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T-34之父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10      字數:3183
  周逸龍深吸一口氣,看著貝利亞逐漸遠去的背影,心中卻並不後悔。

  在他看來,是男人,就要直麵自己的選擇,別人不認可又怎樣?

  我偏要努力幹出一番成績,讓你們統統目瞪口呆,無話可說,最終認可我的選擇!

  心中下定決心,第二天一大早,周逸龍就直奔內務部大樓,他回來休息兩天,還有許多重要事情沒來得及處理,尤其是他手中的裝備圖紙,更是耽誤不得。

  沒曾想,周逸龍起的早,有人卻起的比他更早,他還沒來得及走進辦公室,就被人直接堵在了大廳裏。

  來人正是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廠長,馬克薩廖夫。

  自從兩個月前,被米哈依爾幾瓶伏特加強行灌暈後,馬克薩廖夫就弄丟了他至關重要的原型車—A32。

  當醒來後,聽說唯一一輛A32原型坦克,竟被這個可惡的胖子,直接拖去了遠東,馬克薩廖夫當場就再次暈倒過去。

  再次醒來後,他想過各種辦法,試圖弄回這輛寶貴的實驗車,甚至不惜跑到坦克部長巴甫洛夫哪裏去訴苦。

  可最終,爆發在遠東的戰事,讓這一切努力,都化作了泡影。

  因此,當得到小道消息,說米哈依爾已經回到莫斯科後,馬克薩廖夫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火急火燎的,帶上A32戰車設計總師一起,快馬加鞭的趕到內務部圍堵米哈依爾。

  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還真的讓馬克薩廖夫成功逮到這個胖子了。

  一見到周逸龍,馬克薩廖夫就像警察捉賊一般,大步衝上前,跟設計總師一左一右,雙雙抱住胖子的胳膊,將他瞬間夾了個嚴嚴實實。

  跟在周逸龍身後的列昂尼得嚇了一跳,還以為遇到恐怖襲擊,飛快掏出手槍,要不是知根知底的葉夫根尼及時阻攔,差點就沒釀成一出悲劇。

  周逸龍依稀記得馬克薩廖夫的模樣,趕緊安撫情緒激動的對方道:

  “廠長同誌,請你們不要急!

  坦克我已經完好無損的帶了回來,很快就可以轉交給你們!”

  聽到這句話,馬克薩廖夫總算淡定了些,來之前,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寶貴的原型車,被這個無良的胖子,給損毀在戰場上了。

  聽到坦克竟然沒事,還被完好的帶了回來,馬克薩廖夫瞪大眼睛,有些緊張的問道:

  “此話當真?你沒有騙我?”

  周逸龍肯定無比的點頭說道:

  “我以旅級政委的榮譽擔保,一切都是真的!”

  馬克薩廖夫長出一口氣,這才鬆開周逸龍的胳膊,誰知道,抱住周逸龍另外一隻胳膊的總設計師,卻突然開口道;

  “這輛坦克有沒有上戰場,是否取得過寶貴的

  一手實戰資料?”

  周逸龍記憶中並不認識這位目光炯炯有神的中年人,因此,有些奇怪的反問道:

  “你是?”…¥愛奇文學 …&最快更新

  中年人趕緊開口,自我介紹道:

  “我就是A32的設計總師—科什金!”

  周逸龍聽到這個名字,頓時如雷貫耳,大為震驚,這可是個橫空出世,才華橫溢、天才般國寶級的軍工大師啊!

  科什金,蘇聯著名坦克設計師,1929年入列寧格勒工業學院學習。

  1934年畢業後,在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任設計師和設計室副主任,參加坦克研製工作。

  不到兩年,他就因為優異的表現,調任哈爾科夫製造廠,成為該廠坦克設計總師。

  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他改良BT坦克,研發革命性的BD-2型高速柴油機,並試製出A-20和A32等概念遠超時代的先進戰車,最終於1939年底,定型生產出大名鼎鼎,裏程碑式的T-34坦克。

  這種性能優異的坦克,最終造成德軍在東線的T-34大危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成功的坦克作品,被德軍敬畏的稱作“紅色鐵騎”。

  但此時的科什金,卻過得並不如意,因為工作時間短,他還沒有彰顯名氣,又因為設計理念過於超前,不但令兩年後的德軍大為震驚,就連此時的蘇軍高層,也難以接受他的前衛設計。

  科什金設想的新型坦克,為全履帶式(之前的BT係列是輪履兩用)、傾斜裝甲板車體,安裝BD-2型柴油機,並采用口徑盡可能大的坦克炮。

  這種設想之前從未有過,與管理層意見不符,因此無法直接推出他的設計。

  為了繼續自己的主張,科什金隻能使用A-20和A-32的過渡型號悄悄研究,並偷梁換柱的,以BT改進型名義,上報軍工集團審批。

  1938年8月,科什金在莫斯科展示了他的新設計,並在軍工集團領導麵前,直言批評受到總參謀部眾多人鍾愛的,BT坦克使用的輪履兩用方案。

  他認為,輪履兩用方案實用價值不大,反而會增加製作成本,更是會無端浪費坦克設計重量。

  他提出更輕、更快、武器更好、裝甲防護更強的,全履帶式A-32方案,讓管理層的許多保守老將們都驚呆了,他們集體認為,這種方案數據過於理想化,根本不可行。

  就連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成員伏羅希洛夫元帥也持反對意見,好在斯大林同誌比較感興趣,居中調解後,邀請科什金繼續研製A-32樣車。

  但就算斯大林本人,也不讚成全履帶式坦克,強烈要求科什金做詳細報告,說明全履帶方案的優越性。

  曆史上,科什金一路艱辛的熬到1939年12月,在A-32實驗坦克基礎上,研製出的T-34坦克終於獲準投產,但管理層又突然要求,必須重新驗收。

  這是因為與此同時,另一位軍工天才科京,領導的基洛夫工廠設計局,又設計出了T-50和KB型坦克。

  科京同樣是蘇聯軍工中才華橫溢的人物,雖然在中型坦克設計上,他表現不如科什金,但在重型坦克設計方麵,卻極具天分。

  著名的KV和IS坦克,就是出自科京手中,其中IS坦克更是成為蘇聯紅軍後期,唯一能夠跟德軍虎式戰車分庭抗禮的重要存在。

  為了競爭,科京宣稱,T-50和KB能履行所有坦克使命,言外之意就是,T-34根本沒有投產必要。

  1940年3月,T-34坦克的命運,到了最關鍵的十字路口,科什金的工作也受到極大的阻力幹擾。

  經過據理力爭,高層同意再給他一次機會,說明T-34應當投產的理由,並批準T-34坦克在莫斯科與KB坦克作對比試驗。

  為了顯示T-34坦克的優良性能,科什金親自挑選乘員組,將2輛T-34坦克以履帶行軍的方式,跨越六百多公裏,直接開到莫斯科作對比試驗。

  此時正是寒風刺骨的冬季,科什金強忍著肺炎的早期症狀,與乘員組一起,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用12天時間,頑強的把新車開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和國防會議代表,觀看了對比試驗。

  機動靈活的T-34,給**和在場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同台競技的KB坦克卻顯得非常笨拙,樣式陳舊。

  比試完畢後,科什金又駕駛坦克,原路返回哈爾科夫,也沒見出現任何故障,足見T-34的絕佳可靠性。(戰時應急生產的就有質量下滑,尤其是那些拖拉機廠轉型生產的,實際上性能達不到設計指標。)

  終於,1940年3月底,T-34坦克成功獲準批量生產,開始正式列裝部隊。

  悲劇的是,在大獲成功的同時,1940年9月,科什金卻因在冰天雪地上駕駛時染上的肺炎,引起並發症去世(肺炎在那個年代基本就是絕症)。

  他甚至都沒能親眼看到,自己設計的戰車,在衛國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時刻。

  他的遺作永存人間,成為一款影響世界坦克發展深遠的經典傑作。

  周逸龍前世時,就一直為這位天才般的坦克設計師感到惋惜,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一定還會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問世。

  但是這一次,T-34不再需要如此坎坷的成長道路了,因為周逸龍來了,而科什金也將因為這一改變

  ,最終存活下來,繼續做出巨大貢獻。

  周逸龍不但成功說服坦克部長巴甫洛夫,大力支持A-32方案,更是在諾門罕戰場上,親自駕駛A-32坦克,取得了傲人的實戰成績。

  跟實驗數據比較起來,實戰成績,才是檢驗軍工產品的終極考試。

  因此,當得知這位目光炯炯有神的中年人,就是科什金本人時,周逸龍滿臉熱切的握著他的手說道:

  “放心吧!我們不但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更是取得了傲人的戰績!相信很快,你設計的坦克,就會大量列裝部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