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獻策(下)
作者:張維卿      更新:2020-09-01 22:32      字數:2378
  網 ,最快更新帝國再起</a>最新章節!

  “諸鄭歸一!

  陳凱口中的那個所謂的諸鄭歸一,指的並非僅限於南安石井鄭氏家族,而是因集團首領鄭芝龍降清且被清軍軟禁而四分五裂的鄭氏集團各部!

  隆武二年,也就是去年,作為鄭氏集團首領的鄭芝龍降清,其子鄭渡、鄭蔭等人皆為博洛押送回京。失去了首領,鄭氏集團登時便化作了一盤散沙。鄭芝龍降清後,按照滿清統帥端重親王博洛的命令,給麾下的部將們寫信,要求他們與其一道歸順清廷。

  接到命令,鄭成功的五弟澄濟伯鄭芝豹,部將武毅伯施福、總鎮施琅、黃廷、洪習山等人便率領大部分福建明軍,計有十一萬三千餘眾降清,此為其一;

  命令下達,降清者有之,抗清者亦有之。

  鄭芝龍的四弟定國公鄭鴻逵在勸阻鄭芝龍未果後,便率部移鎮金門島,舉兵抗清,此為其二;

  鄭鴻逵起兵反清,同時也包庇了即將被鄭芝龍帶走的鄭成功,防止其人為清廷抓獲,而後又到了這南澳島上,此為其三;

  與此同時,永勝伯鄭彩、定遠伯鄭聯兄弟在永寧衛中左千戶所,也就是廈門起兵反清,其中鄭彩更是改奉魯監國為主,引浙江明軍入閩,此為其四;

  隆武身死,大學士蘇觀生等人於廣州擁立了隆武帝朱聿鍵的弟弟朱聿鐭,參與擁立這位紹武帝的廣東總兵輔明侯林察,此人亦是鄭芝龍的部將出身,一度奉紹武帝為主,所部亦是紹武朝廷的核心武力,此為其五;

  崇禎年間,鄭芝龍曾長期擔任南澳副總兵的官位,後來鄭芝龍升遷,南澳副總兵之位便在鄭氏集團的掌控之中,忠勇侯陳豹便坐鎮於此,此為其六;

  除此之外,還有大批的鄭氏集團武將分散在福建、廣東等地,有的已然降清,有的則聚眾自守,還有的隱居鄉裏,一句分崩離析完全可以形容鄭氏集團的現狀。

  明末清初,作為中國海洋麵上的實際霸主,鄭氏集團全盛期一度擁兵二十餘萬,海船不計其數,控製閩粵沿海航道以及其中比例不匪的海貿,歲入白銀達千萬兩之巨。

  到了今時今日,作為鄭芝龍的法定繼承人的鄭成功帶著百來人浮海從安平抵達南澳,收編了南澳協的兵馬,才勉強有了一個存身之處,比之當年實在是差距良多。陳凱的言下之意很是明白,重建鄭氏集團,借以壯大自身,方可與滿清在陸上爭衡!

  陳凱此言既出,鄭成功的臉色當即就是一變,在此之後,更是變幻了幾次顏色,最後卻也沒有能夠下定決心。

  “今天太晚了,陳參軍先回去休息。此事,改日再議。

  “下官告辭。

  離開了書房,陳凱走在了回返小院的路上。此時此刻,星河燦爛,月影成三。透過史料,他很清楚,鄭成功是孤獨的,孤獨的在一條看起來沒有任何勝算的道路上獨自前行。而現在,他也走在了這條路上,攙扶著尚在咿呀學步的國姓爺,幫助他更快的成長起來,成長為如曆史上那般真正的東南砥柱。

  剛剛的那句話,絕對稱得上是披肝瀝膽,不光是陳凱有這個自覺,就連鄭成功亦是如此。隻是這件事情卻絕不是那麽簡單的,就好像破了的鏡子,想要重圓,實在是千難萬難。

  一夜無話,第二天,陳凱照常去上值,藤盔的事情已經確定了下來,接下來的日子,軍器工坊的藤匠們的主攻方向就從藤牌轉換為了藤盔,抓緊一切時間,爭取盡快的完成全軍的列裝工作。

  除此之外,這一戰後,鄭成功軍中的不少新兵也有了一定的戰鬥經驗,刀牌手的比例要加大,所以陳凱也決定調整一下鐵匠組打造冷兵器的比例。說明白了,就是降低長槍產出,提高腰刀的產量——至於藤牌,庫房裏還放著一堆落灰呢,卻也不急。

  陳凱記得,鄭成功自起兵以來,除了隆武二年由於是臘月才在南澳起兵,此後每年都會對滿清占領區發動反攻作戰,明年自然還是要出兵的,最好在那之前盡可能的強化這支軍隊的裝備水平。隻是具體的攻擊方向和出兵時間,他卻沒有太深的印象,模模糊糊的,總是不甚清楚。

  “或許,明年的戰事不甚緊要吧。

  拋開了這些雜念,陳凱繼續了昨日未盡的工作。鄭成功帶回來的工匠們已經就位,他們日後便歸軍器工坊管轄。奈何如今工坊的那片鳥銃製造鋪子卻還在興建之中,鳥銃工匠也隻得暫且棲身於鐵匠區所剩無幾的鋪子裏麵。他們的工作流程,陳凱已經開始了觀察的過程,如何分解、如何分工,亦或是其他能夠提升工作效率的辦法,他也開始了思索。

  火藥的事情,陳凱已經在草擬條陳,因為這件事情的上下兩策都不再僅僅是在軍器工坊裏就可以完成的了的了,需要更多方麵的協調方可展開工作。

  工作一直持續到下值,陳凱回了總鎮府,用過了晚飯,那個叫陳鼎的舉人便前來拜會。對於此人,陳凱確實也沒有太深刻的印象,畢竟如鄭成功麾下的那些人裏麵,印象最深的大抵也就是鄭氏五虎、“大管家洪旭、以及“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和“一劍無血馮錫範。至少,這些人還是在影視劇和小說中頻繁出現過的,起碼曝光率比較高。

  對於陳鼎,陳凱的第一印象很好,一個頗為儒雅的中年讀書人,書卷氣極重,但又並非是那等腐儒的氣質,較為開明。旁人不論,至少比這次同他一起隨鄭成功回來的那個進士葉翼雲看上去是要順眼多了。

  這樣的人,陳凱自是有心結交。奈何二人剛剛須了年齒,還沒說些旁的,陳凱就再度被鄭三請走,陳鼎也隻得暫且告辭而去。

  來到鄭成功的書房,不出陳凱的預料,果然是為了昨日之事,鄭成功才會特特相請。待此間隻剩下二人,鄭成功便開口言道:“陳參軍昨日所言之事,吾細細思量過了,確是很有道理。隻是,暫且還不能急於一時。

  麵對清廷這樣的龐然大物,鄭成功環顧左右,麾下不過這區區三四千的兵員,還大多是新兵,勢必會深感無力。對於鄭成功的回答,陳凱早有預料,點頭表示了讚同,便向他解釋道:“下官也知力量懸殊,且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不過,做事情總要有個頭緒,以下官之間,此事之上,當以先小後大,先易後難,寬以待人為上。畢竟,想要實現中興,日後也少不了招降納叛,不好僅僅是局限於此。

  “陳參軍言之有理,吾亦是如此想來。

  “那麽,就先從輔明侯林察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