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揮毫潑墨許之利
作者:韓十一陳延易      更新:2020-08-24 11:34      字數:2870
  士農工商,商人雖然富有,但是一直政治地位低下,一直被壓榨。本朝雖然廢去了商戶子孫不能參加科舉的製度,但是商戶低人一等的身份還是根深蒂固,商戶家出身的官員也大多前途有限。所以能得官員親筆題字的匾額,那是十分光耀門楣的大事,對他們來說足夠“利”。韓十一想要以此“利”換他們的錢糧,未嚐不是個好主意。

  然而卻也有些顧慮在,周學章便先憂慮起來,“自古賣官鬻爵就是大罪,世子這主意會不會被人構陷為官商勾結謀利?”

  韓十一便有些急了,“為了百姓活命,便是謀利了又能怎樣?孰輕孰重?”

  沈成雋也有些憂慮,“怕是二皇子與王丞相一幹人等要參殿下一本了。”

  還不等韓十一反駁,五皇子先表態了,“顧慮不了那麽多了,百姓都要餓死了,還為些朝堂之爭束手束腳,那我們與王相他們也相去不遠了。”

  韓十一聽完立時拍桌子讚同,“聖人也說了‘倉廩實而知禮儀’,一切以吃飽肚子活命為先,所謂禮法規矩都要靠邊站!”

  於是大家緊鑼密鼓地籌劃起來,五皇子聯係了京畿拱衛軍相幫,隻用了一天的功夫,就把商戶賑災獎勵措施的告示貼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又八百裏快馬送去各大州府。

  而五皇子等人一邊留在曆城繼續賑災,一邊籌劃一場“義商籌款大會”,地點就定在了受災嚴重的曆城舉行,讓前往商家親身目睹災區百姓之苦。

  商人們一直想找機會能巴結到官府,這是一個極好的跟官府打交道的機會。五皇子和韓世子都是他們平素很難攀附的人物,如今得了這個消息,雖不知其中有何內幕,卻也不想錯過這前所未有的機會,紛紛表示願意前來籌款大會。有的是家主親自前來,有的則是派了家裏得力的晚輩做代表。

  至於寫牌匾的官員,卻有些作難了。滿朝皆知王丞相要借此賑災的機會為難五皇子等人,前去為賑災商戶寫匾豈不是跟王丞相作對?王丞相雖然暫時失勢,可誰知道哪天就卷土重來了,再說還有二皇子和王皇後,幫五皇子不就是跟這兩位作對嗎?多數官員本著明哲保身的念頭,都不願意參與進來,找出各種理由婉拒了。有的實在找不到理由,甚至故意傷了手指,表示自己實在無力題字。

  消息傳到曆城,韓十一當即表示要說動這些官員,還得她親自出馬,並提出讓沈成雋同行。五皇子雖不明白她為何親點了沈成雋,卻同意了兩人即刻回京,並派新亭帶人沿途保護。

  到了京城,沈成雋才明白為何選了他。原來韓十一先去拜會的全是勳貴人家。韓家雖也是勳貴,卻常年在北境,在京中勳貴走動的不多,而沈家與這些勳貴或是世交,或是聯絡有親,都是多年來往的,有他在拜會起來自然容易的多。

  王丞相出自江南書香門第,在勳貴之中威望不高,多數勳貴是站五皇子的台子的。五皇子親自下的帖子,又是賑災籌款的善舉,幾位公侯到有一半願意親自前往賜匾。韓十一連忙表示無須親自前往,隻容得了匾額的商家上門來取就是。搞定了這些老公侯,就等同搞定了勳貴之家出來的官員們,他們的父祖們都表了態,他們自然也願意前往災區賜匾。好在曆城距離京城隻有百裏,快馬一日便能來往。

  韓十一從京城回到曆城時,五皇子正去災區巡查。這兩天災區已經建起了臨時避難的帳篷,隻是糧食不足,隻能再支撐十天。曆城兗縣縣令張福安一直跟著五皇子,鞍前馬後的幫忙賑災。他腆著滾圓的肚皮,走得滿頭大汗,見了誰都憨憨地笑。周學章為韓十一解釋,這個張福安是大商戶出身,全家幾代人就他一個當官的,一再表示他老父願意獻出全部存糧,隻求得韓世子為張家提一匾額。原來這張父一向敬仰韓家軍,但深知韓老將軍遠在北境,想要他老人家的匾額怕是癡心妄想,退而求其次想要韓世子給家裏寫個匾額,以求世代相傳。

  韓十一自是欣然應允,立即去尋筆墨紙硯,一邊說道:“不就是寫字嘛,隻要你肯捐糧食,我給你抄本書都行!”

  周學章聽她說到不像話,連忙輕咳提醒她。五皇子到是莞爾一笑,覺得韓十一無賴起來的樣子十分賞心悅目。

  韓十一也深覺五皇子笑起來暖意十足,比平時寒冰的模樣耐看多了,這麽想的便也這麽說了,“殿下笑起來真有絕世之姿,以後多笑笑,看誰還敢說您是冷麵皇子!”

  五皇子被誇得很愜意,隻是旁邊的寄野聽不下去了,“世子啊,絕世之姿是形容女人的吧?您老人家能不能換個詞兒?”

  韓世子大方地承認了,“哎呀?平日裏誇紅鸞閣的那些娘們兒誇習慣了,殿下恕罪恕罪!”

  五皇子自然不與她計較。幾人來至大帳內,韓十一又讓周學章磨墨,又讓寄野鋪紙張,把幾個人使喚了個遍,才像模像樣地站在條案前,提筆寫下了行雲流水的四個大字“積善之家”。

  張福安得了字,對韓十一千恩萬謝,小心翼翼地捧出去找人鐫刻匾額了。

  韓十一又一口氣寫了十幾張字。有“積善之家”“仁義傳家”“濟危救困”等各種祝語,甚至還有“文昌武盛”“子孫滿堂”。美其名曰往後有人來討字,就不用現寫了,到像真有很多人崇拜她一般。

  周學章和沈成雋對韓十一的過分自戀不敢恭維,到是五皇子很給麵子,也提筆寫了兩張字。自然沒人敢提五皇子也自戀的事。於是韓十一與五皇子相視一笑,兩人沒臉沒皮地在自戀這個問題上達成了默契。

  籌款大會這天,各地商家代表到了不少,局麵到是喜人。尤其蜀商到的極多,這跟李錦記從中影響有關。李家不僅帶頭捐糧,還是人和押送糧食的車隊同時到的,起到了極好的帶頭作用。

  然而江南大商戶卻一家未到。王丞相出自江南,江南商戶大多要看王家眼色,自是不敢與王丞相作對。江南是魚米之鄉,多巨商大賈,存糧極多,若是他們肯賑災自然解決很大問題,若是他們不肯,又聯合起來抬高糧價,那勢必增加賑災難度。

  韓世子正在手敲著桌子琢磨怎麽對付江南富商,就見銅錢小跑過來,“世子,那邊有人願意捐米萬擔,想求殿下的墨寶。他還想拜見殿下,說是八輩子也沒見過這樣的貴人……”

  韓十一不等銅錢說完,立即找到五皇子,拉著他走回來,邊喊銅錢:“哪個求齊王殿下墨寶啊?帶過來吧!殿下本尊在此!”五皇子被她拉著衣袖,跟在她後麵走來,不怒而威的氣勢很有震懾力,沿途官民立即為他們讓開路。新亭寄野緊跟其後,很怕人多混進刺客傷了他家殿下。

  那求墨寶的富商被帶來,趕緊跪地行禮,說是要拜見五皇子,此時卻又不敢抬頭看了。

  五皇子難得的露出笑容,春風般和煦的說:“要本王給你寫什麽字啊?”那富商仍是不敢言語。

  五皇子大筆一揮,寫下了“仁者必壽”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韓十一看了看五皇子的字,眉毛一挑,故意道:“好字!殿下仁義愛民,我等佩服!”圍觀的百姓被韓十一帶動起來,喝彩聲此起彼伏。

  在場的官員和富商見五皇子果真言出必行,當眾題字,都覺他身為皇子能為百姓做到如此地步,著實可敬。有些富商甚至臨時增加了捐糧的數額,也想要求五皇子墨寶傳家。

  韓十一走到人群外暫歇,一口水還沒喝到,就見銅錢又顛顛地跑來了。韓十一撩起袖子迎過去,邊問:“這回又是要誰題字?”

  銅錢卻左瞄右瞄,湊得極盡了才低聲說道:“那邊有個人自稱江南富商,要求五皇子殿下墨寶,可小的瞧著她像是王丞相家那個跋扈千金,隻是穿了男裝出來……”

  韓十一一聽說是王希媛來了,忽然計上心來,滿臉堆笑地就向著銅錢所指的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