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會戰赤水河穀(上)
作者:稻草天師      更新:2020-06-19 09:37      字數:2493
  “轟隆隆”

  火炮陣地上,一千三百多門火炮整齊地怒吼,聲浪裹挾著硝煙猶如海嘯一般滾滾而去,恐怖的後坐力震得大地微微顫抖,好似地震。

  任何一個站在火炮陣地上的人恐怕都會被眼前的這一幕深深震撼,而在火炮瞄準的另一頭則將會是更恐怖的毀滅。

  這些火炮和前一代的火炮不同,全都是增程加農炮,射程已經接近十公裏,能夠在極遠的距離對敵人造成戰役級別的打擊。

  配合前線軍團裝備較小口徑的山炮、加農炮和迫擊炮,在火力上,天啟軍已經足以碾壓這個世界的一切對手。

  “大帥,我軍已經全部進入前沿陣地!”

  由一連串地下工事組成的臨時司令部中,林紹東指著作戰地圖對徐銳說到。

  地圖是林紹東帶領參謀部連夜測繪的,上麵已經將各軍的進攻路線,以及敵人的防禦範圍標記得清清楚楚。

  宏威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天啟軍突然折頭向西,開始對追了自己小半個月的南朝西路軍進行包抄。

  原本徐銳是計劃以正麵佯攻拖住敵人主力,然後讓曹思源的第一旅、第二旅,張佐烽的第三旅、步炮混成旅從兩翼合圍,將敵人堵在赤水合穀進行圍殲。

  但敵人的指揮官十分敏銳,天啟軍剛剛停下腳步便立刻意識到不對勁,派出五萬側翼向北猛攻,妄圖建立一條十公裏寬的通道,讓主力撤出河穀。

  十一月十四日,執行包抄任務的曹思源第一旅和第二旅與執行突圍任務的南朝西路軍北上人馬迎頭相遇。

  雙方接到的都是死命令,立刻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曹思源牢牢占據火力優勢,但他隻有不到一萬八千人,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

  南朝大軍久經沙場,戰鬥力極強,一開始便在火炮和火槍的掩護下對曹思源的陣地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然而裝備了大半熱武器的南朝大軍畢竟無法與已經完全進入熱武器時代的天啟軍相比,加上換裝時間太短,缺乏與武器相適應的戰法,讓他們的攻進顯得後繼無力。

  在前三輪的衝鋒被曹思源的重火力粉碎之後,戰場的主動權便漸漸轉移到了曹思源手上。

  十四日傍晚,曹思源部將近兩萬發各類炮彈傾泄到敵軍陣地上之後,第一旅率先展開反擊。

  擁有鋼板防護的天啟戰車快速推進,步兵則跟在天啟戰車之後,將戰車為掩護,緩緩推進,這便是二戰時經典的步戰協同戰法。

  戰鬥一開始,敵人的前沿陣地缺少足夠摧毀天啟戰車的武器,被打得節節敗退。

  然而當第一旅往前推進了三公裏之後,敵人的反應終於珊珊來遲。

  南朝大軍將炮兵陣地上的加農炮推到陣前,放低炮口,將加農炮當作反坦克炮使用。

  雖然南朝加農炮的精度和威力都不足,但天啟戰車隻能抵擋弓箭的裝甲也與坦克相去甚遠,隻要被炮彈命中,除了車毀人亡不會有第二種結局。

  正麵進攻受阻,曹思源部立刻用重火力對敵軍前沿的火炮進行火力壓製,並下令第二旅趁著敵軍缺乏火炮掩護,從肋部發動進攻。

  南朝大軍害怕第二旅突破脆弱的側翼防線,隻得以騎兵衝擊來應對第二旅的攻勢。

  在死神步槍、衝鋒槍和輕機槍的彈幕網下,南朝騎兵雖然阻攔了第二旅的進攻腳步,但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相當於用人命來阻擋曹思源的腳步。

  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缺乏夜視設備的天啟軍為了減少誤傷,並沒有繼續抵近野戰,而是利用炮兵繼續對南朝大軍展開壓製。

  南朝大軍的火炮無論數量、威力還是射程都無法與曹思源的主力相比,針鋒相對的炮戰僅僅持續了一頓飯的功夫便徹底敗下陣來。

  從此之後的一整晚都是天啟軍炮兵發威的時刻。

  十五日淩晨,響了一整晚的炮聲終於停止,修整完畢的天啟軍在晨曦的映照下開始新一輪的進攻。

  此時的南朝大軍被強大的火炮壓製得人困馬乏,傷亡慘重,已經無力與天啟軍進行大規模的正麵交鋒。

  更糟糕的是,他們收到消息,一直苦等的三萬援軍被天啟軍新編第一旅、第二旅堵在六十裏外動彈不得,三日之內都沒有抵達戰線的可能。

  除此之外,他們本身攜帶的彈藥也已經不多,最多再堅持兩日就要見底。

  原本南朝指揮官還認為曹思源部這番高強度的火力壓製下來,彈藥應該也會很快見底,隻要雙方都沒了熱武器支撐,那麽在近身肉搏方麵南朝大軍便有絕對優勢。

  可是當南朝指揮官從望遠鏡中看到十幾輛碩大的鋼鐵巨獸快速駛入天啟軍軍營的時候,卻被這種不需要戰馬拉動的車輛深深震撼。

  那便是西北新工廠開足馬力生產的卡車。

  隨著石化技術和材料技術的突破,徐銳提供的內燃機圖紙變成了實物,早已在研究院立項的卡車終於經過三年研製走下了生產線。

  雖然這種“野牛”卡車仍然十分簡陋,單輛運輸的最大範圍僅僅兩百公裏,運力也不過兩噸,但在這種高強度作戰之中卻能實現快速補給,避免短時間內彈藥見底。

  透過望遠鏡,南朝指揮官絕望地看著一箱箱彈藥從卡車上被搬運下來,最後一點勝利的希望也從他的腦海中逝去。

  無奈之下,負責向北突圍的五萬南朝大軍隻得吞下一萬兩千多傷亡的慘痛數字,被曹思源部生生逼退回去。

  他們一退,負責支援他們的三萬援軍立刻便麵臨腹背受敵的危險,付出了極大代價勉強抵擋了一日之後,僅剩的不到一半人馬隻得向曹思源部投降。

  至此,徐銳帶到這個世界的戰爭機器又一次大放異彩,極大地提高了戰爭的效率和慘烈程度,僅僅兩日時間雙方便有接近六萬個生命永遠地回歸了大地。

  也因為這一戰,南朝西路軍意識到情況的嚴峻,一邊組織大量兵力向張佐烽鎮守的方向突圍,另一邊又在赤水河上架設浮橋,打算渡過大河,跳出徐銳的包圍圈。

  然而經過小半個月的超高強度追擊,南朝大軍本就困頓,接連的戰敗更是大大地打擊了他們的信心和士氣。

  突圍的大軍接近十萬,卻由於過於集中,被張佐烽的步炮混成旅打得抱頭鼠竄,計劃的突圍進攻還沒有開始便被完全粉碎。

  緊接著,張佐烽下令第三旅加緊進攻,如同牧羊犬一樣,將突圍的十萬南朝大軍往中心區域逼退,迫使三十萬南朝大軍如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

  此時此刻,南朝西路軍已經被天啟軍三麵包圍,擠壓在赤水河穀一條十幾公裏的寬的狹長區域之中。

  可就在徐銳就要下令發動總攻的時候,後方斥候卻發現了另一支南朝大軍的蹤影。

  徐銳在地圖上分析了片刻,發現這支南朝大軍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從東南火速馳援而來的老冤家,武陵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