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閱(上)
作者:摩碣      更新:2020-10-07 10:50      字數:2412
  明太祖之時,戎馬倥傯之間,隨時校閱兵馬。建極後,數次在午門外校場閱武,但閱兵並無專門的禮製。

  成祖時,海軍揚威於南洋不說,其中永樂十九年實施的西苑大閱兵,共有二十七個國家使節參觀,為明代最輝煌的一次大閱兵。

  其時的京營,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豔。尤其是火器的展示,令“列國使節驚懼”,帖木兒國使臣全然不顧此前“我國無此風俗”的外交辭令,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並進獻名馬。

  此次的大閱兵後,觀覽閱兵的埃及使臣回國,隨即解除了紅海對東方商船的禁令。隨即,三寶太監率領的龐大艦隊也抵達紅海沿岸,宣國威於萬邦。

  宣德四年,宣宗“閱武”於近郊,為禮製大成的一次閱兵。後來的英宗在正統年間和天順年間校閱兵馬,規模大小不一,禮製逐漸繁複,但兵馬之壯容卻越來越差。

  成化九年,距此際整整百年,憲宗於西苑進行了閱兵。十四年,在萬歲山南麓,又進行了小規模閱兵。隨後的近百年間,形式化、禮製化的閱兵也消失了。

  九十多年後,隆慶三年的時候,在京師北郊舉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閱兵儀式。此次閱兵是張居正一力主張的,主要目的還是校閱京營,提高京營戰鬥力。張居正在奏疏中言:“今人懶惰如此,若非假借天威,親臨閱示,不足以振積弱之氣,而勵將士之心。”

  可惜的是,此次校閱因隆慶帝身體欠佳,政務漸怠。禮儀上倒是熱熱鬧鬧,卻是徒具虛文。時隔四年之後的此次大閱,對京營徹底失望的朱翊鈞和張居正可是真的要以天威大行賞罰了!

  為了讓此次閱兵達到效果,元年秋收之後,張居正征得朱翊鈞同意,責令承天府於承天門正南三十裏之南海子皇家苑囿之中,平整出一塊周邊有丘陵、河流和小塊森林的大型校場,用以演兵。

  南海子後世稱“南苑”,元代就是皇家獵場,稱之為“下馬放飛泊”,指離城裏不遠,上馬下馬就到。因永定河從中穿過,湖泊眾多,動植物繁茂。成祖建都北京後,趕走了住在海子裏的所有居民,四周砌圍牆一百二十裏,修建了殿堂宮室。

  本來明初在西苑、萬歲山等地都有大校場,數次閱兵都在這些地方。然而百年間武備廢弛,大校場或為宮室,或為農田,早已痕跡皆無。

  成祖曾在正陽門外設的大教場倒是還在,但地方狹小,不宜演練大軍,主要為京營平時訓練所用。京營此次“臨陣磨槍”,就在這大校場裏進行。

  萬曆二年正月二十五日上午,楊炳和王遴以及巡視的科道官,督率京營軍兵進入南海子大校場。

  校場東邊臨寬不足兩丈的一條小河,西邊有一片低矮丘陵,上麵有些樹木,此時沒一片葉子。南、北是一馬平川的平地。四麵遍插旗幟,圍出一塊長寬約七八裏的一塊方形場地。

  因薊州兵來京後,直接駐紮在南海子,此前早有兵部人員和科道官,引冀州鎮軍兵進入了校場。等京營到時,戚繼光已經按照兵部安排,在臨近丘陵的西邊角紮好了營。

  京營浩浩蕩蕩的開進去看時,薊州兵營雖然不大,但紮的四角整齊,鹿角拒馬等物一應俱全,除了號角、營鼓之聲,滿營肅然,無一點人聲喧嘩。

  京營這邊靠河紮營,好一陣人喊馬嘶。楊炳等忙的滿頭大汗,嗓子都喊啞了,才把這些兵馬安頓好。

  待楊炳等安頓好了。禦馬監張鯨太監帶著勇士營和四衛營到了。此次除了宮內禁直的一千五百禁軍之外,張鯨將禦馬監剩下的五千軍馬全數帶到校場,負責安全保衛工作。

  禦馬監的勇士營和四衛營,是皇室握在手中的最強武力。為禁軍中的禁軍,全數選高大威猛壯丁訓練,衣甲和兵器都是優中選優,且服色和普通明軍乃至錦衣衛都不相同。

  禦馬監原為梁永提督,後來張鯨巴結朱翊鈞巴結的好,兼之其負責營造事務和禦馬監關係大些,朱翊鈞就在元年十月份黜退了梁永,將張鯨提拔為提督禦馬監太監。張鯨以皇帝貼心人自居,這幾個月恨不得把尾巴舉得天高,對楊炳和戚繼光過來巴結不屑一顧,自行在北邊已經搭好的觀禮台後方找了塊平地紮營造飯。

  等吃過了午飯,張鯨讓禁軍十個一隊,持兵刃在整個南海子園囿中密密的篦了兩遍,別說,還真抓到一家子偷跑進南海子裏麵搭窩棚住的,居然還開了塊地。張鯨讓幾名禁軍抓了他們扭送官府,又檢查了一遍,這才罷休。

  二十六日,冬日裏難得一個無風的晴天,朱翊鈞罷早朝。

  一早上,派駙馬都尉許從成到大校場祭祀旗纛之神。朱希孝在錦衣衛選拔將官四員,馬步軍各二千,在長安左門外伺候大駕。在禮部統一安排下,司禮監將儀象六隻從鼻子到尾巴都裝扮了,連同前後樂隊、武陳駕鹵簿等在皇極門廣場排列。

  朱翊鈞著烏紗翼善冠、武弁服,先到神宵殿等地方拜了祖宗和先皇後,係上裘皮大氅。在皇極殿廣場,乘上大馬輦。

  大小兩個樂隊一起奏樂,大象們舉起鼻子叫喚。百官山呼萬歲,和動物們一起拜舞一番。然後,大象等動物退場,內閣、六部等中央幾乎所有部門四品以上官員按品級或圍在大輦周圍,或排隊跟在後麵,來到長安左門外。

  大樂隊在前,小樂隊在後,眾臣和四千錦衣衛官軍仍圍繞著,自長安左門外起駕,至南海子校場。

  沿途道路有五城兵馬司警戒灑掃,東廠番子提前一天將所有路途經過之地的民房、街道製高點全部占據。因皇帝登基以來,民間未睹天子儀製,特旨不予封路。

  大駕行進途中,早聽說有熱鬧的京師群眾在沿途兩邊站滿。明代製度,百姓見大駕,可不叩拜,側身低頭即可。

  京師民眾看著長達七八裏的大駕鹵簿,目眩神搖。等皇帝的大纛被四方、四瀆、五嶽、五星二十八星宿、甘雨八風等大旗圍繞,出現在遠處時,那上千大漢將軍舉著一對對明晃晃金燦燦的禦仗、立瓜等兵杖,和數百內宦舉著的華蓋、幢等諸般禮器已在眼前,令人目不暇給。

  所有這一切,都是讓天下臣民覺得皇權魏巍,皇帝如同天上神靈一般。

  不知是否順天府有意安排,朱翊鈞在大馬輦上的欞縫裏看時,京師百姓都麵色紅潤,身上衣物光鮮整潔,一個麵有菜色的都沒有。

  眾人都不敢直視馬輦,朱翊鈞經過時看百姓多數隻是側著身子低頭,有些跪在那裏磕頭禮拜——還有些百姓居然擺上鮮花供果,燒著香拜,令他心裏麵麻酥酥,覺得那陰風直往脖子裏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