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開會(上)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10      字數:3231
  布瓊尼元帥用欣賞的語氣說道:

  “你在遠東表現很不錯,對坦克戰術運用嫻熟,大有我們騎兵軍的傳統風采!”

  聽到這話,周逸龍明白,元帥果然還是心係騎兵,坦克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在他老人家看來,還是延續的騎兵功勞。

  周逸龍靈機一動,幹脆順著元帥的話,挺胸答道:

  “元帥英明!坦克性能優越,戰力強大,必將成為我軍的新銳鐵騎!”

  “哈哈哈!”聽到周逸龍的話,布瓊尼仰天大笑起來。

  這年輕人有意思,在開國元帥麵前不但從容鎮定,竟還能順著自己的話往上爬,暗示坦克取代騎兵,是發展的必然。

  布瓊尼再次重重的拍了拍周逸龍肩頭,讚許道:

  “很好,年輕人就是要有這股幹勁!很期待你在會議上的表現!”

  幾句話簡單說完,緊接著,朱可夫和巴甫洛夫也主動上前跟布瓊尼寒暄。

  看得出來,大家雖然在裝甲兵建設問題上有些分歧,但都是對事不對人,平時關係還不錯的樣子。

  很快,隨著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到場,會議即將正式開始。

  大家依次魚貫進入會議室,並按照座位上事先排好的姓名一一入座。

  周逸龍注意到,會議桌是一個很大的橢圓形,即便容納幾十人,也絲毫不會覺得擁擠。

  布瓊尼元帥坐在左首第一個位子上,緊挨著他的,是一些佩戴騎兵領章的將軍們,其中有個刀疤臉大個非常顯眼。

  伏羅希洛夫元帥坐在右首第一個位子上,緊挨著他的是巴甫洛夫將軍,然後是朱可夫將軍。

  讓周逸龍倍感意外的是,挨著朱可夫的位子上,竟然寫著自己的名字。

  我的位子有這麽靠前?

  就在周逸龍詫異的四處張望時,巴甫洛夫悄悄給了他一個安心的眼神,周逸龍大致猜想到,這很肯能跟自己在遠東的實戰經驗有關。

  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周逸龍的屁股才剛剛坐下,他身旁的位子上,也很快也坐下了一個英俊的中年將領,這位將領熱切的伸出手來,向周逸龍問候道:

  “你好!科涅夫,我們剛剛見過!”

  …………

  好吧,一邊是朱可夫,一邊是科涅夫,二戰蘇軍三駕馬車到了兩架,就差一個羅科索夫斯基了。

  說起這位科涅夫,真是一位充滿了神奇色彩的人物。

  他最先加入紅軍時,幹得就是政委工作,從工農戰鬥支隊政委,一直幹到了師政委。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伏羅希洛夫元帥,元帥對科涅夫的軍事指揮潛力感到十分驚訝,建議科涅夫改任軍事指揮員。

  於是,科涅

  夫在1926年進入了紅軍軍事學院高級指揮人員進修班學習,並在畢業後回到了原來所在的師。

  以紅軍早期的情況來看,多數政工人員都是沒有軍事指揮能力的,像科涅夫這種,算得上是極少見的人才。

  就因為少見,讓當時主導軍事工作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對這位政工轉指揮的軍官非常不感冒,以為科涅夫也不過是泛泛之輩,在看過他的履曆後,就把他降級當了步兵團長。

  倒黴的科涅夫,在團長的位子上一幹就是5年,一直到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去世,他才得到了快速晉升的機會。

  正是因為這段獨特的經曆,讓科涅夫對於同樣政委出身,卻能在戰場上獨自領軍,並大放異彩的周逸龍大生好感,絲毫不掩飾他眼中的惺惺相惜之情。

  兩人套了幾句近乎,關係倒是飛速升溫。就在這時,會議室的大門被再次打開。

  一位年近六十,卻腰杆筆直、鬥誌昂揚的老人,帶著前所未有的空前氣勢和無與倫比的強烈自信心,向著會議桌的正中央走去。

  這是一個天生自帶強大氣場的人物,強大到就算意誌低迷的人,隻要看到他威武的身影,都能從他身上,瞬間獲得堅定的鬥誌和信心。

  就連剛剛氣勢驚人的布瓊尼元帥,在這位老人的耀眼光芒下,都顯得低調恭謹了許多。

  不愧是經曆過眾多風雨,從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強大領袖,如同在戰場上經曆過奮勇廝殺的將軍一樣,這種氣勢,是普通人根本無法學習來的,周逸龍在心中暗暗感歎道。

  來人正是,蘇共中央——斯大林同誌。

  斯大林徑直走到會議桌的上首正中央,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周逸龍總覺得領袖同誌的目光,在刹那間掃過了自己一眼。

  斯大林利落揮手,示意大家入座,隨即開門見山道:

  “同誌們,今天請大家過來,隻有一件事。即討論,我軍是否有重建機械化軍的必要!

  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定的頭等大事,請大家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下麵,請布瓊尼元帥首先發言!”

  周逸龍聽的心頭一震,這領袖作風真是雷厲風行、幹脆利落,沒有半點客套話,上來就直奔主題。

  要知道,上輩子就算開個公司例會,領導都要為考勤遲到的事情,先講上半個多時辰。

  想來也是,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如果每次開會都要先講上一通場麵話,那晚上就不用睡覺了。

  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隨著斯大林的話音落下,布瓊尼元帥挺身而起,將軍人的果斷發揮到淋淋盡致,他直陳厲害道:

  “

  我認為,我軍現行的裝甲兵發展思路,是合理的。

  眾所周知,坦克作為一種新興事務,在實戰中表現並不算出色,性能也不夠穩定。

  從能力上講,在西班牙戰爭中,T—26坦克根本無法獨自承擔進攻堅固陣地的重任,而這一點,在諾門罕戰役中也得到了印證。

  沒有大量步兵和炮兵等兵種的協同,在進攻日軍渡口的戰鬥中,我裝甲11旅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但騎兵不同,馬匹可以運載大量步兵,牽引大量火炮,在配以坦克支援,即可發揮強大戰力。

  另外,從穩定性上講,坦克的機械故障率極高。根據統計,僅在諾門罕戰役中,我軍就有超過20%的坦克損失,是因為機械故障造成的。

  如此不穩定的發揮,使得坦克根本無法作為獨立的突擊力量使用。

  因此,將坦克分散成旅和營,配屬在騎兵部隊中,形成以騎兵為主的戰略突擊力量,才是我軍建設發展的最好發展思路。”

  布瓊尼一席話說完,立刻得到了許多觀念偏傳統的將領大力支持。

  就連周逸龍也聽得頻頻點頭,其實蘇軍早就在革命戰爭中,逐步形成了建立機動突擊集團的思想,即大縱深理論。

  在這個大原則上,布瓊尼和朱可夫並沒有本質上的分歧,大家觀念的主要差異,則是集中在機動突擊集團,到底應該用騎兵為主來建立,還是應該以坦克為主來建立。

  紅色戰神名不虛傳,他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坦克目前存在的幾個尖銳問題。

  因為沒有機械化車輛和自行火炮的出現,導致坦克缺乏攻堅和協同能力,至於穩定性,也是不盡人意。

  現在才1939年,坦克性能孱弱和機械故障頻發,是所有研發坦克的國家,都要麵對的頭疼問題,就算先進發達的德國,英國和美國也不例外。

  在諾門罕,因為高強度作戰和遠距離機動,蘇軍的確有大量坦克出現故障趴窩,尤其是重型坦克。

  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其實隻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作為一戰才出現的新興事務,坦克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善自身的技術積累。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待技術漸漸成熟,那些戰力強大又性能穩定的鋼鐵巨獸,就會一一問世。

  當然,這一切,都是周逸龍作為後世人能夠提前看到的,而布瓊尼處在這個年代,受製於時代限製,能有如此眼光,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布瓊尼旗幟鮮明的亮出自己觀點後,斯大林便將眼光看向了會議桌的另一側:

  “伏羅希洛夫元帥,您認為呢?”

  伏羅希洛夫看了看對麵的布瓊尼,又瞟了眼坐在他下首,蠢蠢欲動的

  巴甫洛夫和朱可夫,略微斟酌了下,開口道:

  “過去革命戰爭的經驗表明,騎兵部隊一直是我軍最主要最優秀的突擊集群。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坦克興起後,作為一種新式武器,具備較大的戰爭潛力。

  至於它能力究竟如何,我建議,我們也可以多聽聽,最近指揮坦克參與過大量實戰的同誌們發言。”

  伏羅希洛夫這番話幾乎沒有明確觀點,在將騎兵和坦克各自吹捧一番後,又將發言的皮球,踢給了巴甫洛夫、朱可夫和周逸龍等人。

  巴甫洛夫一看皮球這麽快就踢到自己這裏,頓時大為頭痛,悄悄向周逸龍遞了個求助的眼神。

  周逸龍剛剛準備起身,一旁脾氣耿直的朱可夫卻先他一步,“嗖”的一下站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