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10-12 00:04      字數:4455
  “連那遼東的公孫度,都與袁紹結盟了嗎?”

  關羽眼睛微微眯起來,目光中似乎能透出一股強大的殺意。

  對於敵人來說,越多自然越不好,但隻要與他們為敵,那麽一切阻礙都將被掃除,沒有例外!

  陳暮輕輕點頭,給自己倒了一杯炒茶,慢慢品茗,緩緩開口道:“公孫度出兵,是在我預料之中的事情,隻是我沒想到他此時才動手。”

  關羽詫異道:“四弟這也算到了?”

  陳暮苦笑道:“準確來說,也算是被我逼得出兵。咱們青州大力發展航運,商船和海船南來北往,四處縱橫。遼東與青州近在咫尺,走海上不過四五百裏,大船一兩日便可抵達,我們與公孫度之間,正如猛虎臥榻,他怎麽可能會心中安寧?”

  “嗯......”

  關羽沉吟道:“如今伯圭大敗,袁紹北方安定,恐怕他派去北麵的兵馬,也會馬上南下,現在該怎麽辦?”

  “公孫度那邊倒是無妨,我派了人去三韓,就是為了防公孫度這一手.......”

  陳暮把茶杯放下,閉上眼睛,撫摸著額頭,繼續說道:“隻是我也沒有想到伯圭兄敗得這麽快,他那邊一敗,牽一發而動全身,袁紹原本放在幽州的兵馬就會回來,看來我們的壓力會變得很大。”

  關羽沉聲道:“壓力再大,也得咬牙堅持住才是。”

  陳暮想了想,點點頭道:“若是能夠摸清楚敵人的行軍路線,或可迎頭痛擊。可惜我埋伏在冀州的內應一不是軍隊高級將領,二非袁紹親近謀士,難以掌握這種機密。”

  “我去巡視營地,加固營防吧。”

  關羽歎了口氣,起身出了帳篷。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陳暮目光微凝,陷入思索。

  他在考慮兩件事情。

  一件是前段時間荀和給他的信件中提到的,袁紹身邊有個謀士叫做劉惠,此人或許可以拉攏。

  荀和跟他說過,劉惠其實跟黨人一樣,都是心向漢室。

  隻是原來的天子漢孝康帝不僅傷了黨人的心,還傷了天下很多士族的人,因此王芬當政的時候,不少士族才會投靠他。

  這些人從來都不在乎皇帝是誰,他們隻在乎大漢是大漢的天下,隻在乎皇帝能不能聽他們的話,近賢臣,遠小人。

  所以他們才會幫助王芬,是希望再打造一個更好的大漢。

  而這些人,便是當時所謂的很多世家、士大夫、官僚階層、精英階層、貴族等等......

  陳暮很清楚,三國亂世,跟貧民階層根本沒什麽關係,這就是一個精英階層掌控的世界。哪怕是劉備窮到要叔父接濟才能讀得起書,人家好歹也是個皇族後裔。

  而底層人想要上位,就是實在是太難了。即便是後來很多曹魏高官,九成以上也都是出自門閥精英貴族階層,與百姓草根無關。

  寒門......首先你得有個門。

  什麽招賢令,廣納天下底層寒士,都是騙人的假話。

  因為這些所謂的寒門,個個都是有田地有產業乃至於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大家族子弟,家裏麵或許不是大富大貴,但親族中至少也有那麽一兩個縣令級別。

  所以王芬時期,由於他尊漢的意圖很明顯,才能夠容納得了這麽多人才。

  但到了袁紹時期,公然廢除了冀州偽帝,又和洛陽朝廷作對,如此就導致底下很多人不滿。

  諸葛亮當初斷言袁紹這一招是個昏招,並不是說那些黨人會因此對他失望,而是聚攏在王芬身份,想要重新開創一個漢室江山的人會失望。

  哪怕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們算叛亂,但他們心裏卻不認為自己是在叛亂,而是在匡扶漢室。

  這就是理念衝突。

  陳暮對劉惠這人並不了解,不過他隱約記得,荀諶在幫助袁紹奪了冀州之後,哪怕成為了袁紹的謀主,自此也是一計不出。

  由此可見,荀諶恐怕也是個徐庶的翻版,身在袁營心在漢,在看透袁紹的野心之後,便再也沒有為袁紹出計謀。

  最主要的還是袁紹廢除冀州偽帝之後,基本就是斷了這些心向漢室的精英階層的理想。

  所以陳暮當初拉攏了黨人,讓他們投入洛陽朝廷的懷抱。

  可惜袁紹對黨人戒備很深,黨人們也一直找不到什麽機會接觸到冀州內部的高層機密,不能給青州帶來實質性的好處。

  但荀和的信卻給了陳暮很大的啟發。

  也許像黨人們這樣心向漢室,卻不在乎皇帝是誰的士大夫階層大有人在。

  如果袁紹身邊的高級謀士當中也有這樣的人,或許,還真有可能拉攏得到,從而探知袁軍高級內部機密。

  劉惠......荀諶.......

  陳暮不自覺地用手指頭在自己的茶水杯裏點了些水漬,在桌案上寫下了這兩個人的名字,盯著看了一會兒。片刻後又忽然警覺,馬上擦拭掉。

  如果自己身邊有袁紹的內應,或許用一出反間計倒也不錯。

  比如這茶水不是寫劉惠和荀諶,寫的是許攸和審配......

  但恍惚間又覺得自己這樣嚴重的被迫妄想症,根本就沒有給袁紹安插內應的機會,倒是頗為可惜。

  晃晃腦袋,將腦海裏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全都抹除掉,陳暮將拉攏劉惠和荀諶這兩個人的提案先暫時放置在計劃裏,然後是第二件要考慮的事情——公孫度的問題。

  公孫度其實是布局三韓的時候,兩個目的當中的其中一個。

  為什麽布局三韓就不用多說,即便陳暮記得世界地圖長什麽模樣,從亞洲探索美洲大陸,也不可能跨過整個太平洋。

  所以一路按圖索驥,先韓國日本,然後俄羅斯,穿過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最後再從美洲大陸的西海岸進入美洲,順著海岸線一路尋找他需要的一切,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而三韓是萬裏長征第一步,同時也是將來奪取日本這座豐富礦石島的第一步,因此他必須拿下。

  至於公孫度,則屬於附帶品。

  遼東同樣發展造船業,曆史上公孫度就曾經派出船隊,占據了青州的東萊郡,同時東征高句麗,西擊烏桓鮮卑,北震扶餘,南取三韓。

  由此可見他的船隊航行範圍,同樣也是在青州、三韓以及倭國這幾個地方。

  雙方海域重疊,遼東船隻打不過青州海軍,且因為遼東到朝鮮地區大量的海島被青州占據,導致公孫度對青州十分忌憚,在這種情況下,公孫度顯然會考慮將來劉備獲得中原大戰勝利的問題。

  因為渤海灣已經幾乎成為了青州海軍的內海,遼東對於其它諸侯來說,就是個偏遠的農村。

  而對於青州來說,就是咫尺相隔的鄰居,船隊一夜之間,就可以從萊州灣殺到遼東半島。

  所以隻要劉備獲得北方霸主的地位,那麽他公孫度在遼東根本不可能穩如泰山,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不要忘記,公孫度之所以能稱霸遼東,是因為董卓的詔書。

  董卓的任命在劉備眼中,估計毫無合法性,詔書跟一張廢紙沒什麽區別。

  更何況公孫度本人在董卓任命的遼東太守的基礎上,自己給自己加上了遼東侯、平州牧,如此赤裸裸地蔑視朝廷,顯然超出了劉備這種人的忍耐。

  一旦劉備成功,那麽很有可能就是天子劉虞一道詔書,廢掉他在遼東的基業,即便公孫度選擇抗旨不尊,青州大船隨時能進攻遼東。

  這股危機感深深地刺痛到了公孫度,因此作為一名隻想在遼東稱王稱霸,對中原地區毫無野心的邊緣小諸侯,即便他對中原再沒有想法,也隻能被迫選擇站邊,寧願讓袁紹贏,也不能讓劉備勝!

  並不是他野心勃勃,實在是形勢所迫。

  所以陳暮早就算到了公孫度會選擇怎麽樣的一個站隊方式,以及應對方式。

  隻是他沒有想到,公孫度居然花了那麽久的時間才做出決定。

  按照陳暮的設想,早在當初公孫瓚最艱難的時候,他就應該主動出兵,而不是等到這個時候。

  當然,這些也都無所謂。

  關鍵是他既然選擇了出兵,那陳暮也確實該動用徐榮這步棋了。

  在冀州這件事上,陳暮不僅得防著敵人,還得防著盟友,公孫瓚野心勃勃,如果讓他占了冀州,對於劉備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利用公孫度就在所難免,但也絕不是要公孫瓚死,他還有他的用處,至少現在還沒有到他死的時候。

  “嗯......”

  陳暮思索片刻,目光投向東方,喃呢自語道:“至少遼東,應該也要回到大漢的懷抱了。”

  .......

  .......

  到永漢二年一月份,也就是公元198年2月,高覽張郃大軍南下,浩浩蕩蕩支援鄴城。

  對於關羽和陳暮來說,前線的壓力非常大。

  雙方在鄴城附近的遊騎、斥候、探馬,不斷交鋒,小規模戰爭不斷。

  對峙了一個多月後,到永漢二年二月份,洛陽軍選擇了撤退。

  並不是戰敗了,而是後續的糧草出了一些問題。

  劉虞去年為了解決河南地區大旱,拯救數十萬災民,給曹操和孫堅撥了不少陳糧,導致洛陽糧食儲備少了不少。

  本來這也沒什麽,剩餘的新糧還有數百萬斛,一斛等於一石,當時士兵每月平均吃3石糧食,以洛陽軍有六萬人算,支撐三四年不是問題。

  問題是陳暮這次用計策俘獲了而三十多萬黑山軍,其中軍隊數萬,家屬二十多萬。黑山軍大部分都窮困潦倒,俘獲他們短時間內不能給朝廷帶來利益,反而是負擔,要撥不少糧食給他們。

  除此之外,為了挖掘水渠,修築大壩,陳暮調了上萬民夫,這些人也都要吃飯。

  因此原本計劃是前線準備給士兵的糧食,臨時被調了不少,而後續從洛陽運過來的糧食還沒有抵達,導致這中間出現了一些空檔期。

  並不是缺糧,而是跟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敗一樣,原本囤積在前線的糧食,因為這兩個突發狀況而消耗得太多。

  雖然鍾繇在懷縣,還在源源不斷地往前線運送糧草,但本來計劃大軍能用三個月的糧草,第二批糧草在兩個月後抵達,結果突發意外,大軍糧草用盡,後麵的糧草沒有跟上,自然隻能撤兵。

  安陽城池被拆毀,關羽軍與朱儁軍撤退到了蕩陰,他們這邊一退,袁軍就開始進,作為第二梯隊的趙雲掩護他們後撤,率領大軍擊退了袁軍前軍,保護他們回到了河內。

  敵我態勢再次開始變化,變成你攻我守。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北麵袁軍解放之後,高覽張郃率軍南下,現在洛陽軍雖然招了不少黑山軍,紙麵實力有十五六萬的軍隊,可多為烏合之眾,跟曹操招降納叛八十萬大軍南下沒什麽區別。

  所以這些黑山軍陳暮全都交給了鞠義在後方訓練,正麵戰場的實力依舊隻是那麽幾萬人,朱儁一萬,關羽三萬,趙雲一萬多二線部隊,徐晃那麽五六千人,這就是目前河內郡所有洛陽軍的實力,確實沒法跟冀州軍相比。

  不過雖然洛陽軍兵力處於劣勢,但我們要知道,袁紹的二十五六萬大軍,也不全都是精銳。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兵馬也都是烏合之眾,真正的精銳之士,總共也隻有那麽數萬人,絕沒有想象中那麽多。

  青州作為主要進攻方向,袁紹自然會把大部分精銳全部調到清河國去,留下來的士兵,戰鬥力跟洛陽軍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

  洛陽軍的組成有一萬青州軍,四萬白波軍,以及一部分朱儁招募的三河精銳。

  士兵戰鬥力遠超普通冀州兵,因此即便是處於人數劣勢,在士氣和戰鬥力上,也並沒有過多落入下風。雙方隻是回到了最初的起點,於羑裏城與蕩陰一帶繼續保持對峙狀況,這種情況如果短時間內沒有其它意外因素的話,或許會持續很久。

  不止是洛陽這邊,青州那邊也是如此。

  袁紹解決了後顧之憂,再次開始了對平原城的進攻,平原城作為比臨淄還要大的城市,麵積比之安陽那樣的小軍鎮大數倍,存糧也有一年有餘,城中守軍士氣如虹,城外還有數萬精銳之士策應,想要攻破,難如登天。

  因此一時間,不管是洛陽還是青州,在與冀州的戰爭當中,都陷入了一個短暫的對峙期。

  這也符合陳暮的預期。

  在雙方實力相差很近的情況下,想要快速覆滅敵人,絕沒有那麽容易。

  秦始皇花了十年一統天下,劉邦花了八年,劉秀花了十五年,李淵八年,忽必烈二十一年,朱元璋十八年,清朝曆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四十六年。

  可以說,除了劉邦和李淵以外,這裏麵的開國皇帝哪個都不容易。

  而就在袁紹與劉備處於長久對峙的時候。

  南方的大戰,再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