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比我狠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0      字數:2251
  再想想辦法?

  張讓看著陳暮智珠在握的模樣,稍稍放心下來。

  其實他跟陳暮想的一樣。

  如果何進不接納他們,那他們也隻能去求董太後與何皇後。

  這是他們這些宦官常侍,多年待在皇宮之中學習到的生存之道。

  陳暮沒有在皇宮裏待過,卻能一下抓住關鍵所在,確實讓張讓佩服。

  隻是有一點張讓心中戚戚不安,那就是如果他們表示支持劉辯,董太後會不會保護他們。

  要知道,劉協是董太後養大的,建議讓劉協登基,也是董太後在天子生前慫恿。

  不然的話,以天子的政治頭腦,不會去想著要強行去對抗朝臣不立太子。

  遲遲不肯立儲,就在於天子和太後都想立董侯。

  如果天子還活著,再過幾年等董侯長大一些,說不準順理成章,以天子個人手段強行立儲。

  可現在天子驟然駕崩,臨終之前,也不過是交代了一句要他們擁護董侯登基。

  張讓又不傻,擁護劉協除了太後會支持以外,天下人都會反對。

  如今太後的勢力並不強,隻有一個侄子董重為衛尉。

  董重之前是城門校尉,手頭好歹有點兵權。但現在升為九卿之一的衛尉,反而手裏頭沒有兵權。

  這是因為衛尉的職責是執掌宮門宿衛軍,南北二宮的駐守軍隊都歸衛尉管轄。

  問題是如今禁軍的組成部分是這樣,外宮由光祿勳的羽林衛與虎賁軍守衛,包括南北二宮之外的洛陽內城,街上巡邏的基本都是羽林軍和虎賁軍。

  而內宮則是衛尉執掌的宿衛軍,這一部分士兵主要負責的範圍是南北二宮的宮門、複道、大殿值守、皇宮守衛以及每日巡邏。

  人數大概在三四千人左右,與羽林衛跟虎賁軍的數量大體相當,三方人馬加起來,總兵馬大概在一萬左右。

  但就跟羽林衛與虎賁軍名義上歸屬於光祿勳管轄,實際上是由羽林中郎將和虎賁中郎將指揮一樣。

  宿衛軍名義上歸屬於衛尉管轄,實際上卻掌握在蹇碩手裏。

  之前蹇碩準備伏殺何進的兵馬,以及後來宦官調動殺死何進,抵禦袁紹帶西園兵馬入宮的士兵,都是宿衛軍。

  所以董重手裏,是沒有任何兵權的。

  這意味著董太後就是個光杆司令,根本無法與何進抗衡。

  正因為張讓看清楚了這一點,才知道自己要想活命,就得義無反顧地投靠何進。

  可如此一來,又得罪董太後,確實有點讓他覺得坐立難安。

  想到這裏,張讓忍不住說道:“子歸,何皇後還好說,畢竟我與她還算有親,又曾經幫過她的大忙,有人情在。隻是董太後這邊......如果我擁護史侯的話,一來太後不悅,二來她也沒有能力庇護我等......”

  陳暮沉吟道:“張公的意思是?”

  “徹底投向何進?”

  張讓遲疑道:“子歸與我,與大將軍,有結媒之誼。若子歸能去幫忙做說客,大將軍也許會放我等一馬。”

  原來是打的這個主意。

  陳暮心中了然,張讓身處於漩渦中心,已經清楚不論是董太後還是蹇碩都不過是秋後螞蚱,蹦達不了幾天。所以他決定徹底倒向何進,隻是不確定何進的態度,讓自己去試探試探。

  “張公,我明白了。”

  陳暮點點頭,推心置腹道:“既是要投靠,還得納投名狀,不知張公能為大將軍做些什麽?”

  張讓猶豫片刻,低聲道:“我會全力支持史侯登基。”

  “不夠。”

  陳暮搖搖頭:“大將軍兵權在握,又有滿朝文武百官以及何皇後支持,即便沒有諸常侍,他也能扶持史侯上位,這個投名狀分量太小。”

  “那.......”

  張讓目露凶光,惡狠狠地道:“我等願交出蹇碩,向大將軍投誠。”

  這麽狠嗎?

  陳暮心道張讓為了活命,連同是常侍的蹇碩都願意賣了。

  不過仔細想想,蹇碩是近些年受寵,畢竟劉宏喜歡劉協,想立劉協為帝,結果受到張讓趙忠他們的反對,而蹇碩是支持的,雙方態度不一樣。

  恐怕因為這個原因,張讓跟蹇碩在爭寵這方麵已經有了間隙,雖然不至於巴不得蹇碩死,但賣起來肯定也不心疼。

  想到這裏,陳暮笑著說道:“張公可曾經聽說過一句話?”

  “什麽話?”

  “雞蛋不能同時放在一個籃子裏。”

  “這是何意?”

  張讓納悶。

  陳暮笑道:“戰國時,孟嚐君有個門客叫馮諼,他曾經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張公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張讓不傻,腦中靈光一閃,醒悟道:“子歸的意思是,讓我多做幾手準備?”

  “不錯。”

  陳暮點點頭:“也許大將軍沒有謀害諸常侍的意思,他放出的消息,也僅僅是想誅殺蹇碩。可要知道,蹇碩是諸常侍中唯一握有兵權的人,蹇碩一被除掉,那諸位可就如待宰的羔羊,徹底沒有翻身之餘地。一旦大將軍隻是假道伐虢,除掉蹇碩之後,忽然翻臉不認人,諸位可就危險了。”

  “唉。”

  張讓一聲歎息,老臉絕望道:“我擔心的,正是這個。”

  看來張讓也不是完全沒有腦子。

  不過他身處其中,必然也知道其中利害關係,有這樣的擔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陳暮微微一笑道:“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張公懼怕大將軍翻臉不認人,所以遲遲不敢下定決心。卻不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麵。張公懼怕董太後無法抗衡大將軍,難道不會幫助太後增強實力嗎?張公莫忘了,皇宮裏的兵權還在諸位手裏,一旦玉石俱焚,皇後與史侯.......”

  “你是說?”

  “不,我什麽都沒說。”

  陳暮站起身,緩緩說道:“政治的核心是平衡,這一點張公應該比我清楚。如今平衡被打破,張公要想確保萬無一失,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實力對等,或者盡量讓雙方實力相近。若是不能保證這一點,那張公就隻能去賭命,賭大將軍不會對諸公下手。”

  說罷,他拱手一禮道:“張公,我先走了,你交代的事情,我會去辦。但宮裏的事情,我插不上手,還得張公自己去處理,否則的話,我一無法調動宮中軍隊,二來無法勸服太後與皇後,這些都得靠張公自己。”

  “我明白了......”

  等他出了偏殿,張讓半響才緩過神來,長歎一聲,看向王鈞道:“這陳子歸,比我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