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鍾繇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2      字數:3562
  劉虞最終還是沒有辦法推辭,被迫答應為帝。

  初平三年七月,光武世祖之苗裔,東海恭王劉疆之後,宗正劉虞正式登基為帝。

  他答應登基,接下來就是一係列麻煩的事情,首先是準備登基大典,接著就是年號改元,給先帝上諡號,昭告天下等等。

  由於劉虞已經與諸多公卿有言在先,等將來平定天下,他就立即退位,選宗室子弟繼承大統。

  所以登基大典幾乎是一切從簡。

  如今的洛陽早就不是七八年前那樣的繁華時候,董卓造成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一把大火,整個洛陽除了皇宮以外,幾乎都被燒毀。

  甚至小半個南宮也在這場災難之中焚燒殆盡,現在隻剩下一片殘垣斷壁,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在這樣的條件下,劉虞就隻能在北宮的德陽殿舉行登基大典。

  夏日烈陽灼灼,德陽殿的廣場上百官依次進入大殿內,隨著讚禮官一聲天子上朝,百官見禮,左手壓右手平額,緩緩鞠躬。

  以往的登基大典程序十分繁瑣,必須要禱告上天,登壇祭祀,然後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於、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燎祭天地、五嶽、四瀆等等。

  而如今一切從簡,幾乎就隻是讚禮官宣布天子上朝,劉虞穿上黑紅色龍袍,有些顫顫巍巍地出來亮個相,然後帶著百官來到城東祭祀了天地,再回到德陽殿內。

  一套簡化版的流程走完,就算是正式登基了。

  萬幸的是當初李傕郭汜攻打長安,陳暮早就安排人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十多萬大軍猛攻,逼迫他們將所有朝臣全都放出來。

  要不然台下甚至連文武百官都沒有。

  現在三公九卿,加上三府各級中朝官員,林林總總還是有那麽幾百人,再加上殿內外壯聲勢的宮門宿衛軍,數千人下來,倒不至於讓大殿內外空蕩蕩顯得太難看。

  值得一提的是,趙琳也在其中,作為太中大夫,自然要跟著朝廷諸臣一起回洛陽來。

  現在還留在關中的,也就隻剩下閻忠。

  不過閻忠暫時非常安全,因為閻忠並非沒有人保護,武威姑臧人形成的小團體,王方賈詡張橫梁興這些人兵合一處,還是有那麽幾萬人馬,足夠保證他的無恙。

  如今隻要等待合適的時機,想個辦法脫身回洛陽,那基本就高枕無憂了。

  登基儀式結束,接下來的幾日,就是一些瑣碎的事情。

  首先的改元。

  新皇登基的第一年,一般都會延續上一個皇帝的年號,比如漢質帝劉纘是本初元年(146年)被梁冀毒死,漢桓帝劉誌登基的時候,到第二年年初才改元建和。

  不過沿用是一回事,定年號又是一回事。

  一般年號都要提前定好,不能到了時候再商量,所以經過百官議論,最終決定明年定元“興武”。

  這個年號的意思是武運昌隆,盡快平定天下的意思。

  緊接著就是給劉辯上諡號。

  劉辯還沒死。

  可大家都以為他死了,所以該有的程序不能少。

  在這一點上就有些區別對待劉協。

  不過劉協也沒辦法,他隻當了一個月皇帝,而且還不被士大夫官僚階級認可,並非正統皇帝,所以沒有諡號也很正常。

  經過幾輪激烈的討論,最終楊彪的提出的以“懷”為諡號,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所謂慈仁短折曰“懷”,劉辯那性格,說得好聽點就是仁慈,說得難聽點就是懦弱,再加上“早逝”,這一點上無可厚非,因此他也就成了漢孝懷帝。

  最後就是要封賞官員,大赦天下之類的事情。

  可惜現在的洛陽小朝廷也就勉強管得到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大赦天下肯定是不現實,就隻能向天下各州分派使者,命令他們遣使奉貢,承認現在的中央政府。

  由於陳暮早就和劉備打過招呼,所以青州幾乎是第一個派遣使者抵達洛陽,向劉虞稱臣納貢。

  劉虞則投桃報李,在劉備青州牧的頭銜之上,又拜為前將軍,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開府辟召,儀如三公。上複遣左中郎將祝耽授假節,以增威重,並督青、徐、冀三州,委以東方,惟君所裁。

  緊接著曹操、孫堅、陶謙、劉表等人紛紛遣使奉貢,於是劉虞又拜曹操為兗州牧,拜孫堅為豫州牧,陶謙為徐州牧,劉表為荊州牧,雖未給他們開府儀三公的權力,但算是正式給予了他們州牧的名頭,可以總攬一州大政。

  不過這種東西基本也就是虛名而已,關鍵能不能打下來還得看你的本事。

  像劉表在荊北,袁術在荊南,難道洛陽朝廷給劉表一個荊州牧的頭銜,袁術就會撤出荊南嗎?

  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時候袁術沒準還會反咬朝廷一口,說這個朝廷並不是正統朝廷,他不認可雲雲。

  所以到最後還是得看誰的拳頭大。

  隻是這樣的程序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必要的手續。

  劉虞存在的中央朝廷畢竟不是正統繼承而來,所以他需要各地實權人物來承認這個朝廷,以此表述正統,提高自己的合法性。

  而地方實權人物也需要承認朝廷,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向治下百姓表達自己是朝廷認可的官員。

  因此雙方也算是各取所需,互相幫助。

  除了各地承認中央朝廷的實權諸侯得到了封賞,滿朝文武等有功之臣,也都一一得到了提升。

  關羽升為司隸校尉,遷左將軍,總攬司隸兵馬,坐鎮河內郡,與冀州對峙。

  麾下趙雲、臧霸、管亥、武安國、牽招、楊奉、韓暹、李樂、胡才、徐晃等諸多將領,也各自得到了封賞,或為中郎將,或為校尉,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至於陳暮。

  按照劉虞楊彪他們這些人的意思,是打算繼續讓他擔任尚書令,總攬天下政務,坐鎮洛陽,與青州的劉備遙相呼應,一同對冀州的偽帝實施夾攻打擊。

  但陳暮卻推辭掉,舉薦了另外一個人——鍾繇!

  鍾繇今年已經四十二歲了,但他的仕途卻不怎麽好,早年舉孝廉入仕,任尚書郎、陽陵縣令,後來因生病歸家修養多年,一直到前些年才被朝廷征辟為六百石的黃門侍郎,並沒有得到公卿們的重視。

  由於天子駕崩,鍾繇也跟著滿朝文武回到了洛陽,現在依舊隻是個黃門侍郎,在得到陳暮的舉薦之後,朝廷諸公雖然不知道他到底行不行,但卻並沒有反對鍾繇出任尚書令。

  一來陳暮現在的麵子足夠大,說好聽點就是三朝老臣,仕過漢孝康帝,漢孝懷帝以及當今天子,名震天下,威望與資曆足夠,得到滿朝公卿的認可。

  說難聽點現在整個司隸十多萬兵馬,全都是陳暮的人,現在的朝廷隻是依仗人鼻息的小朝廷而已,不會無視他的意見。

  二來鍾繇師出名門,為潁川鍾氏,名望滿天下,雖暫時瞧著無過人之處,但至少應該不會太差。

  而且從黃門侍郎提為尚書令,也符合升官規律,因此陳暮的舉薦很順利通過。

  而既然陳暮不願做尚書令,最後經過劉虞楊彪馬日磾等人商議,給他光祿大夫,安順鄉侯,擁有很大的權力。

  其實按照他們的意思,是想提陳暮為九卿。

  別看陳暮今年才二十六歲,可資曆和聲望是夠的,從中平元年到如今初平三年,九年過去,戰黃巾,平青州,領尚書台,號召天下人共討董卓,匡扶正義,又如今救回滿朝公卿,功勞和威望足以讓他擔任九卿之位。

  不過陳暮現在要回青州開始做新的布局,現在群雄爭霸已經開啟,如何盡快解決各路諸侯,一統天下,就是個首要問題,所以現在不能繼續留在洛陽,而是回青州總攬全局。

  因此謝絕了朝廷的挽留,決定啟程前往青州。

  現在朝廷三公九卿以及諸多官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趙溫升為司徒,張喜為光祿勳,周忠為衛尉,劉虞又召劉寬之子劉鬆為宗正,將朱儁從並州召回來,領少府,兼河南尹,這也算是朝廷為數不多能用的兵力了。

  因此目前的三公九卿,太尉馬日磾,司空楊彪,司徒趙溫,太常種拂,光祿勳張喜,宗正劉鬆,太仆魯旭,大司農士孫瑞,大鴻臚周奐,衛尉周忠,少府朱儁,廷尉宣璠,勉強有個班子。

  陳暮在洛陽待了兩個多月,一邊輔佐三公九卿安排各類事宜,一邊對關羽進行多番叮囑,讓他坐鎮司隸,在軍事上要與朱儁鍾繇一起商量行事,千萬不能擅自做主。

  關羽現在在洛陽的意義,其實跟幾十年後他在荊州的意義一樣,皆以占據特殊地理位置,然後配合青州的軍事行動。

  如果他亂來的話,萬一又搞一次敗走麥城,那就是難受了。

  所以陳暮才讓朱儁和鍾繇一起輔佐他。

  主要也是朱儁的威望很高,關羽雖傲,卻佩服有能力且忠誠於漢室的人,所以十分尊敬朱儁,因此隻要他一個人不能完全做決定,應該很大程度上能夠杜絕敗走麥城的事情。

  現在的司隸不像以前那樣有七郡之地,關中在李傕郭汜這些人手裏,目前掌控在陳暮手中的,就隻有弘農郡,河內郡,河南尹三地。

  而且其中弘農郡因為秦嶺的關係,耕地麵積不多,人口也隻有十多萬,屬於地廣人稀的情況。

  所以洛陽主要人口、耕地,都集中在河內郡以及河南尹。

  為了防備王芬,十多萬兵馬也大部分都集中在河內郡,趙雲作為河內太守,重用韓浩這樣的實幹型官員,在河內大肆屯田,收獲頗豐,足夠養育洛陽六七十萬百姓以及十多萬軍隊。

  不過別看十多萬軍隊好像數量很多,但由於洛陽人口已經大幅度減少,很多耕地荒廢,要想養活那麽多軍隊,軍隊也必須參與種田,使得防備力量其實並不多。

  沒辦法,河內郡與河南尹其實就是後世的焦作——新鄉——鄭州——開封這一帶,屬於華北平原,耕地想當多,人少了反而養不起那麽多軍隊。

  因此常年可戰士兵經過精銳挑選,大概還剩下個四五萬左右,差不多也能戍邊防衛來自冀州的軍事打擊。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在初平三年九月,陳暮就準備啟程前往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