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去丹陽村
作者:李三爺      更新:2020-09-05 18:44      字數:2169
  紀少瑜和趙玉書回來的時候,宋子桓已經走了。

  不過他留下的那一本《尋園記》玉嬌到是迫不及待地給紀少瑜看。

  紀少瑜翻了幾頁,頷首道:“他到是有心了。”

  “看來咱們也是時候安排一下了。”

  “安排什麽?”趙玉書好奇地問。

  “去丹陽村,去采雪芽。”趙玉嬌和紀少瑜相視一笑。

  趙玉書也想去玩啊,當即說“好”。

  紀少瑜淡淡地看著他,似笑非笑道:“我隨時能告假,可你能嗎?”

  “不要去了,夫子趁機抽你幾下。”

  趙玉書嘴角抽搐著,他想了想,當即道:“我就跟夫子實話實說,反正我小舅舅一行人出海都是眾所周知的。”

  “我外公外婆年紀大了,心裏惦記我小舅舅的安危,我作為外孫去探望外公外婆,想必夫子也不會說些什麽的。”

  紀少瑜到是沒有想到,趙玉書到是挺能想辦法的。

  “行吧,那我們明天一早出發,等會去書院跟夫子告假。”

  趙玉書眼眸一亮,有紀少瑜帶著他去告假,那事情多半是有譜了。

  丹陽村啊,那個美麗又隱僻的村落,可有著他不少童年的記憶呢。

  …

  去告完假出來,趙玉書一溜煙地跑了。

  紀少瑜猜測他是去找宋子桓,便徑直回了書齋。

  第二天一大早,宋子桓的馬車就已經停在外麵了,一身銀色勁裝,還有厚實保暖的狐裘披風。

  宋子桓看向紀少瑜,隻見他也穿了一身深藍色的勁裝,腰間別了一把匕首。

  “咱們這個,有點像是去打獵啊!”宋子桓戲謔道,他現在可真是有幾分期待了。

  他聽縣衙裏的捕快說了,丹陽村那個地方,地勢險峻,在群山合起圍的中間,有一個小村子就丹陽村。

  那村子原先在縣誌裏麵是沒有的,大約在七八十年前,大燕皇權動蕩,匪盜橫行。

  為了躲避匪盜,便有十幾戶人遷到了那個山坳坳裏去居住。

  後來餘家發跡,修了山道,這才有馬車同行,周圍也慢慢有了不少村寨。

  不過前前後後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多戶。

  搖搖晃晃的馬車駛向丹陽村,快要到的時候,趙玉

  嬌忍不住掀開了車簾。

  她有些興奮地轉頭對著紀少瑜道:“我跟我外公在這裏遇見過野兔子,可惜沒有逮到。”

  紀少瑜順著她的視線看去,周圍都是連綿不絕的群山。

  可這些山跟清溪村的卻是不一樣的。

  因為都是低矮的,連著大片大片的土坡,遍處可牧牛羊。

  據說餘家一開始,就是放牧起家的。

  其中的駿馬,肥羊,牛群,曾一度讓周圍的人遠道而觀。

  翻過最後一座山道,馬車便繞著半山緩緩而下。

  宋子桓在馬車上都坐得有些不適了,掀開車簾看到那蜿蜒而下的車道時,忍不住歎道:“要修這樣的車道,隻怕費了不少力氣吧?”

  趙玉書與他在一輛車裏,當即驕傲道:“那是,聽說這條車道是我外公帶著村裏的人,足足修了三年呢。”

  宋子桓聞言,有些不解道:“耗費人才,財力,物力修這樣一條道有必要嗎?”

  “搬出去不就好了。”

  “你兩位舅舅不是在城裏都有房子的?”

  趙玉書聞言,回著宋子桓道:“鄉下人不會輕易挪

  地方的。”

  “再說那個時候,我外公外婆還到處想方設法賺錢呢,在城裏還沒有房子。”

  “當時全村人一條心,就是想修條車道。”

  “我外公外婆自然是出錢出力。”

  宋子桓看著車道,心裏到是由衷地佩服。

  眾山合圍,山地中間卻是平坦的。

  蔥鬱的樹木,高低的瓦簷,還有零星的犬吠。

  馬車一直駛到餘家老宅。

  餘家老宅裏有車夫,有廚娘,見到有客人來了,連忙去通知餘家二老。

  趙玉書和趙玉嬌迫不及待地下車,隻見他們的外婆站在廊簷下,正高興地朝著他們招了招手。

  “怎麽今天就來了?”

  “不念書了!”

  韋宜高興道,她就說早上眼皮直跳,原來竟然是有客上門了。

  宋子桓和紀少瑜下車,也跟著叫了外公外婆。

  難得他們年輕人來得多,熱熱鬧鬧的。

  韋宜讓廚娘去殺雞給他們做好吃的,餘存銳在喂馬,看到他們來了,連忙洗手招呼他們進堂屋裏坐。

  丹陽村不大,放眼看去,村子盡收眼底。

  廚娘泡了熱茶來,大家說說笑笑,氣氛十分融洽。

  得知紀少瑜他們是想來采雪芽的,餘存銳便道:“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讓人帶你們上山。”

  吃過飯後,玉嬌留下來跟她外公外婆說話。

  趙玉書帶著紀少瑜和宋子桓出去閑逛。

  遠離餘家老宅後,從別的地方看去,便會發現餘家老宅所處的位置上有一個山坳口。

  “在我外公他們這裏,幾乎每戶人家都背靠大山,因此便有不成文的規定,每戶人家背後的山都是歸自己家所有。”

  “我外公家背後的山,便隻有他家可以砍柴。”

  “從後院往上,山坳口那個地方,有一條小路可以進城。”

  趙玉書說著,指了指具體的位置給紀少瑜他們看。

  宋子桓輕笑道:“聽說當初是為了躲避匪盜才有的丹陽村,想必那條小路,是村裏人特意留的逃生路吧?”

  “也許是吧,不過那條小路已經好多年沒有人走過了。”趙玉書道,他也是跟著他小舅舅走過一次。

  紀少瑜盯著那山坳口的位置,許久沒有說話。

  這個地方太隱蔽了,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兩山相連的中間,竟然會有一條小道出去。

  尤其是,他們進來的時候,明顯跟那條出去的小道是隔著幾座山的。

  七八十年前,為了躲避匪盜定居丹陽村的餘家。

  這些年漂泊在外,一心想要掙錢出人頭地的餘家。

  希望來這一躺,他可以清楚地知道,餘家沒有他想象的那樣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