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作者:酒千觴      更新:2020-08-15 13:11      字數:2383
  事關重大, 刑部官員頂著百姓的嘩然詢問細節。

  魏語蓉看起來十分鎮定,隻有緊握的雙拳暴露了她的一點心緒,她一五一十將事情娓娓道來, 從被收養起一直說到脫離魏太師掌控之時。

  百姓們聽得呆了,竟無一人發出聲音打斷她。

  民間盛讚太師仁厚,善待養女時, 誰能想到這位外表光鮮的京城第一美人過得卻是這樣的生活呢?

  “民女之前所謂的失蹤, 其實是為了脫離魏太師的掌控, 從京城出逃。”

  聽到這裏,刑部官員詢問道:“你剛剛提到,魏太師對你的看管極為嚴密, 那你是如何逃出京城的呢?”

  魏語蓉握了握拳:“是長寧郡主,也就是如今的安國公主殿下,和秦國公聯手,一同助我逃離。”

  她這句話出口, 不止在場的官員和百姓們都訝然不已,連在後堂關注審訊的元康帝都有些驚訝地看了女兒一眼,他倒是不知魏語蓉之事還和自己的女兒有關。

  “看來你在京裏還挺忙的。”

  算算魏語蓉離京的時間, 那時寧映寒已經起了謀天下的心思。

  一邊在京裏部署籌劃大計, 一邊不忘對需要幫助之人伸出援手。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元康帝看著寧映寒,眼神柔軟下來, 他有個好女兒。

  他聽了一會兒審訊,突然又道:“你看人的眼光很好,秦宣不錯。”

  為了救魏語蓉一個與他毫不相幹的女子,不惜得罪魏太師。先前江西官場一事看出他沉穩,此時又看出了他的正直。

  對這個未來女婿, 元康帝越看越滿意。

  但畢竟是要拐走自己心愛女兒的家夥,元康帝打算繼續考察,並決心挑出他的缺點。

  “那些……官員的身份,你都記得嗎?”負責審訊的官員問得較為委婉。

  “大人是說占有過我身體的那些官員?我當然記得,”魏語蓉卻直白得很,“之前伏法的李輝李侍中便是其中一個。”

  百姓頓時又是一陣驚訝,但倒也不算意外。要說意外,李輝欺男霸女之事曝光出來時他們已經意外過一次了。

  隨著魏語蓉口中一個接一個名字念出來,負責審訊的官員神色越來越凝重,冷汗順著額頭滴落,這到底涉及多少權臣……

  寧映寒轉頭看了元康帝一眼:“現在,你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去查那些人了。”

  帝王笑了笑:“知我者,映寒也。”

  聽到想聽到的答案,帝王起身離去,他還有太多事要處理。

  寧映寒知道,魏語蓉之事必將得到一個公道。

  擒拿魏太師的功勞,讓魏語蓉在枕龍衛中升了職。她的前路一片光明,而那些欺辱過她的人,會慢慢在牢獄中腐朽。

  離開前,寧映寒在後堂看見孟和擁著剛剛從堂上下來的魏語蓉,似乎是在安慰她。

  想到那本《滿朝貴女都愛我》中,魏語蓉大仇未報,為了保全自己,隻能做了蘇俊之的侍妾的結局,寧映寒笑了笑,沒有去打擾兩人,而是悄聲離開了。

  她又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

  晉王妃、念暖、成瀾一行人終於抵京。

  晉王妃沒有第一時間搭理自己那位打下天下,正望著她等待誇獎的丈夫,而是抱住幾年未見的女兒落淚:“映寒,這些年,苦了你了。”

  “都過去了。”寧映寒回抱住母親,沒有試圖說自己並沒吃太多苦。那些話,父兄不信,母親更不會信。

  寧映寒想起了前幾日和雪色的閑聊。

  雪色問:“您知道嗎?當初燕老板對我說了你被那個靈魂占據身體的事,我馬術不佳,但仍然選擇了騎馬緊趕慢趕回京,我嫌馬車太慢,我怕到得太晚……我怕你想不開。”

  “您隻是覺得自己沒吃什麽苦,但從我的角度來看,哪樣不是苦呢?若換了別人,身體被其他靈魂占據三年,醒來時發現自己辛苦建立的一切都被毀了,我根本沒辦法想象他們會怎樣。”

  “我跟在您身邊這麽久,對您算是有些了解,但我仍然怕你想不開。因為這種事,根本不是常人能承受的。”

  “所以別再說您沒吃過苦了,公主,你不知道那段時間我在你身邊看著你的時候,有多心疼。”

  寧映寒自己是真的不覺得苦,她也沒想到,在雪色眼裏,她有這麽苦。

  寧映寒隻能沉默著給她一個擁抱,告訴她:“都過去了。”

  正如此時對母親所說。

  王妃聽了這句話,反而淚流得更厲害了。

  念暖和成瀾也抱著長姐哭泣,之前京城一別,兩人本以為是短暫分開,誰也沒想到是長姐是打算用自己的命,換他們兩人平安。

  被三個人圍著哭泣,寧映寒偷眼看向父皇,想暗示他為自己解圍,結果,一看過去,才發現父皇早已悄然紅了眼圈。

  晉王妃既到了,就要舉行封後大典。

  兩人少年夫妻,感情甚篤,又有當年共赴幽州的患難之情。這次封後大典,元康帝差點比自己登基的儀式還要重視。

  封後大典結束,王妃正式成了皇後,入主後宮。

  成瀾和念暖二人也各自封了王及公主的名號。

  讓元康帝較為欣慰的是,這兩個孩子絲毫不叛逆,並沒有向兄姐效仿,放著皇宮不住非要出宮建府。

  皇後沒想到的是,正式封後以後,她迎來的第一個客人,竟然是武平侯夫人張氏她的堂嫂。

  “皇後娘娘,武平侯夫人求見。”宮人畢恭畢敬地通報。

  皇後娘娘怔了怔,隻回了兩個字:“不見。”

  此人欺辱過她的女兒,居然還敢來見她?

  且說張氏,那日封後大典時,她跪在台下,口稱千歲時,心裏別提有多複雜。早知這位小姑子還有今日造化,當初又何必做的那麽絕呢?

  在張氏印象裏,這個小姑子性情一向比較和軟,比如當年,她隻是透露出想要那支東珠累絲鳳凰簪的意思,小姑子便二話不說把那支傳家寶讓給了她。

  所以,她才敢冒險一試,來向皇後求求情。

  但再性情和軟的人,也是有逆鱗的,張氏已經觸了皇後的逆鱗她的掌上明珠寧映寒。

  元康帝對寧映寒的重視,難免讓不少人動了歪心思,想來討好一下這位新晉的安國公主。

  某位自作聰明的官員甚至暗示她,那些得罪過您的人,隻要公主殿下一個點頭,下官保證讓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死在天牢。

  寧映寒笑了,也難怪古往今來,那麽多人想要權力。這生殺予奪、一個點頭間定人生死的大權,有幾個人能不心動?

  她拒絕了:“我隻想看到公正的審判。”

  她沒有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