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閱(中)
作者:摩碣      更新:2020-10-07 10:50      字數:2268
  大駕走了兩個多時辰,卯初出發,巳正方到。

  朱翊鈞率領眾臣一行進入南海子後,先進了此前修繕好的宮室歇腳,吃點心喝茶水暖和暖和。大駕鹵簿護送著皇帝的大纛,先進校場。

  大駕到時,將五色龍纛立在校場正北方的四方土台子之正前方。土台子此時都用木板圍出台階,做成九尺高的觀閱台,鋪上了紅毯,沒一絲兒黃土露出。

  此時台上已經張開華蓋,並設禦座,兩邊用黃色的帷帳擋著,正麵安上光滑的木製紅漆欄杆。圍繞大纛的其他旗幟往土台子周圍擺開,數百麵迎風獵獵招展,赫赫威儀撲麵而來。

  經過短暫休息後,朱翊鈞拿了把特製的十字護手短直刀挎上。因皇帝年齡太小,太後懿旨不得騎馬,隻能坐了步輦,在一眾大臣圍繞之下,嗚嗚的號角聲中,自校場東側浩浩蕩蕩進入校場。

  此時校場中,京營和薊鎮已經分別列好受閱部隊。薊鎮在西,三千人列出六個小方陣。京營三萬人在東列出六個大方陣。

  受閱官兵聽見號炮三響,知道皇帝已到,齊齊的單膝跪地,高聲山呼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校場之中加上皇帝大駕護軍,四萬多人。整齊劃一的喊將出來,聲震雲霄,有些文官沒見過沙場的,臉上變色。

  真所謂不怕不識貨,隻怕貨比貨,眾人一聲高喝,薊鎮方陣紋絲不動,京營的左右馬隊卻一陣喧騰。因戴了嚼頭,嘶不出來,有些馬兒受驚抬高脖子發出沉悶的聲音。

  因怕馬驚了,旁邊的馬軍立即起身,手摸馬兒安撫,那隊伍立即現出高低參差來。楊炳麵對受閱台,耳聽後方一陣騷動,心裏麵沉甸甸的。

  朱翊鈞在鼓樂聲中步入高台,麵對受閱部隊道:“平身!”大漢將軍高聲喊出,眾軍起立。

  所謂“人一過萬,無邊無沿”。朱翊鈞在台上看時,兩邊大小方陣盔纓如林,旗幟蔽天,紅衣黑甲的大軍直排出去,仿佛望不到盡頭一般,肅殺之氣撲麵而來。

  兩處都是六個方陣,分了大小而已。京營前中後軍各五千人列隊整齊,左右各有五千馬隊,最前方車營並神機營兵三千兵混編一處。薊鎮也是如是排列,不過人數少了十倍。

  此時受閱官兵寂然肅立,不發一語,滿校場隻聞大旗被風吹展之聲。

  待一同觀閱的重臣在觀禮台上排班站好,張居正請旨,朱翊鈞示意閱兵開始。

  譚綸從台上走下,跨上一匹白馬,在衣甲鮮明的錦衣親軍馬隊護衛之下,在受閱部隊前麵慢跑起來。

  錦衣親軍中有擎旗官,分別打著門旗兩麵,四角黃底青龍旗一麵,北鬥旗一麵。另有護軍持長六尺五寸的大令旗,旗杆下有臥虎令符一麵,闊一尺九寸——此即為王命旗牌,代表皇帝親臨視閱。

  受閱官兵均抬頭目視兩麵大旗。譚綸自東向西騎馬跑了一趟後,從西麵返回土台,兩麵旗幟插在土台左右,向朱翊鈞跪拜叩頭,並繳還王命旗牌,意味著這一圈是替皇帝跑的——因太後不許皇帝騎馬臨閱,用輦不莊重,禮部才想出這招。

  這一圈跑完,又是號炮三聲,閱兵第二階段隊列行進開始。

  戚繼光聽得號炮響了,即撥馬返回本鎮中軍。薊鎮兵陣中一聲炮響,號角金鼓大作,升起戚字大旗一麵,示意各軍主將就位。

  隨後中軍又升起大旗八麵,戚繼光一揮手,軍鼓咚的一聲,薊鎮所有馬步兵將,大喊一聲“殺”,步兵右腳向下用力一跺,雖然隻有兩千人,這一聲卻好似把校場震的動了動。

  左右馬隊按中軍指示,排成八列縱隊一齊動作。紅心藍邊、黃帶珠纓雉尾的“前軍司命”旗前排居中,藍心紅邊黃帶等樣式的千總、把總旗分列,共三排二十四個掌旗的騎兵引領,踏著軍鼓節奏,自西向東向觀閱台緩慢行進而來。

  中軍一聲大鼓響,步軍齊刷刷右轉立定。隨即小鼓聲聲,步軍齊步向前走了近五十丈,讓開了視閱時擺在步軍前麵,裝備了佛郎機和火箭等諸般火器的兵車。一聲鳴金之聲,立定。一聲大鼓響,又左轉立定。整個過程整齊如一人。

  薊鎮的本來兵種眾多,有鞓手、快槍手、鳥銃手、刀棍手、弓刀手、火兵(背鍋的,武器是鐵扁擔)等等近二十種,因武器雜亂了有礙觀瞻,此時薊鎮步兵全數背弓箭、挎腰刀,一千人持紅纓長矛,一千人持鳥銃。

  待騎兵已經走上了垂直於步兵的方向,薊鎮步兵在金鼓之聲引導下,十六路縱隊左轉,跟在騎兵後麵行進,兩部相隔半裏。

  朱翊鈞和眾臣等從觀禮台上向西看,見薊鎮三千馬步軍容齊整,兵甲鮮明。軍馬雖然不是齊步走,但是上麵的騎兵和駿馬都一般兒高低,且橫看成行,豎看成列,眾臣都點頭讚賞不已。有那馬屁精已經開始琢磨頌聖的詩作,打算等此次閱兵一結束就獻上去。

  待騎兵掌旗走到觀禮台西側時,中軍咚咚兩聲大鼓,薊鎮騎兵在馬上一齊拔出腰刀,向上斜指。

  與此同時,八列縱隊從左至右,一隊前出,一隊勒馬,兩下裏一合。隻一瞬間,眾人隻覺眼前一花,八列縱隊竟然變成了整整齊齊的四列!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這一下把觀禮台上從皇帝到大臣震的目瞪口呆。東側京營三萬人哄的一聲,如同群蜂亂舞,嗡嗡不已。楊炳等人如同掉在冰窟窿裏,渾身冰涼。

  戚繼光還沒表演完,又是咚咚兩聲大鼓,橫排頓馬,後排前出,刷的一下,回到八列。再兩聲鼓響,又變成十六列!

  待走到皇帝正前方,全軍一起大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翊鈞臉色喜色難掩,和身邊的張居正對視一下,緩緩點頭,又轉過臉衝著薊鎮騎兵伸出右手擺了擺。

  薊鎮騎兵舉刀致意,聽得兩聲鼓響,回到八列後,這才通過了觀禮台。

  此時朱翊鈞才想明白薊鎮步兵為什麽要離騎兵半裏,原來是為了騎兵變陣方便。

  戚繼光演練騎兵不僅好看,更重要的是在軍事上也很有價值。一是變陣迅速的騎兵在戰場運動時,麵對寬窄不一的道路,變陣快,通過的就快。另外,麵對麵衝殺時,變陣快速的馬隊,和紮堆衝鋒的馬隊,輸出的傷害更是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