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半個大漢人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3      字數:3633
  興武二年六月,曹操殺死吳資,終於完成了夙願,占據了整個兗州。

  在派遣各地太守縣令等大小官員任職,將兗州牢牢掌控在手裏之後,曹操很快就又開始了下一步行動。

  山陽郡,昌邑縣。作為兗州治所,昌邑縣已經頗為破敗,再也沒有黃巾之前的跡象。

  雖然黃巾之亂受影響最大的是冀州和青州,但兗州作為中原腹地,各路諸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路,同樣也是賊寇無數,戰亂不休。

  現在兗州初平,民生凋敝,曹操也是馬上安排各地官員展開治理,派遣兵馬清除亂匪,平定各地治安,恢複農業經濟。

  當初張邈叛亂,因為懼怕曹操報複,所以征了不少兵馬,如今張邈身死,給曹操留下了陳郡三萬人馬。

  而吳資死後,他的兵馬也大多投降了曹操,因此此時曹操的實力一躍而起,竟有八萬士兵。

  不過這些士兵戰鬥力大多不強,實力堪憂,所以曹操真正依仗的還是自己本部兩萬多精銳,張邈和吳資的士兵,則被他分派諸郡,以為郡兵,四處平定匪患。

  等到事情安排得差不多,在昌邑縣,曹操也是和兩名謀士開會,他這次出征隻帶了郭嘉和程昱,郭嘉善識人心,程昱則為戰將謀主,素有武略。陳宮和戲誌才,一個留守東郡,一個坐鎮陳留,並不在此。

  府邸之中,三人坐下,曹操看向郭嘉程昱,舉起酒杯笑嗬嗬地道:“奉孝,仲德,此番兗州平定,隻消過一兩年,民心穩定,兵糧足備,我們就可以東進攻打徐州,以報當初一箭之仇。”

  見曹操心情很高興,大口飲酒,郭嘉卻說道:“明公覺得,我們要在一兩年之後,才能攻打徐州嗎?”

  “這是自然。”

  曹操毫不猶豫道:“陶恭祖袁公路此二賊,當初趁人之危,陰襲於我,此仇我勢必要報!”

  郭嘉笑道:“所以擇日不如撞日,此時不報仇,更待何時?”

  “啊?”

  曹操一時愣住,納悶道:“現在就出兵嗎?可徐州已然戒備,兵糧也較之我等更盛,現在攻打徐州,豈不是興師動眾?”

  程昱搖搖頭道:“明公,現在確實是攻打徐州的最好時機,河北之地,袁紹公孫瓚劉備相持,短時間難以南顧,若是等個一兩年,他們分出勝負,恐怕我們就沒有機會了,隻有此時吞並徐州,壯大已身,方能與其抗衡。”

  郭嘉也說道:“《周易》有言:“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雖然此時兗州初平,民生凋敝,正需治理,但明公已命令各地郡守縣令剿除匪患,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政令已經下達,自無需再有軍務,且各地已經皆有郡兵,地方安穩,此時我們便應當盡快攻略徐州,以窺東海之富。千萬務等北麵戰局明朗,不然以我們兗州之弱小,又如何與袁紹劉備公孫瓚等強大之諸侯相抗衡?”

  曹操想了想,這話倒也有道理。

  雖然自己才剛拿下兗州,可人家袁紹繼承了王芬的遺產,冀州自中平元年開始,到現在十年發展穩定,州強民富,實力強大。

  劉備的青州也是如此,從黃巾之亂後,就一直處於發展狀態,同樣比他強得多。

  至於公孫瓚,靠著做生意起家,與北方胡人關係極好,經常能夠借到東部鮮卑的兵馬,連中部鮮卑也被他擊退,坐穩幽州,同樣比他強得多。

  所以趁著現在他們難以對河南之地出手的機會,吞並徐州壯大自己,到時候自己有了二州之地,就有了與他們抗衡的實力。

  想到這裏,曹操深以為然道:“奉孝,仲德之言,當真令我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呀。想當初在陳子歸的逼迫下,我還差點與青州合謀一起進攻徐州,差點將徐州之地拱手讓出去,現在想想,還得感謝那王文祖。”

  郭嘉笑道:“人算不如天算,陳子歸雖智計百出,但如何比得上天意?何況我們也有打算上書朝廷諸公,將青州之野心公之於眾的打算,隻是現在尚未撕破臉皮,便此作罷,此時更要銳意進取。”

  “好!”

  曹操立即站起來,興奮地說道:“我明日便發去戰書,進攻彭城,陶恭祖之仇,也是該報了。”

  .......

  .......

  興武二年六月。

  青州和冀州的戰爭,已經從大打出手的階段,到了對峙階段。

  劉備和公孫瓚讓出了之前占領的大片地盤,隻將渤海郡占領,利用黃河中下遊大量的水係建造防禦工事,抵禦袁紹的進攻。

  至少在短時間內,袁紹肯定是沒辦法收複失地。因此他也隻能無奈地選擇屯兵於邊境,同樣修起了堡壘。

  三方勢力互相糾纏,誰也奈何不了誰。但相比於袁紹和公孫瓚,劉備的選擇餘地就大了很多。

  因為袁紹公孫瓚想發展,就隻能往南,但他們的南邊一個是袁紹,一個是曹操,都沒法動。而劉備的南邊,卻是相對孱弱的徐州。

  此時劉備親自坐鎮平原國,在前線於袁紹相持,關羽坐鎮河內郡,加上趙雲,二人與呂布打得有來有回,時而進略。

  唯有臨淄城內,卻是一片嶄新的氣象,經過十年治理,青州大量招納流民,建造水利設施,開墾新的田地,以至於錢糧頗豐,民生逐漸富庶。

  六月中旬,陳暮得到了一個消息,曹操為報當初陶謙攻打自己之仇,親率大軍,進攻彭城,曹仁在傅陽縣擊潰陶謙部將呂由,陶謙不得已退守郯(tan)縣。

  得知此事,陳暮立即召集了荀彧和沮授商量事情,田豐目前在平原國前線,由於當初劉備關過他,導致劉備對他心中很是歉意,因此對田豐言聽計從,將他派在平原如果劉備犯病,他至少勸得動。

  臨淄城太守府,後院水榭樓台,假山怪石嶙峋,樹木綠茵參天,亭中有小橋流水,從府邸外麵引水進來,流入湖中,然後又繞著涼亭形成小溪緩緩流淌而過,風景竟是絕美。

  陳暮現在的官方職務其實是朝堂任命的光祿大夫,安順鄉侯。但在青州,他同時也兼任齊國相,所以臨淄城內不僅有州牧府,還有這座太守府做官辦府邸。

  正是天氣炎熱之時,湖內荷花池盛開,碩大的蓮朵下不時有金色的鯉魚躍出水麵,吐著氣泡,陳暮坐在亭中,正夾著一塊冰放入秫酒裏。

  荀彧和沮授坐在他的對麵,二人如今皆身居要職,每日處理大量公務,比不得陳暮清閑,今日卻是被他強行拉過來的。

  “子歸啊,你把所有的政務全都推給我與文若,自己卻每日逍遙自在,好不快哉,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沮授坐下來,感受著夏日徐來的微風,輕笑著學陳暮偶爾嘴中蹦出來的金句打趣。

  陳暮優雅地搖晃著手中的酒樽,左手摸著自己的胸口做痛苦狀:“良心當然會痛,但痛啊痛啊的,也就習慣了。”

  “臉皮真厚。”

  二人都是翻著白眼,心道使喚起別人倒是得心應手,自己做的時候就開始裝病,這世上怎麽會有這麽懶的人。

  荀彧輕抿了一口酒,嘴中冰寒沁人心脾,放下酒杯後,隨口說道:“現在天下局勢,大半皆已明了,即便是混亂如江淮地區,袁術亦是慢慢站穩了腳跟,尚書令覺得,我們下一步該怎麽做?”

  陳暮淡淡一笑:“自然是取徐州。”

  沮授荀彧對視一眼,露出一抹果然如此的笑容,現在黃河以北,三方勢力在較勁,誰都抽不出身。

  袁紹不敢碰洛陽,也懟不過公孫瓚劉備聯軍,隻能繼續保持著僵持之勢,非常尷尬。

  至於公孫瓚,他現在攻打袁紹,就是銳意開拓。可惜沒什麽進展,除非他東去遼東,打苦寒之地的公孫度。

  但那地方離中原太遠了,而且尚未大規模開發,打下來意義也不大。

  所以這兩個人現在處境都很尷尬,唯有劉備可以從青州南麵,下可攻打徐州,西可取兗州或者豫州,隻是曹操和孫堅暫時為盟友,不好輕動,還可以從徐州南下打江淮,可選擇的餘地非常多。

  最重要的是陶謙經過上次攻打曹操之後,已經跟劉備產生了矛盾,雖然陶謙當時候就回信給劉備,言稱一時糊塗,但他既然那麽做了,自然就給了劉備南下的借口。

  隻要洛陽朝廷發一道詔書,稱陶謙無故進攻同僚,犯下死罪,罷黜其徐州牧的職務,由劉備派人管轄,那麽占領徐州之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陶恭祖無故攻打曹操,以犯了死罪。明公以青州牧開府司儀,又有督冀、青、徐三州之責,取徐州,也是理所當然。”

  沮授點點頭,說道:“隻是明公素來仁義,那陶謙亦為江淮名士,有愛民之風,恐明公不願。”

  “所以我在想一個問題。”

  陳暮歎了一口氣,倚靠在亭中石柱上,對二人說道:“那就是如果有人攻打徐州,將徐州殺得生靈塗炭,大哥會不會出兵。”

  二人對視一眼,沮授毫不猶豫道:“以明公之仁,自然會出兵製止,子歸莫非還不了解明公?”

  “我自然是了解的,所以我就是在想這個問題嘛......”

  陳暮苦笑道:“我明明能夠預感到一件十分悲慘的事情發生,且這樣對我們青州有利,但卻因為要照顧大哥的感受,而不去做,你們覺得我該怎麽辦?”

  “哦?”

  沮授問道:“到底發生了何事?”

  陳暮說道:“軍情司密報,曹操已經攻打陶謙了。”

  “什麽?”

  沮授荀彧驚訝道:“曹操居然先下手了?”

  因為軍情司的密報第一時間都會給陳暮,所以他們二人,反倒並不知道這件事。

  “是啊。”

  陳暮點點頭,仰望蒼穹,逐漸茫然起來。

  是啊。

  曹操,馬上就要屠徐州了。

  雖然不知道自己對他下的緊箍咒有沒有效果,他會不會再屠一次。

  可是。

  這樣的事情如果再次發生在自己眼前,自己卻沒有阻止......似乎,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平生第一次,有那麽一種感覺,好像這大漢天下的百姓,也不知在什麽時候,開始變成了有血有肉,成為了陳暮牽掛的人。

  是受大哥的影響嗎?

  或許是一部分。

  更多的,還是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待久了。

  前世的記憶開始模糊,很多事情忘了,很多事情也都想不起來。

  唯有在這大漢天下時的記憶,卻無比清晰。

  自己。

  也算是半個大漢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