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善與惡的抉擇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3      字數:6069
  很多人以為曹操屠徐州,是發生在陶謙殺曹嵩之後。

  但實際上,是發生在那之前。

  根據《後漢書》與《三國誌》記載,曹操對陶謙的仇恨,主要在於陶謙的兩次主動攻擊。

  一是聯合袁紹公孫瓚,一起攻打袁紹曹操劉表聯盟。

  二是與一個叫闕宣的起義豪強一起聯合侵略任城、泰山二郡,侵犯了曹操的地盤。

  基於這兩個原因,曹操在隨後就發起了對陶謙的報複,於曆史上的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進攻徐州。

  這一戰陶謙被擊敗,退守東海郡郯縣,曹操因為無法攻克郯縣,再加上自身糧草不足,難以久攻,最終選擇了退兵。

  但在退兵的時候,為了震懾陶謙,又攻打雎陵、夏丘、取慮三縣,並且極為殘忍地屠了城。

  “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

  而曹嵩被殺,就發生於第二年春,也就是公元194年。

  由於屠城這件事情讓陶謙極為憤怒,所造成的結果就是為報複曹操,陶謙便故意派人去追殺曹嵩。

  這是《後漢書》和《三國誌》同時記載的事情,並非《三國演義》所說是為了討好曹操,派手下去護送,結果都尉張闓覬覦曹嵩財產而劫殺。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很多人為曹操洗白,說曹操雖然屠城很過火,但卻是為報殺父之仇,似乎也不是情有可原,這個觀點其實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的觀點,顛倒了因果關係。

  因為是曹操屠城在先,然後才導致陶謙報複殺死曹嵩,最終引發更大規模的衝突。哪怕一開始雙方因南北聯盟而造成衝突,但至少屠城這件事,確實是曹操先幹的。

  陳暮就是知道這件事,所以才在心裏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既——曹操會不會像曆史裏的那樣,因為陶謙與他結怨,而攻打徐州的時候,順手再屠一次城。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曆史的軌跡如果真的開始往那個方向發展,對於青州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符合他們的利益。

  因為那樣劉備就可以占在大義之上,嚴厲譴責曹操,然後洛陽中央朝廷,也可以發詔書斥責。

  屆時潛伏在徐州的臥底勢力發力,勸說陶謙將徐州讓給劉備,那麽陶謙很有可能會因為懼怕曹操,而選擇答應這個條件。

  到時候一切都會水到渠成,不費一兵一卒把徐州拿下。

  但屠城的話......

  陳暮眼神逐漸迷茫,回憶起這些年來見過的無數百姓,見過他們的有血有肉,見過他們的真實情感,見過他們的淳樸、善良、勤勞、勇敢。

  他們再也不是史書裏寥寥幾筆刻畫的文字,也不是一個個冰冷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真實站在自己麵前的人。

  是像自己一樣的漢民族百姓,是像所有漢人一樣,老老實實,為生活努力的黔首平民。

  自己,真的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屠殺,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變成一具具冰冷的屍體,成為後世史書中記載的那些文字嗎?

  陳暮居然在這一刻,會感覺到了那麽一絲迷茫。

  荀彧沉吟道:“曹操出兵攻打徐州,可謂師出有名,現在我們青州大部分兵力都在與袁紹對峙,他倒是選了個好時機,不如趁此機會,亦向徐州宣戰,將陶謙剪除。”

  陳暮苦笑道:“這當然是一個好戰略,但我猜到了一個可能性。”

  “什麽可能?”

  沮授荀彧二人不解。

  陳暮看著他們,一字一頓道:“曹操殘暴,為震懾陶謙,或會屠城。”

  “嘶!”

  二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很多人以為古人對屠城習以為常,認為古人不會在意,但實際上屠城已經是戰爭最嚴酷的手段。

  麵對屠城者,古人往往都會冠以“殘暴”“凶惡”“野蠻”“嗜血”等等評價。

  包括曆史上,對於曹操屠城的現象,當時的人也是大多以譴責為主。

  如裴鬆之:“曆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

  孫盛:“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軌;罪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

  陸機:“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甚至還有荀彧也對曹操屠城很是不滿,曾委婉勸說:“公前屠鄴城,海內震駭,各懼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眾。”

  可見漢末魏晉時期,人們除了稱讚曹操用兵如神以外,對於他的屠城行徑,也是多有指責。

  現在荀彧和沮授聽到曹操可能會屠城,第一個感覺就是不敢置信。

  因為雖然陶謙跟曹操有恩怨,但雙方之間有不是什麽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遠遠沒有到屠城泄憤的地步。

  畢竟對於各路諸侯來說,哪怕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目的也是一統天下,如果屠城殺戮百姓,不僅會讓自己的名聲變臭,且將來奪了這些地盤,治下沒有百姓,也沒有了任何意義。

  所以聽到陳暮的話,即便是向來信服他的荀彧都開始質疑道:“尚書令此言當是杞人憂天矣,曹操再是殘暴,莫非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者,如此殺伐戮民,不畏天誅乎?”

  陳暮想了想,說道:“曹操不會畏懼天誅,他畏懼的是大哥如果戰勝袁紹,奪取了河北,最後他也會被吞並,所以他一定要在大哥戰勝袁紹前壯大己身。至於用什麽手段......他這種人,不會在意的。”

  沮授搖搖頭:“這隻是子歸你的猜測,討董初時,康成公與伯喈公還寫過《討董記》,誇讚曹操為天子楷模,若是他屠城殺戮,豈不是引火上身,將此善名盡數自毀?此非智者所為也。”

  “希望是我想多了吧。”

  陳暮閉著眼睛揉捏著太陽穴,自己給他下的這道緊箍咒,也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栓住曹操這隻野獸。

  但縱觀史書,他可不是那種在意世俗眼光的人,作為一個極致利益至上的人,屠城能夠讓他盡快平定徐州,隻要坐擁二州之地,就有了和劉備袁紹公孫瓚等人對抗的資本,曹操為什麽不做?

  所以陳暮覺得,以現在曹操的實力和想法,如果在攻打徐州的時候,再一次陷入了曆史上那種久攻不克的境地,為了震懾陶謙,還真有可能幹出屠城這樣的事情出來。

  隻是沮授和荀彧都不相信,那也沒辦法。畢竟陳暮是站在上帝視角,通過曆史來獲得的信息,讓他們相信一件未來出乎預料的事情,確實困難。

  荀彧沉吟道:“尚書令既然擔憂曹操會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那為何不選擇出兵徐州,反正此時也應是出兵之時。”

  陳暮搖搖頭:“算了算了,我發現跟你們倆討論沒什麽意義,我還是去找一個能討論的人再說。”

  沮授:“???”

  荀彧:“???”

  兩人一臉問號,完全不明白他在說什麽。

  唯有陳暮笑而不語。

  荀彧和沮授都是頂級戰略家沒錯,但他們不曾接觸過自己的黑暗,又如何窺得黑暗?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頭野獸,陳暮曾經因為穿越到這亂世,與這世間格格不入而難以融入,因而變得漠視一切,但隨著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越久,受到劉備的影響越深,人也在改變。

  至少他現在開始會因為自身利益與百姓生死相悖時而產生糾結,至少他不會再去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至少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複雜的情緒。

  這就足夠了。

  ......

  ......

  送別了荀彧和沮授,陳暮在府邸中沉思了許久,這才走出了家門,坐上馬車,往泰山的方向去。

  沿著連綿寬闊的水泥大道,一路往西,在道路三岔路口,拐進了一條黃泥道中。

  這條水泥道路左右兩側都是廣袤農田和城外村落,直接通往泰山學宮和泰山書院,而三岔口的黃泥道則往東麵山腳下的一個村莊。

  村莊栽種了大量的桑樹,正是盛夏,不時有農夫和桑女走在道路上。

  遠遠看到掛著太守府牌子的馬車,除了五十以上的老者,這些鄉野之人紛紛停下腳步立於路邊,等到馬車經過的時候,便會脫下帽子或者彎腰行禮。

  過了村莊,再往山裏走,就到了後山竹林。

  村中人都知道,最近竹林裏搬來一戶關中來的人家,據說是因為關中現在大亂,因此來青州離世避禍的隱居賢士。

  主人家是位六旬長者,隻知道姓閻,寬厚有禮,家中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倒不姓閻,姓徐,說是早年收的義子,一家人二十餘口,就住在竹林內,養了些家禽,生活倒也愜意。

  陳暮到了竹林外,下了馬車,讓仆人在外麵等著,自己獨自一個人步入林內,順著台階往上走,約行四五十步,就看到遠處竹林內栽滿了花圃,有兩名女子在澆水。

  看到陳暮進來,都微微下蹲行禮,倒也沒有避諱。

  陳暮雙手負在身後,也稍微欠了欠身。這是閻忠的兩個女兒,長女二十餘歲,早已經出嫁,隻是丈夫病逝,艱難撫養著幼子,這次也被閻忠帶了過來,幼女十五六歲,跟陳鳳年紀差不多,尚未出嫁。

  行到裏邊,院中有幾名幼童正在嬉戲,玩的是丟沙包,大的七八歲,小的不過五六歲。是閻忠的幾個孫子和外孫,其中還有徐榮的一子一女。

  別看徐榮在曆史上死得早,但其實他也三十多快四十歲了,早已成家立業,並不是什麽年輕人。

  “暮叔叔。”

  幾個幼童看到陳暮,高興地簇擁過來。

  陳暮從袖中取了幾個果脯糖粒遞過去,笑著問道:“你們祖父在何處?”

  “在後院!”

  幼童們開心地接過零食,齊齊指著院子後麵。

  陳暮笑了笑,摸了摸這幾個小孩紮著衝天辮的腦袋,緩步走入其中。

  閻忠和徐榮之所以要先住在這裏一段時間,是要先洗白。

  畢竟他們是西涼軍,西涼軍曾經做過不少殘暴的事情,而且現在還在為禍關中,在關東各路諸侯當中名聲相當臭,劉備也很厭惡。

  所以要想讓他們順利加入青州集團,就得將過去的經曆洗刷幹淨,重新打造一個人設。

  比如因李傕郭汜等人為禍關中,而被迫遷移至青州的世家大族隱士。

  這樣的人在青州倒是不少,像曹操的老爹曹嵩,現在就居住在青州的北海國避禍,還有張昭家族,也因受到陶謙的迫害而居住在安穩的青州。

  陳暮進去的時候,看到老頭在院子裏屋簷下納涼,左右看不到徐榮,想來是進山打獵去了,沒有帶兵的時候,也就這點娛樂方式。

  “誠漢先生。”

  陳暮走過去,微微拱手,笑著說道:“青州此地,尚住得慣否?”

  閻忠操著關中口音說道:“美滴很,山好水好,女子也蠻,額很稀罕。”

  陳暮一臉黑線道:“先生,這裏就咱們兩人,不用裝了。”

  “哈哈哈哈。”

  閻忠哈哈大笑,從陳暮送的躺椅上站起來,轉身進屋。

  兩個人進入屋內,找了席子坐下。

  二人互相對視,皆從眼中能看到對方的笑意。

  對於閻忠來說,能夠帶著一家老小從關中這個養蠱持裏跑出來,已經相當不錯了。

  更何況現在青州上升勢頭正猛,未來可期,以後說不準還能回去。

  “說說吧,什麽事?”

  閻忠也不跟陳暮廢話,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出山的時候,好歹也得過個一年半載,等閻忠和徐榮死在亂軍之中的消息傳出來,他才好方便行動。

  所以今天陳暮忽然到訪,估計也是有其它事情要商量。

  陳暮說道:“什麽事情都瞞不過先生,我有個疑惑想向先生討教。”

  “嗯。”

  閻忠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講。

  陳暮便說道:“曹操攻打徐州,以我對他的了解,此人勢必會想趁著河北局勢僵持階段,盡快把徐州拿下,此人做事說好聽點叫不拘小節,說難聽點就是不擇手段。陶謙人老已無銳氣,稍微一嚇,就有可能嚇破膽子。所以我猜測曹操很有可能會選擇極為殘暴的方式恫嚇陶謙。”

  “什麽方式?”

  閻忠問。

  陳暮從嘴中緩緩吐出兩個字道:“屠城。”

  與沮授荀彧不同,閻忠僅僅隻是稍稍皺了下眉頭,就再也沒有任何反應。

  在西涼羌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比之屠城的血腥程度也不差,數百萬羌族,大小部落能達到上千個。不管是漢人與羌人,還是羌人內鬥,動則屠戮整個部落雞犬不留的事情太多,閻忠都已經習以為常,屢見不鮮了。

  “你的疑問是什麽?”

  閻忠並沒有像沮授荀彧那樣質疑這件還未發生的事情,而是直接問陳暮的疑問。

  陳暮苦笑道:“曹操若是在徐州屠城,對於我青州來說,便是件好事。因為我們就有借口介入此戰,讓朝廷下詔書責怪曹操,甚至以此聯合孫堅,一起將曹操的兗州吞並。但,屠城嘛,你也知道,我怕大哥.......”

  “這件事情對青州是件好事?”

  “嗯,符合我們的利益。”

  “嗬嗬。”

  閻忠忽然笑了起來:“子歸啊,若是你以前會怎麽做?”

  陳暮毫不猶豫地道:“靜觀其變。”

  “那現在呢?”

  “這也是我如今充滿矛盾的地方。”

  陳暮搖搖頭:“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頭野獸,我曾經釋放過董卓心中的野獸,讓他變得無比嗜血,害死過無數的人。而今日,我似乎也在引導曹操,在釋放他心中的野獸。”

  “此事跟你有關?”

  閻忠問。

  陳暮眼神迷離道:“說有關也有關吧。如果不是不想跟袁紹魚死網破,至少曹操現在應該沒那個膽子立即攻打徐州。”

  “那就是跟你無關了。”

  閻忠笑嗬嗬地道:“你從未向對待董卓一樣對待曹操,他若是屠城,又與你何幹?此事,你不必介懷,按你自己想的去做便是。”

  “可是我又覺得,徐州應當是我們的囊中之物,若是徐州遭到屠戮過重,恐將來治理會很麻煩。”

  “子歸,有時候你想問題想得太遠了,還沒到手的事情,又何談治理。我其實不太明白,一件還未發生的事情,為何能打亂了你的心呢?”

  “.......”

  陳暮沒有說話,他在這一刻也不知道自己心中到底是怎麽想的,有時候腦袋裏,也會一片空白。

  閻忠看著他緊鎖的眉頭,笑著搖搖頭:“如果是以前的你,肯定不會在意那些百姓的生死。徐州之民,與你何幹?但現在你能這樣,是因為你變了。”

  “我變了嗎?”

  陳暮問。

  “變了。”

  閻忠很認真地點點頭:“你之所以會這麽想,是因為你在乎你大哥的感受。你覺得你以前,會在乎嗎?”

  “也許......會吧。”

  “不,你不會。”

  閻忠沒有給他留任何麵子,拆穿道:“如果會的話,你當初就不會那般利用董卓了。”

  陳暮無言以對。

  因為閻忠說的是事實,如果真的在乎劉備,其實就不會讓董卓入洛陽,就不會讓劉協劉辯紛紛被廢。

  畢竟當初跟著漢孝康帝劉宏的劉備,乃至當初的曹操,孫堅這些人,皆為大漢忠臣,心裏也隻有匡扶漢室,隻要董卓不入洛陽,那麽他們很有可能成為劉辯劉協的好臣子。

  而陳暮的所作所為,卻是在將東漢江山推向深淵,不僅跟劉備當初的夙願相左,其實也是在跟當初曹操的那份赤膽忠心相違背。

  假如有一天曹操真的屠城了,那麽今天的陳暮,也該承擔一份責任。因為他沒有力挽狂瀾,沒有扶大廈之將傾,讓這世道變得更亂,才激起了各路諸侯的野心。

  “我想,你心裏其實是有答案的,隻不過是希望找個人傾訴一下而已。”

  閻忠最後指著陳暮的心說道:“這個答案,就在你心裏。如果你覺得青州的利益至上,那麽你就該放任曹操。如果你覺得你更在乎劉玄德,那麽你就不應該讓一件會導致劉玄德傷心痛苦的事情發生。”

  “有些事情,並不是皆要看重利益。子曰:“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所不為方有可為”,唯有真正明白你想要什麽,你才會懂得你可以做到哪些事情。”

  知其不可為而偏為之者嗎?

  陳暮的眼眸之中,閃爍過一絲迷茫。腦海中浮現的,並不是什麽天地大道,也不是什麽振聾發聵的呐喊。

  而是劉備那爽朗的笑容,二哥桃園舞刀,三哥縱馬高歌的場景。

  正因為這些年來,三位兄長無時無刻都在乎著自己,牽掛著自己,保護著自己,他才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啊。

  人心不是石頭,相處十年,早已經親如兄弟。

  哪怕當初自己做錯過事情,也曾欺瞞過劉備,可做大哥的,又何曾罵過自己半句,還不是小心翼翼地嗬護著他。

  便是如此,才讓他有了今日的改變。

  答案。

  其實早在他心裏。

  隻是一直以來,陳暮都不願意去麵對而已。

  現在。

  也是該做個選擇的時候。

  “我明白了。”

  過了許久,陳暮才點點頭,閉上了眼睛:“這次,我將親自領軍去徐州,名為與曹操共擊陶謙,實則護全徐州百姓。”

  閻忠的眼眸中沒有一絲情感波動,他也是個毒士,向來不在意百姓的生死。

  但在這一刻,他選擇的是為陳暮推一把,在善與惡的靈魂拷問之間,間接地幫陳暮選擇了善。

  不為別的。

  僅僅隻是為了若將來天下平定,希望站在自己頭上的,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僅此而已。

  畢竟到了那個地步,誰又能說得清楚,為了自己的權力,不會有什麽清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