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四章講學
作者:塵中陌      更新:2020-03-11 21:00      字數:2175
  網遊三國之鋒芒最新章節

  此時,就在正前方的中間台子上麵,正坐著一位中年人,身穿著一身的文士學者衫,手裏拿著一把折扇,正麵帶微笑的看著下麵的眾人。

  雖然離得蕭曉足足有三百多米,但是蕭曉依然看得很清楚,而且那中年人的眼神,如同黑夜中的星星一樣,閃閃發亮。

  那深邃的眼神,直接把你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吸引過去,好像真到那裏,他都是全場的焦點,他沒有賈詡那樣的給人一種陰森壓迫的感覺。

  更沒有蕭曉初次見到歐陽唯一的霸道和殺伐之氣,相反,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輕鬆之感,好像跟在他的身邊,給人一種放鬆,自在,包容,開放……

  “蔡邕!”一個念頭在蕭曉的腦海之中出現,好像生根了一般,有著不可思議的能力。

  不止是蕭曉,便是其他在座的人,也都是如此的感覺,這就是大師級學者的神奇能力,春風化雨一般的,讓你不知不覺中被吸引過去了。

  蕭曉同樣也是如此,同樣,不得不佩服這樣的學者,如果在他的潛龍城多好,可惜,潛龍城的廟太小了,裝不上這樣的大龍。

  “各位學子們,今天,我給大家講學的是如何從基礎抓起來,如何從小處抓起來,政務,就是一種大處作手,小處也不可忽略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所謂政務,說白了,就是做好規則,然後針對規劃進行落實,最後,對於規劃不斷的進地改進,然後再調整規劃,讓自己的規劃落到實處。”

  “小村,看起來好像很小,不值得一提,但是,如果管理好小村,這裏麵的學問卻大得很,同樣的小村,不同的人建立的,那麽達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小村,有分普通的小村,也有要塞式的小村,也有專業性的小村如鐵匠村,木工村,種植村等等,這些都要因地製宜,選擇適合小村發展的路徑。”

  “當然,小村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他是所有城鎮的基礎,沒有小村,那來的小鎮,那來的城池,那來的都城,所以,小村的發展和定位直接關係到小村的後續發展問題,而且這個還關係到小村的防禦,安全等方方麵麵。”

  蔡邕在上麵講學,蕭曉等人不知不覺中,也跟著蔡邕的講學,一步一步的深入,講學的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裏,一層接著一層的剖開,好像是把外麵慢慢的揭開,讓人慢慢的看到了小村的本質。

  本質是什麽,就是人類自身團結起來,尋求庇護的一個場所,同時用來抵擋外來的一種防禦性措施。

  所謂小村,就是人類種族戰爭之中,進一步求得生存的一體化存在。

  隨著蔡邕的一步一步講學,蕭曉的大腦中不斷浮現了出了新的關於自己建立小村的過程,以前自己建立小村之中犯下的錯誤,不想不知道,一聽才明白,自己建立的小村,還是漏洞百出,如果按蔡邕的話,他建的潛龍城,明顯的,還存在著大量的隱患。

  這個建築,已經不僅是地表上的建築那麽簡單,更多的是還有地下,地表上相結合,如果兩方相結合,生存的機會會更大。

  一切都是以人為基礎,離開了人,那你再有本事,你建的城池再好,那也不過是一堆無用的石頭而已。

  所以,建立小村,或者是鎮,甚至小城,首要的目的便是人,人活著才有機會,人活著才有希望。

  以前,蕭曉一直以來,認為建城也就是那麽一回事情,不過,現在看他,自己還是低估了建村的作用和效果。

  反省,絕對要反省,雖然蔡邕沒有說,但是,蕭曉卻是深深感覺到自己建村的不足之處,不足就改正,改正就要落實,甚至要落實到位。

  越聽,蕭曉本來有些迷茫的心裏越是感覺到好受了許多,甚至蕭曉更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接下來要走的路。

  同樣,就在蕭曉有所感悟的時候,其他聽講學的學子們同樣也有所感悟,不過,相對於這些學子們的感悟,那些外來的人感悟更深,畢竟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這才是他們來聽講是學的關鍵所在。

  學是為了用,為一更了的用,那必須要學,而且是大學特學。

  蕭曉沉浸在其中,其他人更是沉浸在其中,不過,許多的學子卻始終不得要領,畢竟沒有經過各種實踐活動,許多的理論隻是空口無憑的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

  就在蕭曉的前方,一個學子正在抓耳撓腮,想要知道這蔡大儒講的是什麽,可是,他明明知道,可是,就是不理解其中的道理,這顯然就是隻敲到鼓邊,卻始終敲不到鼓心一樣。

  可是,在蔡邕的講學中,又不敢亂動,又敢講話,詢問別人,所以,他這種始終不得要領的痛苦之情,直接讓他有些坐立不安。

  而在蕭曉邊上的何金銀,也同樣是如此,你看著他,看到了蕭曉和蘇正和兩人不斷的沉思,時而皺眉,時而放鬆,時而微笑,時而苦惱,一看便是有所得。

  幾次看蕭曉想要張嘴問,可始終沒有敢問的,畢竟他怕打擾到別人,怕打擾到前麵的其他學子,更是怕打擾到正在講學的蔡邕,引起蔡邕的不滿。

  不過,此時蕭曉並沒有注意到,在他站的邊緣地帶,同樣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廣場的邊緣地帶,隨便找了一塊空地,或是自己拿出小凳子坐下一聽,或是席地而坐,放鬆心神,閉上眼睛聽著蔡邕講學。

  半小時過去了,如果再看看人數,絕對已經超過了三萬,要知道,蕭曉來的時候,差不多兩萬多一點,可是現在已經多出了三分之一人數。

  而且後麵的人還在不斷的向著這邊湧來,不過,並沒有人向前擠去,雖然廣場足足坐了兩三萬,但整個廣場上的,除了蔡邕的聲音,基本上連腳步聲都沒有。

  畢竟中間坐的是太學的學子們,而後麵來的是各地前來聽講學的各色人物,有學者,有官員,不過,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文士衫,或是拿著他們的道具,或者是拿著折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