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反間計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4      字數:4412
  曆史上陶謙確實將徐州讓給了劉備。

  但那是在臨死之前,隻對麋竺說了一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然後麋竺陳登等人才共推劉備為徐州之主。

  所以三讓徐州的事情,可謂是子虛烏有,並不存在。

  在活著的時候,陶謙就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出自己手中的權力。

  僅僅隻是因為快死了,而自己的兩個兒子又沒有入仕的誌向,不願接受家業,才無奈把徐州讓出去。

  因此陳登獻計二桃殺三士之計,對於陶謙來說,顯然是行不通,讓他放棄徐州,哪怕是名義上的放棄,依舊讓他不敢去賭。

  畢竟這裏麵的風險實在是太大,興許劉備講仁義,不會殺他。興許計策真的會成功,讓劉備曹操聯盟被破,自相殘殺。

  可萬一徐州牧大印交出去,陳暮當場把他扣住,再跟曹操打一場,等分出勝負後再處理他,哪豈不是雞飛蛋打?

  到時候不僅徐州沒了,自己還落入了別人的手裏,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策,對於陶謙這樣的人來說,絕不可能答應。

  隻能說,陳登的計策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以徐州為籌碼,讓曹劉內訌。但陶謙卻不會用,也不敢用。

  數日之後,兩座營寨拔地而起,橫在了郯縣城外,一個在東北角,一個在西北角,相隔四裏。

  陳暮和曹操的大營,現在完成了主體構造,還欠缺一點防禦設施。

  不過它已經能夠承擔起它的用途。

  陶謙站在城牆上眺望,營寨已經建好,但卻不見敵人來攻,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他們是要圍困郯縣。

  斷水圍城,僵持數月,乃至數年的例子都有。

  如著名的邯鄲保衛戰,也就是“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來源,邯鄲就被魏國圍攻了兩年。

  還有楚莊王伐宋,圍攻一年未破,幹脆就在城外建造房屋,耕耘田地,打曠日持久的戰爭,同樣是成語“築室反耕”的來源。

  陶謙很清楚城內的糧草隻供不到一年使用,因此見城外兵馬來來往往,遠處還有大量的車隊不斷在往這邊運糧,不由哀歎一聲,他最怕的就是敵人圍而不攻,徒耗糧草。

  見到他的模樣,孫觀遠遠地眺望了一下青州軍營寨之中豎起的三麵旗幟,心裏就有了數,對陶謙說道:“明公,我看那劉備曹操,是要做長久打算啊。”

  “嗯。”

  陶謙點點頭,老邁的麵孔充滿了憂容,說道:“他們的糧草進進出出,不斷運來營寨,以我多年行伍經驗來看,說明在後方,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糧倉。”

  孫觀讚同道:“這個糧倉很有可能就是襄賁縣,明公若是派人出城,向曹將軍下令進攻襄賁,說不準能讓他們退敵。”

  襄賁離郯縣隻有不到六十裏,二地幾乎就隻隔了一條沭河。就跟袁紹不會選擇將大量糧食積存在前線官渡,而是會將四十裏外的烏巢作為糧倉是一個道理,糧倉建在營寨附近,一旦混戰打起來,很容易就會被人一把火燒了。

  所以大軍作戰,必須要有一個中轉站,袁紹把這個中轉站放在了烏巢。而陳暮確實是把這個中轉站放在了襄賁,隻是與烏巢不同的是,襄賁是一座縣城,有城牆保護,很難被人偷襲。

  “不行啊,奇襲糧倉,首先需要這個糧倉建於野外行軍大營之中,敵人將糧草存放在城池內,曹豹即便去攻城,也難以迅速攻下。”

  陶謙搖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雖然猜到襄賁是糧倉中轉站,可他沒辦法去攻打一座城池。

  孫觀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假裝遺憾地道:“那看來就隻能等下去了,不過明公,這麽等下去也不是辦法。青州和兗州畢竟是兩州之地來攻我徐州一城之地,城內積糧不多,必須要想個方法才行。”

  陶謙見他這麽說,似乎胸有成竹,便好奇問道:“你莫非有對策?”

  “倒是有個想法。”

  孫觀說道:“敵人來勢洶洶,此時銳氣必盛,我們萬不能出城與之決戰。先守住城池,待過一兩月之後,敵人必然銳氣盡失,放鬆警惕,以為我們不敢再出城作戰。此時明公再下令讓曹將軍與呂都尉同時進攻,城內再一齊殺出,出其不意,必然可以擊退來犯之敵。”

  陶謙驚訝道:“你還學過兵法?”

  這個計謀出自《孫子兵法·始計篇》,原文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陶謙招攬孫觀孫康兄弟,再加上吳敦伊禮昌豨等人的時候,他們隻是泰山賊寇,根本不像是讀過書的樣子。

  哪怕是孫觀,也是因功才升都尉,其他人還隻是軍司馬的中層軍官,沒想到他還居然讀過書?

  孫觀低下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自跟了明公以後,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因而時常翻閱兵書,學習文字,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能夠報答(暴打)明公,償還知遇之恩。”

  “好。”

  陶謙欣慰地點點頭,高興地道:“此策不錯,就按你說的辦,從今日開始,你就駐守在北城門,嚴密防守,等到時機成熟之時,我便下令讓曹豹呂由進攻,你便率軍出城,與敵軍決一死戰!”

  “必不讓明公失望。”

  孫觀連忙拱手行禮,表麵上一副臨危受命,受寵若驚的模樣,內心卻是極為激動。

  沒想到計劃進行得這麽順利。

  其實孫觀之前確實隻是泰山上的賊寇,因與臧霸為好友,聽聞了臧霸對青州的描述,又見臧霸混得風生水起,所以才想投奔青州。

  哪知道陳暮卻讓他去投奔陶謙,且這兩年來,就讓他安心在徐州發展,多讀書識字,學習知識。

  書是臧霸送來的,他府中還有一位泰山書院畢業,兼職軍情司密探的幕僚。

  青州現在已經全麵開始推廣標點符號,雖然沒有開始簡化漢字,但對於學習文字已經有了很大幫助。

  因此為了能在以後去青州得到重用,孫觀也發奮讀書學習。隻是他的智力有限,讓他用計比較困難,不過倒是認識字了,不至於露餡。

  沒辦法,計策能不能用好,跟看不看書沒關係,跟看書的人智力有關係。

  像《孫子兵法》《六韜》《孫臏兵法》這類的書,漢末各大世家豪強有條件看的人多得是,這些兵法也都是大家族必學內容,可軍事天才出了幾個?

  哪怕是曹操這樣統帥滿分的人物,也是從一場一場敗仗中學習經驗,積累起來的。還有呂蒙,同樣也是先打仗,後學習,有戰爭經驗。

  畢竟就算你學會了一招,馬上在戰爭中用出來,可沒有經過周密布置,像馬謖一樣學韓信背山一戰,結果就是很容易就會被識破,讓人將計就計,反而淪為笑柄。

  所以孫觀的計策也許有用,但得看是在對誰用。用到淳於瓊這種家夥身上肯定一拿一個準,用到曹操和陳暮頭上,那自然沒戲。

  何況這計策,還是他府中那位的幕僚給他出的......始作俑者是誰,就不用多說了吧。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

  從七月份到九月份,天氣從酷熱難耐,到逐漸幹爽,秋風蕭瑟,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唯一沒有變的,就是夏糧收上來之後,百姓開始了新一輪的播種。

  無論自己頭上的統治者是誰,百姓們總歸是要繼續活下去,新來的統治者至少沒有任何苛政,也沒有任何嚴酷稅收,在日漸變亂的徐州,青州占領區域的琅琊國,反倒變成了一片樂土,慢慢恢複了秩序。

  這一日天氣又開始炎熱起來,秋老虎就是這樣,溫度時高時低,有時候冷得要凍死人,有時候又像是會熱死人。

  曹操感覺到酷熱難耐,心煩意亂,在營寨中走來走去,心中十分焦慮。

  過了片刻,郭嘉穿了件寬大的充衣紗縠裨衣,晃晃悠悠地從門外進來,手裏還捏著個酒瓶,一身的酒味。

  根據《三國誌》記載,郭嘉為人不治行檢,浪蕩不羈。倒不是好色,而是行為不恪守禮節,生活作風比較隨意,跟簡雍有得一比。

  曹操倒是知道他素來行為古怪愛自由,平日裏有外人在場的時候,一身常服有禮有節裝正經人。但私下裏光膀子亂晃也是常有的事情,倒並沒有覺得奇怪。

  隻是營中禁酒,這家夥哪搞來的酒?要是被軍士發現了,怕是影響不好。

  他正這麽想著,郭嘉就拎著酒瓶子晃晃悠悠地來到一旁席上躺下,隨口問道:“明公召我有何事?”

  “奉孝,你這酒是?”

  曹操遲疑詢問。

  郭嘉看了眼酒瓶子,咧嘴一笑:“從陳子歸那弄來的,這酒在塞北可是賣得貴,一瓶數千錢呢。”

  曹操眼中劃過一絲狐疑,坐下來淡淡地道:“陳子歸倒是好心,還送你酒。”

  郭嘉洞悉人心,又怎麽不知道曹操的心思,立即說道:“他怎麽可能會這麽大方,是我去他營中查探虛實,順手搶來,他送我出來時還一路罵罵咧咧。”

  “哈哈哈哈。”

  曹操眼中的狐疑轉瞬即逝,大笑道:“奉孝啊,你還真是一點虧都不想吃。想必那陳子歸一點虛實都沒有被你探出來吧。”

  郭嘉搖搖頭:“那倒也不是,他前營的布置我是看過的,已經記在心中,可以畫出來。”

  “嗯。”

  曹操點點頭:“有總比無好。”

  郭嘉又道:“此趟最大的收獲倒不是查探出了他前營布置,而是陳子歸言,最近幾日,便可以拿下郯縣了。”

  “什麽?”

  曹操立馬站了起來,驚喜道:“真的?”

  “不錯。”

  郭嘉道:“我問他倒是是何法,他隻是笑而不語,不過我連續詢問了幾次,唯有在問可是用反間計時,他臉色稍變。我聽聞前些日子抓住的陶謙斥候言,陶謙將徐州大族陳家嫡子陳登下獄了,莫非......”

  “原沛相陳珪?”

  曹操眯起眼睛,徐州陳氏可鼎鼎有名,因為出過三公,陳珪的伯父陳球官至太尉,對於他這樣的仕宦子弟來說,可謂耳熟能詳,清楚得很。

  現在雖然圍城,但消息也不是完全被封鎖。因為陳暮曹操大軍隻是封鎖了東西和北三個城門,南城門並沒有兵馬駐守,所以陶謙的斥候和派出去聯絡各地的人,都會從南城門出去。

  這也算是經典的圍三闕一戰術,每次陶謙的斥候出來,偶爾也會遇上陳暮和曹操的斥候,隻要抓住個活口,便能了解城內狀況。

  前些日子他們就從被抓住的斥候手中聽到了陳登被下獄的消息,陳登是陳珪的嫡子,也是陳家下一代家主,陳珪自然不可能不救。如果他在城內有勢力,且願意出手相助的話,那還真有可能破了郯縣。

  隻是陳家的基業並不在郯縣,而是在下邳。城內就算有陳家的勢力,肯定也不會太多。

  所以曹操覺得,這個計劃怎麽感覺怎麽不靠譜,搖搖頭道:“就算那陳珪願意出手相助,可他本人又不在城中,如何能襄助?此計,怕是行不通。”

  郭嘉點點頭:“我也是這般做想,隻是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可能了,除非徐州某支大族,早已暗中投靠了陳子歸。”

  “嗯,這倒是有可能。”

  曹操思來想去,幹脆晃晃腦袋,說道:“算了,懶得去想這些,那就再等兩日吧,若是還不行,就隻能我親自去一趟青州軍營了。”

  他倒不怕陳暮把他扣了,正如郭嘉所說,現在他沒有屠城,那麽在名義上,他還是劉虞的臣子。

  劉虞現在頂在劉備曹操頭上,屬於一把雙刃劍。他不歸任何人控製,有自己的獨立性。但同時也管轄著他們,一旦其中一方不聽話,那麽另外一方就可以借著劉虞的名義名正言順地討伐。

  這個策略不僅對劉備曹操有效,對公孫瓚劉表孫堅三人同樣有效。因為這幾個人都是一起上表效忠劉虞的,原來還包括陶謙。

  但陶謙現在就是個反麵教材,一旦造反搞事,就會被這幾個名義上效忠劉虞的人群起而攻。

  要不是公孫瓚手太短,被袁紹擋住,要不是孫堅劉表正在合作抵抗袁術,沒有精力,說不準他們也會來分一杯羹,一群人如狼似虎般將徐州吞吃掉。

  現在曹操也比較急,因為他的糧草已經不多,一旦陳子歸玩陰的,等他糧盡不得不退兵的時候再出手破城,那形勢就有些不妙。

  到時候他就必須要撤兵,徐州盡歸劉備所有。曹操就隻能動最後的底牌,向劉虞上書,請他另派一個徐州牧。

  這就是兩敗俱傷的玩法,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而且還和青州撕破臉皮,是不得已的辦法。

  不過曹操肯定想不到,陳暮現在巴不得他繼續留下和自己平分青州。

  因為他在大戰略上,早已經領先了曹操不知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