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亂人心,揭傷疤
作者:客心爭日月      更新:2020-08-31 13:31      字數:2488
  風勢急厲,狂吹入耳,融了寒涼澹澹,卻是亂了人心,揭了傷疤;又逢那瓢潑大雨敲下瓦簷上的塵灰,似弄蕭蕭以滿目,化潺潺以水寒。

  沉浸於仇恨之中的旅人,又怎可輕易回頭,阿堯那眸中的紅色已然顛覆了意識,是久久不能平息,身子也不住的顫抖。

  仇千般,恨無極,本當擁有著父慈子孝的日子,如今卻是天涯為客,無片瓦蔽身。

  如此這般到底又是誰的錯,凡事自有因果,莫非真要去尋神仙不成,不,花期已過,那不是他的歸途。

  阿璿見著他如此模樣,趕緊上前將他的右手握住,以自己的溫度撫慰他的心靈,並於耳邊溫柔喚道:

  “阿堯你可還好?”

  滿心滿眼的隻是擔憂與寬慰,恨不能與他分擔一二,隻這世間哪有自己想的便能成真,隻能吞了苦水往肚裏咽。

  蒼穹隻剩壓境的黑沉,不知是雲霧遮了天,還是早已撤了光,靜候夜晚的來臨。

  誠然是兩者皆有,隻這淒涼倍添,更憶往昔與從前。

  沉靜了片刻,待內裏漸漸平緩,眸中紅色緩緩褪去,阿堯這才將頭偏了過來,潤以一抹淺笑,隻對著阿璿。

  又以左手撫上她的手背,施以寬慰,輕聲道:“阿璿,我無事,不用擔心。”

  將儀容整頓,溫柔盡散,複轉過頭來對著蕭青婉,隻毫無波瀾的麵上,為何卻讓人識得一絲恐慌。

  “大廈傾覆,牆倒眾人推,僅一日之間滿門都下了獄,祖母一口氣沒上來是當場而亡,而祖父卻是死在獄中。

  全族盡皆收監斬首,隻唯有那兩個孩子被其母遣善良的老仆人於後門送了出去,到底是天不遂人願,老仆人竟是在路途之上便病死了。

  從此那男童是帶著小妹天涯流浪,遭盡世人白眼,哪怕是孩子亦不能幸免,妹妹染病,他卻是無能為力,最後隻得眼睜睜的看著她離開人世。”

  蕭青婉清楚的看到待他講完這些話之後,卻是眸中一片空蒙,像是早已麻木了一般,卻不見絲毫動作,阿璿一直是握著他的手。

  倏爾,卻是猛的站了起來,雙眸猩紅一片,周身寒涼不可侵也。

  甩開了阿璿緊握的手,卻似發狂一般,極盡蠻力,用拳頭往桌上狠狠一敲,還一邊喊著“啊。”

  顯然是已被仇恨侵襲了腦海,湮沒了那本該清醒的意識。

  阿璿見之,立馬上前從背後抱住他,眸中的淚水早已忍不住落了下來,宛如一顆顆鮫珠般沉了人心。

  “阿堯,任他凡事混濁,世人皆棄你並愧於你,但我終究還是陪在你身旁啊,可莫要再糟踐自個兒了,終究是於己無益呀。”

  風嘶厲,外頭雨落得愈發大了,潑天的水滴砸在屋簷與空地激起一片響動,仿若是被人從天上潑下來。

  偶爾還裹著幾聲雷動,耀得破廟內的三人眼前一白,可這黑夜終究還是如期而來。

  “可這些事與我又有何幹係?以至於劫我於此?”

  蕭青婉見著他們幾許,終究還是忍不住開口,凝睇於他們二人的身影,雙眸藏著疑惑,順著瞳孔在內蕩起漣漪。

  阿堯這才轉過頭來,可瞳仁內依舊是那可怖的紅,絲毫未曾褪去,哪怕此刻正被人環抱。

  他一身黑衣,竟襯得膚色比女嬌郎還白,隻不過眼底戾氣太甚,隻隨意這麽一瞟蕭青婉,便能漾得心底一顫,使人害怕。

  “這故事還未完,你又怎知能脫得開?你既已入了皇家,便是躲不掉的。”

  此刻的蕭青婉卻是兩眼向上翻之態,顯然是無語淩噎,這些事情竟也能延攬到自己身上,簡直是可笑。

  隻見那人掰開了攬住自己腰間的餘手,接著便是轉過身來,瞧著阿璿麵容之上的淚光點點,心底一片痛心,自己的事何以讓她跟著難過。

  為她擦去眼底的淚水,可那心底的傷如何能撫的平,手觸及她的眉眼與額上的胭脂紅,隻覺那是瞧過最好看的東西。

  迷途的鳥兒總是要有人能拉回,誤入深山的稚兔能得保護的人便是再好不過。

  “阿璿,你笑著便是最美,我不願你再流淚,方才隻是發泄情緒,如今我已能夠控製自己,你無需憂心。”

  本該透著冷意的眉眼,如今卻是溫潤中浸著一抹笑,那樣的柔情從來隻屬於她。

  “阿璿你先去一旁坐著,還有些事沒有講清楚,怎可就這樣了結。”

  眉間再次爬上了冷凝,雖是對阿璿說,卻是處處瞧著蕭青婉。

  此間的黑夜最是寂寥,隻是為人而造勢,又令人而心累且倍添淒涼。

  阿璿乖乖聽話,隻尋了一個近處便坐了下來,隻見那男子又是蹲了下來,儀容已換新貌,再不似那般忍不住的態。

  無絲毫波瀾的麵容,卻不知心底早已創傷難愈,強壓住的痛,若不是如此,此刻怕是話都說不出來。

  “你可知這事拜何人所賜,是那些誹謗的大臣,還是那昏了眼的皇帝,這些統統都不是。

  我後來便聽人說起,原是吳王路過隱太子的宮殿,於其中玩樂,竟是拾得一封密信,是吾父與其欲謀逆的信物。

  稚子年幼,心思竟是如此歹毒,簡直為世所僅有,吳王妃,你與他夫婦一體,你可還覺得自己能脫的開 ?”

  那人一聲輕嗤,不知是嘲弄還是如何,總之是意味頗深,隻勾一眼,便令人膽寒。

  蕭青婉聽之,卻是一陣疑慮,他前番說家中奴仆盡皆斬首,自己又早已逃出生天,又怎會知道吳王的這個事。

  自己搜尋原主記憶亦是什麽也沒發現,想來那時她正在岐州還未曾歸來。

  心裏有了疑惑,不問便不是她的態度,將眸中瀲灩掩去,隻瞧著他。

  隻她如此姿態,著實是令人難受,手腳被束縛,砧板上的魚肉,隻憑著那人手起刀落,這世間便再無他的立椎之地。

  雖如今她心底消沉,但終究還是惜命的緊,輕起朱唇,隻得謹慎著問話。

  “你當時還未能入得宮廷,如何知曉是吳王所為?”

  “嗬,哪裏需要我親自見到,坊間皆有傳,吳王是天縱英才,小小年紀便助今上拔了一株雜草。”

  一聲涼笑之中,端的是幾分淒迷,卻沒有先前那般無狀。

  “而阿璿的父親,便是吾父當時的部下,直到他故去之時,方才與我言了那些事。

  隻勸我忘了那恨,勿使不相幹的事擾了自己的生活,可我又怎能忘記。”

  阿璿聽之,心裏卻是一顫,怪不得當初阿爹逝世之時,便尋了個由頭遣自己出去,原是為著這樁事。

  雖是心中酸楚,猶自不好受,她卻終究隻是坐在一旁聽著他說。

  “吳王妃,如此可明了我尋你前來的原因,我與他終究是不共戴天,且看看你在他心中值得幾分?”

  那人隻一顧看,一字一句道,卻是鬆了口氣,想來是將那壓在心底十多年的恨意盡數道出,終究也是落得分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