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五章輪訓
作者:塵中陌      更新:2020-03-11 21:00      字數:2139
  網遊三國之鋒芒最新章節

  不過,雖然廣場很大,但是,蔡邕的聲音好像很有穿透性,平穩的進入每一個玩家的耳朵中,隻要在這裏聽講學的,即使是最前麵和最後麵剛來的人,聽到的聲音也是一樣大的,一樣的平穩,剛勁有力。

  吐字更是一樣的清晰無比,好像就在你耳邊講學一樣,讓你身臨其境。

  這就是大師級學者的能力,聲音輕易的送入每一個聽講學的人耳中,讓你不用朝前擠,更不用為自己的位置而感覺到擔擾,聽不清楚。

  蕭曉閉著眼睛聽講,頓時,他的大腦中出現了一副奇怪的景象,隻見在他的腦海之中,一個人正高坐在他的腦海中間雲海之中,在他的麵前便是一張講學用的桌子。

  而蕭曉正跪坐在講桌前麵,認真的聽著對方的講學,那種感覺,就好象是一對一的教學一樣,讓你想忘也忘不了。

  “這是……”

  蕭曉好像聽說過這種現象,但是,怎麽也想不起。

  不對,好像又沒有聽說過,可是就這一次,已經讓他記憶猶新,好像叫什麽提壺灌頂之類的講學。

  一想到這,蕭曉更有些不淡定了,如果是神話玄幻小說之類的,可以會認為自然而然的,可是這是遊戲啊。

  不過,想象,好像這又有點兒正常,畢竟現在他進入遊戲,而且是真身進入遊戲,而且現實與遊戲根本沒有多大的區別了。

  不過,很快,蕭曉再一次沉入了講學當中,認真的學習起了關於如何針對小村的建立,防禦,征兵,甚至各種限製等等。

  按蔡邕的說法,每一個小村,甚至小鎮,最佳的士卒配置是一比一百,這樣,對於村鎮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而且留下足夠的發展餘地。

  但是,並不是這麽展的,軍隊的訓練,人員的征調,這需要更多方麵的幫助才行不然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在這裏蔡邕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了保證村鎮的足夠兵員,那麽,所有人都進行轉職訓練,即使是各種工匠者也要如此,不過,大部分人的主職不是士卒。

  這就是所謂的輪訓。

  輪訓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卻是很難。

  首先,征調適合當兵的居民,這些人是全程訓練,而且是村鎮的基礎兵力,這一部分士卒是以全職的士卒,不斷的提高這些士卒的實力。

  當然,這一部分人,隻有戰死,傷慘或者是年老退伍為止,否則,終生的是士卒,而且是不斷提高的那種士卒。

  其次,便是普通的居民,這一部分普通的居民,他們的資質,實力相對來說,要差上許多,並不怎麽適合當兵。

  不過,這一部分人卻占了村鎮最大的比例,所以,按蔡邕的說法,這一部分普通居民,他們才是戰爭最大的保障。

  第一、他們是後勤的保障,畢竟這些人要從事生產,要進行各種技能訓練,提高自己的手藝。

  第二、這些人同樣是兵,雖然實力弱上一些,但是如果訓練出來,同樣是最多的兵員,戰事一旦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些人也是要上戰場的,也必須上戰場的,否則,隻有等死一條路。

  種族的戰爭是不分男女的,更不會老少的,隻要是活的,便是敵人,所以如何調動這些人的能力,把這些人合理的組織起來,進行係統性的訓練,更是很有必要的。

  戰時為兵,閑時為民。

  這就是蔡邕的說法,按他在北方的經曆告訴所有的學子和聽講學的人,隻有這樣,才是村鎮發展的基礎。

  所以,這些普通的村民,每天除了從事生產外,必須進行軍事性訓練,這些人第二職業必須是士卒,或者是武將。

  每天要訓練一到兩小時,如果空閑時間長一些,那麽必須加強訓練,延長訓練時間,不能有任何的放鬆,或者是在人手充足的情況下,分批進地轉職訓練,一半是從事生產,另一半從事軍事訓練。以保證各個居民的實力在慢慢提升。

  再次,便是工匠者,這一部分,如果空閑,直接轉職為士卒,加入訓練,如果沒有時間,那麽,這一部分人必須合理的安排生產。

  一句話,每一個村鎮長,必須有憂患意識,必須有緊張意識,必須做好大戰的準備,力保自己的村鎮不失。

  同時,蔡邕更說出了令蕭曉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再一次提到了千年大戰,即將到來,各種族之間的戰鬥,將再一次展開,人類占居著這一片土地並不太平,相反,更是危機重重。

  這也是他講學的目的之一。

  接下來,他又開始講起了戰時的村莊建設,戰時的各種準備的要求,雖然他不是將軍,不是武將,但是,對於後勤這一塊卻是講得很認真,很仔細。

  失敗,這是一個可以有的名詞,而且人類敗不起。

  蕭曉越聽,越是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可以說,這一次,光是聽到這蔡邕的講學,他來得已經值這個回票了。

  雖然說這一次主講的是戰時的政務,可以說,讓蕭曉受益非淺,閉上雙眼的蕭曉心理更是變得無悲無喜,不斷的拿著自己所學以及自己的潛龍城,與蔡邕所講相互對照,讓他有了更多的想法。

  時間過得非快,從早上十點開始,很快,便到了下午的三點,四點。

  時間在這個時間好像變得快了很多,大家都在聽講,全部沉浸在其中,沒有一個人離開,也沒有一個人站起來提出一些問題。

  整個廣場中,除了蔡邕的聲音外,再無第二人的聲音,當然,還有偶爾吹過的微風帶起的“沙沙”聲。

  莫名的,一股浩然之氣不斷的在廣場上空徘徊,而且越聚越多,不過,在下麵的聽講的人沒有一個人感覺到,更沒有一人個去思考這些問題。

  因為這些從他們身上升起的浩然之氣,在講學過程中,按各自的收獲和貢獻,再一次回饋所有的聽講的人,不斷的強化著他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