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2      字數:2173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南澳的碼頭上,力役背負著一包包的糧食登上海船,而後下了船,到庫房領取了計算工錢的木籌,別在腰上、踹在懷中,便再度扛起糧食登船,周而往複。

  良久之後,海船駛離碼頭,漸漸的消失在了海天一線。這期間,南澳島依舊是那個南澳島,少了的,無非是那幾艘海船罷了,就好像每次出海走海貿時一樣。

  海船起航,鄭成功也下達了一條新的命令——從即日開始,招討大將軍行轅及各鎮均開始實行軍器工坊此前就已經開始了的旬休製度。當然,也僅限於旬休,軍器工坊的其他福利待遇並沒有照搬過來,至於為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隨著旬休製度的執行,南澳島上這些吃官飯的人們也無不是歡呼雀躍,私下裏更是多有傳聞說是陳凱向鄭成功建議的,倒也讓陳凱無形的收獲了不少的讚許和感激。對此,陳凱不置可否,隻是依舊照著他既定的方向繼續加強軍器工坊的生產能力。

  鳥銃工匠到來,他們都是帶著那些製造鳥銃的工具的。就現在的工藝而言,明朝中後期的火器是受西方影響,火銃也不似全然照搬以前那般“大銃宜用銅鑄,小銃宜用鐵打的模式,而是捲管鍛造,這與歐洲,與日本其實在工藝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區別。

  這些工匠的技術水平,陳凱都是看過的了,總的而言是參差不齊,但起碼都是可以獨立打造,製成品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經過了這幾天下來,製成品也已經有了,基本上都還是戚繼光抗倭時,以及此後明廷在軍中普及的鳥銃樣式,威力上麵也沒有出乎陳凱的預料,幾克的鉛彈,相對的裝藥量,以及數十步內有效破甲的殺傷力。

  比之步弓,射程和殺傷力上的優勢不大,但是不談未來發展趨勢,單說是製造上工匠的培訓時間以及製成品使用的成型速度上來看,火銃的優勢就已經是極其巨大的了。

  陳凱記得,以前在網上總能看見關於火銃和弓箭孰優孰劣的對比,後來幹脆有人編起了順口溜。

  其中“火槍產業流水線,長弓一把三夏冬、“小彈丸,圓又圓,高塔熔鉛如下蛋;小箭鏃,長又尖,一壺長箭做幾天,說的便是生產速度的優劣。如“火槍暴兵如尿崩,三月一批線列兵,六便士一個不心疼,死完再去把兵征;弓弩訓練數餘載,新兵很難把人宰。營養不良加疾病,替補隊員不好征,更是將訓練周期說的明白。而威力上,同樣少不了“火槍兵,坐如鍾,動動手指穿金鍾;玩弓弩,全靠力,雙臂無力箭墜地和“黑火藥,自東方,鉛丸飛出甲難擋;拉滿弓,箭如芒,碰見盾甲叫老娘這樣的說法。

  說句明白話,一個優秀的弓匠,需要很長的時間培養,而嘉靖朝明廷第一次仿製鳥銃,當年就製造了上萬支來裝備部隊,由此可見一斑。同樣的道理,一個步弓手的訓練時間可能要長達一年,甚至是多年,耗費數年之功,精心培養出來的步弓手,到了戰場上很有可能就會被一個隻訓練了三個月的火銃手一槍擊斃。

  孰優孰劣,無需多言。

  不過,由於技術水平的緣故,火槍徹底替代弓箭也是花費了極其漫長的時間。就實際情況來說,如今的歐陸大地,火銃乃是真正的主流,中國戰場上則還在經曆這個過程,而單就鄭成功的軍中,如今也隻有親丁鎮是有鳥銃手的編製存在的,說到底還是武器數量太少。這份擔子,自然也就壓到了陳凱的身上。

  經過了詳細的觀摩,陳凱已經詳盡的了解了鳥銃的製造流程。不可否認,這裏麵的專業性確實很強,不說別的,光是那些部件名稱,陳凱對著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瞅了老半天,也才算是勉強記下來,與工匠們的溝通時才少了那層阻礙。

  總的來說,一把鳥銃,分為銃身、敵龍、朔杖、銃架和人麵妥架,這些東西分別對應的是後世或是西方所稱的槍管、扳機、通條、護木和槍托。

  這是主要結構,銃身上有前後準星、銃口、火門和火門蓋,敵龍上亦有龍頭,龍尾、火繩、龍尾釘銷、鐵條折回、上折條柱、下折條柱以及扳鬼,便是銃架上亦有用以固定銃身和銃架的銃架釘銷這樣的小部件。欲要打造一把鳥銃,並不僅僅是捲一個槍管出來那麽簡單的。

  陳凱仔細的觀摩過後,又細細思索,最後甚至幹脆找來了鳥銃工匠和木匠們一起開會研究,最終才確定了由鳥銃工匠打造銃身和敵龍,由木匠在事後按照銃身和敵龍的尺寸來打造其他主要部件的分工以及工序。

  分工是陳凱至今賴以提高生產效率的一大必殺技,就好像是流水線工人之所以效率高,單從技藝而言便是機械性的做一件事情,肌肉記憶和熟練度更高。當然,再進一步,真正意義上標準化流水線作業,陳凱也不是沒有想過的,奈何就憑著現在這麽個手工業的工業基礎,連標準化都保證不了,更別說別的了。

  這裏麵,尚需要不少的時間磨合和協調。陳凱對此並不著急,因為鳥銃的用料比普通冷兵器更加嚴格,須得精鐵方可耐得住膛壓。原料匱乏,陳凱也是無能為力,誰讓鄭成功暫時也隻能選這麽個不產鐵礦的島嶼作為根據地呢。

  鄭成功今番回師,順帶著拿下了距離南澳島不遠的那座幾近於三不管的閩南島嶼東山島,並且派兵在那裏的銅山守禦千戶所駐紮,以為統治。

  那裏是福建的第二大島嶼,占地麵積比南澳島還要大上將近一倍,有大量可開發和正在使用的鹽場,對鄭成功而言可謂是不小的補益。

  不過讓陳凱有些失望的是,東山島在後世是以農林漁業、玻璃產業以及旅遊業作為地區經濟支柱,現在更是隻有農業和漁業,大抵除了島上的木頭、海裏的貝殼以及魚膠還與軍器工坊有些關係。

  “嗯,不對,賣了鹽賺得的銀子也會有軍器工坊的份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