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1      字數:5307
  十八路諸侯討董,不僅天下震動,洛陽諸多公卿也是喜形於色。

  他們與天子飽受董卓摧殘,現在各路諸侯打過來,總算有脫離苦海的希望了。

  一時間不少公卿私下會麵,言論逐漸放肆,很多人串聯在一起,秘密開始謀劃一些事情。

  百官之中,唯有太傅袁隗是最低調的人。

  平日裏不僅對董卓唯唯諾諾,什麽都不聞不問,即便是在朝堂之上,也如泥塑木偶,對董卓阿諛奉承。

  袁隗不傻,相反,作為一隻老狐狸,他聰明得很。

  袁家的勢力遍布半個朝堂,現在外部又有袁紹袁術袁遺三路諸侯,內外結合,必然要成為董卓的眼中釘,肉中刺。

  所以如果他跳出來反對董卓,那以董卓的暴虐,必然會對洛陽袁家不利。

  因此袁隗曲意逢迎,其實就是虛與委蛇,表麵對董卓唯唯諾諾,背地裏卻重拳出擊,讓自家子侄來討董。

  以後不管將來是董卓贏了,還是各路諸侯贏了,袁家的勢力都不會糟糕到哪裏去。

  可惜袁隗還是低估了董卓的殘暴。

  他以為隻要自己表示順從,作為曾經的老上司,董卓肯定不好意思對他下手。

  然而他卻忘了,董卓也需要殺一個重量級人物來立威,來保證順利遷都。

  很快,第二日,袁隗就接到了董卓的命令,讓他勒令袁紹等人退兵。

  接到這份命令,袁隗其實是已經有心理準備的,畢竟袁家在討董聯盟中有三路諸侯,而且各路諸侯中,還有好幾人是袁家門生故吏。

  比如上黨太守張楊,巨鹿太守韓馥,廣陵太守張超等等,可以說,在十八路諸侯當中,袁家的勢力就幾乎占了三分之一。

  這些人的兵力統合在一起,就有七八萬人之多,比之劉備的實力還要稍微強一點,董卓不可能視而不見。

  所以找到他,讓他給袁紹等人勒令,是遲早的事情。

  聽到了董卓派人傳來的命令,袁隗的太傅府邸,袁家嫡長子袁基皺眉道:“叔父你真的打算讓本初與公路退兵嗎?一旦我們袁家撤兵,恐怕為天下人所笑爾。”

  “唉。”

  袁隗歎了口氣:“我又何嚐不知道一旦本初公路退兵,天下人會指責我們袁家討好董賊,隻是若他們不退兵,我們袁家基業必為董賊所摧。”

  “那.....”

  袁基遲疑不已,如果袁家真的撤兵的話,天下人豈不是要說他們已經投靠了董賊?

  在董卓名氣臭大街的情況下,被冠上投董的名聲,恐怕即便是四世三公的名望都會被世人所唾棄。

  君不見王允以前因為觸怒過張讓趙忠,還有個剛正不阿的名頭。現在因為處處討好董卓,名聲臭得不行,很多人都羞與他為伍。

  雖然袁基不知道王允現在是韜光養晦,跟董卓虛與委蛇,找合適的機會將董卓除掉。

  但這也證明人心其實是很容易變的,世人看到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風評很快就會發生改變。

  袁隗知道自己這侄子的疑惑,狡黠一笑道:“所以我是讓他們假意退兵,實則暗中跟著劉備,以做策應。”

  “這......”

  袁基猶豫道:“董賊每日往關中遷移人口財物,怕是打得遷都長安之舉,我們恐怕也要被董賊強行遷走,若本初他們跟著劉備打入洛陽,我們豈不是還是要遭董賊毒手?”

  “所以我在想辦法拖延遷都之事,同時安排人手,一旦劉備他們破關而入,隻要我們還在洛陽,那就可以立即在城中起事,與關東聯軍表裏相應。”

  袁隗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狠厲之色,原本他在董太後與何太後死後,是當仁不讓的百官之首,執掌朝政,成為天下不二的權臣。

  結果卻被莫名其妙鑽出來的一個董卓摘了桃子。

  這個仇袁隗可一直記著。

  所以他早就在暗中安排了人手,一旦關東聯軍打進來,就立即聯合他們,將董卓除掉。

  東漢莊園經濟,很多地方豪強都蓄養奴仆死士,更別說袁家。

  雖然在洛陽的死士不多,隻有一兩千人,但在關鍵時刻捅董卓一刀子,還是可以做到的。

  “原來是這樣。”

  袁基這才放心下來:“叔父早就安排便好。”

  袁隗又道:“我待會就請奏董卓,派你去與本初公路他們去說,讓他們上表,自請退兵。”

  “就怕董賊不會放我離京。”

  袁基苦笑一聲。

  現在他們袁家府邸外全是董卓的士兵,把他們當囚犯一樣監視,特別是袁隗和袁基,連出門都是有人看著,名義上說是保護他們,實際上是什麽意思,誰都清楚。

  “無妨,我到時候去找董卓說說。”

  袁隗擺擺手。

  現在袁家這一代基本就靠自家撐著,下一代的翹楚不是袁紹和袁術,實際上是已經擔任九卿之一的袁基。

  袁基是袁逢的嫡長子,也就是袁術一母同胞的親哥哥,他們二人才是袁家在朝堂的中流砥柱。

  所以袁隗很清楚,要想保證袁家的實力,自己和袁基都不能出事,必須要活著才行。

  那麽損失一點名望,暫時先讓袁紹和袁術撤兵,先迎合一下董卓再說。

  反正袁家已經撤兵了,董卓也不就沒有了借口對付他們。

  總不能劉備沒有撤兵,也能怪到袁家吧。

  他們袁家可跟劉備沒什麽關係。

  因此袁隗打的主意,其實就是先讓袁紹袁術退兵回豫州,裝作退兵的假象。

  一旦劉備攻入洛陽,他們就立即跟著進來。

  到時候他袁家再起兵反董,與三袁裏應外合,將董卓除掉。

  隻要除董的這份大功勞歸屬於他們袁家,再加上現在他們掌控的兵權,那以後朝堂上的話語權,還不是要歸他們袁家所有?

  憑他劉備一個宗室破落戶,發跡也不過是四五年而已,也配入主中央擔任執掌朝政的重臣?

  嗬嗬。

  確定了袁家目前的方針,袁隗就準備去找董卓請奏讓袁基去找袁紹他們去說說這事。

  而那邊董卓卻很忙。

  掌權半年以來,他每天都忙得很。

  最初的幾個月是大肆搜刮財物,然後盜掘陵墓、濫殺無辜、禍亂宮廷,很多宮女乃至公主都遭了他的毒手。

  接著等關東聯軍打過來的時候,他又開始緊鑼密鼓準備遷都事宜。

  首先是洛陽人口,在他的強權威逼之下,大量百姓開始被遷移往關中,從洛陽到長安的官道上,源源不斷的百姓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向著關中而去。

  在大部分戰兵都在抵禦關東聯軍的情況下,董卓如今手裏大概隻有兩萬左右的戰兵,所以利用手中錢財,又招募了十萬輔兵。

  這些輔兵的任務,其實就是沿途押送百姓,押送金銀珠寶。由於都是洛陽周邊人,很多都是家鄉父老,輔兵們不敢做得太過分,使得前行的速度很慢,官道上一眼望不到頭。

  一輛輛馬車、人力獨輪車、板車載著家當離開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鄉,往未知的地方而去。很多百姓都是哭泣著,懇求著士兵不要驅趕他們,他們想要留下來。

  可在戰兵們的監督下,輔兵們隻得硬著頭皮繼續驅趕百姓。

  無數百姓苦苦哀求,換來的卻是殘酷鎮壓。

  “將軍,求求你們了,我已經六十有餘,實在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就讓我留在家鄉吧。”

  “不要啊,這些都是我所有的財產,將軍你不能搶走啊。”

  “親族們,董賊殘暴不仁,肆意殺戮百姓,如今又強令我們搬遷,讓我們離開家鄉,離開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走是死,留也是死,還不如跟他們拚了!”

  在平縣,有宗族不願意離開家鄉,以武力對抗,被殘暴的董卓士兵屠戮了整個宗族。

  在鞏縣,這幾日洛陽下起了小雨,百姓們不得不在泥濘之中趕路,很多老人因為身體不堪重負,倒在了雨水之中,死在這個夏天裏。

  在偃師,有軍紀敗壞的士兵不僅掠奪了百姓的財產,還肆意侮辱女子,殘殺百姓。

  像這樣的事情,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洛陽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關東聯軍當中。

  幾日之後,劉備得知洛陽周邊幾個縣都在遭受董卓的摧殘,心急如焚,在營帳中走來走去,十分焦躁。

  “大哥,你先靜一靜,我都快被你轉暈了。”

  陳暮無奈地勸了一句。

  劉備像是一個炸藥桶一點就著,幾乎是吼著道:“董賊就要遷都了,洛陽百姓跟著受苦,天子也要被他帶走,我怎麽靜得下來!”

  “可是虎牢關還未破,董軍依舊有一戰之力,強行攻城,我們自己損兵折將,恐怕得不償失。”

  陳暮苦口婆心地勸說。

  雖然虎牢關內軍心渙散,但作為天下有數的雄關,虎牢關確實堅不可摧。哪怕投石車每日轟炸,頂多是讓董軍人心惶惶,而沒法像導彈一樣炸開城門呀。

  原本陳暮打得主意其實就是繼續用投石車轟炸,一直轟到如北宋的汴梁之戰,南宋的襄陽之戰一樣,等他們自己出來投降為止。

  但徐榮畢竟不是沒有骨頭的弱宋,至少即便董賊如此殘暴不仁,他也依舊忠心耿耿,不願意開關投降。

  所以這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結束。

  像曆史上關東聯軍同樣也是十多萬大軍,就被困在虎牢關前足足一年。最後董卓自己遷都,放棄了關隘,關東聯軍還依舊遲疑不前,隻有曹操去追擊,還被伏擊兵敗,可見虎牢關絕不是那麽容易被攻破的地方。

  “明公,我願意再率領先鋒隊,頂著發石車的石彈強攻一次城。”

  這個時候黃忠站了出來。

  休息兩日,黃忠已經恢複了體力,坐在營帳中壯碩如牛。

  劉備看向陳暮,問道:“此法可否?”

  “自然是可的,同樣的招數如果敵人破解了肯定沒用。但這個法子虎牢關上也沒辦法,隻是我們依舊需要時間。”

  陳暮搖搖頭。

  炮兵與步兵協同戰術可是二戰經典戰術,可謂屢試不爽,除了同樣這麽打以外,沒人能破解。

  問題是放在東漢這戰術就得做足了準備才能用。

  像第一次這麽做就因為雲梯準備不足而失敗,所以他們現在已經不能再趕製投石車和木幔,而是要大量製作雲梯和壕橋,兩樣加一起,至少要做上萬件,才能讓士兵盡快上城。

  可是這個工作同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因為虎牢關城高九米,雲梯必須要又高又堅固,即便軍中工匠盡快趕製,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大量製造出來。

  所以還是那句話,他們現在缺少的,就是時間。

  劉備扶著額頭痛苦道:“難道就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嗎?一旦天子被董賊擄去長安,以後想救出來,恐怕千難萬難了。”

  我巴不得董卓把劉辯弄去長安呢。

  陳暮心裏這麽說了一句,嘴上卻道:“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如今董賊主力都在東邊,南邊戰場沒有什麽動靜,如果能在大穀關等地尋找突破口,或許會有新的進展。”

  “那就安排人去大穀關?”

  劉備問了一句。

  陳暮正準備回答,忽然帳外有人說道:“盟主,帳外有袁將軍近侍求見。”

  劉備說道:“讓他進來。”

  當下就有袁紹一名下屬進來,行禮道:“盟主,太守讓我來跟你說一聲,董卓派人來勸降他,他想邀請你一起過去見那董卓使者。”

  “哦?”

  劉備看了眼陳暮,再環視了一圈眾人,點點頭道:“好,我待會就過去。”

  等那人走後,劉備才對眾人道:“董卓勸降袁紹,袁紹喊我過去,這是何意?”

  田豐想了想,說道:“恐怕他不止喊了盟主。”

  陳暮露出了迷之微笑:“袁本初,還真是個孝順的人呀。”

  ......

  ......

  那邊袁紹在得知董卓派人來後,立即就以要去找袁術商量的名義,先將董卓使者穩住,孤身跑到袁術的大營去了。

  董卓當然沒有同意袁基出城,所以最終袁家隻讓一個老家奴過來,還有董卓派來監視的一名使者。

  袁紹穩住他們二人,就去找袁術商量該怎麽做。

  這兩兄弟的關係其實不太好,但兄弟之間就是這樣,兩個人都姓袁,事關袁家利益,自然就隻能一起想對策。

  袁術營帳裏,袁紹看著袁術說道:“公路,叔父讓我們撤兵,你覺得呢?”

  袁術臉上露出思索的表情,道:“撤兵....那功勞豈不是歸了劉備?”

  “我也是這樣想的。”

  袁紹點點頭:“叔父讓我們去南陽先屯兵,等待劉備破關之後再跟著他進來。可叔父也不想想,劉備要是破關之後,就立即學那董卓把持朝政該怎麽辦,到時候我們鞭長莫及,這天下豈不是歸了他劉備?”

  這就是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

  袁隗是想保住洛陽袁家,自己和袁基兩人不能倒。

  而袁紹和袁術,則考慮的是自身利益。

  一旦劉備破關,他們在旁邊看戲,那劉備大軍入了洛陽,迎回了天子,把持了朝政,以後還能有他和袁術什麽事情?

  所以袁紹和袁術很清楚,討董的這份功勞一定不能丟,哪怕最後進洛陽,也得跟著劉備一起進去。

  到時候聯合袁遺張楊韓馥曹操等人,他們的兵馬就有七八萬,足以和劉備分庭抗禮。

  隻要拖了劉備的後腿,不讓他最後將天子控製在手裏,那麽以後袁紹和袁術,至少還有未來可言。

  不得不說,這各路諸侯確實各懷鬼胎,勾心鬥角。

  還沒入關,他們就已經開始想著利益分配。

  但人就是這樣,自己的利益至上。

  如果袁紹和袁術這麽大公無私為了袁家的話,他們後來一個人占據冀州,一個人占據豫州,是天下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兩塊地盤,聯合在一起,早就是袁家的天下了,還有曹劉孫什麽事?

  所以袁隗注定是打錯了主意。

  袁術看向袁紹道:“你的意思是?”

  袁紹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絲詭異的光:“叔父大人也活得太久了,他在的話,我們注定繼承不了袁家的一切。”

  “袁基是我們的親兄長!”

  袁術大驚失色。

  很多人以為袁紹和袁術才是得到袁家資源最多的兩個人。

  實際上他們與袁基相比,什麽都不是。

  袁基是袁家嫡長子,被整個袁家灌注了資源,升官速度如坐火箭一樣,已經是九卿之一的太仆。

  相比之下,袁術前幾年才是一個虎賁中郎將,袁紹更慘,隻是個羽林監丞。

  因此隻要袁隗袁基還在,那袁家的一切,他們都繼承不了。

  包括他們在汝南的財產,官場人脈資源。

  因為他們沒有資格調動。

  可袁隗袁基身死,那情況就不同。袁紹和袁術立即就是袁家主人,可以有資格調動一切。

  這就是差別。

  袁紹陰惻惻地看向袁術道:“有他們在,我們永無出頭之日。如果他們死了,我們帶兵進洛陽,就能夠與劉備抗衡,到時候要是聯合起來除掉劉備,我們兩個,便是太師和太傅,這天下,也將是我們袁家之天下!”

  袁術的呼吸急促起來,說道:“你準備怎麽做?”

  袁紹毫不猶豫道:“當然是當著各路諸侯的麵,斬殺了董賊使者,向天下人宣布,我們不會屈服於董賊!”

  借刀殺人,還揚自己的名望!

  袁術眼眸裏,同樣閃爍出詭異的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