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1      字數:4730
  初平元年六月,夏日炎炎,天幹物燥。

  董卓早在數天前就離開了洛陽,按照行程,此時都已經入了函穀關,即將抵達關中平原。

  在離開洛陽之前,他就對留守的董旻下達了指令,讓他火燒洛陽都城。

  董旻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按照董卓的指令去做,而是繼續在洛陽搜刮,這座曾經達百萬人口的百年古都,依舊藏著無數可以挖掘的財富。

  除非刮地三丈,不然董卓能夠帶走的財富,也僅僅隻是一小部分而已。因為很多古人藏錢,是真的會把錢藏在地下。

  董旻搜刮了數天,同樣搜得盆滿缽滿,直到他聽聞消息,徐榮已經從虎牢關撤退,他才匆匆燒城。

  徐榮從虎牢關撤回來用了兩天時間,而董旻聯合徐榮光點燃整個洛陽城,就用了一天。

  洛陽實在太大了。

  雖然肯定比不得現代一座省城那麽恢宏,但畢竟是能夠住百萬人口的地方,外城與內城占地數十平方公裏,即便花了一天點火,也才僅僅隻是點燃了小片區域。

  所以當劉備軍抵達洛陽的時候,其實大火已經燒了一兩天了,根據《後漢書·董卓傳》記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裏內無複孑遺。”

  焚燒宮殿宗廟官府百姓房屋,二百裏以內一片焦土,而且這場大火足足持續了數月,可見古洛陽幾乎什麽都沒有留下。

  五萬人進入洛陽,同時孫堅曹操公孫瓚等人的人馬也跟在身後,所有人看到洛陽火焰衝天,黑煙鋪地,二三百裏,處處殘垣斷壁,並無雞犬人煙。

  在劉備聲嘶力竭幾近嘶啞的呼聲當中,九萬人幾乎全部加入救火,可依舊是杯水車薪,甚至還有不少士兵被燒傷、煙嗆、房屋坍塌而造成非戰爭傷亡,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處在崩壞的邊緣。

  臨近淩晨,東市也僅僅隻是撲滅了一小半。此時洛陽內城的火勢已經凶猛滔天,好在洛陽內城街道寬闊,特別是皇城區域,廣場和複道都有十丈以上寬,有安全地帶。

  但即便如此,當陳暮走入皇宮的時候,也是灰頭土臉,因為實在是太熱了,他們不得不讓馬匹和人都跳入較淺的護城河裏,打濕身上,才能進去。

  “使君,你到底在找什麽?”

  再神勇的人遇到大火也是隻能避其鋒芒,趙雲亦是十分狼狽,臉被熏得黑魖魖的,像是從炭堆裏滾過一樣。

  由於陳暮已經卸下了尚書令的職務,所以沒人叫他尚書令,換成了使君。

  使君是漢末太守的稱呼,陳暮現在是齊國相。

  陳暮沒有說話,而是臉色略微焦急地四下掃視,遠遠地看到了北麵玄武門的方向,心中一喜,指著那邊道:“這邊!”

  這是趙雲第一次來洛陽,同時也是第一次進入皇宮。而陳暮卻不知道來過多少次,熟門熟路得很。

  當下數人輕騎從玄武門的方向進入城內,好在玄武門的橋梁並沒有被燒毀,事實上也燒不毀,這是大理石製造的石橋,即便燒個三天三夜估計也就是染一層黑灰。

  過了玄武門,就到了北宮。陳暮其實不記得傳國玉璽在何處,他隻記得孫堅攻入洛陽,等大火燒了數月,火熄滅之後,在宮內一井中找到的玉璽。

  要想在比紫禁城還要大幾倍的皇宮內找到那處藏有玉璽的水井,可謂千難萬難。

  但陳暮卻不得不冒著火焰最盛的時候過來尋找。

  因為曹操孫堅和公孫瓚也跟著來了,這三人都不是善茬,雖然公孫瓚和劉備是鐵哥們好兄弟,但那可是傳國玉璽......

  親兄弟為了利益還能鬧掰,在絕對的利益麵前,誰也說不清楚會不會因為被欲望衝昏了頭腦而反目。

  所以陳暮必須親自來,找到這個代表了朝代正統,可謂天下第一的寶貝才放心。

  “在哪呢,在哪呢。”

  陳暮心心念念,騎著紫影在皇宮內四處尋找著水井。

  皇宮內已經沒有了活人,到處都是屍體。

  這裏同樣經曆過一場劫難,雖然比上次宮門之變規模小得多,但造成的後果比上一次要嚴重無數倍。

  上一次是死得人比較多,而這次是波及範圍廣,整個洛陽都處於一片火海裏。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接近平旦的時候,北宮的井都快搜光。

  從傍晚時分,也就是七點多鍾抵達洛陽,到現在平旦,也就是半夜三點鍾,花了七八個小時搜北宮,可見北宮之大。

  雖然宮殿房屋不算多,但每一次奔跑都得一二公裏,實在耗費時間。

  北宮數***全部搜完,陳暮瞪著一對熊貓眼來到了南宮。

  南宮就更加熟悉,有些水井都不需要找,他直接就知道地方。

  趙雲看到陳暮一直盯著水井尋找,大概也知道他在尋些什麽東西,可是花了那麽久的時間,依舊一無所獲,最終按捺不住好奇心,還是忍不住說道:“使君,你到底要找什麽?”

  “找五色霞光。”

  陳暮隨口回了一句。

  他記得孫堅之所以找到傳國玉璽,就是看到一口井上冒出五色霞光。

  這不是野史,而是寫在《三國誌·吳書》裏的事情。

  陳暮也隻能希望陳壽這小子沒有騙他。

  “五色霞光?”

  趙雲琢磨了一會兒,忽然指著那麵一處宮殿上方道:“是那個嗎?”

  陳暮轉頭看去,那是南宮最南的甄宮,夜半時分,甄宮宮殿之上,雖然也是火光衝天,但那火焰之中,卻似乎隱隱有五顏六色的其它光彩。

  自古槍兵幸運E,唯獨子龍是掛逼?

  陳暮看向趙雲的目光頓時變得不同起來,這逆天的運氣,果然把子龍帶出來確實有好處。

  當下奔馬而行,來到甄宮外,熊熊烈焰燃燒,宮殿的大門已經倒塌,殿內庭院一片狼藉,雕梁畫棟被破壞得淋漓盡致。

  陳暮徑直往後院而去。

  宮殿內寬敞無比,後院中央有一水井,看上去平平無奇。

  但仔細看的話,就會隱隱發現井的上方似乎有淡淡的五彩光芒。

  是光的折射,還是那傳國玉璽確實有什麽奇異之處?

  陳暮猜不到,因為到後世這東西失傳了。

  “這井下有東西,撈上來!”

  陳暮對身邊士兵下令。

  “我去。”

  趙雲毛遂自薦,當下就順著水井上方取水用的繩子開始往下爬。

  眾人在井上往下看,裏麵黑魖魖的,什麽也看不到。

  “子龍,下麵有什麽?”

  陳暮在井口大喊。

  趙雲說道:“水麵像是浮了具屍體。”

  “屍體上有什麽?”

  “我找找......啊。”

  “找到了嗎?”

  “一個很硬的東西,像一塊石頭。”

  “快拿上來。”

  陳暮大喜,對身邊的士兵道:“快快快,將繩索拉上來。”

  幾名忠心耿耿的貼身護衛立即轉動搖杆,將水井下的趙雲緩緩拉上來。

  趙雲從井中鑽出來,懷中用衣服包裹著某樣東西。

  陳暮貼過去低頭看了眼,然後一邊裝作去拉趙雲,一邊不動聲色地將那東西取過來迅速放入自己的懷裏。

  天色很暗,雖然周圍火光衝天,映照著光明,但陳暮特意用自己的身形擋住。

  而井下卻很黑,趙雲一開始就沒有注意這是什麽,後來陳暮貼過來,東西已經被陳暮拿走,他就更加不知道是什麽。

  “使君,這到底是什麽呀。”

  趙雲濕漉漉地從井裏爬出來後,一邊扭動衣角擰水,一邊好奇地問。

  陳暮微微一笑:“不該問別問,出去後也別瞎說,以後大家都忘了這件事情,記住了嗎?”

  “記住了。”

  這裏的眾人都是保護陳暮的老兵,自然很清楚什麽事情該說,什麽事情該保密。

  陳暮可不像劉備那麽仁厚,他們這些跟的久的老兵最清楚,四兄弟裏,老四為人向來都是表麵笑嘻嘻,心裏鬼知道在打什麽主意。

  取了東西,幾人立即離開了皇宮。

  而幾乎是在他們離開的後不久,劉備與曹操孫堅等人就從南城入城,同樣來到了南宮附近,命令士兵開始滅火。

  曆史上這場大火燒了數月,孫堅雖然有心想要撲滅,但他的兵馬實在太少,又受袁術節製,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洛陽被大火覆滅。

  但現在有了劉備公孫瓚曹操的兵馬,總共九萬人,至少情況已經比曆史上要強得多。

  隻是火勢凶猛,人力在大自然麵前脆弱得像是一張紙一樣。

  所以哪怕劉備已經拚接全力,依舊無法阻止火勢蔓延。

  其實洛陽皇宮還好,畢竟宮殿與宮殿之間實際寬度很大,就好像上次宮門之變一樣,想要撲滅還是很簡單。

  主要是城外的居民區,離得太近。

  就跟山火一樣,木質結構的房屋緊鄰,很容易傳播出去。

  所以劉備等人才選擇試圖先滅了皇宮的火勢,再去撲滅外圍的火。

  而撲滅皇宮火勢隻花了兩天,撲滅外圍的火勢,卻用了一個月。

  整整一個月,士兵們都在努力。幾乎是三班倒,睡醒之後,就立即加入救災。

  實際上想要救火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阻隔火勢,防止火勢繼續蔓延。

  如一處裏坊還沒有著火,或者某片區域安全,那就將這片區域的房屋拆掉,整理出一片隔離帶出來,火焰無法蔓延。

  這是陳暮給出的救火方案,也是直到後世,都是非常有用的救火方案。

  這場大火足足持續了一個月,最終才勉勉強強熄滅。

  到處都是灰燼與燒毀的房屋,殘垣斷壁滿地都是,地麵像是岩漿噴發了一樣,溫度高得燙腳,甚至還有穿草鞋的步兵鞋底直接起火。

  東南西三城外已經是一片狼藉,而更危險的是在那些看似熄滅的灰燼之中,還藏著無數餘火,隨時都會死灰複燃。

  無數灰在天空飛,大片大片的房屋變成了木炭,甚至都沒有完全燒完,還留有餘燼。

  陳暮在南城觀望,太學、靈台、明堂、辟雍、南城各裏坊,全都化為烏有,最可惜的是太學石經,也在災難之中崩裂倒塌。

  而且不止是太學石經,整個洛陽的藏書都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對於漢末的文學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根據《後漢書》記載:“乃董卓移都之際,吏民擾亂,自辟雍、東觀、蘭台、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剖散。”

  意思是這些書籍都被撕毀,如果是絲帛紙張寫的經典,則全都撕扯帶走,史料記載,董卓送往長安的書籍隻有七十多車,但實際上洛陽藏書何止百萬,裝千車都綽綽有餘。

  因此在撲滅了皇城的火之後,劉備軍的主要撲救對象,就是太學、辟雍、東觀、蘭台、石室、宣明、鴻都館等這些藏書之地,搶救出了一百餘車遺留典籍。

  雖然與曾經恢宏的洛陽藏書相比,這隻是一小部分,但要是運回青州,送入泰山學宮,恐怕整個學宮上到鄭玄下到普通學子都會高興地瘋掉。

  在漢末,這些書不是知識,而是財富,是一個世家豪門的底蘊。

  “四弟,洛陽被燒得一幹二淨了。”

  劉備失魂落魄,站在南城的這座小山崗上,略微悲傷地眺望著這座枯敗的城市。

  陳暮搖搖頭:“洛陽被燒得一幹二淨了,可大漢的人心沒有燒沒,那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董卓老賊,我恨不得生啖他肉。”

  劉備齜目欲裂,怒發衝冠,握緊了拳頭道:“等我先清掃了洛陽,整理一下帝都,我便駐兵於此,攻打長安,一定要將董卓碎屍萬段。”

  “大哥......”

  陳暮欲言又止。

  “嗯?”

  劉備不高興地看著他。

  “算了。”

  陳暮搖搖頭:“我說你也不會聽。”

  “那就不用說了,我意已決。”

  劉備轉身離開。

  看著他的背影,陳暮也隻能歎了口氣。

  沒辦法,就是這個性格,你想勸也沒法去勸。

  或者說,就算給劉備好好講道理,他也一定不會去聽。

  實際上聰明人應該都看得出來,洛陽被焚燒之後,就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意義。

  一片民生凋敝之地,錢財被搜刮一空,房屋被焚燒滿地,而函穀關艱難險阻,在這裏駐兵攻打,在戰略上幾乎是下下之策。

  因為劉備的大本營在青州,在這裏駐兵,你就得從青州千裏運送糧食過來,每日耗費不說,還耽誤發展。

  雖然也可以就地屯田,畢竟洛陽是一塊盆地,算是小型平原,周邊是有大量田地產業的。

  這些產業如今已經無主,軍隊長期駐守的話,可以學曹操就地種糧食。

  問題是洛陽離青州太遠了,傻子都知道將來諸侯爭霸的時候,你即便占領了洛陽,也會變成一塊飛地。

  到時候進退不得,如果退兵的話,開墾的田地就會為他人做嫁衣,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簡單來說,駐兵洛陽,一,打不進關中。二,徒耗糧餉。三,與青州不接壤,長途跋涉支援困難。

  此番種種,實際上就造成了洛陽成了一塊燙手山芋,比之雞肋還要雞肋。

  然而陳暮知道這些,他卻沒法勸說劉備聽話。

  劉備有自己的主見。

  他很清楚自己的職責是什麽。

  看著老大哥堅定而又略微蹣跚的背影,陳暮默然不語。

  洛陽是劉氏帝都所在,也是大漢人心所在。

  老大哥之所以要留在這裏,就是要守住這已經破碎的漢室人心。

  守住這片,安葬了東漢十一代皇帝的祖宗之地。

  在這一刻。

  董卓,是漢室江山的掘墓人。

  不僅盜掘了皇帝墳墓,還在將漢室天下的人心,全都給動搖得一幹二淨。

  而劉備。

  便是眼下這大漢江山,最後的守墓人。

  也許。

  將來還會新一輪漢室江山的主人。

  這一切,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