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清君側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09      字數:4422
  “子歸這是何意?”

  十一月初,漢靈帝召見陳暮,將手中的奏折揚了揚,臉色不太好看。

  陳暮連忙解釋道:“臣的父親舊傷複發,臥病在床......”

  漢靈帝不耐煩道:“舊傷複發尋醫問藥即可,朕的尚書台還需要你這個尚書令,子歸怎麽能棄朕而去呢?”

  “陛下有所不知,家中來信,父親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陳暮哭訴道:“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今父親病重,危在旦夕,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父親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請陛下允許臣歸鄉奉養父親,侍予湯藥,保卒父親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這......”

  一番說辭,把漢靈帝說傻眼。

  一旁的王鈞也連忙說道:“陛下,子歸說得是。未來子歸為陛下效力之日還長,可侍奉父母之日已短。此時子歸父親病重,若是不讓他回去盡孝,恐天下人恥笑,言陛下奪人家孝子之心。”

  漢靈帝這下沒轍了,因為陳暮這個大孝子是他給封的,也是他給宣揚的。要是阻止陳暮回去盡孝,那就是他自己打自己的臉,逼人家不當孝子,敗壞自己的名聲。

  猶豫片刻,漢靈帝決定還是要臉,不能讓自己的名聲太臭,隻能咬牙道:“既然如此,那子歸便去吧。不過早些回來,朝廷離不開你。”

  “多謝陛下。”

  陳暮擦了擦眼淚,倒退著出去。

  從玉堂殿裏出來,他原本哭喪著臉瞬間變得麵無表情。

  果然。

  性格決定命運,喜歡作死的人,真是沒法救。

  陳暮那個收稅策略,其實就是將原本從百姓手裏的稅轉嫁到地主豪強身上。

  但這個稅收政策並不算苛政,因為往年承平時期,漢朝一年稅收大概也就在200億上下,刨除掉開支,能剩個80億左右。

  所以漢和帝時期漢朝是很有錢的,隻是打了幾次大仗,數百億錢砸下去,最後把財政拖垮了而已。

  現在陳暮的策略一年下來,差不多也在200億左右,正常維持開銷,沒有任何問題。

  而漢靈帝就有些急功近利,想在收手之前,玩一把大的。

  之前三州三州的收稅,加起來搜刮豪強,每次能有200億左右。

  由於另外幾州的人不需要交稅,即便對於被收稅的三州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但天下豪強捏著鼻子也忍了。

  因為我隻需要交一年的重稅,另外兩年不需要交稅,就可以安心發育,積攢本錢。

  這就是所謂的分化之計,同時也是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如今漢靈帝想一次性收天下田稅,按照漢朝七億畝算,那就是700多億的錢。

  這麽大筆錢即便是轉嫁給地方豪強,也是一筆恐怖的巨款,相當於漢庭三年的稅收,讓地方豪強怎麽可能忍得住割肉?

  要知道,豪強們可不止是在交田稅,還得交人口稅。

  繼續拿糜竺舉例子,田產無數,仆從上萬,總資產數億。按照漢靈帝這麽收法,每年要交的稅多達數千萬,估計糜竺這一年的流動資金,大概也就這個數字。

  不要以為有錢人的錢是無數的,他們也需要資金周轉,也需要各種拆借,需要維持生活和生意。

  經常能看到幾十億的大老板忽然就破產,就是因為他們的流動資金鏈出了問題,維持不了生意的正常運轉,最後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如果說原本陳暮的政策是割韭菜,割完一輪,再耐心等待下一輪成長起來,是一條長久之計的話。

  那麽漢靈帝這麽搞,就是在殺雞取卵。隻關注了眼前利益,不關注未來利益。

  這道命令一下,估計全天下不知多少豪強地主會破產,會支撐不住這恐怖的稅收,因此而售賣土地,家財虧空。

  到時候全國豪強們的動亂,可就不是黃巾之亂那種民亂可以比。

  這個時候不開溜,還等到什麽時候?

  陳暮卸掉了尚書令的職務,從漢靈帝那裏出來,馬不停蹄地回家。

  隻是沒想到剛到家門口,就被荀和與荀彧二人堵住。

  看到他們,陳暮無奈地苦笑,讓他們進去。

  荀和臉色鐵青,剛一進門,還未落座,便直言不諱道:“說吧,陳子歸,此事便是你蠱惑的吧。”

  陳暮收稅之法雖然瞞過了大部分人,但對於聰明人來說,是想瞞也瞞不過的。

  以張讓趙忠那智商,估計也想不出這麽妙的招來。

  陳暮家周圍都住滿了人,包括典韋他們這些護衛,不過家裏卻沒有奴仆,隻能自己燒水沏茶。

  劉備其實也跟他住一起,隻是劉備才剛來洛陽擔任河南尹,今年河南出現了蝗災,陳暮就把他支去各地巡視去了,現在在外地出差,還沒回來。

  古代就是這樣,別看一郡之地好像也就那麽大點地方,可要是騎馬跑一圈,一兩個月都不一定能跑完。

  沏上茶,陳暮這才坐下,三人圍在爐邊,氣氛有些不太好。

  “尚書令,到底是怎麽回事。”

  荀彧也開口問道。

  陳暮連忙撇清關係:“從今日起我已經不是尚書令了,我辭職了。”

  荀和一臉黑線:“你這是要高飛遠走,不在人間邪。”

  拿卓茂的話諷刺我?

  陳暮又不是沒讀過書,當然知道雲台三十二將之一卓茂。

  這句話的意思在後世翻譯就是,你這麽牛,咋不上天呐?同時也在諷刺陳暮要金蟬脫殼,瞞天過海的意思。

  陳暮知道荀和有點生氣,老老實實道:“我承認,此計確實是我所獻,但今年我是勸過天子,讓他放棄再收田稅,而是恢複舊製,可惜天子過於貪婪,不聽我之言。”

  荀和沒好氣道:“所以你便打算逃之夭夭?”

  “現在群情激憤,百官每日都在上書,有些人已經開始在抨擊宦官,要是讓所有人都知道是我獻策,我恐怕就要當晃錯了,再不走更待何時?”

  陳暮反問。

  晁錯怎麽死的?

  還不是他削藩觸動了藩王利益?

  漢景帝自己就想削藩,結果眼看藩王們鬧事,就把晁錯拋出去當替罪羔羊。

  雖然漢靈帝不一定是漢景帝那樣的人,但鬼知道他怎麽想?

  現在漢靈帝自己觸怒了天下豪強的利益,眼看亂子就要出現,這個時候不走的話,說不好就是下一個晁錯。

  荀和冷笑一聲:“你就不怕我將此事宣揚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是你蠱惑了陛下?”

  “對不起,我一概不認。”

  陳暮昂起腦袋,冷冷回道:“造謠誰不會啊,你當初放過張讓,我明天就去放出消息,說是你與張讓達成交易,此策也是你獻的。你看那些世家是相信我這個與人和善之輩,還是相信你這個身為黨人,卻放過張讓之輩。”

  荀和有點懵,說道:“你就不怕群臣去找陛下對峙?”

  陳暮輕笑道:“陛下和張讓都隻認錢,你信不信,我隻要交一筆錢給陛下與張讓,明天全天下人都會知道是你獻策給陛下的,這等名留青史的好事,公舒先生可不要推辭,也不要謝我,都是我該做的。”

  漢靈帝和張讓這兩人,是真的可以用錢擺平。

  何皇後毒殺了漢獻帝劉協的母親王美人,要知道王美人可是漢靈帝最寵愛的妃子,當時漢靈帝差點沒氣炸,準備將何皇後給廢掉。

  結果何進與宦官們一起湊了一筆錢,居然把這事給揭過了,別說廢後,連一點懲罰都沒有。

  還有張讓,隻要你出得起價,他的尊嚴都能買。

  張讓權勢最頂天的時候,每天門口停著數百輛車子,上門的人數以千計。

  結果孟佗花錢,不僅張讓親自迎接,還讓張讓府邸中的監奴抬著他的車子進門,走的時候也是張讓親自送到門外,可見隻要花錢,就沒有漢靈帝和張讓不能辦的事。

  把鍋甩給荀和,對於陳暮來說,還真不是難事。

  畢竟荀和要想造謠,哪有皇帝一道旨意那麽快,隻需要一道嘉獎令,保證荀和成為天下豪強人人嫉恨的眾矢之的。

  “你!”

  荀和都快被陳暮的無恥給驚呆了。

  真的。

  作為一個正直的黨人。

  他是真沒見過這麽厚顏無恥之人。

  不過陳暮倒有分寸,知道不能再刺激荀和了,說不好荀和真會跟他同歸於盡,便喝了一口茶,平複心情道:“公舒先生,今日上門,不是來興師問罪的吧。”

  荀和跟荀彧上門來,倒不是替那些豪強世家地主出頭,而是漢靈帝忽然來這麽一出,破壞了荀和原本的計劃,讓他有些煩惱。

  見陳暮轉移話題,荀和這才強忍掐死他的心情對荀彧說道:“文若,你去門外等候片刻。”

  荀彧知道可能有些話他不能聽,點點頭道:“嗯。”

  等他出去,荀和才咬牙道:“陳子歸,你到底什麽意思,你可知道,陛下這麽做,是在為自己掘墓?”

  陳暮笑了笑:“公舒先生,這裏沒有外人,你我也該知道,明年陛下就要龍殯歸天。陛下年末收稅,必然無數豪強不滿,天子在的時候應當還無事,一旦陛下出事,則萬事休矣。”

  “既然你知道,為何還不勸住?”

  荀和也是個智力最少80的猛人,也隱隱能明白天子收稅意味著什麽。

  陳暮歎道:“勸不動啊,陛下那掉進錢眼的性格......”

  說真的,陳暮也是讀過史書的人,上下五千年,就沒有見過比漢靈帝更貪財的皇帝。

  後來他曾經閑得無聊,還某度搜過“最貪財的皇帝”,結果文章全是他.....

  當時陳暮還無語,怎麽當皇帝還這麽貪財。

  後來才知道,漢靈帝小門小戶出身,小時候窮怕了。

  再加上他那母親也是個吸血鬼,童年不信加上母親教唆,養成了現在視錢如命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又貪財又懶惰又喜歡享樂喜歡女人,雖有權術,但命不長。

  頂多算是個短命版的嘉靖帝,這怎麽扶得起來嘛。

  聽到陳暮的話,荀和也是無奈,屋內陷入沉默,過了片刻他才緩緩開口道:“陛下明年真的會死嗎?”

  在這一瞬間,荀和都有些不希望漢靈帝會死了。

  不要以為荀和是壞人,他是擁護大漢的,如果不擁護的話,也不會想著除掉宦官,希望天子賢明。

  所以他很清楚,如果天子明年死了的話,那天下就會大亂,江山社稷瞬間崩塌。

  倒不是說荀和智力已經高得嚇人,能算到這一幕。

  而是他站在知道漢靈帝會死這一角度去思考問題,不然就算再聰明的人,也隻能估算,天子這麽收稅會引起動亂,亂子多大,到什麽地步,那就非人力所能清楚的了。

  陳暮搖搖頭:“除非現在陛下就開始養護身體,不再吃虎狼之藥,也不再貪圖享受,每日像我這樣勤奮鍛煉,修習五禽戲,多養生,不然的話......”

  “那......”

  荀和臉色更難看了,說道:“如今我應當如何?”

  陳暮輕笑道:“公舒先生不是早有打算了嗎?為何還來問我?”

  荀和翻了個白眼,當初陳暮是建議他等漢靈帝一死,就立即擁護劉辯登基,然後讓何進派兵進宮誅殺宦官,消滅宦官勢力。

  到時候黨人就可以通過控製何進來控製年幼的皇帝,他們這些清明之人就能順利施政,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可現在天下都要大亂了,他們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天下,可不是一個亂七八糟的天下。

  所以荀和今日來找陳暮,也是希望能從他身上得一個好辦法。

  畢竟陳暮自己看不出來,但在外人眼裏,他是真的猛。

  滅黃巾,剿叛亂,治理青州,坐鎮尚書台,將天下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簡直是蕭何張良陳平在世。

  這樣的一個人才,包括荀和自己,以後如果何進掌權,也是打算向何進舉薦陳暮的。

  因此這才找上門來問計。

  見陳暮頗有點打太極的意思,荀和不滿道:“陳子歸,我之計策已被陛下打亂,且都是因你之故,不要再裝糊塗,趕緊說說。”

  “這個嘛......”

  陳暮遲疑道:“破局之法,倒也不是沒有。”

  荀和忙道:“是何良策?”

  “隻是......”

  陳暮吞吞吐吐,一點都不痛快。

  荀和有點生氣了,將腰間的劍抽出來,往旁邊一擺:“陳子歸,再不說句痛快話,休怪老夫無禮,大不了同歸於盡。”

  靠。

  漢朝的士人怎麽個個都這樣,王朗就算了,隨便一個荀家人也是喊打喊殺的,都是讀書人,就不能文明點?

  陳暮心中腹誹,但考慮到自己那可憐兮兮的武力值,隻能無奈道:“此法便是順應天下之法。”

  “如何順應?”

  荀和問。

  陳暮看著他的眼睛,一字一頓,從牙縫裏擠出三個字來:“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