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作者:酒千觴      更新:2020-08-15 13:11      字數:2652
  兩個月後。

  “又是戰報?”金鑾殿內, 帝王有氣無力地靠在椅背上,看見匆匆而來的小太監,皺眉問道。

  他的神色灰敗, 精神頹喪,神態舉止間與幾個月前的傲慢自負已大不相同。

  拿起戰報,他停頓了許久都未展開信紙, 反而把戰報扔在了禦案上。

  “陛下, 這戰報……”送信來的小太監戰戰兢兢。

  “有什麽好看的?”皇帝似乎連發怒都沒了力氣, “朕真是養了一群廢物,每次的戰報都是晉王攻下了這裏、打下了那裏,唯一一次大勝還是人家刻意做的圈套。”

  小太監低頭, 不敢再說話。

  皇帝嗤笑了一聲:“說吧,朕的好兄弟又打下了哪座城池啊?”

  “益州。”小太監如實回道。

  皇帝久久沒有言語。

  小太監大著膽子抬頭偷覷天顏,卻見皇帝怔怔地在發呆,半晌才開口:“你是不是也覺得朕大勢已去?”

  小太監撲通一聲跪下:“奴才不敢。”

  皇帝意興闌珊地擺擺手:“罷了, 戰報裏還說了什麽,一一講出來吧。”

  “戰報裏隻提了兩件事,除了益州失陷, 還有就是, ”小太監小心翼翼地偷偷抬眼看了下皇帝的臉色,“領兵的是一位女將,容貌極妍麗。”

  “女將?”皇帝聽到這個詞, 下意識輕嗤一聲,隨後才意識到,容貌極妍麗這幾個字代表了什麽,“寧映寒?”

  寧映寒?!提到這個名字,皇帝拍案而起, 似乎對寧映寒的仇恨比對晉王的還要大上一些。

  “前線的人不認識長寧郡主,信裏隻說,他們打聽了一下,有可能是她。”

  “一定是她,”皇帝咬牙切齒,“除了她,還能有誰呢?”

  皇帝所料不錯,此時正被他咬牙切齒地惦記著的寧映寒,正站在益州的知州府,一條接一條下達著安撫百姓的命令。

  晉王軍中軍規極嚴,不許攪擾百姓是重中之重的一條。

  底下站著一些軍中將領,紛紛稱是後領命而去,似乎對寧映寒發號施令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

  將領們一一退下後,一名年輕男子從裏間走出來,笑著說道:“當初他們一個個叫囂著不服女人號令,結果短短兩個月,你在他們麵前已經快要比我更有權威了。”

  “大哥別調侃我了。”

  這名年輕男人一身錦袍,看起來溫雅俊逸,笑起來讓人如沐春風,他正是寧映寒的兄長,晉王府的世子寧成淵。

  但別看他在人前一副翩翩濁世佳公子的模樣,兩個月前寧映寒與他會合時,抱著寧映寒哭了整整半個時辰不肯撒手的也是他。

  一邊哭得涕淚橫流,一邊說著:“都是大哥的錯,維護弟妹本是我的責任,卻讓你代我受過。”

  晉王也紅了眼眶,但到底不像他這般失態,念暖和成瀾都被留在了幽州,不在前線,沒人給世子大人墊底,讓他回過神後深覺丟臉,賄賂寧映寒以後不許提起此事。

  在告知寧映寒母親一切都好,隻是故意稱病後,世子掏出了他的賄賂:“我把你最喜歡的兵器帶來了,出發時我就一直在想,萬一你用得上呢。”

  寧映寒滿懷驚喜望過去,就見寧成淵手中拿著一把折扇,她嘴角一抽。

  這折扇她還有印象,是她十二三歲時,覺得武俠話本中那些用折扇當兵器的大俠實在帥氣瀟灑,便特意去鐵匠鋪訂做了一把內鑲玄鐵扇骨的折扇,美滋滋地帶在身邊充做武器。

  但過了兩年,隨著年紀的增長,寧映寒漸漸認識到,數九寒冬還手持折扇的,並不瀟灑帥氣,更不風流倜儻,而是看起來有些智商欠奉,便果斷地將這把折扇壓了箱底。

  此時再見這把折扇,寧映寒真是哭笑不得。

  “逗你的,”見她露出無奈的表情,世子才笑道,“這才是我給你帶的武器。”

  “魚龍舞……”寧映寒伸手接過那柄長劍,這才是她最趁手的兵器,晉王特意請鑄劍大師為她打造的,跟了她幾年,在她決定赴京時,被她留在了幽州。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寶劍的名字是寧映寒親自起的,形容寶劍出鞘時,光芒耀眼,如魚龍亂舞。

  當時世子欲言又止,猶豫著要不要提議父王再給妹妹多加一門詩詞鑒賞課,但最終選擇了閉嘴。

  不管怎樣,“魚龍舞”不失為一個動聽的名字。

  寧映寒有些驚喜地撫摸長劍,輕輕拔劍,錚的一聲,利刃出鞘,透著寒光,刃如秋霜。

  “好久不見了,我的老朋友。”

  世子見她開心,也微微笑了起來,寧映寒卻又叫住他:“折扇也給我吧。”

  現在是夏天,偶爾還是可以用來耍耍帥的。

  世子看出了她的心思,抽搐著嘴角把折扇遞給了自己的妹妹。

  寧映寒在軍中的日子,一開始其實並不順利。

  眾將士佩服她孤身留京的勇氣,但並不認同她留在軍中,都建議晉王把她送去安全的後方,送回幽州和王妃、二小姐二少爺等人一起。

  晉王詢問了她的意思,知道女兒想留在軍中,便尊重了她的意見。

  他親自與幾位將領溝通過,但他們對寧映寒仍是恭敬有餘,服從不足。

  大啟朝從未有女子上戰場的先例,何況寧映寒出身金玉錦繡堆,看著便是個愛享受的嬌滴滴的大小姐,就算有膽色,也未必受得了軍旅之苦。

  因為她孤身留京之事,眾將高看她一眼,但不代表他們就願意聽她發號施令她懂什麽派兵遣將呢?

  寧映寒一開始也不敢輕易指揮,畢竟她會的那些東西都是紙上學來,就這樣上場指揮,豈不是不把將士們的命當回事。

  是晉王讓她每次在眾將商議排兵布陣時,在一邊旁聽。寧映寒就這樣慢慢地把自己學過的那些理論和他們所議論的東西結合起來,終於在一次眾將爭執不休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眾將驚訝地發現她的提議可行,晉王當場拍板就按她說的來。

  在眾將士的商議中,寧映寒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在一次接一次和將領們因為某些決策吵得麵紅耳赤後,那些將領居然就這樣慢慢接受了她。

  當然,麵紅耳赤指的是那些將領,寧映寒吵架時也是一派優雅,讓那些一吵起來就吹胡子瞪眼的將軍們莫名更氣了。

  後來一次,寧映寒在戰場上,眼疾手快救了一個馬匹被敵軍射倒,人也差點喪生於馬蹄之下的將領後。這些人徹底不再反對她。

  攻打益州是寧映寒第一次領兵,晉王在軍帳中說出這個決策時,將領們雖然不再反對寧映寒待在軍中,但對於讓她領兵也是異常擔憂,一個個請晉王三思。

  晉王卻隻看著自己的女兒:“這個任務你敢接嗎?”

  寧映寒行了一個標準的軍中禮節:“定不辱使命。”

  眾將士:……一個敢問,一個敢答。

  寧映寒最終漂亮地完成了這次益州之戰,連戰後安撫民眾都做得井井有條,也不知她是否已在腦中排練過千次萬次。

  這下,軍中將士徹底心服口服了,甚至私下有和晉王相熟的老將軍好奇地去向他打聽:“你這閨女咋養出來的?”

  晉王誠懇地告訴對方,這是遺傳的好。

  老將軍翻了個白眼走開了。

  晉王摸了摸鼻子,感覺自己受到了鄙視。想了想,又笑了起來,女兒這麽優秀,讓他怎麽能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