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學宮最後一天(1)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4      字數:5408
  三月初,曹操帶著六十萬斤占城稻種興高采烈地回徐州去了。

  曆史上,他曾經被呂布逼到隻剩下三座城池,慘到差點去投奔袁紹的地步。靠程昱弄來人脯,才勉強渡過最艱難的時期。

  但現在他遠遠沒有到那麽絕望的地步,兗州雖丟了大半,可好歹還有小半個兗州和半個徐州給他落腳。

  所以相比之下,如今的情形比那個時候還稍微強一些。至少沒有淪落到吃人肉的地步。

  仲春暖風微醺,日照斜陽,整個青州都在一片熱火朝天之中努力發展。

  與其它地方不同,青州的是充滿積極向上的形勢,政局穩定,打擊土地兼並,扼製豪強,督促開荒,推行法製,提倡節儉,接納流民,崇尚科學進步。

  因此在短時間內整個泰山以東,百姓的精神麵貌和其它地方充滿了本質區別,不僅農業發達,商業和手工業同樣蓬勃發展。

  臨淄街道上的店鋪鱗次櫛比,懸掛在鋪麵上的招牌在空中搖曳,街頭小販沿街叫賣,市令署的屬吏會每家每戶進行登記,所有貨物都要進行清點,防止有偷稅漏稅的事情發生。

  人們穿梭往來在其間,順著街道胡同巷尾四處流連。有富裕人家上街采購的,有農夫進城售賣農產品,順便再買點農具的,還有成群結隊的小娘閑逛溜達,隻看不買的。

  果然,女人不管在哪個時代,上街購物的欲望永遠不會改變。除非社會已經進化到了網購的地步,不然休想讓她們停止看到好東西就想買的想法。

  一大早,陳暮就告別了妻兒父母從家裏出來。不是從正門出來,而是從後門,一輛很普通的馬車搖搖晃晃地駛上了街。

  他在青州的人氣太高,不僅位高權重,道德高尚,最重要的還是長得帥。

  相比於另外兩個道德模範鄭玄和王烈,劉備和陳暮就更加受女孩子歡迎,麵如冠玉可是記載在史書裏的事情,而陳暮又比劉備更帥,因此每次上街,都能享受到潘安衛階這些人的待遇。

  馬車緩緩駛入了泰山學宮。

  學宮寬敞浩大,因為建造的時候,化學院還沒研製出水泥比例,所以風格依舊是漢末時期宮殿型建築為主,然後再輔以小課堂、實驗室、室外廣場等結構。

  像農學院需要廣袤的試驗田,就幹脆修在了北麵的田野上。化學院需要做實驗,就有大量的實驗室。物理學院要做成片的宮殿坐落,學生們就在寬大的殿內讀書上課,老師則在台上講課,頗有種德陽殿上朝的感覺。

  原本這種宮殿群是不能夠修建的,屬於逾矩。

  像張讓趙忠陷害皇甫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皇甫嵩彈劾他們的房子修成來宮殿,逾越了規矩。

  但泰山學宮的房子並不是給劉備居住的,是屬於整個書院。在對學宮擴充之前,劉備也曾經特意向劉虞進行了請示,劉虞大手一揮允許了,那自然就沒有問題。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年代,天子說你沒有,那就是沒有,你就算再造一個洛陽皇宮出來,都不算壞了規矩。

  水泥造的道路兩側長滿了參天大樹,馬車行駛在林蔭小道中間,左右兩側來往去上課的學生成群結隊,朝陽透過樹蔭,灑落點點斑駁在地上。

  每次陳暮路過這裏,除了古香古色的宮殿群與後世教學樓不同以外,他總能想起那年在清華園讀大學的靜謐時光。

  老了。

  一晃都快年近三十,爺的青春結束了。

  “宮長!”

  “陳宮長!”

  “宮長朝安!”

  當陳暮的馬車停在物理學院門口的時候,來往學生老師紛紛向他問好。

  泰山學宮已經向洛陽朝廷報備,經過陳暮的建議,已經成為像向太學、鴻都門學這樣的國家級教學機構,因此裏麵的老師,都可以稱之為官員。

  如鄭玄擔任校長,名祭酒,秩千石,執掌整個學宮事宜。同時他還兼任儒學院院長,青州學台右監長等職務。

  青州學台就是類似於後世教育部的機構,古代也有,如漢朝的太學,魏晉以後的國子學,唐宋明時期的國子監,清朝的提督學政等等。

  而泰山學宮在祭酒之下,就是學宮宮長,秩六百石,可以理解為副校長,目前五名宮長分別為管寧、邴原、王烈、蔡邕以及陳暮。分管財政、紀律、學風、品德以及書籍管理等工作。

  宮長之下,就是各院院長,秩比六百石,然後就是各學院博士,秩四百石,學院教習,秩三百石,學院講師,秩二百石,以及最末等的助教,秩一百石。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官職名稱可不是後世發明的,古代就有。比如助教,在漢代屬於太學博士助教,在唐宋明又稱為國子助教,主要工作是幫助祭酒博士教導生徒。因此這些官職與其說是發明設立,不如說是自古流傳。

  雖然學宮官員品秩不高,但社會地位以及一些隱性權力卻是極大,即便是劉備這個秩兩千石的州牧遇到鄭玄這個千石學宮祭酒,也得老老實實行弟子禮,可見教授學者這類人在青州地位多高。

  而且每個月靠那幾百石工資是死的,福利、獎金、賞賜那才叫真金白銀。因此學宮很多優異學生寧願去各地學校教書,混幾年資曆再想辦法回學宮當個助教,也不願意去參加青州目前與察舉製並行的選拔考試入仕。

  因為哪怕你在某地做縣令,六百石,可要是遇到學宮某個三百石的教習,是你曾經的師長,你也得畢恭畢敬地行禮,不能有絲毫輕慢,否則立馬要丟官,甚至嚴重的還要問罪。

  這就是目前青州提倡的尊師重道,也是學宮老師地位高的主要原因。

  以至於最近青州逐漸流行起一句鄉俗俚語,“仕宦應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寧為學宮三百石,不上州府郡縣衙”。

  前一句眾所周知,是光武帝劉秀說的,後一句也很好理解。

  寧願在泰山學宮做三百石的教習,也不願意在州府郡縣做六百石以上的地方長官。

  如此一來,泰山學宮成為非常重要的教育機構,裏麵的老師地位高、收入高、福利好,使得大批人才湧入,助長了青州學術科研之風盛行。

  在鄭玄的指導下,學宮以儒學道德品質為骨,宣傳孝悌、仁義、禮樂、忠君、愛國等思想,給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然後又以新學為皮肉,教導大家在正確的價值觀下,做正確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儒學幫助學生塑造思想,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禮儀仁智信。科學則幫助學生開拓視野,研究數學自然物理化學,為將來科技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者屬於思想與實踐的結合,並不衝突。

  雖然陳暮一直對儒學宣傳的忠君思想頗有些反感,但沒辦法,看鄭玄在《六藝論》的闡述就知道,他神話君主,崇尚君權,主要思想就是擁君愛民,如果陳暮反對君主專製的話,估計老爺子當場得跟他翻臉。

  因此目前製度先實施著,等將來合適的機會,再慢慢淡化君權,改變落後的君主專製製度。

  陳暮下了馬車,諸多學生老師紛紛向他問好,他隻是矜持地點點頭,在幾名隨從的簇擁下,步入物理學院,開始了他今天一天的工作。

  物理學院場地極大,最近馬鈞正在研究火車,開始鋪設鐵軌,今天是試運行的大日子,他必須來捧個場看一看。

  進入院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巨型的廣場,占地有七八畝,場地上原來擺著各類發明物品,如新式水車、新式旋轉曲犁、改進自行車、新式指南車林林總總數百件樣品,原來是給學生上課的道具,現在全都不見了。

  目前的物理學院還沒有搞出太多的物理知識,畢竟磁力、力學、光學、電路、壓強、密度、浮力、電能等這些我們初中學的物理知識,到了漢代,要想轉化成方程式,實在是過於困難,讓人無法理解。

  所以現在學院風格比較硬核,主要以發明創造為主。其它學術方麵,能拿得出手的隻有測量,利用遊標卡尺等測量工具,對某樣東西進行實際觀測,幫助數學院和化學院提供精準數據。

  除此之外,杠杆、滑輪、齒輪、車床、簡單機械等能夠徒手擼出來的東西,都已經實現。

  很多人以為車床很難搞,但兩千年前就有樹木車床,到十三世紀就有腳踏車床,《天工開物》中就有記載我們本土腳踏車床“衝砣”的圖片。

  因此說製造一台車床出來並不困難,難的是齒輪、杠杆以及蒸汽機。沒有杠杆和齒輪的話,車床內部結構會比較簡單,完成不了更加複雜的工作。沒有蒸汽機的話,車床就隻能用人工來使用,效率沒有機器那麽快。

  而現在陳暮幫助解決了齒輪杠杆的問題,剩下的就隻有蒸汽機能否量產。畢竟原因之前也說過,雖然橡膠有取代物,製造蒸汽機沒問題,可產量遠遠無法和橡膠比,不能實現量產。

  陳暮走入院內,就看到原來的發明全部被清空,整個廣場上都鋪滿了鐵軌,馬鈞帶著物理學院幾名博士,十多名教習。數十名講師及助教,正站在一個龐然大物上,遠遠地看去,就是一個火車頭,下方是六個杠杆輪子,後麵並沒有貨箱。

  其他數千名學生,以及很多今天沒有課,慕名而來的老師、學子,遠遠地站在廣場外圍。不少人都伸長了脖子想看看這個傳說中能夠自己動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有那麽神奇,物理學院的鎮院之寶,是不是真能創造出奇跡。

  “這就是那個蒸汽機嗎?隻聽說物理學院視如珍寶,今天還是第一次見。”

  “聽聞馬院長做了數年了,前兩年就做好了,一直到今年才徹底完善,全力發動之下,能夠帶動起很大的力量,不知是真是假。”

  “這東西的原理是什麽,有物理學院的師兄弟解釋一下嗎?”

  “高壓鍋聽說過嗎?”

  “你們學院用浣火布做的那個煮飯的鍋?”

  “是的,全封閉的鍋會形成很多蒸汽,蒸汽積累越多,力氣就越大,然後推動平行運動連杆,連杆轉動齒輪,帶動下方的鐵輪運轉。”

  “聽不懂。”

  “聽不懂就對了,馬院長也是花了很多年才完善出來的,豈是你能明白的?”

  “哼,你們物理學院別囂張,我們化學院今年也有很多成果。”

  “好了好了,吵什麽,馬院長要開始了。”

  圍觀的老師製止了兩名學生的爭吵,眾人也都開始專心致誌地觀看。

  馬鈞作為頂尖發明家,有陳暮的提醒和幫助之後,經過數年的潛心研究,已經製造出了一台功率不比瓦特機差的蒸汽機。

  雖然無法量產是致命缺陷,但火車的製造是劃時代的東西,上次陳暮隻是隨口提了一句,足夠讓馬鈞興奮得幾天幾夜沒睡覺,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完善,最終把這個火車頭搞了出來。

  現在馬鈞就是在檢查蒸汽機所有部位,以及各個環節有沒有出現問題。在車頭上連著翻了數遍,又打開引擎蓋確定冷凝缸、運動杆、活塞、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等部位都沒有問題後,他才從車頭上下來,示意其他老師走開一些。

  由於沒有車廂,自然也就沒有氣室。實際上這個東西就是個蒸汽機按照了幾個輪子而已,這樣原本產生的蒸汽就通過一係列設備變成動能傳遞到蒸汽機下方的輪子上,帶動一個火車頭的運動,結構不算複雜。

  等周圍人全都散開之後,馬鈞隻帶了兩個博士一起鑽入火車頭內部,拉了開鍋爐門,懷著激動的心情,點燃了鍋爐中準備的魚膏油脂,放入大量柴火,等火大了之後,才開始鏟煤。

  “嘎吱嘎吱嘎吱嘎吱!”

  過了快一刻鍾,從鍋爐沸騰到蒸汽機運行,火車下方的幾個杠杆輪子終於開始緩緩運動,發出奇怪的響聲。

  泰山學宮總學生人數已經在三萬以上,今天來的幾乎有五千多人。

  在五千多名學生瞠目結舌的注視之中,那個龐然大物居然緩緩地開始前進,速度雖然慢得離譜,跟人散步沒什麽區別,但.......一個大鐵塊,居然自己動起來了,怎麽能不讓人感到震撼。

  “院長,動了,真的動了。”

  火車上,一名控製放氣閥門的博士激動地大喊。

  馬鈞也很興奮,連連道:“好好好,還能加速嗎?”

  “能。”

  “再加點火。”

  “唯。”

  負責鏟煤的博士揮舞著鏟子更加帶勁。

  馬鈞則開始控製氣閥。

  蒸汽機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麽複雜,但也沒那麽簡單。

  氣壓過大要放氣,過小要加火加水,所以得時時刻刻保持閥門交替使用,不然功率減少,火車就會停下。

  隨著三人早就演練無數次的默契配合,火車緩緩加速,已經能達到人快跑的速度。

  到了最後,風馳電掣起來,已經接近普通馬匹奔跑的極限,也就是每小時30公裏左右。雖然在陳暮眼裏還是慢得跟烏龜怕沒什麽區別,可在漢人眼中,這簡直是神速。

  “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

  物理學院的學生們從剛開始的震驚,到最後的自豪,火車每到一處,哪處外圍圍觀的學生就爆發出驚天的喝彩,聲音甚至蓋過了汽笛音。

  在繞著廣場跑了兩圈之後,隨著汽笛響起,閥門打開,蒸汽不斷地往外冒,速度開始降下來,最終停下。

  這次關鍵的火車實驗,宣告了無與倫比的成功。

  馬鈞從火車上跳下來,臉黑得像是炭一樣,身上沾滿了煤灰,可欣喜若狂,與諸多學院老師大喊大叫,絲毫沒有院長的形象。

  這樣劃時代的產物由他創造出來,名留青史,確實讓人感覺到興奮至極。

  遠處觀看的陳暮也笑了笑,過了片刻,卻頭也不回地走出了物理學院,往別的學院去巡視去了。

  雖然他的夢想是有一天能看到火車,但他是想看到大漢遍地都是火車,僅僅隻是這樣一個實驗,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觸動。

  原因也說過。

  蒸汽機好搞,古人不蠢,像馬鈞這樣的頂尖發明家,隻要告訴他原理,教他齒輪、杠杆、活塞、連接杆、冷凝管、汽缸等等物理知識,讓他擼出蒸汽機,真不是難事。

  甚至陳暮當初在洛陽弄的地暖,裏麵就包含了一定蒸汽機的原理,任何人回到古代,隻要能夠執掌權力,把這玩意兒搞出來,都不算太難。

  難的是密封性,缺少橡膠,原材料就隻能搞杜仲膠或者火浣布,以這兩種東西的產量,一年都沒辦法搞出一台來。

  就好像人人都知道用皮革也能製作輪胎,這樣就能夠弄出自行車來,可輪胎需要的皮革實在太多,古人自己穿不暖,怎麽可能去用皮革製作輪胎搞什麽自行車嘛。

  所以包括陳暮以前發明的自行車,以及馬鈞現在弄的這台蒸汽火車,都隻能做一台當觀賞模型,看看就好,根本不可能實現量產。

  簡單來說,在橡膠沒有到手之前,蒸汽機和自行車,都沒什麽卵用,無法給青州帶來實際變化。

  咱們出行該騎馬騎馬,該坐馬車還是坐馬車,不會有關羽騎著自行車千裏走單騎,也不可能出現曹操坐火車敗走華容道,無論是戰場還是民用,依舊是漢朝的老樣子而已。

  當然。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至少研究出了可行方向,為未來奠定基礎。

  等到一統天下,船隊從南美帶回來橡膠樹種後,海南遍地都是橡膠,到那個時候,也許陳暮七老八十,還真有可能見到大漢遍地是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