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副市長的建議
作者:潯江老鹿      更新:2020-09-03 09:18      字數:2195
  裝盛陳華秀遺體的棺材接近中午的時候被抬到了墓地上。

  墓穴已經挖好了,位置處在陳華秀父母合葬墓的右下方,墓穴的左邊不遠處安葬著她的弟弟,那也是一個合葬墓,不過暫時隻安放了陳華秀弟弟一人的遺骸,空出來的位置是預備留給吳玉秀的。而陳華秀的墓穴用不著預留空位置,她老公王積利百年之後絕不允許葬在陳氏家族的祖墳山上,不管他多有錢也不行。王積利也沒考慮過死後回國安葬、也厭煩死了以後搞得這麽複雜,他已經在日本為自己選好了一塊墓地。

  隨著吳玉秀呼天號地的一聲哭喊,莊嚴的下葬儀式啟動。

  和尚們第一個展開行動,他們身穿黃色袈裟、口中念念有詞的圍著空墓穴和棺材轉了三圈;接下來是披著道袍的道士開始手舞足蹈,將幾張上麵畫了符的長方形紙條放在挖開的墓穴底部。

  靈柩開始慢慢放入墓穴之中。

  淒楚的哭聲中黑壓壓的跪倒了一大片。見到前麵有人跪下,台灣人也撲通撲通一個個跪了下來。

  跪在最前麵的是陳華秀的兩個兒子和陳湧金,小兒子王山正雄聽說了電子廠員工身著襯衣參加送葬,也將自己的外衣脫了,他雪白的襯衫沾滿了片片汙泥。

  王積利和吳玉秀是陳華秀的同輩,按風俗規定不需下跪,隻需低頭致哀。

  還有一個該下跪的卻沒跪,這人是陳華秀的洋媳婦。她聲明了她是基督教徒,因此陳家人和王家人都沒有為難她,吳玉秀還特拉與她站到一起向正在下葬的陳華秀的靈柩行默哀禮。

  站著行默哀禮的還有來自總部的兩位集團高層主管。

  非至親的親戚們也無需下跪,隻要低頭默哀。可陳棟梁還是跪下了,他與台灣人跪在一堆。陳棟梁比陳華秀小十來歲,卻與陳華秀同輩,陳湧金應該稱其為舅舅。

  陳棟梁和台灣人在墓地上的表現的行為讓吳玉秀和陳華秀娘家的幾個至親非常感動。下葬儀式之後,陳華秀真誠的請陳棟梁和在場的台灣人中午到市政府招待所的餐廳用餐。

  在浙江一帶的農村,喪戶人家盡量趕在中午之前把去世之人下葬。為了答謝各位鄉鄰近兩天的幫忙,會在送葬當天的中午大擺宴席。參加宴席的人,除了喪戶人家自己家裏的人還有家裏的親朋好友、以及喪事期間幫過忙的鄰裏鄉親,宴席規格不低於男婚女嫁的公認標準。

  除了吃飯,還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陳氏家族的親友大都家住這海濱城市或附近的幾個縣市,他們到了市招待所隻是喝了一碗長壽湯,手中再抓一把長壽豆便四散而去,這些人不參加宴席。

  盡管陳家的親戚都走了,若是按照本地風俗舉辦答謝宴,還至少得準備幾十桌酒席。

  王董事長以及王氏家族的人首先反對這麽做,這麽多人聚在一起又吃又喝哪還有半點悲傷氣氛?兼職荒唐至極!

  市政府領導的意思也不主張大操大辦。陳華秀女士是個愛國華僑,她的喪事應當與一般的農村人有所區別。

  市領導們還明確表態:即使陳家舉辦答謝宴,市政府以及市裏麵各機關的人員一律不到場。

  到底還是陳棟梁出了個主意。他向王積利和吳玉秀提議,參加送葬的村民和工廠員工每人發一百元、參加了送葬又在喪事期間幫過忙的每人發兩百元,這樣就不需要再請他們吃飯喝酒;陳家和王家的本家人以及至親、華金電子公司的中層以上管理幹部則等到下葬儀式結束後留下用餐。為了不顯眼,用餐地點選在比酒店僻靜許多的市政府招待所餐廳,但不請政府人員。這樣吃飯的人數可以控製在二、三十人之內。

  陳棟梁的這個主意,王家人接受,市長也默認。而且,他本人也能夠名正言順地以陳家人親戚的身份參加陳華秀的喪禮。

  這樣安排,葬禮結束後到市政府招待所就餐的人加上台灣人在一起隻有三十幾個,其中吳玉秀娘家的親戚就有十多個。

  餐廳有一間包房。裏麵有一張能坐二十幾人的大圓桌,王積利安排他的大兒子Charlieang和大兒子的洋媳婦、小兒子王山正雄、他侄子陳湧金和陳湧金的母親吳玉秀、總部的兩位高管以及所有的台灣人進包房坐定。其他人在大廳用餐。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逝者入土後的時間屬於生人,為了以後的生,生者還需要坦然麵對,還要繼續工作和生活。王積利和他的兒子、媳婦等人吃完這頓飯之後將各回其所,去美國的去美國、去非洲的去非洲,王董和兩位集團高管則回日本。

  陳華秀的喪事辦得風光、得體,實現了死者生前要求時候與父母、弟弟葬在一起的願望,陳家人和王家人的心裏都倍感欣慰。

  吳玉秀娘家的那些親戚們此刻身心得到徹底放鬆,而招待所的菜做得色香味齊全,桌子上放的又是好酒,會喝酒的一個個忍不住呼啦著喝開了。

  包房裏的氣氛與外麵的大廳相比顯得緊張,坐在裏麵的人也比較拘謹,沒有人提議喝酒,所有人默默的吃著飯,都在等著王董事長開言。

  老伴就這麽永遠離開了,親眼看到陳華秀入了土,王積利這才好像意識以後再也見不到妻子,回想起他與當年偷渡到日本的陳華秀結為夫妻,生兒育女、艱苦創業,風風雨雨幾十年的每一天都曆曆在目。王積利心中除了抹不掉的悲痛惋惜,還莫名的多了一種惶恐。回想已經過去了的大半生,不管是生活還是事業,他王積利一時也離不開陳華秀,夫妻倆創下了基業,培育了三個心情各異卻都能力超強的孩子,老夫妻倆個正在籌劃將身上的擔子卸掉,給自己安排一個晚年生活,她就這麽撒手走了,這如何教王積利不悲傷、不惶恐和不怨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