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青州諸子百家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3      字數:3769
  陳暮跟劉備談了這件事後,回到家中,陳家宅邸現在緊鑼密鼓地張羅著午宴。

  新婚是大喜日子,要邀請所有親朋好友過來吃個飯。在《儀禮·士昏禮》之中,這叫做布設筵席,宴請親朋。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複雜的繁瑣禮儀,包括設席的位置都有講究,相當麻煩。

  很快到了晌午,各路親朋好友都來了。

  除了張飛沮授從平原國趕會來以外,曾經的天子常侍王鈞也在青州,王氏宗族搬遷了過來,已經在青州安居樂業,王鈞自己也在這裏頤養天年。

  陳暮與諸多老友見了麵,互訴衷腸,讓他們紛紛落座,等待宴席開始。

  劉備張飛沮授荀彧王鈞鄭玄這些地位較高,又與陳暮親近的人單獨設宴,足足數十座於室外庭中,其他人就在外麵的廣場上弄數十排長長的席位,相較於單獨設座,比較擁擠一些。

  現場除了諸多親朋,陳氏和秦氏宗族之人以外,還有臨淄大小官員,一些親朋好友,學宮的幾位老夫子,以及陳暮的學生。

  像當年才六歲的諸葛亮,今年已經十三歲,像個小大人似的,麵如冠玉,長得很帥。

  原本曆史上,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他八歲時去世,在諸葛珪的弟弟諸葛玄料理了後世之後,諸葛亮就跟隨叔父四處遷移,最後定居在了荊州。

  但現在諸葛珪去世時,青州就邀請諸葛玄擔任北海郡丞,因此諸葛三兄弟就又留在了青州,並沒有遷走。

  除了他,當初泰山書院大小班總計四十餘人,還有孔家的孔儉,姚家的姚博,黃家的黃琦等十多人在,目前都進了泰山學宮。

  留在這裏的人基本都是家近,要麽是青州本地的世家子弟,不用擔心出門在外有危險,在亂世中出事的問題。要麽就是像孔儉那樣,家在旁邊的魯國,離得不遠。

  而其他人都走得差不多,泰山書院最早那一批走了大半。

  像陸議已經跟著從祖回了廬江,陳群兄弟也回了潁川,他們之前之所以在青州是因為陸議的從祖陸康為樂安相,陳群的陳紀是平原相,但他們二人都已經離任,亂世之中,自然不敢把孩子放在外地。

  崔家兄弟倒是沒有走,畢竟清河國離青州近在咫尺,隻不過他們也已經都不在泰山書院裏讀書,而是升學去了泰山學宮,畢竟七年過去,這些孩子也都長大了。

  諸葛亮見到陳暮,恭恭敬敬地跪下執弟子禮磕頭道:“亮見過師君。”

  “起來吧。”

  陳暮把他扶起來,上下打量道:“幾年不見,個子長高不少,不知學業進步得如何?”

  諸葛亮認真道:“尚可。”

  一旁的諸葛玄卻忍不住撫須笑道:“這孩子謙虛了,進入學宮之後,各項成績名列前茅,上月還利用光祿大夫在給學宮化學院寫的信中提及的黃泥水淋褪色法,成功地取出了潔白的石蜜。”

  石蜜就是甘蔗汁的凝固物,甘蔗在我國的發展曆史極為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文獻記載,西漢時期,已經廣泛種植於全國各地,如北方的黃河流域就有種植,包括曹丕的《感物賦》,就曾經記載他的庭院之中種了甘蔗。

  作為糖料的主要來源,青州自然也有甘蔗分布。隻不過當時甘蔗製取的糖黑乎乎的,就是甘蔗汁熬煮冷卻之後的固體蔗糖,裏麵有很多雜質,顏色很不好看。

  但即便如此,黑砂糖依舊是當時達官貴人享用的奢侈品,十分昂貴。

  而泰山學宮早已經開設了化學學科,雖然目前的研究還處於極為初級階段,但在各個方麵還是小有成果。比如在陳暮的指導下,用幹餾石膽的方式製取硫酸,然後再將硫酸加上食鹽混合加熱之後,製取鹽酸。

  現在又有諸葛亮利用黃泥祛除黑砂糖裏的雜質,讓這一門學科的成果又多了一項。

  實際上還不止,這些年青州也在秘密收購荊州、並州、冀州等地的硫磺礦產,以及益州與涼州的硝石礦產,為將來製造火藥提前做準備。

  另外包括硝酸、氫氧化鈣、硫酸鈉、硝酸鉀等等數十種化學物質都已經發現,並且由學宮的這些化學家命名。

  之所以那麽容易發現這麽多化學物質也簡單。

  一來這些化學物質本身就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些礦石經過用火燒水煮之類各種辦法分離出來的物質,製取十分容易。二來一些化學物質在我們古代就有煉丹師鑽研,如西漢劉安,東漢的魏翱都是有名煉丹師,這二人在冶煉方麵造詣頗高。

  其中生於元嘉元年的古代著名化學家魏翱本人現在就在泰山學宮,今年四十一歲,終日癡迷於煉丹術,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敢往爐子裏扔,陳暮提供理論知識,魏翱則帶領門徒來進行實際操作,取得了不少有用的成果。

  所以很多時候不要把化學想得太難,這一門學科其實就是將自然界原本存在的元素混合在一起,通過加熱的辦法讓它產生反應,變成另外一種新元素的學科。隻要有原材料,泰山學宮裏那些癡迷於化學一道的煉金學子們,可不會在乎會不會把學宮給炸掉。

  隻是正因為它的危險性,使得學宮的管理者隻能給他們單獨開辟一個安靜的地方做實驗。不然的話,以泰山學宮鑽研化學一道的數百名學生,每年死傷數人的危險程度,鄭玄王烈管寧邴原這些老夫子,也害怕他們真的會把其他學子給禍害了。

  聽到諸葛亮這麽有出息,陳暮不喜反憂,皺著眉頭勸說道:“阿亮,化學一道雖博大精深,且能夠對人們生活簡便提供極大幫助。但畢竟是一門相當危險的學科,你有治國安邦之才,還是應以學習治國謀略之術為主,不應再涉足此道。”

  他可不希望一個曆史有名的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變成一個化學家,那樣實在浪費諸葛亮的才華,陳暮還指望自己老了以後,讓諸葛亮接他的班來著。

  哪知道諸葛亮笑著說道:“化學一道還是很有意思的,不過我也隻是好奇試試而已,並沒有加入魏師的化學院,現在還處於剛剛入學階段,跟著鄭君修習儒家之理,尚未正式加入某門學科,隻是常去其它學院旁聽,觸類旁通而已。”

  “那就好。”

  陳暮算是舒了一口氣。

  化學院的名字還是他給取的,取字解釋為“變化的學科”。

  除此之外,還有儒學院、政學院、數學院、理學院、經學院、醫學院、兵學院、農學院、法學院、地學院、天學院等等,分別代表了儒家、政治、數學、物理、醫學、兵法、經濟、農業、法律、地質、天文等研究。

  事實上這些學科也並不是無的放矢,憑空捏造。而是早在先秦時期,這些科目就已經存在。

  儒家就不用多說,孔老夫子所創,是一切學科的根本,進入泰山學宮之後,得先修習儒家經典之後,才能去其它學院就讀。

  政治學院就是謀國之道,取自於先秦時期的縱橫家,以鬼穀子的學派為主要研究方向,陳暮現在寫的書籍當中,就有這方麵的屠龍術,比如深刻研究漢朝各層階級的書籍,從奴隸到豪強、世家、門閥這種階級分析的政治書籍,以後也是要放去政學院的。

  還有物理學院,取自於墨家和魯班術,研究的是機械方麵,馬鈞與各種發明家們匯聚在這裏,探討陳暮提供的物理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想辦法研製出更多提高生產力的工具,現在他們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蒸汽機。

  另外農學院是先秦時期的農家,法學院為法家,兵學院為兵家,數學院為數術家、醫學院為醫家,地學院為地理學家,天學院為天文學家,經學院為經濟學家。

  這些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的學派,重新被泰山學宮撿起來,繼續發光發熱,揮灑著自己的餘溫。

  簡單來說,現在的泰山學宮,已經隻是披著一層儒家的外衣,實際上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再次死灰複燃,變成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的模樣,隻是以儒家為核心思想,其它學科實用為主。

  這就是青州現在提倡的實用主義。

  也許有人說,儒家、縱橫家、墨家、農家、法家、醫家、兵家、數術家還可以理解,確實是先秦諸子百家學科,在兩漢時期也依舊存在。

  但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經濟學家就有點離譜,古代怎麽可能會有?

  然而酈道元、張衡、管仲這些人可都是這些科目的代表人物,隻是他們沒有開創這門學科,不代表沒有去關注這方麵的知識。

  所以古人對於世界的探索,其實已經非常先進,隻是由於對化學物理的研究一直不算深刻,導致他們沒辦法像現在的人一樣生活那麽簡潔方便而已。

  不過由於這些學科僅僅隻是發展了七八年,研究進度還是相當緩慢,目前還處於針對先秦時期各家學派留下來的文獻資料學習複原階段。

  等到創新階段,估計還得幾年乃至數十年的時間,因此目前來看,泰山學宮的研究對於青州集團的戰場還是提供不了太大幫助。

  當然,科研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陳暮倒也沒想著他們能在幾年時間就能造出長槍短炮來。

  所以現在僅僅隻是打個基礎,隻希望他們能在一兩百年之內,研究到後世十九世紀的水平就不錯了,並不指望泰山學宮一夜之間研發出什麽未來科技。

  見了諸葛亮之後,陳暮又見了另外一些學生,還有泰山書院各大學院的老師,如魏翱、馬鈞、吳普這些人。

  他打算明年繼續回泰山書院與泰山學宮教書,好好地打磨打磨這一批學子。

  因為他估計除了今年年末這最後一戰之外,未來兩年內,應該沒有大型戰事發生。

  古代生產力不足,要想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場,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糧草、兵馬、財力、武器裝備都得提前做好準備。

  漢武帝討伐匈奴,需要文景之治的沉澱。

  唐太宗討伐突厥,整整持續了三十多年。

  現在青州才剛剛打完與董卓之間的戰爭,糧草兵馬消耗很大,也需要休養生息。不能學曆史上的袁紹,才剛搞定公孫瓚,就想著急於求成收拾曹操,弄成了官渡之戰的失敗。

  所以隻要今年能夠好好敲打敲打陶謙袁術,最近一兩年內,必然是一個和平時期,等到積蓄了力量,就可以一舉消滅王芬,平定北方了。

  不過陳暮卻是不知道,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他認為一兩年內是和平時期,但架不住這世界的變化太快,時局形勢每一天都在改變,他想安穩的想法,注定會破滅。

  在午宴上招待了各方親朋好友,到了下午接近黃昏時分,終於到了親迎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