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新總指揮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09      字數:3691
  1939年6月2日,莫斯科。

  伏羅希洛夫元帥正緊張的在辦公桌上處理著一大堆公務,最近的國際局勢非常緊張,連帶著他這個蘇聯元帥,身上的擔子也是壓力倍增。

  2月15日,德國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

  4月8日,意大利入侵並占領了阿爾巴尼亞。

  5月22日,德國和意大利簽訂了法西斯戰略同盟協定。

  以德國,意大利為首的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法西斯的恐怖陰影之下。

  戰爭似乎已經無法避免,隻是大家都在猜測,會從哪裏首先爆發。

  蘇聯作為一個剛剛取得社會主義政權的新興國家,還處於民族工業的起步階

  段。

  為此國家實行了三個“五年計劃”,來提升蘇聯的整體國力。

  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28年至1932年推行,其主要目標是發展農業集

  體化。

  由1929年開始,集體農場的數目飛速增長,一年之內,由5萬多個暴增加至8萬多個,此後從1931年開始,國營集體農場數量一直維持至20萬個以上。

  每個農場的平均麵積,也在1929至1932年期間擴大了二十倍之多。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開始由農業國轉變成工業國,初步建立起了

  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紮實的物質基礎。

  第二個“五年計劃”,在1933年至1937年推行,其主要目標則由發展農業

  轉為發展重工業。

  工業產量的提升,帶動了能源的大量耗用,對比一次大戰前增加了三倍有餘,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了十二倍,僅次於美國、德國及英國。

  而在烏拉爾及西伯利亞地帶,則建設了一批新興的工業城市,推動了工業城市化的發展。

  第三個“五年計劃”,在1938年開始,預計到1942年結束。

  計劃重點是發展國防軍事工業,同時建設軍民兩用產業,為可能到來的戰爭作準備,不算發達的航空業尤其是重點。

  蘇聯在伏爾加河沿岸和烏拉爾山山脈附近大規模建設航空工業基地,規模極為宏大。

  僅僅1938年當年,蘇聯飛機的產量,就比1937年翻了一番,達到7500架。

  而到了1939年,年產量更是已經穩定在了1萬架的規模。

  而裝甲,炮兵,海軍等國防工業的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蘇聯正處於第三個五年計劃的關鍵時刻,國家的防禦體係還沒有徹底完成,如果遭受法西斯勢力的入侵,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為此,斯大林同誌已經在謀求同德¥!愛奇文學 .i7wx. *@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國簽訂一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希望能借此獲得政治上的和平優勢。

  當然,誰也不會把和平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份條約上,除了發展國防工業,蘇聯紅軍的發展建設也在飛速的進行中。

  最高統帥部計劃,從今年開始,在兩年內將280萬蘇聯紅軍,擴編為450萬人。

  因為隻有強大的實力,才是和平的有力保障。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遠東地區的諾門罕出事了,日軍竟突然對蘇聯紅軍發起了凶猛的進攻。

  如果蘇聯就此讓步,將會給日本以可趁之機,同時會給德國、意大利留下一個蘇軍軟弱可欺的印象。

  可如果跟日本爆發全麵戰爭,蘇軍主力調往東方,將會給虎視眈眈的德國留下乘虛而入的機會。

  所以,如何打痛日軍,並將戰爭限製在可控的範圍內,讓日本知難而退,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種仗極為不好打,非常考驗指揮員的綜合素質能力。

  這次諾門罕戰役的總指揮,第五十七特別軍軍長費克連科就讓最高統帥部非常失望。

  戰事剛剛開始時,他部署在前線的師級指揮單位就被日軍徹底摧毀,而身為蘇軍總指揮,費克連科竟然跟前線的蘇軍部隊徹底失去了聯係。

  前線蘇軍部隊完全陷入了各自為戰的混亂狀態,這讓後來了解到大致情況的最高統帥部都捏了一把冷汗。

  讓人意外的是,內務人民委員部的一個旅級政治委員,在危急時刻接手了指揮權,並成功的扭轉了蘇軍的被動局麵,甚至在最後關頭反敗為勝,全殲了日軍的進犯部隊。

  當消息傳到最高統帥部時,所有人都震驚了,這甚至比前線部隊打了個大敗仗更讓人吃驚。

  畢竟就算打了敗仗,也是個邏輯上可以想得通的事情,可現在發生的事情就有點讓人完全想不通了。

  倒不是大家對前線部隊的戰報缺乏信任,而是這件事情本身就充滿了各種難以置信的元素。

  首先,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同誌,通常擅長的都是安全保衛,內部審查,情報搜集等等工作,還從來沒聽過有誰精通指揮作戰的,他們甚至連相關的專業都沒有係統的學習過。

  其次,那位政委同誌又是如何收服,那些前線的蘇軍官兵們,服從他指揮的呢?

  要是沒有過人的能力和極高的人格魅力,隻是掛著個旅級軍銜,隻怕那些彪悍的大頭兵們,也沒有幾個會去理會他。

  還有很多值得質疑的地方,雖然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長貝利亞,極力讚揚這位旅級政治指導員,但誰不知道那是他的人,屬下立了大功,他臉上也是紅光滿麵,一副喜不自勝的樣子。

  為了調查此事,也為了防備日軍的再次進犯,斯大林同

  誌精心挑選了新的總指揮,即將前往遠東主持大局。

  情報部門分析,日本關東軍也正在調集精銳大軍,磨刀霍霍的準備大幹一場,沒有精兵強將,可難以支撐這凶險的局麵。

  正在這個時候,在侍從的引導下,一位精悍的將軍敲門走進了伏羅希洛夫的辦公室。

  他眼神銳利,臉部輪廓猶如被刀削過一般,剛硬簡潔,一如他雷厲風行的作風。

  他虎虎生威的走到伏羅希洛夫跟前,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洪亮的說道:

  “元帥,您找我?”

  伏羅希洛夫看到來人,露出了一個讚賞的微笑,他關切的問道:

  “怎麽樣,來莫斯科的路上還順利嗎?我剛看了你在白俄羅斯軍區組織的演習報告,很有意思,你似乎又有些新的戰術嚐試。”

  “一切都很順利。組織這次演習,主要是想嚐試下,對於裝甲兵的合理運用。怎麽,元帥您找我來,是希望了解這方麵的情況嗎。”一說到裝甲戰術,那位精悍的將軍眼中就透出濃濃的興趣來。

  “哈哈哈,很好,雖然我對你的新戰術很感興趣,但今天找你來,是有另外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

  伏羅希洛夫饒有興趣的看了那位將軍一眼,然後才接著說道:

  “你知道最近發生在遠東的事情嗎?”

  “您是說諾門罕嗎,據說日軍在幾天前向我們發起了進攻,不知道結果如何。”

  那個精悍的將軍明顯聽說過一些。

  “對,就是諾門罕。結果是,在我們失去前線指揮的情況下,全殲了日軍。”

  “什麽?”那位精悍的將軍皺起了眉頭,這種情況顯然有違一般的軍事常識。

  伏羅希洛夫故意賣了個關子,這才接著說道:

  “一位內務人民委員部的旅級政治指導員,臨時接替了指揮,感謝上帝,多虧了他的出現,不然那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內務人民委員部?”那位精悍的將軍明顯吃了一驚。

  伏羅希洛夫早就不以為怪了,當初所有人聽到戰役是由內務部指揮時,那個不是驚掉了下巴,相比起來,對麵那個精悍的將軍,已經要成穩許多。

  見聊得差不多了,伏羅希洛夫開始切入正題:

  “最高統帥部對遠東蘇軍在這次戰役中取得的驚人成績,表示滿意。但前期糟糕的指揮和空軍的低效都讓斯大林同誌非常擔憂,根據我們的情報,日軍很可能會卷土重來,他們正在集結大軍,一下次進攻的規模將遠勝之前。”

  說道這裏,伏羅希洛夫起身指著身後的地圖說道:

  “一場嚴重的軍事冒險正在醞釀。無論如何,事情不會就此結束……”

  分析完當前的局勢,他扭頭向身邊那位精悍的將軍問道:

  “你能立即動身飛到那裏,並在必要時接管部隊的指揮嗎?”

  那位精悍的將領馬上領悟過來,斯大林是要授予他指揮刀。

  雖然伏羅希洛夫用的是問句,但實際上就是下達命令,聽到這句話的人沒有任何其他選擇。

  那個精悍的將軍當即昂首挺胸,堅定的回答道:

  “我已準備完畢!”

  “很好。”伏羅希洛夫低頭看了看手表,又接著說道:

  “飛機將在三個小時後起飛,看來,你的午飯隻能在路上吃了。”

  “是,馬上出發。”那個精悍的將軍迅速轉身,直接向大門走去。

  伏羅希洛夫突然叫住了他,問道:

  “知道斯大林同誌為什麽選擇你嗎?”

  那位精悍的將軍停下腳步,回過頭,試著回答道:

  “是因為之前在中國,我幫助他們對抗日軍的經曆嗎?”

  “你猜對了一點,“了解日軍”隻是斯大林同誌的考慮之一。”

  伏羅希洛夫元帥露出了一個神秘的微笑,在那位將軍的好奇目光中,才接著說出了答案:

  “第二點是,你正好認識那位旅級政治指導員,由你去了解情況,再合適不過了。”

  那位精悍的將軍,露出了詫異的目光,他張了張嘴似乎還想問問。

  可伏羅希洛夫元帥故意要在這裏賣個關子,他微笑著說道:

  “去吧,去了就知道了,朱可夫同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