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開會(下)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10      字數:3890
  周逸龍微微一笑,在眾人期盼中,先端起桌上的茶杯押了一口,賣足了關子後,才一字一句的認真說道:

  “解決爛泥地問題的法寶,就是——寬履帶!”

  “寬履帶?”

  “寬履帶?”

  …………

  與會將領全是蘇軍精英,個個都是軍中行家,卻從未聽說過“寬履帶”概念,全都皺起眉頭,認真思索起來。

  隻有朱可夫和科涅夫的目光中隱隱透出興奮神情,似乎已經快要觸摸到真相的大門。

  最後,還是騎兵少將尼基金,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怎麽講?”

  周逸龍從容不迫的,打開事先準備好的另一份資料,對照著上麵的圖示詳細解釋道:

  “簡單的講,就是使用更寬的坦克履帶。履帶越寬,坦克對地產生的壓強就越小,通過泥地能力就會越強,這種新技術,我已經跟哈爾科夫兵工廠的同誌們確認過,會在新式戰車T—34上大量采用!”

  “T—34?”

  “新式坦克?”

  將領們發出驚疑聲,顯然還沒聽說過這種新武器。

  周逸龍說得沒錯,T—34坦克有許多革命性的開創技術,被譽為近代主戰坦克先驅,其中一項技術,就是寬履帶的使用,這使得蘇軍坦克通過能力比德軍強上許多。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通行能力,它可以衍生出更為廣闊的戰術可能。

  尼基金萬萬沒想到,一個困擾坦克多年的問題,竟然被周逸龍如此輕易的解決掉,而解決辦法,僅僅隻是加寬了坦克的履帶,就這麽簡單!

  尼基金少將呆立片刻,臉上的刀疤抽搐了幾下,不甘心的問道:

  “就算爛泥地可以通過,那森林地帶呢?履帶加的再寬也沒辦法吧?”

  “哈哈哈!”周逸龍仰天大笑幾聲,覺得這位騎兵少將簡直太可愛了,於是接著說道:

  “森林地帶也沒問題,這正是我要繼續往下說的。

  在新組建的裝甲兵團中,我們不能按照以往的思路,隻是大量配屬坦克,還需要組建專業龐大的後勤保障部隊。

  這些後勤保障部隊,除去運輸油料和彈藥的基本任務外,還要配屬專業大型的工兵設備,比如架橋車輛,伐木車輛,牽引車輛和故障維修車等。

  坦克是專業性很強的高科技兵種,隻有擁有同樣專業的保障部隊,才能發揮出最大戰力。

  相信我,有了這些以後,森林根本不在話下。如果再搭配寬履帶和自救木,我敢保證,就算是部分沼澤地,我們的中型坦克也照樣可以通過!”

  “連沼澤地也可以通行???”

  這一次,別說其他將領,就連斯大林同誌都動容了。

  在沼澤地通行是個什麽概念?

  這意味著,蘇軍強大的突擊兵團,可以突然出現在敵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從而改變戰役的整個進程。

  曆史就是如此,二戰中無論德軍還是蘇軍裝甲部隊,都曾在後勤單位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的通行過一些沼澤地。

  而說到後勤,在所有二戰參戰國中,做得最出色的當屬美國,這也是周逸龍打算參照的重要模板。

  在一個美軍師中,戰鬥兵和後勤兵的比例,通常是1:1,這是什麽概念,即一支一萬人的部隊裏,戰鬥兵隻有5000人,而後勤兵同樣5000。

  所以,一個美國師在傷亡三分之一的人員後,通常就被判斷失去戰鬥力了。

  而蘇軍相反,蘇軍戰鬥兵和後勤兵的比例,通常是9:1,即9000戰鬥兵,才配屬1000人的後勤部隊。

  所以,一個蘇軍師往往在損失50%的人員後,還能夠繼續堅持戰鬥。除去兩國士兵戰鬥意誌上的差距,後勤所占編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想要學習美國的強大後勤,必須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跟上,這一點,即便是蘇聯也無法完全做到。

  但周逸龍想來,就算無法在步兵中大力推廣後勤體係,至少也要保證裝甲兵的建設,讓其後勤保障人員提高到30%以上,坦克缺後勤,問題實在太嚴重。

  周逸龍提及的這些信息實在太超前,太勁爆,眾人思索片刻後,立刻引發了激烈討論。

  以朱可夫、巴甫洛夫和科涅夫為主的新銳派將領,開始全力支持周逸龍的方案,認為這就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

  而以布瓊尼為主的騎兵軍官和傳統派軍官,則提出激烈反對,認為這些方案過於理想化,是想當然,根本行不通。

  本來還有序發言的高層會議,立刻變成了七嘴八舌的激烈辯論,隨著爭論的持續熱化,這些五大三粗的將軍們,發言已經開始帶上了一絲火藥味。

  看著吵成一片的將軍們,斯大林默默拿起煙鬥,含在嘴中卻沒有點燃,作為國家最高領袖,他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和經濟方麵,對於軍事,他了解就要少些。

  如果與會將領意見統一,還能幫他做出準確判斷,但現在意見分成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這讓斯大林也覺得事情有點難辦。

  眼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斯大林重重敲了下桌子,與會眾人迅速安靜下來,隻見領袖一字一句的斟酌說道:

  “同誌們的意見,我認真聽取了。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裝甲突擊集團的好處雖多,但都停留在理論階段,無法切實證明,關於這一點,支持裝甲軍的同誌們有什麽具體意見?

  ”

  斯大林話音剛落,朱可夫那雷厲風行的聲音就立刻響起:

  “眼見為實!我提議,舉行一次大型軍事演習,用來論證騎兵突擊集群和裝甲突擊集群的優劣性!”

  這句話一出,巴甫洛夫和科涅夫全都雙眼發亮,這個辦法好啊,順手就把機械化軍給搞起來了。

  誰知,布瓊尼卻皺眉思索了一會兒,堅決反對道:

  “沒有必要,西班牙戰爭和諾門罕戰爭的經驗就可以證明,更何況,我們已經解散過一次機械化軍,這樣過於勞民傷財。”

  見到布瓊尼堅決反對,斯大林沉默了,朱可夫雖然出色,但此時的名望還遠遠無法跟老輩戰神相比,如果繼續僵持下去,多半不會有什麽結果。

  但在斯大林心中,周逸龍展現出了組建機械化軍的各種強大好處,更是對麵臨的困難,都有深思熟慮的解決方案。

  按照斯大林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這種有備而來的人,通常不會無的放矢。

  領袖,已經有些心動了。

  再說,這個表現突出的年輕人,更是剛剛為國家弄來了一大筆沙皇寶藏。

  有了這筆錢,斯大林完全有底氣,去嚐試一下。

  想到這裏,斯大林揮手示意道:

  “會議暫停十分鍾,稍事休息後繼續!”

  說完,領袖起身,走了出去。

  巴甫洛夫正和朱可夫麵麵相覷,不一會兒,就有秘書過來招呼兩人,讓周逸龍意外的是,連他也被一起叫上了。

  大家沒記錯的話,這可是斯大林的隨行秘書!

  三人被引領著,穿過一條走廊,沒幾步即來到了一個單獨的辦公室。

  斯大林早已點燃煙鬥,雙手握在胸前,姿態平和的坐在椅子上,顯然已經下定了某種決心。

  朱可夫性格比較急,進門就開口力爭道:

  “同誌!機械化軍是大勢所趨,我們完全可以先組建一支部隊,嚐試下效果!”

  斯大林微微一笑,說道:

  “我單獨找你們來,不正是為了這件事情?”

  巴甫洛夫一愣,隨即心喜道:

  “您同意了?這太好了!”

  “不!我沒有完全同意!”斯大林深吸一口煙鬥,呼出濃烈的煙草,饒有興趣的說道。

  這句模棱兩可的話,讓巴甫洛夫瞬間呆愣住,完全搞不清情況了,朱可夫也皺起眉頭,露出一副所有所思的樣子。

  至於職位最低的周逸龍,幹脆緊閉雙唇,沒有輕易發言。

  斯大林不再賣關子,開門見山的說道:

  “你們的意見很好,很有開創性,看得出,你們花費了很多心血。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軍隊中還有很多提出反對意見的同誌,包括

  布瓊尼元帥在內,這些都是為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同誌,他們同樣是在為軍隊、為國家著想。

  所以,他們的意見,我們也要重視、要考慮!”

  這句話,三個人瞬間都聽懂了,原來是擔心大家因為意見不同,紛爭太過激烈,從而破壞了軍隊的團結。

  但如果不爭論的話,又要如何堅持自己的觀點呢?

  就在這時,斯大林體現出了一個高超政治家的手腕,他興致高昂的,微笑著說道:

  “我們可以這麽解決。在陸軍中新建機械化軍,勢必會削弱騎兵部隊的實力,這是布瓊尼元帥和許多騎兵軍官們,不願看到的。

  但我們為什麽不換一種思路?

  米哈依爾同誌,說說你的看法!”

  聽到領袖直接點名自己,周逸龍心中一震,一個大膽的注意,在心中油然而生,他脫口猜想道:

  “您是說,在內衛軍中,組建一支新的機械化軍試點?”

  斯大林讚許的點了點頭,一句話,讓朱可夫和巴甫洛夫茅塞頓開。

  這主意簡直太妙了,內衛軍不歸陸軍管轄,而是直屬內務部,就算布瓊尼元帥不讚同,也說不出什麽話來。

  等部隊組建完畢,再來一場大演習,誰的理論正確,不就一目了然嗎?

  朱可夫和巴甫洛夫的情緒,頓時高漲起來,隻有周逸龍有了不妙的預感,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即將站在這場軍中大爭論的,風暴中心。

  按照曆史發展,不應該是朱可夫主張,而自己從旁協助嗎?

  怎麽變成這樣?

  周逸龍不自覺的看向身邊的朱可夫,而朱可夫卻似乎想到了一個重要問題,當即開口,向領袖詢問道:

  “內務部畢竟不是野戰單位,所屬軍隊,編製最高也隻到師。如果要組建裝甲大兵團試點,級別最少也要有軍級規模,這個常規如何打破?”

  斯大林略微停頓了下,顯然也沒預料到這個問題,要是處理不好,可能會改變內務部的工作範圍。

  他斟酌了一會兒,反問道:

  “之前,米哈依爾同誌率領部隊,在遠東作戰時,用的什麽番號?”

  朱可夫立刻回答道:

  “米哈依爾戰鬥群!”

  巴甫洛夫當即拍手稱讚道:

  “這個番號好,根本看不出級別,就算塞一個集團軍也行!”

  斯大林當即拍板:

  “就用這個番號,先幹起來吧!”

  周逸龍努力張了張大嘴,艱難的吞咽下口水,一臉懵逼的想到:

  “我說,你們這些大佬,就不問問我的意見嗎?就這麽把事情給定下了啊?

  我工作很忙的,有沒有加班費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