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招募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09-15 14:32      字數:3476
  聽了劉備的話,陳暮也不得不佩服。

  確定身體有病或者體弱者,他可以把馬匹讓給別人,自己步行。而如果是逃兵,則毫不猶豫果斷斬之。

  前者是事出有因,劉備則報以仁義。後者則是原則問題,不容妥協。

  難怪後來三分天下,以微末起事的劉備能成為開國之君。大是大非分得非常清楚,在關鍵時刻亦能做出決斷,果真有君王之風。

  可笑的是後世很多人還以為劉備這皇帝是哭來的,卻不知道能做開國皇帝者,無不是雄才大略。

  就連曹操青梅煮酒,自己都承認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又怎麽能評判那時的英雄豪傑呢?

  劉備一曲人馬加上一千多俘虜再次出發,開始加速急行軍。

  現代人跑42公裏的馬拉鬆能夠3小時跑完全程,平均用時7小時,是因為現代人的身體素質其實遠比古人強得多,餐餐大魚大肉,營養更得上。

  而古人吃不飽穿不暖,多以穀物充饑,肉食條件不太好,耐力要差一些。按照很多名將選兵方式,在全副武裝下能達到每小時3公裏的行進速度,就已經算是精銳士卒。

  比如《荀子·議兵》提到戰國時期魏國選魏武卒的條件是“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中試則複其戶,利其田宅。”

  翻譯一下就是身穿三層護身鎧甲,手操十二石力度的強弩,腰挎裝有五十支箭的箭囊,肩荷平戈,冠戴頭盔,身佩寶劍,帶上三日的口糧,半日急行一百裏。

  戰國時期一裏跟漢朝一裏相差不多,一個是380米,一個是400米,百裏就相當於38公裏左右。而古代半日就是6個時辰,12個小時。

  因此這就說明,魏國大名鼎鼎的魏武卒,全副武裝的情況下,行進速度也隻有每小時3.16公裏。

  雖然這其中也有負重和不負重的關係,但對比一下我們現代軍隊,單兵負重13公斤,5公裏27分鍾為及格線,輕裝10公裏一般都在50分鍾內完成,就可以知道現代優秀的士兵和古代優秀的士兵比起來,其實是要強很多。

  至於為什麽很多現代人會覺得古人身體素質比現代人好,原因是因為現代人大多不運動,喜歡躺在家裏當肥宅,自己體力變差了而已。

  何良的這些部眾俘虜原本就隻是平民出身,常年營養不良,雖然造反後吃得稍微好了一些,但一口吃不成胖子,比不得劉備精心挑選的500精壯士卒。

  很快,在跑步行進了20多分鍾後,就有數百人掉隊,拖拖拉拉掉到了隊伍後麵。

  這還是劉備軍負重了武器鎧甲,而這些俘虜都是徒手前進,身上沒有帶任何負重的結果,就可以知道大部分營養不良的古人有多體弱。

  “快走!延誤了時機,全部殺頭!”

  張飛嫌後方的俘虜速度太慢,揚起馬鞭,準備抽一個不慎跌倒的中年漢子。

  那漢子身邊有兩個青年立即撲倒在他身上,大喊:“莫傷我父。”

  “翼德住手!”

  劉備出聲製止張飛,翻身下馬。

  隻見那中年漢子臉色發白,全身冷汗,顯然是有疾病在身,才行進速度緩慢,至於那兩個青年應該是為了照顧他們的父親,才跟不上隊伍速度。

  “何事?”

  劉備問道。

  中年漢子艱難回答:“稟將軍,小人隻是體虛,並無大礙。”

  他是怕劉備把他當瘟疫攜帶者,把他殺了。

  現在天下大亂,他們這些人跟著何良本就是混口飯吃。如今被劉備軍俘虜,按照孟震的意思本應該是要殺掉的,不過劉備卻硬要帶著他們。

  雖然他們不知道未來是怎麽樣的命運,但現在有口飯吃,賴活著總比好死強,更何況他還有兩個兒子。

  “你似乎得熱病。”

  劉備蹲下身來,伸手觸碰到漢子額頭,感覺到漢子額頭滾燙,不由皺起眉頭。

  “怕是傷寒溫病吧。”陳暮牽引著馬過來,在一旁冷眼旁觀。

  “不是傷寒,是疲憊,隻是疲憊而已。”

  漢子連忙解釋。

  傷寒是一切發燒病的統稱,因為瘟疫也會發燒,因此瘟疫包含在傷寒裏,被統稱為傷寒病。

  以陳暮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生病發燒的原因是自身免疫係統為了殺死病毒,而提升身體溫度,從而出現發燒症狀。

  隻是現在是古代,沒有現代科學幫助,連感冒也會發燒,所以很難判斷這個人到底得沒得烈性傳染病。

  如果按照陳暮自私自利的性格,肯定是把這人丟棄在路邊自生自滅。

  不過劉備跟他的作法顯然不同,猶豫片刻,對那漢子說道:“汝坐上我的馬,跟上隊伍,切勿掉隊。”

  漢子驚訝道:“將軍,不可,小人一賤民,怎麽可以坐將軍的馬。”

  “嗬嗬。”

  劉備笑道:“無妨,隻因世道不靖,天災人禍。汝等才一念之差投了賊,既然原本都是良家子,又未做甚傷天害理之事,隻想活命又有什麽錯?待到了易陽,我麵見北軍盧將軍,為爾等求情之後,便給予爾等盤纏,自謀生路去吧。”

  漢子當場眼淚都下來了,拉過兩個兒子對劉備說道:“將軍仁義,小人本是武安羅市一鄉民,賤荊去的早,留下兩個孩兒,耕種幾畝田地度日。怎耐如今天災人禍不斷,家鄉早已破敗,如今已無處可去,若將軍願意收留我父子三人,我等願效犬馬之勞,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請將軍收留。”

  兩個兒子連忙給劉備跪下。

  劉備歎道:“既然如此,那爾等就跟著我吧。”

  周圍的降卒都瞪大了眼睛,有聰明的立即跟著一起跪下,高呼:“請將軍收留。”

  呼呼啦啦就跪下一大片。

  陳暮在心裏當場就誇666。

  自己這便宜結拜老大哥真不是蓋的,若說起收買人心的手段,曹操和孫權怕是拍馬也趕不上。

  孫權就不多說,若非父兄幫他打下基礎,他能收了江東人心才怪。

  曹操雖然也會收買人心,但事後就翻臉的事也沒少幹。

  典型的例子就是許攸,聽到許攸來連鞋子都不穿就跑出去迎接,弄得許攸十分感動。結果官渡之戰後沒多久,許攸就被曹操給砍了。

  反觀劉備套路就深得多,這些俘虜的反賊本身就不重要,想放就放,不想放全部砍了就是。

  畢竟在孟震眼裏,那八千石糧食可比這一千多俘虜值錢得多。而且抓了俘虜還得管飯,孟震是一百個不願意,是劉備在陳暮的攛掇下,執意要把這些人留下來。

  現在劉備公開說,等他麵見盧植,為這些人求情放了他們,還給他們回家的盤纏。一下子就讓這1000多人感恩戴德,紛紛當場高呼仁義。

  如今冀州這麽亂,這些人早就無家可歸,哪還有去處?能給他們口飯吃,就已經是很大恩典了,更別說收留他們。

  劉備一頓操作猛如虎,立即就把這一千多降卒收攏起來,成為了他的忠實擁躉。

  也許有人會奇怪,既然同樣是招募兵馬,直接把這群人收了就是,為什麽一定要如此大費周章?

  這就關乎到忠誠度的問題了。

  直接招募來的人貪圖的隻是當兵有口飯吃,忠誠度不高,如果遇到硬仗難打,為了保命很有可能就當逃兵跑路了,稱不上精銳。

  而劉備一番操作,收買了人心,這樣的士兵忠誠度就會很高,為主將打仗的時候,就會因為忠誠而變得不怕死。

  在這個冷兵器作戰的時代,有一群不怕死的士兵是非常重要的,在戰場上完全可以以一當十。

  比如項羽破釜沉舟,讓士兵沒有了退路,三萬楚軍大破二十萬秦軍精銳,就是典型悍不畏死造成的結果。

  除了讓士兵有這種不怕死的精神外,與之同理的還有為信仰奉獻的信徒,某些狂熱信徒為了信奉的所謂神明,什麽事情都幹得出來。

  因此忠誠度夠高,就越能夠為主將舍命,士兵戰鬥力也就越強。雖然情況不同,但道理其實都一樣。

  劉備十分開心,但臉上還是做出為難的表情,猶豫片刻,歎息道:“本來朝廷大軍都有度數,我部下隻有一曲人馬,沒有權力擴充軍士。但爾等著實可憐,那便到我部下做下軍輔兵吧。”

  春秋時代就已經有上軍,中軍,下軍的說法,這也是三軍這個詞的由來。上軍就是打仗的兵,也稱為戰兵。中軍則是擔負警備任務和防守任務士兵,稱為守兵。下軍就是從事工程運輸任何和後勤保障任何的兵,一般稱為輜重兵或者輔兵。

  “多謝將軍。”

  降卒們大喜,紛紛拜謝。

  再次啟程,有了奔頭就有了動力,眾人熱情高漲,行軍速度也跟了上去。

  劉備當然不至於跑步前進,他跑來跟陳暮合乘一騎。

  沒辦法,張飛和關羽一個八尺一個九尺。

  根據漢墓出土的骨尺測量,漢代一尺為23厘米,這倆人都是一米八一米九的壯漢,體重都在200斤以上,劉備自己分量也不少,一匹馬根本承受不住這體重。

  反觀陳暮跟他三個兄長一比就是二等殘廢,隻有七尺四寸,勉勉強強有個一米七,體重偏瘦隻有100斤左右,不跟他同乘跟誰同乘?

  雖然陳暮極力抗拒,但劉備美其名曰增進“兄弟友誼”,強行上馬。

  考慮到未來還得繼續跟著劉備吃飯,陳暮也隻能含淚答應,前提條件是陳暮坐在後麵,抱著劉備,而不希望劉備抱著他,借口也好找,就說自己騎術不行,怕坐兩個人控製不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