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最荒誕的朝爭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3-12 11:14      字數:2700
  謀斷星河最新章節

  宏威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大起。

  威嚴的號角響徹大殿,文武百官、勳親貴族涇渭分明,魚貫而入,除了稱病在家的洪廣利外,其餘重要人物悉數到齊,就連一向深居簡出的寶親王都破例參加了此次早朝。

  寶親王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導,紅組纓,兩玉,一切穿戴禮製與東宮無二,高立百官之首。

  在他身側是原本立於百官之首的內閣首輔黃庭之,不過今日寶親王上殿,他便隻能屈居第二,站在文臣之首,比寶親王靠後一個身位。

  宏威皇帝還未駕到,偌大的金殿鴉雀無聲,沒有往日的交頭接耳,也沒有禮貌寒暄,倒有幾分大戰將至的肅穆。

  黃庭之抬起眼皮朝前望去,恰好寶親王也向他望來,不期而遇的對視,黃庭之麵目含笑,朝寶親王點了點頭,寶親王則似笑非笑地拱了拱手。

  一見寶親王的表情,老謀深算的黃庭之沒來由地心中一凜,朝側後方的杜若點了點頭,示意他一會兒搶先呈奏。

  “聖上駕到!”

  就在此時,汪順端著一張死人臉,跬步上殿,朗聲叫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臉色一肅,齊齊下拜。

  宏威皇帝龍行虎步,昂首走到龍椅上坐下,輕輕掃了一眼跪在下麵的文武百官,淡淡道:“眾位卿家平身。”

  “謝陛下!”

  眾臣謝禮,紛紛從地上爬起。

  然而,還不等眾臣站定,宏威皇帝便朝汪順點了點頭,汪順立刻掏出兩張聖旨開始宣讀,剛剛站起來的眾臣又一次下跪接旨。

  第一張聖旨訓斥太子和遼王品行不端,令太子閉門反思一個月,遼王罰俸一年。

  眾人都明白皇帝這是在告訴大家,你們兜裏的事朕都知道,現在高高抬起,輕輕放下隻是為了大局,若是再鬧,就拿出把柄,將你們這些不聽話的蒼蠅統統拍死!

  雖然眾臣都猜到會是這麽個結果,但因為事關太子和遼王的地位,大家都不禁鬆了口氣,這場朝爭實在太險,能爭取到這麽個結果已經是萬幸。

  第二張聖旨說了兩層意思,一是駙馬都尉嶽尚不滿朝局,製造了一係列駭人聽聞的大案,證據確鑿,十惡不赦。

  著刑部、大理寺、禦史台聯合查辦,仍由裕王趙恒負責,一應犯官依律定罪,絕不姑息,不必另行請旨。

  二是偵破此案的裕王趙恒、刑部尚書陸華,以及徐銳等一幹功臣居功至偉,將另行恩賞,以彰其功。

  這便是將之前的一係列案件定了性,首惡隻能查到駙馬都尉嶽尚,唐久光留下的名單上那些人,以及其他涉案人員則一個不留,統統依律定罪。

  這倒也沒有出乎眾人的意料,既然昨晚皇帝沒有下旨嚴查,那麽此案大概率會由嶽尚背鍋。

  隻是一般情況下嘉獎拔擢要麽直接宣布,要麽隨後下旨,如眼下這般下旨嘉獎,卻又說還要研究研究嘉獎的具體內容,實在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聖旨宣畢,眾臣領旨謝恩,寶親王和黃首輔都是一臉陰沉地站起身來,思考著其中的深意。

  剛剛站定,刑部尚書陸華便清了清嗓子,掏出一本奏折,準備繼續向宏威皇帝辭官。

  可就在這時,戶部尚書杜若卻先一步出班奏道:“啟稟聖上,此案錯綜複雜,幹係又多,能這麽快破案著實不易。

  辦案諸人無不是大功一件,特別是徐銳智擒劉浩飛,挖出內情功不可沒,一個小小的巡城校尉實在大材小用,臣願保舉其入戶部任職,還請陛下恩準。”

  此言一出,裕王、肅王和陸華都是一驚。

  誰都知道天子親軍的統領徐銳最為合適,杜若要是真的將徐銳拉入戶部,不但能將他擠出爭奪,還能順便示好,將他拉入自己的陣營,一石二鳥。

  宏威皇帝似笑非笑地掃了杜若一眼,道:“杜卿啊,徐銳破案有功,你卻要讓他入戶部任職,這是何道理啊?”

  杜若道:“啟稟聖上,徐銳雖是破案有功,但其才卻絕不隻是刑名一道,生財一途才是其天賦所在。

  想必諸位大人都聽說了,他開設的天寶閣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便已日進鬥金,在長興城內占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半個月前徐銳曾寫了一篇建言交給戶部,內容是關於稅收改革,僅此一項便能增加國庫歲入七百餘萬兩,若是讓其入戶部任職,何愁國庫不充盈?”

  杜若一語言畢,安靜的大殿頓時爆發出一陣喧嘩,百官不禁交頭接耳起來。

  半個月前徐銳感覺眼下八稅一的固定商稅不但太重,而且十分原始,不利於星河集團的發展,於是真的寫過一份建議給戶部,將現代稅收製度作了一個簡要的介紹。

  所謂增加國庫歲入七百餘萬兩便是他在這份建議中算的一筆小賬,隻是沒想到原本一直沒有收到什麽回複,現在竟然被杜若拿出來做文章。

  要知道七百萬兩可不是小數目,相當於直接提升了國庫收入的10%,這還隻是一個建議,若是真的讓他入戶部任職,說不定這個摟錢的耙子真能搞來更多的錢。

  一些不明所以的官員頓時覺得杜若拉徐銳入戶部的確是個上上之選。

  “啟稟聖上,臣認為不妥!”

  然而,不等皇帝開口,寶親王背後立刻竄出一人,乃是定國候李章。

  李章拱手道:“啟稟聖上,徐銳雖然善於理財,熟悉刑名,但歸根結底他還是武將出身,涇陽一戰大破武陵親軍,天下僅此一人。

  聖上因其年幼,讓其入京巡所磨煉,眼下徐銳再立新功,正是恩賞之時,臣請聖上按律,論軍功封其爵位,令其入十二衛,繼續為國開疆拓土!”

  李章的話同樣引起一陣喧嘩,論軍功封賞,最次也是伯爵,縱觀曆史,十七歲的伯爵不說絕無僅有,也是少之又少,如何讓人不驚?

  陸華終於聽出了眾人的意思,原來無論是太子黨還是文官集團都打著相同的主意,表麵上是推舉徐銳,實際上是拉攏徐銳,爭奪天子親軍的統領之職。

  一場大風波還未完全平息,新一輪的黨爭便又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陸華實在忍無可忍,一閃身竄出臣班跪了下來。

  他高舉著奏折,朗聲道:“臣有本奏,臣年老體衰,已不堪大任,正想向陛下辭官,並保舉徐銳替臣之職,出任刑部尚書!”

  一刹那,喧鬧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六部尚書可是朝廷重臣,也是絕大多數官員一輩子的奮鬥目標,陸華竟然要把自己的官職讓給徐銳這個弱冠少年?!

  還有,前麵無論是哪個陣營,都隻說讓徐銳去什麽地方任職,卻沒有提所任的具體官職,眼下陸華竟然直接讓出了尚書之位,他們為徐銳準備的“禮物”立刻相形見絀,再也送不出去了。

  聞得此言,寶親王眉頭一皺,下意識望向宏威皇帝,黃庭之眼皮一跳,微微垂下眼簾。

  “怎麽回事?”

  吏部尚書湯懷信輕輕捅了捅身邊的杜若。

  杜若搖了搖頭,沉著臉,似乎也在思考陸華究竟在唱哪一出。

  宏威皇帝笑眯眯地望著陸華,一句話也不說,似是正在等著什麽。

  今日這是怎麽了?

  以前為了一個關鍵的小官,幾方陣營都要爭得麵紅耳赤,今日大家不但一反常態,紛紛給官,給爵,而且一個比一個大,甚至就連一向以孤臣自居的陸華都跳出來湊熱鬧。

  百官心中不約而同地生出這種荒誕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