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裏應外合
作者:橘貓本肥      更新:2020-03-12 18:39      字數:2316
  曹操一邊與張林大步流星般地向著大營走去,一邊談論著最近的戰況。

  漸漸的,張林也了解了現在的曲陽究竟是個什麽情況,而今的曲陽,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最初張寶還能仰仗兵多糧足,以及曲陽城高牆堅的優勢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巨鹿太守郭典鬥得不相上下,各有損傷。

  可是隨著周圍郡縣的守軍紛紛向著下曲陽匯攏,張寶失去了兵員優勢之後,勝利便開始逐漸向漢軍傾斜,直到現在,張寶已經被逼得隻能躲在城中苟延殘喘。

  談著談著,一行人便走到了大營正門前,守門的漢軍士兵見了曹操,自然沒敢怠慢,放開了營門請張林等人進去。

  “那個方向便是我軍的駐紮之地!”曹操伸手向東指著一片營地說道,“待寧安向左中郎匯報北軍近況之後,我等便可一起回去為寧安接風洗塵。”

  張林點了點頭,又向著曹操行了一禮,笑著說道:

  “既然還要向左中郎交令,那就在辛苦孟德一趟了,勞煩孟德為我帶一下路吧!早些做完了正事,也好回去喝酒。”

  “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曹操隨即轉身,用側麵對著張林,大笑一聲,說道:“請!”

  在曹操的帶領下,沒用多久,張林便來到的中軍大帳。

  掀開帳布,便見皇甫嵩正在與一個兩鬢微霜,高鼻梁,方正臉的男子按著地圖交談。

  “騎都尉曹操帶帳下主簿張寧安前來交令。”剛進門,曹操便抱拳說道;

  一聽有人入內,二人便停下了交談,將視線移到了張林等人身上。

  見皇甫嵩的視線移了過來,張林便也隨即躬身一禮,一板一眼地說道:

  “屬下張寧安,見過左中郎,郭太守。”

  皇甫嵩瞥了張林一眼,點了點頭,說道:

  “寧安不必多禮,我正欲去翻翻來此廣宗的戰報,寧安就回來了,可以說正是時候啊!不知廣宗如今的情況如何?”

  張林謝過再拜,稍向前一步,正色道:

  “如今廣宗情況不見得好,北軍與西涼兵馬多有矛盾,使得久攻廣宗不下,又遇張角偷襲,損失頗重,後雖示敵以弱,董中郎以己為餌,用火攻稍稍搬回了一局,重新站穩了腳跟,但張角根基未失,而我軍問題依舊,依在下看,董中郎可能會敗,一旦張角空出手來,必定與張寶合流,所以曲陽這邊,還請中郎早做決斷。”

  皇甫嵩微微顰眉,麵色有些不好看了,轉頭盯著郭典,很是不屑地說道:

  “虧董卓也被成為百戰名將,手下兵將不和,此乃兵家大忌,如此情況也敢冒然攻城,真是白費了盧子幹那一番心力。”

  見皇甫嵩對董卓很是不滿,郭典也隻好笑笑說道:

  “董卓雖未能攻破廣宗,但好歹也算的上是很有膽氣,竟敢以自身為餌,更何況,此戰也不能完全怪董卓,畢竟他原本一直在涼州,擅長騎兵作戰,不善攻城也是可以理解的!”

  皇甫嵩冷哼了一聲,說道:

  “光有膽氣,不會打仗又有何用?既不會攻城,那便換一個會的人就是了,不要總依靠一些小手段來排擠走他人,那樣最終隻能是害人害己,耽誤國事。”

  看到現在,張林總算是看明白了,厭惡董卓,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董卓戰敗,畢竟在董卓前麵戰敗的人頗多,不乏一些兩千石的高官,最關鍵的原因應該是皇甫嵩是黨人,而董卓是走了宦官的門路上位的。

  在心中默默歎了口氣,暗道:“如今朝中黨爭激烈,看樣子這個主簿的位子我還是盡快脫離了算了,好好養幾年望,等到宦官與外戚都被幹掉了再出來,免得等曹操罷官的時候被波及。”

  既然心中已經做好了打算,張林便沒有心思再去管皇甫嵩與郭典的爭論了,可皇甫嵩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說道:

  “寧安,你是親自去過廣宗的,那裏的情況你最熟悉,若是線報難免與事實有所出入,你跟我說實話,你預計董卓還能撐多久?”

  這一下突然讓張林犯難了,若是叫他分析一下有哪些問題,他可能還能根據自己一些來自後世的知識侃侃而談,但要問他如此實際的東西,那他腦海中估計就隻剩下一句話了;

  “我張林懂個屁的兵事,問我,我問誰去?”

  可是張林並不能這樣說,為了在曹操麵前鞏固自己才智出眾的形象,張林也隻好硬著頭皮地向著皇甫嵩說道:

  “這個不好說,畢竟在屬下走之前,董中郎剛剛大破了張梁,重新在廣宗站穩了腳跟,若是張角等人攻營不急的話,我想,堅持到中郎收拾完張寶還是不成問題的,就怕張寶因連戰失利,向張角求援,逼迫張角大兵攻營,那可就真的危險了。”

  說了半天,張林也沒有跟皇甫嵩給出個具體的時間,董卓堅持住了,那便是正常情況,沒堅持住,也不能怪張林沒猜準,隻能怪張寶向張角求援了。

  要想張林的答案被推翻,除非是張寶未求援,董卓還迅速潰敗了,但這可能嗎?小學生被打了還要叫家長,何況這種波及數十萬人的大戰,怎麽可能不求援。

  皇甫嵩皺著眉頭,半天沒有說話,這並不是因為張林的答案模擬兩可讓他難做,畢竟他心裏也很清楚,一支軍心不和的軍隊在黃巾的猛烈攻勢下擋不了幾天。

  “我等不若裏應外合!”看著眾人都不說話,巨鹿太守郭典突然發聲道;

  “哦!如何個裏應外合法?”

  郭典歎了口氣,有些唏噓地說道:

  “我初與黃巾交戰時,有敵傳信與我,說想與我裏應外合,共破曲陽,隻求能回家做個富家翁。

  可那時,義真早已大破長社,情況一片大好,心想,朝廷式微之時,此人便助紂為虐,見我軍勢大,又傳信乞降,想要保全自己榮華富貴,若與之合作,無異於為國養寇,我便將此人書信棄之一邊,可如今,董卓又難守廣宗,我等便也隻好顧不得那麽多了。”

  皇甫嵩也隨即頷首道:

  “郭太守言之有理,如今情況的確顧不得那麽多了。”

  接著又眯著眼,稍稍頓了一下,看著張林說道:

  “此事不宜廣為告知,以免泄露消息,可又需人聯絡,我見寧安口齒伶俐,不知可願為我走一遭。”

  聽著這話,張林心中有些暗暗發苦,可是表麵上也隻能笑著點頭說道:

  “將軍請,不敢辭!我今晚便動身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