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 108 章
作者:蓬萊客      更新:2020-08-14 08:47      字數:6620
  李穆到後沒片刻,新安王便也被高嶠請至,一道議事。

  高嶠再不複那夜飲酒半醉乘興迫著李穆看他在牆上用劍寫字的放逸模樣。臉色灰暗,目光沉鬱,眉間鐫著幾道深刻的川字紋,神色裏,帶著深深的憂慮。

  李穆讀著諸多戰報之時,蕭道承道:“陛下曾不止一次在孤麵前袒露心聲,道有幸能得高相公這般匡時濟世的輔宰,他意欲效仿先賢,揆文奮武,以糾我大虞南渡以來王業偏安,暗弱無力之狀,原本對此次北伐,寄予厚望,不想竟落得如此一個結局!我來之前,陛下目猶含淚,叫孤代他向高相公轉話,陛下皇後,知高相公為了此事,殫精竭慮,不得安寧,陛下皇後,隻恨愛莫能助,望相公勿憂思過甚,一切以身體為重。”

  高嶠起身,朝著皇宮所在的北向虛了一禮:“事皆我本分。但願還能收拾殘局,則為大虞之幸,朝廷之幸。”

  蕭道承麵露憤慨:“高相公所言極是!正是多有許泌這等利欲熏心之徒,身居高位,巧偽趨利,才屢屢殃及朝廷,陛下亦是有心無力。當年先是相公多受掣肘,功敗垂成,北伐失利,如今又重蹈覆轍,萬民同悲!長久以往,孤怕國不將國,我南朝危如累卵!”

  高嶠眉頭緊皺,看向已經放下戰報,卻始終一語不發李穆,道:“你本已離京,我卻又將你召回,實在是情勢緊急,事關我南朝數萬子弟的性命,你路上辛苦了。”

  李穆恭敬地道:“嶽父言重。但凡有用的上的地方,我必傾盡全力。”

  蕭道承飛快地看了他一眼。

  高嶠目露欣慰之色,頷首:“方前日的送來的信報,你也看了。若估計無誤,城中糧草,應還能支撐大半個月。我召你回來,便是商議對策,看如何才能救這數萬大虞將士。”

  “你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李穆沉吟了片刻。

  “嶽父,郾城深入豫州腹地,又被北夏大軍重重包圍,猶如汪洋孤舟,想要直接營救,難如登天。除非嶽父能再舉數十萬大軍,決戰北夏,殺出一條營救之道。但以更多的將士性命去換那城中數萬性命,不可取。”

  “救人不如自救。城中尚有數萬人馬,可以一戰。我等如今能做的,便是將北夏大軍調走,減少圍城兵力,給出戰機,叫城中人馬自己突圍,拚殺而出,我等再去接應,如此才是可行之策。”

  高嶠不斷地點頭:“你所言極是。我亦作如此想。這幾日我一直在思量對策。有一法,或許可以一議。”

  “我計劃兩路出發,共同營救。”

  “廣陵軍日前敗青州兵,殺其將,雖未得以全殲,但青州兵氣勢大減,有龜縮之態,廣陵軍可主動出擊,戰徐州青州,此為東路。”

  他看向李穆:“另外一路,便要用你。我知你剛取長安不久,隴西尚在胡人手中,局麵不穩,也算是強人所難。你可否想辦法調出部分兵力,從西路出擊潼關,佯取虎牢城?這兩地若危,洛陽則危,北夏必調遣兵馬,全力護關……”

  蕭道承一直凝神傾聽,聽到這裏,插話:“高相公,可否聽孤一言?”

  高嶠停下。

  蕭道承道:“高相公方才也已說了,隴西大部如今都還在胡人手中,胡人對長安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卷土重來。李將軍替我大虞奪回長安,舉國振奮,長安猶如民眾心中之明燈,絕不可再失。倘若為救陸氏公子和那些人馬,將長安置於險境,我不讚成!以我之見,還是另想辦法為好。李將軍當前首要之事,乃是保證長安無虞,而非涉險營救。”

  高嶠頓了一頓,看向李穆。

  “敬臣,新安王所言,也有道理。我確實也有這層顧慮。故方才也說了,隻是商討對策。你若有任何不便,隻管講來。我雖救人心切,但孰輕孰重,我自有分寸。”

  麵前四道目光,齊齊投向李穆。

  李穆道:“嶽父放心。長安既已入手,我便絕不會再叫它易主。此法可行。”

  高嶠鬆了口氣:“有你這句話,我便放心了。”

  蕭道承略略垂眸,隨即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笑道:“也是我多慮。敬臣身為長安刺史,既然都如此發話了,我還有何顧慮?東西兩路人馬,一齊對北夏發動進攻,看他們還如何咬著郾城不動!坐等好消息就是了!”

  李穆一笑,又看向高嶠:“嶽父,還有另一路人馬,或許可以一試。”

  高嶠麵露茫然:“我大虞如今還有何人可用?”

  蕭道承也是不解,盯著李穆。

  “許泌軍府能有今日穩固之地位,從前屢次打退進犯的北兵,捍守荊州,楊宣是為首功。他若願協同嶽父一道用兵,三管齊下,則把握更大。”

  高嶠微微皺眉,歎息了一聲:“他雖有良將之材,奈何聽命許泌。許泌怎可能叫他出兵協同營救?”

  “我從前在他帳下聽用,對他多有了解。此次退兵南陽,又隱瞞消息,必定非他所願。許泌軍府之人,也並非全都聽命於許泌,亦有不少忠心追隨於他的將士。我願去見他一麵,試上一試。為求穩妥,想請嶽父手書一封,我一同帶去。”

  高嶠立刻道:“好!我即刻寫信,你替我轉交。”

  他略一沉吟,又道:“你再替我轉話,他若因此而不容於許泌,叫他盡管放心投奔於我,我求之不得。隻要他肯來,我必高位以待,絕不食言!”

  李穆笑道:“如此最好,那我先替楊將軍謝過高相公了。”

  高嶠臉上終於也露出了這些時日以來的第一絲笑意,抬手揉了揉額,望著李穆,說道:“敬臣,辛苦你了。此次若能營救成功,你居功至偉。”

  李穆道:“盡我幾分綿薄之力罷了,不敢居功。”

  高嶠便看向蕭道承:“我知陛下對此事極為關心。軍機緊急,今夜我還需安排諸多事務,不便入宮。事既定了,勞煩新安王回去,再代我向陛下稟奏。”

  蕭道承笑容滿麵。

  “好,好!我這就入宮去,好叫陛下安心。我大虞有你如此一對翁婿,實在是陛下之福,萬民之福!我坐等喜訊便可。”說完起身,告辭離去。

  高嶠要送,蕭道承再三推辭。高嶠記掛今夜還亟待自己處置的諸多繁雜事務,也不堅持,隻送到書房門口,叫李穆代自己送他出去。

  蕭道承未再推脫,被李穆送出來,沿途和他親切敘話,行到大門之外,臨上車前,回頭看了眼隨候在高家大門口的高七等一眾仆從,暗暗牽了牽李穆衣袖,示意他隨自己來。

  走到稍遠一個暗處角落,收了方才麵上的笑容,神色肅然,低聲道:“李刺史,有一事,方才當著高相公的麵,我不敢講。我是將你視為兄弟,自己人,才和你說這一番心裏話的。”

  “你當還記得,前些時日陸光將你告到禦史台一事吧?事後,我越想越覺不對,看那家奴言行,疑心陸家另有隱情,便暗暗著人,潛入陸府去打聽,恰遇陸光打死家奴,這才叫我得知了那晚上的實情。去年三月,正是陸柬之遠在交州,久病不愈,身處困頓之際,夫人不過隻是出於少年時的人情,又應人所托,才作一琴譜,以資鼓勵,卻被陸家二子拿來惡意誣陷,意圖擴散。倘若那晚上不是你機敏察覺,事情如今還不知如何收場。”

  “我得知後,替你出了一身冷汗。實不相瞞,遇今夜這種事,更是為你不值。從你當初重陽比試力壓陸柬之開始,陸家人便對你刻骨仇恨,此次惡毒至此地步,駭人聽聞。如今陸家出事,高相公出力營救,乃是同為世家,出於高陸兩族交往的考慮。那陸柬之更是得他賞識。在你重陽獲勝之前,陸家大郎早被他視為女婿,便是當日考題,我至今也是記憶猶新,無不偏袒於陸大郎。這回他身陷圍城,高相公怎不著急?”

  “但是李刺史,你卻不同。”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連先賢都曾有言,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方才當著高相公的麵,我也是直言不諱。隴西局勢不明,你若真的分兵營救,無異於在拿長安涉險,更如同拿你自己以身犯險!你可曾想過,長安有失,不過隻失一地罷了,但你李穆一世英名,往後何去何從?更不必說,萬一營救不成,長安又失,朝廷裏的那些人,不敢說高相公半句不好,卻隻會將矛頭對準於出身寒門的將軍你的身上!”

  他看著李穆,神色誠摯。

  “李刺史,你出身寒門,不似世家子弟,有家族可憑。高相公待你,自然是親厚的。但非我離間,他既為世家領袖,遇事考慮之時,更多隻為世家之利,而非為你著想。譬如此次營救,便是如此。而今朝廷紛雜,時局詭譎,人心莫測,陛下和皇後,對李將軍卻是真心激賞。孤王更是如此。”

  “方才不便問。這裏,我再問李將軍一句。此次,你若照了高相公的吩咐,全力營救陸氏人馬,你之所圖,又是為何?”

  李穆沉默了片刻,說:“不知新安王是否留意,方才高相公談及營救,言辭之中,並無半句陸氏之名,而是南朝子弟,大虞將士。”

  蕭道承一怔。

  李穆望著他,神色似笑非笑。

  “人固有私心,我亦是如此,深惡陸家。但衝著高相公的心願,不叫那些冠以陸氏之名的數萬南朝子弟因內鬥而白白喪命於胡人鐵蹄之下,縱然不才,也隻能勉力一試。”

  “新安王方才所言,不無道理,好意,我心領了。”

  蕭道承麵上笑容一僵,隨即很快改為慷慨:“胸中正,則眸子瞭!極是!誰人沒有父母,誰人沒有妻子!此番營救,無關世家,無關喜惡,乃為救那數萬大虞男兒,南朝子弟!方才是我關心你過甚,出於慎重,這才多說了幾句罷了,絕無惡意。陛下和皇後,知曉李刺史有如此胸襟,必定愈發欣慰!”

  李穆笑了一笑,抱拳:“新安王謬讚,李某不敢當。”

  蕭道承打著哈哈,又說了幾句場麵話,方笑著,從那暗處出來,和李穆再三辭別,終於登車,轔轔而去。

  牛車出去,直行了一段路,即將拐過街角之時,他轉頭,回望了一眼身後那扇已是關閉的大門,臉上笑容,方漸漸消失。

  他回過臉,命車夫徑直去往皇宮,從一偏門匆匆入內,著人通報,道有緊急事項,求見皇帝。

  他被引入那間深殿,高雍容深夜未眠,坐在那裏等著,問他:“伯父將你叫去,怎麽說?”

  蕭道承將經過述了一遍。

  “先前還是輕看了他,以為不過一介武夫。今夜看來,此人實在深不可測,非皇後長久可用之人。我就不信,他甘心聽憑高嶠驅策,真是抱著什麽救回大虞將士、南朝子弟之心!”

  高雍容冷笑:“他若真是若你所想的一介武夫,當初怎麽可能娶到我的阿妹?”

  “如己他已有了兵馬,手握長安,數功加身,坊間田頭,提及他的名字,無人不知。但他出身寒門,此為他最大命門。他在士族中間,仍因出身,被人詬病。他不過想要借此機會,再博取更多名望罷了。拯救陸氏於水火,這可是一個在士族中立威的絕好機會,比他奪取十個長安還能打那些士族的臉。你說,這麽好的機會,他能輕易放過?”

  蕭道承一手握拳,猛地拍擊了一下另手掌心,恍然:“被你提醒,果是如此!他救了陸氏,日後那些士族,誰還能在他麵前抬頭?沽名釣譽也就罷了,他的居心,更是深沉叵測。”

  他忽地想了起來,皺眉;“這是個徹底剪除陸氏的大好機會,不可壞了大事。李穆意欲遊說楊宣共同出兵,要不我想個法子,看如何旁敲側擊提醒許泌,叫他及早防範。免得萬一真被他們謀劃成事……”

  高雍容峨眉微蹙,出神了片刻,搖了搖頭:“不必了。”

  蕭道承不解地望向她。

  高雍容道:“人豈無利己之心?楊宣之於許泌,猶如左膀右臂。他未必就肯自絕於許泌。以他如今地位,改投高嶠,即便高嶠厚待於他,他必也會顧慮遭受高氏其餘人的排擠。再說倘若萬一,他真被李穆遊說動了,答應出兵,無異於和許泌公然決裂……”

  蕭道承眼睛一亮。

  “是極!倘若楊宣真被李穆離間而去,許泌失去得力大將,如同斷臂!莫說陸家那幾萬被圍在城中之人最後一定就能突圍。即便真被救了回來,尚保有那幾分兵力,在朝廷也已是顏麵盡喪,再不可能恢複從前地位。”

  “此局,隻要李穆遊說成功,無論結果如何,於許陸兩家,都是兩敗俱傷!而於陛下和皇後,則如拔去兩根長久以來的肉中之刺!”

  他越說越是興奮,雙目閃閃發亮。

  高雍容笑:“你還要去提醒許泌這隻老狐狸嗎?”

  蕭道承見她斜斜瞥向自己,燈火映照,眸尾帶媚,心領神會,朝她靠了些過去,悄悄捏住她手,低聲道:“孤一舉一動,自然皆是聽殿下號令,唯命是從……”

  ……

  高嶠親筆寫好給楊宣的書信,和李穆細議營救計劃,又連夜喚來屬官,擬各細則預案,待事初定,已是深夜。

  因事緊急,李穆擬明早便動身去見楊宣,而後趕往長安。事情議完,高嶠親自送他出了書房,再三叮囑小心。

  李穆一一答應。

  高嶠目送他離去的背影,忽道:“敬臣,你記住,此番用兵,以分散北夏圍兵為第一要務,不是要你拿性命救人。若局勢不利,你隨機應變,自己主張。營救不成,也是天意,一切,以自身無虞為上。”

  李穆停住腳步,慢慢轉身,恭敬地道:“我知曉。”

  高嶠點了點頭:“快些回房歇息吧,明早便上路了。阿彌暫時留在家中,你放心,我會照看好她。”

  李穆向他謝以一禮,隨即快步離去。

  ……

  陸脩容的背影在夜色裏漸漸遠去,徹底消失在了院落甬道盡頭的那扇門後。

  “小娘子,她走遠了。進屋吧!”

  侍女見她依然立於門畔,久久不動,出聲提醒。

  洛神慢慢地轉身,回到了屋裏。

  她知道陸脩容以後,應該再也不會開口向她提類似於這樣的請求了。

  對此,她應該感到釋然的。

  曾經最好的閨中密友,好到共用一塊手帕,共睡一隻枕頭,無話不說,沒有秘密,也終於敵不過冥冥裏那隻看不到的手,兩人各自轉向,漸行漸遠,再也沒有回去的可能了。

  洛神知道,就在今夜,她徹底失去了她曾一直試圖抓住的舊日老友。

  陸脩容日後,再也不會來尋她了。

  她的身上,一些曾經屬於少女時代的雪泥鴻爪,如指間握不住的一把流沙,不可避免,終將慢慢離她遠去。

  幸而,這條新的道路之上,和她一道同行的,有那個名叫李穆的男子。

  洛神長長地籲了口氣,驅去胸臆間的愁悶,打起精神,等著李穆回來。

  她知道此刻,書房裏父親正在和他商議的,事關重大,便一直坐在外間等他。

  子夜,依舊不見他回。洛神心浮氣躁,手中書卷如同擺設,半晌沒有翻過去一頁。索性放下書,打開門,正想再去父親書房外頭瞧瞧,抬眼看到院落對出去的甬道之上,一道高大身影,沐月而歸。

  李穆回來了。

  他的神色,看起來和平日差不多。眉宇間,既無喜,也無忤,很是平靜。

  洛神的心裏,急迫想要知道他和父親今夜商議得如何,他心裏又是如何做想的。

  倘若在從前,她必定早已開口問他了。但今夜,反而不敢有所表露,更沒有開口詢問。

  如同一個尋常的等待他歸來的夜晚,她笑著迎他進來,幫他脫衣,沐浴,被他從浴房裏抱了出來,放在床上。

  他伸手解她羅衫。她一雙玉臂抱住他的脖頸,溫柔迎合。忽然聽他在自己耳畔問:“阿彌,你怎不問我今夜和嶽父都說了什麽?”

  洛神睜開眼睛,對上了他投向自己的兩道目光。

  他的目光之中,似乎帶著幾分審視。

  她遲疑之際,李穆忽然展眉,將她抱到了自己的胸膛上,輕輕捏了捏她俏麗的鼻頭。

  “你想知道什麽,盡管問我好了。你郎君雖然雞腸小肚,但再也不敢多想了。你問吧。我若實在忍不住又多想,你再多懲罰我幾遍,我便會記住了……”

  他望著她,笑吟吟道。

  那晚上她用自己的一條綢帶將他雙手手腕綁在床頭,又蒙住眼睛,好生捉弄了他一番,弄得最後他經受不住,掙斷了綢帶,這才得以解脫。

  聽他拿那晚上的事來逗自己,臉不禁紅了,趕緊伸手捂住他嘴。兩人低聲笑鬧了片刻,不待她開口,李穆自己先將那最後決議說了出來。

  洛神小心地問:“可是我阿耶強行要你出手相助?”

  “你覺著,倘若我不點頭,你阿耶強迫,我能答應嗎?”

  洛神搖頭。

  李穆摸了摸她的腦袋,笑了。

  “這就是了。阿彌,不瞞你說,從前嶽父的某些見地和舉動,我不敢苟同,如今依然如此。但我漸漸倒有些佩服起他了。人活於世,汙泥濁水,尤其到了他那個高位,仍能保有他的堅持,在我看來,很是難得。”

  李穆並沒有告訴她,他到底為什麽決定盡力去救陸柬之和那幾萬與他一道被困城中的將士。

  除了洛神不用想也知道的阿耶所認的那些光明的理由,或許,李穆也還有他自己不足以為外人道的別的想法。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

  他肯答應配合自己的父親,這就已經足夠了。

  嬌小的身子,整個地跪坐在他堅實有力的腿腹之上,長發垂落,遮掩住了柔嫩可愛的胸脯,一掐細腰,修長雙腿緊緊地閉攏,彎出了幾道迷人的曲線。

  “郎君,你要保重。記得早些歸來接我。”

  洛神凝視著仰於自己身下的郎君,朝他慢慢地貼了過去,美麗的一雙眼眸裏,滿是要和他再次離別的依依不舍。

  第二天的清早,李穆最後一次抱了抱送自己出門的洛神,帶著樊成和一隊護衛,縱馬穿過這熹微晨光裏的靜悄悄的皇城,再一次地向著那似是明晰卻又未知的遠方,疾馳而去。

  就在這一刻,他又怎會想到,這一去,他和自己的小妻子,竟會分離如此之久。而再次歸來之際,他已是大司馬之身。

  這個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