻是被這個潛規則壓製了而已。

  如果他明說的話,那就屬於違背政治正確。陳暮完全可以指責他分裂國家,說他造謠生事。因為即便是光武帝劉秀,也是承認自己是前漢的延續,承認兩漢是一個政權,而不是他重新開創了新帝國。

  被陳暮擠兌,萬般無奈之下,王邑隻好說道:“少府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麽。”

  陳暮本想說我不知道,那樣的話直接能把王邑擠兌死。

  但想了想,這麽做容易得罪人,於是換了副嘴臉,笑著說道:“大司農的話,暮自然明白。齊王素來仁義孝順,若他能繼承大統,必以高祖廟和世祖廟合一,大漢到如今已四百餘年,絕不能斷祀。”

  將高祖廟和世祖廟合一?

  諸多公卿互相對視,隱隱點頭,這個結果,也算是勉強讓他們接受。

  因為東漢的時候,高祖廟和世祖廟是各祭祀各的,雖然嘴上說著兩漢合一,但還是有些割裂感。

  而如果宗廟合一的話,就表示大漢依舊是延續,就好像北宋和南宋一樣,統合為大宋,而不是像東漢的人,經常以先漢稱呼西漢。

  這也算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一個結果,王邑得到了這個答案,便拱手說道:“既然如此的話,那臣就沒有異議了。”

  “嗯。”

  劉虞咳嗽幾聲,蒼白的臉上少了許多血色,看著滿朝諸多大臣都紛紛說附議,確認再無阻礙之後,便說道:“那就傳詔吧,此詔書,便由太尉,司徒以及太常宗正少府前去。”

  “臣,遵詔。”

  漢朝的聖旨不叫聖旨,叫詔書,既然涉及到皇位,這個詔書就必須由重量級官員去,三公九卿裏去了五個,足以表示對劉備的尊敬。

  很快散朝,此消息瞬間經過各個渠道傳遍天下,幾乎是傳詔的大臣還沒上路,無數奏折如雪花般飛來。

  各路諸侯,各東漢皇嗣,紛紛上書反對,上來的奏折堆滿了明光殿。

  要知道,雖然青州已經弄出了左伯紙,大大降低了紙張成本,但到現在還未完全普及。

  所以九成以上奏折都需要用竹簡,全天下各地諸侯、郡府官員、地方皇家宗室不計其數,竹簡奏折上來,那就不是幾片竹子那麽簡單,而是十幾萬片,加起來半噸重,幾乎淹沒了尚書台。

  但不管朝廷是什麽反應,反正天下地方也管不到朝廷頭上。因為目前朝廷實際控製區域其實很少,隻有司隸、河北、青州以及一部分關中。

  就連河南、徐州、荊州、幽州等地雖然表麵上向朝廷稱臣,但實際上依舊被各方諸侯控製。至於益州江東那些地方就更甚,直接被反叛諸侯把持,所以這些人該反對反對,朝廷也懶得搭理他們。

  至於東漢皇室宗親,他們的人數確實龐大,可他們沒有實權。了不起的有一些做地方太守,但自身沒有能力,也就影響不到朝廷局勢,因此這件事情在朝堂上順利被推行,各路地方諸侯以及諸多東漢皇嗣,也隻能無可奈何。

  而就在天下熙熙攘攘,一片嘈雜的時候,遠在鄴城,劉備才剛剛派人把河北平定,出兵占據了整個冀州,正準備趁勝追擊,將逃亡到並州的高幹派人一舉殲滅的時候,忽然聽到了一個奇怪的流言。

  “天子要傳位於孤?”

  劉備傻眼了。

  此時他還在鄴城縣衙府邸。

  袁家的房子他沒有動,全都還了回去,劉備便住在了相對簡陋的縣衙當中。

  這個時候他正在後院和沮授荀攸田豐等人聊天呢。

  昨天他才派關羽北上,準備渡過飛狐陘,追擊高幹,今天與幾名謀士商量著糧草和後續兵力的問題,忽然就有人來報告這件事情。

  劉備人都傻了,愣了片刻,不悅地對過來報告這件事情的軍情司曹史侯栩說道:“伯杼,四弟說過,朝廷現在正忌憚我們,這樣的流言蜚語,若是被朝廷聽去了,恐怕不妙,還是少說。”

  侯栩苦笑道:“可這是從洛陽流傳出來的消息。”

  其實這個時候劉虞昨天才剛發詔書,今天這邊以楊彪為首的公卿團才剛出發。由於鄴城離得比較近,軍情司快馬加鞭將這個喜訊傳遞過去,層層先送到劉備這邊來。

  所以除了離洛陽比較近的諸侯以外,天下很多地方都不知道這個消息,劉備才剛剛聽聞,以為就是一則流言蜚語而已,還責怪侯栩不要傳播。

  然而聽到侯栩說是洛陽傳出的消息,已經被陳暮點醒有了一定政治經驗的劉備頓時嚴肅起來,看向沮授等人道:“糟了,這必定是朝堂上的人故意放出來的消息,想要汙孤名聲。”

  知道內情的沮授強忍著笑意,也一臉嚴肅地說道:“這是天子的以退為進呀。如今我們奪了河北,手握天下最富裕的兩大州,兵強馬壯,天子必然恐懼齊王謀奪皇位,因而故意放出風聲,如果齊王有此念頭,詢問陛下,陛下必然嗬斥,傳遍天下,便能召來輿論言責。”

  “當年周成王年幼,周公代管朝政,史稱周公攝政。武王弟管叔鮮和蔡叔度、霍叔處懷疑周公要對成王不利,因而四處散播流言,說周公欺侮幼主,圖謀篡位。久而久之,成王起疑。周公為避禍辭了相位,避居東國,心懷恐懼。”

  荀攸一邊說著典故,一邊對劉備說道:“現在也是如此,如今齊王得了冀州,實力大增。朝廷恐懼齊王勢力,因而放出流言,這是在逼迫齊王如周公一般,辭去軍務,回齊國避居。”

  “啊?”

  劉備大驚失色:“這可如何是好?難道孤真的要上書請求交出兵權,封王歸國嗎?”

  沮授和荀攸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對方眼裏的笑意。

  這怎麽辦嘛。

  劉虞讓位給劉備,是陳暮一手操辦的,總不能現在就告訴他真相吧,所以隻能先瞞著,假裝不知道。

  田豐為人比較剛直,實在看不下去二人將劉備唬得一愣一愣地,便出聲說道:“齊王,有沒有一種可能......我是說可能,這是真的?”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劉備立即說道:“陛下就算再糊塗,也不可能把大位傳給孤。”

  “可這就是真的呀。”

  侯栩再也忍不住,對劉備說道:“前來傳詔的太尉已經在路上,快則明日,慢則後日就能到鄴城了!”

  劉備睜大了眼睛,充滿了不敢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