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燕寧思,魏王謀
作者:客心爭日月      更新:2020-08-31 13:31      字數:2299
  “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哥哥的名字便是於此而來,我從未將你當作外人,你又何必事事瞞著我,而替他說好話。”

  劉燕寧望著他,眸中有一絲哀婉,心中氣憤也不減,當時賣妹求榮的事於她心中紮了一根刺,恐是再也不會好了。

  “少爺畢竟是您的兄長,如今便是您在這世間唯一的親人,他可是時時刻刻都在念著您。奴一個下人,尚且得姑娘如此關照,您又何必要恨著他?”

  顧懷信苦心勸她,眸中星辰熠然,出言鏗鏘,隻為將人勸回。

  “他念著我?怕是想著監視吧,從前送來的糕點,我知道都是你,從今兒也不必這般。我與他兄妹情誼已盡,他有青雲誌,我有浮生願,此番便罷了。”

  眉黛修長顯了靈動的雙眸,唇綻櫻顆便是輕巧道出,可是心內未必好受,違著心的話總歸可以說出許多,可卻不能每回都明白。

  “糕點給我,哥哥先出去吧,我想一個人靜一會兒。”

  墨香繞鼻端,她隻坐下,湮沒清淚消愁殤,隻留得此時歡。

  顧懷信隻笑著走到跟前,那眼中極盡溫柔,將糕點放到案桌上。

  “奴就知道姑娘饞這個,您每回一吃芙蓉糕,心性便會好。”

  是啊,許多人都知道她喜歡這個,但吳王卻不知,今兒個買的也隻送了蕭青婉。

  “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需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奴知姑娘素來專情,可有些事強求不來,不要一生皆耗在這裏。”

  午時過後的光陰,從來隻供消愁解悶,飲一杯白露雅山,盼翌日的浮華。

  她心境低沉,曾經嫣然落花下,她自是黯然傷神,於長安街上忘川秋水,每每等到曉夜方歸,可卻再也不見那人。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我又怎會如此,臨到現在,竟也不知究竟是深情仍在,還是執念太深。”

  上句才罷,這番突然望向他,又道了一句,是對顧懷信來說:“我知哥哥對我的心思,可我隻當你是哥哥,此生唯有如此。”

  她是愧疚,以至於隻能低著頭,不敢看他的眼睛。

  “姑娘金玉般的人兒,奴不敢肖想,此生隻會忠於您一人。”

  說罷轉身便走,可心裏卻是空落落的,隻惟願她一生平安喜樂,無憂無災。

  虛幻大千世界,一邂逅,終難忘。荏苒歲月覆蓋的過往,白駒過隙,匆匆築成的一抹哀傷。

  百無一用深情,不屑一顧最相思,此番尚且不說。

  魏王府,一處房舍之中,大概也是書房之類。

  魏王端坐上方,望著下方拱手作揖的人,那人一身黑色短打,低垂著頭顱,大抵都是些恭敬之人。

  隻見他攤開手掌,上方有一物,便說道:“殿下,林姑娘送來的書箋。”

  魏王凝著下方,有威壓之感,眸中光線閃過,仿若陰謀乍現。

  “呈上來。”隻冷冷道,不摻任何其它語氣。

  那人行至跟前,卻仍舊低著頭,隻將書箋放至案上。

  魏王拿起,便著急拆開,上方娟秀小楷隻寫道:“昨日並未留宿,尚且蒙混過關,迷幻香已下,不知效用如何,日後再勘探。”

  他看完,卻是眉目凝到一處,心內卻是氣惱,這女人果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你和她交代清楚,日後有事再來傳書箋,無事就不要來煩本王,免得惹人懷疑。”

  他將那書信揉作一團,方才抬起頭來,麵上是一股不屑,眸中寒芒閃動。

  果然勾欄瓦肆中出來的女子,就是不堪大用,扶不上牆,日後再要這般,幹脆就一了百了。他眸中殺氣盡現,正在謀劃未來的事物。

  “殿下,墨隱已在吳王府多日,可要將其換出來?”那人繼續恭敬問道。

  魏王周身戾氣盡顯,隻眸光一瞟,便令人膽顫。

  “這是他自己的意願,本王為何要逆了他的想法,本王自救了他那日起,他便說要為本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是他的命,不必再說。別說是潛伏在吳王府,哪怕是死,他也不能推辭。”

  他眉目淡淡,說出的話卻是在決定別人的生死,方不知這番話一出,那人卻是栗栗危懼,顫顫身軀,杵在那裏半晌,竟不敢動一下。

  縱誰也難以料到,這平時瞧著溫潤如玉的魏王殿下,心思竟是如此歹毒。

  哪怕是天淡雲閑,日光靜好也消散不了此時的殺機頓現。

  “無事,便退下吧。”魏王抬起頭來,睨一眼那人,卻未發現他眸光的變化。

  “屬下遵命。”那人方才緩過勁兒來,是一刻也不想在此處待下去。

  此皆無話可說,留待後日再談。

  由於辜月甲子朔日,冬至,上於南郊圓丘祭祀,攜百官一同,開壇祭天。

  實則是為抬高帝王地位,表明君權神授。

  時《戊寅曆》以癸亥為朔,於是便宣義郎李淳風來,隻聽他道:

  “古曆分日起於子半,今歲甲子朔冬至,而故太史令傅仁均減餘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用承天定,請更加考正。”

  於是眾人議論,皆言傅仁均定朔日微差,李淳風推校精密,請求同他的議論。

  此事暫且告一段落,且後來亦有事端再起,且都小事,不便再提。

  這日天氣倒也極好,隻寒冬愈至,一大早孟玄陌於平康坊尋曦若姑娘,且早已向吳王說明,此般隻尋一快樂。

  到底還是那煙花柳巷之地,脂粉味極重,恰逢此地當街沽酒,屋內歌舞升平,且不論日夜盡皆如此。

  三五成群,相邀狎興,醉臥嬌娘玉臂,紅塵煙火誰觀?一曲緣歌成絆,留傳說,任誰歎?

  他隻走了進去,木門一閉,隔了外戶光景,更深是歸處。

  “老板娘今兒個親自出來迎客,怎不見都知姑娘?”

  於他眼前是一鮮豔紅衣的中年女子,然則是風韻猶存,更添嫵媚,手拿一絲帕,往孟玄陌跟前一拋。

  “孟公子今兒個莫非來找她的,那可不巧了,早先她便被人贖了身,往益州而去了。”

  “益州倒是個好地兒,但我可不是來找她的。”

  停了一瞬往樓上看去,“曦若姑娘可在樓上,我這便去尋她。”

  “她在我這裏自然都好,奴家可是從不強迫她,凡事皆順著意來。”

  那老板娘輕笑一聲,一邊同他說,還不忘招呼其它人,這般人都是學得左右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