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百姓生死關大計
作者:韓十一陳延易      更新:2020-08-24 11:34      字數:2688
  於是五皇子又恢複了平素的冷漠,轉身走到他慣常坐的紫檀條案前,低頭望著桌上四爪蟠龍的墨玉鎮紙,緩緩說道:“斬草必須除根,這是古來必然,不要因一時的所謂慈悲留下餘患。”

  古來為了大局,都會犧牲掉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人物,沒有人會記得他們,這是曆史的必然。五皇子為了保他要的江山,是不肯留王丞相的餘黨的,何況王仲鈺還是王相嫡子。然而想到王仲鈺必須會有的結局,韓十一頓時心下一片茫然,那個時常跟她鬥法又莫名對她好奇關心著,愛寫話本子又有點子斷袖,表麵風流實則連點子說得過去的情史都沒有的王仲鈺,一定會死嗎?

  五皇子自然看出了韓十一的不舍,雖然心內醋意翻湧,卻也明白韓十一雖出身將門卻還沒有養成一顆殺伐果斷之心,她的內心還是柔軟善意的。於是他隻是望著韓十一,並不去勸解她。

  便在此時,新亭疾步奔來,在門口便著急稟道:“稟殿下,黃河決口!皇上宣殿下即刻進宮,在京官員均已通知大殿外候旨!”

  韓十一與五皇子聽聞此言,也都麵顯震驚,頓時都把原本纏綿的感情都被家國大義衝散了。

  皇上麵色蒼白地坐在龍椅上,五皇子、二皇子、王丞相、顧直、錦鄉侯等百官分列兩廂。

  戶部侍郎在上奏:“曆城扈家灘大堤漫溢決口,下遊曆城、章丘、齊東、鄒平等四地受災。雖當地河官已及時修複了堤壩,但洪水過處,百姓衣食無著,還請皇上早做決斷,下令賑災!”

  一時如何抗災救災,群臣獻計獻策,便隨著爭論,轉眼便是幾個時辰過去,日頭已經西斜了。

  皇上疲憊地環視大殿上群臣,繼而望到了站在前排的兩個兒子,“延昊,延易,你們可有良策?”

  二皇子先上前一步,附和王丞相的說法,“兒臣以為,王丞相所言極是,當依照以往慣例,先按府縣發放賑災錢糧。”

  皇上又問五皇子“延易,你以為呢?”

  五皇子還是風吹不動的麵癱臉,“兒臣以為,當派官員到地方主持賑災。”

  皇上思量片刻,“上位者要能感受民生疾苦,朕就派你和延昊去賑災,你以為如何?”

  皇上哪裏是征詢兩人意見啊,這是直接下令,於是五皇子與二皇子便齊聲應了,“兒臣願前往災區,協助地方官員救助百姓!”

  五皇子當夜便帶著韓十一、沈成雋、周學章及新亭寄野等人趕赴曆城了解災情,臨出門時,林包子也背了大包袱趕上來,說是大災之後常有疫情,他也要跟去方妥。於是又帶上了林包子。此次水患受災最重的地區是曆城和章州。曆城地勢較低窪受災較重,章州地勢較高則受災較輕。二皇子自請賑災章州,把受災重的曆城留給了五皇子。

  五皇子一行人進了曆城,便見街道還有積水,房屋倒塌過半。街上百姓形容淒苦。曆城縣令早就守在城門口,急著匯報情況,“曆城房屋太半被大水衝毀,百姓受災嚴重。幸存者雖紮了竹筏子拚力救助被困鄉鄰,奈何人手有限,如今衣食無著,隻等賑災錢糧救命……”

  五皇子已調查過這曆城縣令還是個盡職盡責的,隻是苦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反而安慰了他。一時韓十一沈成雋周學章等人分工合作,一麵統計受災人數,一麵安排開設粥棚,一日兩次,定點施粥。林包子帶得大包袱裏全是治傷藥材,剛到便組織人搭起一個治療傷者的木棚子,著人將傷者抬至此處集中治療。

  五皇子則在距離河道不遠的品尚村紮了帳篷,方便指揮救助百姓。然而當天下午,戶部去領取物資的車隊回來了,車上卻是空的。原來是申領物資遇到了麻煩,戶部尚書於成祥以庫存不足,正在籌集為由,將五皇子派去的官員給搪塞了回來。於成祥是多年的王相派,自然是要聽命王丞相,要在這次關鍵的賑災中,拖垮五皇子。

  伸著脖子急等物資安置災民的眾人得了這個消息,立時怒急,林包子一聽說藥材沒運回來,一邊罵娘一邊回了治療棚。

  沈成雋長在公侯之家沈府,沒經曆過這樣的情況,更是急了,“戶部尚書於成祥好大的膽子!沒有救災物資,那百姓吃什麽住哪裏?一旦出了什麽亂子,他可擔當得起?”

  周學章卻憤憤道:“這些官員當官隻為權勢錢財,他們何嚐管百姓死活?沈兄不知這樣的官員各地多的是!”

  五皇子始終麵沉如水,一言不發,他也憤怒,但此時還不是憤怒的時,重要是如何度過這個難關。

  “據說二皇子他們已經領回了物資,章州已經開設粥棚施粥了。咱們這邊百姓官兵來了一日還沒搭設粥棚,便有人鬧事,幸好新亭早有防備,及時將鬧事的罪魁禍首暗地裏控製住了。”寄野回複道:“審訊得知,其中有幾個竟是收了錢故意來災區鬧事的……想來是那邊派來的人。”

  張書鵬聞言怒了,“這些參與黨爭的官員置黎民百姓安危於不顧,隻顧派係,隻顧黨爭!果然如殿下平日所言‘黨爭猛於虎啊’!”

  韓十一也在想對策,此時方說道:“也罷,還是我帶人去戶部領物資,再不給我就拆了戶部庫房,搶他娘的!”

  師爺陸瀧忙勸阻韓十一,“世子不可衝動,若是當真搶了戶部庫房,可是竊國的大罪,這筆賬還得算在我們殿下頭上,此乃關鍵時刻,可不出差錯!”

  韓十一自然也知道戶部的庫房那是國庫,敢搶戶部那得被扣個造反的帽子下來。

  “先命人把我府裏存的糧食和物資都拉來,先解決燃眉之急。”五皇子沉著冷靜,命令新亭。

  “快叫金子銀子,把咱家的糧食和衣物也都運來,一點也不要留了!爺也不過了!”韓十一也連忙跟著吩咐銅錢去辦。

  沈成雋在家裏還做不得主,卻也連忙寫信給沈老太君嚴明情況,懇請將府裏存糧物資運來資助災區。又命人大量采購藥材一並運來曆城。

  幾個府裏得了消息,都行動極快,第二天夜裏物資便已運到,暫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幾家府裏存的糧食畢竟有限,災民數量巨大,這些物資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在戶部掣肘的情況下要怎麽妥善安置災民還是個大難題。

  粥棚總算磕磕絆絆搭了起來。韓十一和周學章跟著官兵一起幫忙施粥,每日裏看著百姓粥碗裏稀薄的湯水發愁,直接第三天又要麵臨絕糧時,忽然扔下了盛粥的勺子,跑去了五皇子的帳篷。

  韓十一的辦法也簡單,他們每人府裏存糧都不多,隻因為官之家並沒存糧的習慣。而那些富商大賈卻不一樣,他們慣常會大量積存物資,他們的府庫加起來,比國庫還要殷實,隻要他們肯出資賑災,還求什麽戶部!?

  出身貧寒的周學章卻覺韓十一將門之後過於天真,“世子這不是異想天開嘛,古來商人好利,他們哪肯出資救災!”

  韓十一自顧自在桌前坐下,“好利我們便給他們利嘛!隻要他們肯出錢出糧食,我們就讓官府給他們頒發官員親筆題字的匾額!捐得少的讓縣令題字,捐得多的讓知府題字,捐再多,咱們找朝中大員題字,再捐的多,讓……”韓十一順手拍了拍一旁五皇子的肩膀,笑道,“那就請殿下給題字了!”

  這下徹底說服了眾人,陸瀧第一個讚許,“許之以利!商人重利,必然前仆後繼!世子妙計,世子妙計啊!殿下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