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淮口射戟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5      字數:6015
  鐵蹄如雷鳴,整個大地都在震動。

  呂布勒住赤兔馬的馬繩,遠遠地看到了這一幕,便立即示意大軍暫時停止前進。

  戰場上所有人都聽到了這轟鳴的馬蹄聲,塵土飛揚,馬鳴嘶吼。

  這邊的動靜將那處的目光全都吸引了過去,紀靈後方軍隊還處於一片混亂,漫天大火,此時給了他一些時間立即收攏步卒。

  夏侯惇臉色微變,手中的長刀倒豎在身後,心中雖然暗暗叫苦,沒想到此時蹦出個殺神。但手上卻不慢,立即翻身上馬,指揮士卒集結戰陣,開始了防禦姿態。

  淩厲的風還在呼呼吹拂,遠處河畔的火勢已經越來越大,程昱領著剩餘的七百殘兵撤退到了淮水西側的山巒下,慢慢地靠近過來,與夏侯惇匯合。

  此時三足鼎立,紀靈的位置處於淮河東麵,是下遊方向。程昱從上遊方向而來,夏侯惇立於正對著渡口的官道口,離渡口約二三裏地,呂布則同樣是率軍從官道過來,三方形成了一個對峙的局麵。

  程昱騎上馬匹,悄悄地來到夏侯惇身邊,一邊密切關注著遠處呂布軍的動向,一邊低聲說道:“看來我們低估了呂布,子孝應當是沒有截住呂布,讓他跑到下邳來了。”

  夏侯惇問道:“現在我們該怎麽辦?”

  “看看再說。”

  程昱舉目張望,就看到遠處呂布大軍停在二裏外,並沒有靠近過來。

  “他們似乎隻有兩千左右騎兵。”

  夏侯惇說道。

  程昱點點頭:“想來是呂布主力未在此,我們還有回旋的餘地。”

  “那我們現在該如何計較?”

  “先采取結陣姿態,慢慢退到那處山林下,我已經令人在那處砍伐樹木,挖建壕溝,一旦情況不對,則立即越過壕溝爬上山,在山下點火。”

  “知道了。”

  夏侯惇點點頭,還好程昱反應快,找到了退路,不然的話,前後夾擊,他們恐怕要死在這裏。

  程昱在剛剛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在西坡山下讓七百將士挖壕溝。

  說是壕溝,其實就是隔火帶。到時候一旦情況不對,他們就撤退到坡下,點燃大火。有大火幫忙阻隔,他們就可以爬到坡上,從西坡後方逃走。

  這邊呂布也注意到了那處動向,紀靈還在整軍,現在唯一可以發動攻勢的就是他,因此他當即對衛覬說道:“之前袁術的人馬和劉備的人馬大戰的時候,你勸我不要得罪劉備,現在曹操的人馬和袁術的人馬大戰了,我應該可以襄助袁術了吧。”

  “不可。”

  衛覬搖搖頭:“此時將軍千萬不能動。”

  呂布納悶道:“為何?我與曹操已是死敵,攻滅他的軍隊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衛覬馬上說道:“攻滅他的軍隊之後呢?那就將迎來與曹操無休止的戰爭,到那個時候,將軍哪怕得了廣陵下邳沛國,也將一直處於和曹操的戰爭之中無法壯大。”

  “什麽意思?”

  呂布沒有聽明白他的話。

  衛覬解釋道:“將軍想一想,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占據淮北地區,但我們還尚未掌控這片區域,本部人馬也隻有一萬人,死一個就少一個,即便臨時擴充,也難以到精銳地步,一旦樹敵太多,很快就會被消滅,所以我們必須休養生息,不能與周圍的各路諸侯引發死戰。”

  “嗯。”

  呂布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衛覬繼續道:“我們雖然與曹操是死敵,但我們並未與他結死仇,也沒殺他親族兄弟,所以我們與他之間,還有回旋的餘地,在利益麵前,什麽事情都可以談。如果與曹操不死不休,最後便宜的,隻會是孫堅和袁術。”

  “為什麽是孫堅和袁術?”

  呂布這話一說出口,就為自己的智商感到捉急,忙不迭道:“伯覦不用說了,我知道了。”

  衛覬笑道:“將軍明白就好。”

  “那按照伯覦的意思,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呂布又問道。

  衛覬說道:“將軍應該很清楚,我代表的是朝廷的立場。現在天下大亂,各路諸侯包括劉備在內,其實都不是朝廷願意看到的情況。但現在朝廷實力單薄,難以平定天下,因此才需要將軍這樣對朝廷忠心耿耿之臣的支持。”

  “我對朝廷自然是一片忠心,日月可鑒。”

  呂布拍著胸脯保證。

  他這一次來淮北紮根,衛覬也跟他說過,一旦拿下淮北,就會立即請求朝廷任命他為徐州牧,因此呂布現在對衛覬可謂言聽計從。

  雖然現在徐州北部還在青州手中,但徐州南部的淮北地區,才是富庶之地,哪怕前些年被笮融敗得差不多,可土地還在,隻要好好治理,很快就能恢複實力,在這中原地區,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衛覬就說道:“將軍之心,朝廷自然一清二楚。因而才會扶持你來淮北,同時也會責令劉備,讓他不要主動進攻你。而將軍現在要做的,就是蟄伏於此,發展實力。如果糾纏於各方勢力之間,很快就會被消滅,所以一定要小心謹慎方是上策。”

  “那我應當如何?”

  呂布問計。

  衛覬道:“將軍此時隻占領下邳與廣陵即可,沛國必須讓出來,形成一個多方戰場,不能讓我們與曹操爭雄,別人坐山觀虎鬥。”

  “隻占下邳與廣陵嗎?”

  呂布喃喃自語。

  衛覬點點頭:“不錯,隻有這樣,南方的局勢才會更加混亂,才會朝著向朝廷期待的方向發展。若是河南一地,亦出現一個像袁術劉備那樣的大諸侯,乃是朝廷不願看到的事情。”

  “我明白了。”

  呂布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表示會聽從朝廷的命令。

  他現在顛沛流離,能有塊棲身之所足矣,何況尊崇於朝廷並不是一件壞事,至少道義上能過得去,名正言順,圖謀一段時間發展,才能談未來能否爭雄的可能。

  衛覬看著他至少目前聽自己的話,好歹鬆了一口氣。

  因為這其實不是朝廷的意思,而是陳暮的意思。

  呂布在淮北,如果一門心思跟曹操敵對,以他的本事,哪怕和袁術聯合起來,也絕非曹操孫策的對手。

  一個實力不強,曆史上有陳宮都被曹操摁在地上摩擦,更何況現在沒了陳宮。

  另外一個真就塚中枯骨,明明坐擁十多萬大軍,曾經是中原地區一霸,卻屢次被曹操以弱勝強,打得狼狽逃竄,可見這二人都不是什麽雄主。

  如果雙方鬧得太厲害,孫策和曹操聯合起來迅速把呂布袁術剿滅,一個得淮南江東,一個得淮北,硬生生造出兩個大諸侯出來,這絕非陳暮想看見的事情。

  因此他必須要讓南方諸多勢力保持平衡,既不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又不能出現過於混亂的局麵,讓呂布這根攪屎棍參與進來,就勢在必得。

  說出來有些可悲。

  雖然呂布自詡為三國第一猛將,但縱觀他的一生,不管任何時候,都是隨波逐流,從未有過真正掌控自己命運的時候。

  或是被利誘,或是被離間,或是意誌消沉,最終死在白門樓上。

  哪怕這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他自身性格缺陷的原因。可不能否認的是,這是猛將的悲哀,也是猛將的宿命。

  強如千古第一的項羽,不也在韓信的逼迫下垓下自刎嗎?

  所以勇猛在更多的時候,僅僅隻是勇猛而已。

  一力降十會的前提條件,那是得在神話世界,你擁有一刀劈死一萬人的能力。

  若沒有這個能力,哪怕你戰場上橫衝直撞,能殺百人,又如何比得了聰明人一計破千軍?

  在了解自己的處境之後,呂布明白,現在是他謀生的階段,而不是樹敵的階段,因而決定不與曹操為敵,暫時罷兵。

  不過想了想,他又對衛覬說道:“袁術此時甚是狼狽,若是不救袁術軍,恐擔心袁術覆滅。”

  “嗯。”

  衛覬就問道:“將軍有什麽辦法否?”

  “瞧我的。”

  呂布一拍赤兔,如一道紅霞般飛躍而出,向著遠處奔去。

  那邊戰場上驚魂未定,紀靈才剛剛穩定軍心,見是呂布來,大喜過望。

  夏侯惇則是不明白呂布一個人過來想做什麽,他呂布再強,在戰陣中殺個幾十上百人就已是極限,到時候死的一定是他,難道他想以一敵千不成?

  不過既然人家大軍未動,至少說明戰爭不會立即打起來,因此夏侯惇與程昱都在此觀望,看看呂布到底想幹嘛。

  就看到呂布奔馳而來,到了陣前對夏侯惇道:“夏侯惇,可敢出來?”

  他與曹操糾纏那麽久,自然認識夏侯元讓。

  “哼!”

  夏侯惇冷哼一聲:“別人怕你呂布,我不怕,我來與你一戰。”

  “元讓!”

  程昱想勸阻,但夏侯惇是個急性子,根本不聽他說什麽,直接拍馬出陣。

  呂布卻並沒有與他動手,哈哈大笑道:“放心,我今天不是來跟你打架的,你在此地不要走動,我去去就回。”

  說罷在夏侯惇一臉不解之中,又騎馬飛奔往淮河東側方向,來到了坡下紀靈軍前。

  “呂將軍!”

  紀靈之前在東側坡下安排有伏兵,此時大敗一場,退至此地收攏殘卒準備繼續戰鬥,見到援軍已至,高興地出陣說道:“將軍與我家明公是女兒親家,今日是來相助否?”

  他其實沒見過呂布,但血紅赤兔馬,加方天畫戟,頭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係獅蠻寶帶,這身打扮,也就呂布了。

  呂布搖搖頭道:“我今日帶的兵馬不多,恐難以相助,不過我你隨我來,我想辦法幫你退敵便是。”

  “幫我退敵?”

  紀靈一頭霧水,不過呂布跟袁術是盟友,既然呂布這麽說,他就隻好出陣跟著過去。

  三人來到遠處官道上,三方大軍正中央,兩萬多人都在看著他們。

  叫來了紀靈之後,三足鼎立。

  夏侯惇與紀靈互為仇敵,皆握緊手中武器,怒目而視。

  呂布卻將方天畫戟打了個旋,直接插在地上,對二人說道:“我呂布平生不喜鬥,唯好解鬥。今日爾等大戰,既是讓我遇到,我就要化解你們的爭鬥,你們看如何?”

  天下第一的呂布不喜歡打架,喜歡勸架?

  怕是你勸架的方式就是把人都殺了,這樣就不會有人打架了吧。

  二人在心中腹誹。

  不過兩人都是當笑話在聽,夏侯惇更是嗤笑道:“化解爭鬥?你憑什麽化解我們的爭鬥?”

  呂布冷冷道:“你若是不聽我的,我就立即聯合袁術,將你們攻滅在此。”

  夏侯惇為之一滯。

  雖然程昱臨時想了後招,但問題是呂布多為騎兵,兩條腿終究跑不過四條腿,到時候還是免不了一場惡戰。

  “你也一樣。”

  呂布看到紀靈在暗中偷笑,同樣補了一句:“你若是不想化解此次爭鬥,此事我就不管了。”

  紀靈的笑臉同樣凝固。

  他的軍隊遭逢大變,死傷慘重不說,士氣大跌,如果呂布離開,夏侯惇繼續猛攻,他還真不一定能扛得住。

  二人沉默片刻,夏侯惇就說道:“你想如何化解?莫不是想讓我們與你打過一場?”

  “自然不是。”

  呂布指著地上插在的方天畫戟說道:“諸君觀布射此戟小支,如若中了,當各罷兵。若不中,則留決鬥,布絕不幹預,可否?”

  戟小支?

  二人看向戟刃,所謂戟小支,就是戈戟之刃曲而下垂的部分,通俗來說,方天畫戟左右兩側都是月牙刃,月牙刃的下方戟邊,就是所謂的小支。

  雖然戟刃並不大,但也得看距離多遠。要是隔個七八米在那,稍微有些箭術的都能做到,算不得什麽稀奇。

  所以二人都是看著呂布,就不說話,意思很明顯。

  呂布笑了笑道:“當然,我自不會隻隔幾步便射,諸君請走開,若我到地方,爾等覺得尚可,便舉起手中兵器如何?”

  紀靈瞅了眼夏侯惇,夏侯惇瞅了眼紀靈,紀靈便說道:“好,那就聽呂將軍之言。”

  “我沒意見。”

  夏侯惇勒馬往自家陣營走去。

  紀靈同樣勒馬走遠些。

  呂布則翻身下馬,先在旁邊一處窪地中捧了一層濕土,在小支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濕泥,然後以步行丈量,默默測算距離。

  赤兔馬跟在他身邊,一路緩緩篤步。

  過了片刻,約走近一百七八十步,呂布這才回頭,看向遠處的夏侯惇和紀靈,二人都緩緩舉起了手中的武器。

  古代邁出一足為跬,邁出兩足才是步,所以走兩步路,在古代才能算一步。

  之前說過,漢代六尺為一步,一尺為23厘米,可見一步約為1.38米,一百步則差不多是在140米左右,所謂百步穿楊,就是這個距離。

  由於呂布身高九尺,兩米的大高個,邁出一跬的距離本就比常人要遠,因而一百七八十跬,實際距離跟常人二百跬差不多,夏侯惇和紀靈目測,應該在90-100步之間,差不了多少。

  這個距離即便是神射手,也不敢說能射到這支細長的方天畫戟,更別說射到難度更大的戟麵小支上。

  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實際上原本夏侯惇和紀靈覺得,呂布隻要走個百把跬,有五六十步距離,也就差不多了。

  沒想到呂布是個實誠人,一直走到差不多百步才肯罷休,著實令人意想不到。

  兩個人都是臉色肅然,嚴正以待。

  如果呂布射不中小支,雙方馬上就會打起來,因此都是大氣不敢喘,目光緊緊地鎖在呂布身上,牢牢將手中的武器握緊,隨時準備開戰。

  數萬人也都是目光看過來,除了火焰升騰造成的噪音以外,整個戰場上鴉雀無聲。

  氣氛為之凝固。

  遠處,是漫天的火光。

  沒有人撲救的情況下,渡口的火焰越來越旺盛,即便離了二三裏地,依舊能感覺到灼熱撲麵而來。

  天色越來越陰沉,淮南淮北本就多雨,淮水中下遊以及長江中下遊有時候暴雨天氣能維持數月,兩江時常泛濫,晚冬初春季節下雨,倒是常見得很。

  呂布凝神靜氣,翻身坐到了赤兔馬上,取過寶雕弓,從箭囊中取一支箭來,隨手把箭頭拆掉,彎弓搭箭,幾乎是一氣嗬成。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便在這個時候,幾滴雨水落在了眾人臉上,還未等人們反應過來,抬起頭仰望天空的時候,淅淅瀝瀝的小雨,就開始下落。

  雨水落下的速度越來越快,頃刻間,就已經是小雨變成中雨,而且還在往更大的暴雨趨勢發展。

  一時間,眾人心底一沉,所有人都做好了開戰的準備。

  離了百步,還得射中小支,且還是在雨水天氣,不僅視野模糊,還會導致羽箭受雨和風的幹擾,恐怕就算是古代神射手養由基來,都不一定能做到這一點吧。

  然而下一秒,隻聽到空氣中傳來清脆的牛筋繩繃動的聲,緊接著一箭仿若流星一般撕裂虛空,向著方天畫戟而去。

  叮!

  箭頭像是射中了某個金屬物件,隨著叮地一聲,然後是嗡嗡作響,方天畫戟居然倒了下去。

  “射中了,射中了。”

  呂布那一方部將魏越睜大了眼睛,高聲大喊。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

  呂布騎兵放聲歡呼,士氣高漲,哪怕他們隻有兩千騎兵,以此時的氣勢,恐怕隨便對付任何一家,不需要聯合,都能輕易殲滅。

  “哈哈哈哈。”

  呂布縱馬狂奔過去,到了近前,翻身下馬,過去查看。

  夏侯惇和紀靈也湊了過來。

  就看到方天畫戟下擺小支處,原本塗上了泥土,此時泥土中心赫然被射出一個圓形,露出裏麵銀白色的銀刃。

  方天畫戟乃是天外隕鐵打造,和雙股劍青龍刀丈八蛇矛三神器是一種材料,在戰場上呂布用他與無數敵人磕碰過無數次,依舊嶄新如初,這一支箭傷不到它分毫。

  更何況箭頭還被呂布拆去,方天畫戟自然不會有什麽損傷。

  但泥土上明晃晃的箭洞,卻在告訴人們,呂布剛才成功地射中了小支。

  一時間,夏侯惇與紀靈都隻覺得毛骨悚然,駭然無比。

  百步穿楊,還是小雨天氣。

  這等箭術,簡直是神射也,呂布之名,果然天下無雙!

  “諸君如何?”

  呂布得意地看著二人。

  夏侯惇再不服氣,也隻能拱手道:“呂將軍神射,我夏侯惇服了。”

  “我也心服口服!”

  紀靈同樣拱手。

  呂布樂道:“既是如此,還請二位兌現約定,切莫食言。”

  “好,我撤軍!”

  夏侯惇扭頭就走,絲毫不停留。

  反正他已經拖延了紀靈數日,且現在燒了渡口,任何差不多也完成了。

  渡口被毀得一幹二淨,紀靈長噫短噓道:“唉,呂將軍,我也撤兵。不過徐縣渡口被毀,我隻能繞道虹縣渡口了。”

  呂布笑道:“我要去盱台,如此大家就此別過。”

  “將軍保重!”

  紀靈也不停留,帶領大軍往西而去。

  虹縣在沛國,又得繞道上百裏,耽誤了大量時間。

  可沒辦法,這已經是最近的渡口。

  呂布去盱台,就是後世的盱胎縣,這裏也是過淮水的渡口,因為廣陵其實位於淮水南岸,同屬於淮南地區,不過位置卻是在東麵,就是後世的高郵市。

  所以大家分道揚鑣,夏侯惇往回去彭城,呂布東去廣陵,紀靈繞道沛國,再從沛國南下渡河回九江。

  一場紛爭,便在呂布的調解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