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震動世界(上)
作者:青椒      更新:2020-08-08 04:09      字數:3930
  1939年6月2日,德國柏林,國會大廈。

  希特勒正亢奮的在一大堆文件中忙碌著,他眉頭緊鎖,手臂飛舞,宛如一個凶猛的鬥士一樣。

  雖然他個子不高,卻野心萬丈,是一個精力非常旺盛的人,尤其是在當前德國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

  在希特勒的“強力”領導下,不但逐步突破了英法強加在德國身上的《凡爾賽條約》,更是一舉甩掉了自一戰後破落貧窮的經濟,軍事力量也各種秘密措施下,得到不斷擴張。

  隨著國力的增強,希特勒的欲望也在飛速的增長。

  終於,他不再滿足於停留在國內呼風喚雨,而是將目光貪婪的盯在了德國周邊的土地上。

  在試探著占領了《凡爾賽和約》和《洛迦諾公約》中明確規定的“非軍事地帶”萊茵蘭後,希特勒又於去年成功的合並了奧地利。

  最開始的時候,希特勒還小心試探著英法的態度,宣稱這次占領“純屬象征性質”,還提出要跟鄰國簽定為期二十五年的互不侵犯條約。

  而當他發現,以英法為首的國際聯盟竟然一個屁都沒敢放的時候,希特勒幹脆利落的丟掉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就在今年2月15日,希特勒毫不猶豫的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捷克全境。

  通過這一係列經濟和軍事上的舉措,希特勒讓德國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更為重要的是,在帶領德國崛起的過程中,他獲得了無數德國人民的支持,那些無辜的人們,還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善於發展建設祖國的偉大領袖,天真的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日子會越過越好。

  其實,希特勒不過是一隻披著羊皮的惡狼。

  他的獠牙,隨著德國的崛起和英法的讓步,而逐步展露出來。

  整個歐洲,都籠罩在他的戰爭陰影下,惶惶不可終日。

  為了自保,眾多國家都向德國遞出了橄欖枝。

  例如最近,蘇聯就提出希望跟德國簽訂一份《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遠在東方的日本,也希望能夠跟德國結成同盟。

  希特勒看著桌上的兩份文件,思索起來,他知道蘇聯和日本似乎是兩個並不友好的國家,如果選擇其中一個,那就必須放棄掉另外一個。

  正在這個時候,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推門走了進來,他似乎很匆忙的樣子,進自己的辦公室,竟然都忘了先敲門。

  “突發事件,蘇日之間,在遠東諾門罕地區發生了激烈衝突。”裏賓特洛甫人還沒站穩,就將手中的文件一把遞了過來。

  希特勒接過看了兩眼,情報很簡單,主要是大致的交戰經過和時間,但是關於雙方的勝負和傷亡,卻並沒有得到可靠的資料,隻是附上了一份翻譯過

  來的《朝日新聞》。

  希特勒將那份日本報紙隨手扔到了辦公桌上,看都沒有看上一眼。

  對於日軍自己公布的傷亡數字,他是一點信任也沒有的,幹脆懶得看了。

  “沒有更詳細的消息了嗎?”希特勒直接當麵問向裏賓特洛甫。

  “時間太短,情報部門還在搜集。據我們的駐日大使分析,日軍應該沒有占據優勢,因為在大使館舉辦的酒宴上,日軍將領似乎都不願意提及這次戰鬥,隻是說戰事還在進行,很快會傳來捷報。”

  “嗯。”希特勒點了點頭又陷入了思考中。

  “那,關於蘇聯和日本的外交協定上,我們該如何答複呢?”裏賓特洛甫試探著問道。

  希特勒猛然抬起頭來,隻從牙縫裏蹦出了一個字:

  “拖。”

  “拖?”裏賓特洛甫反應極快,他知道元首這麽說,一定有是有用意的。

  果然,希特勒露出一個詭異的笑容,接著說道:

  “日本之前不是一直邀請我們,進行軍事訪問嗎?”

  “是。”裏賓特洛甫肯定的點了點頭。

  “派一個軍事觀摩團過去,詳細了解日軍戰力,同時搜集蘇軍情報。不管是《互不侵犯條約》也好,還是軍事同盟也好,我們隻需要選擇更為強壯的那一方。”

  這點倒是符合希特勒的一貫作風,在中日戰爭全麵爆發前,希特勒本來是跟中國國民政府交好的,他與中國簽訂了大量的貿易協定,並計劃為中國培訓幾十個師的德械部隊。

  國民革命軍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36師,88師等,都是這一時期,在德國幫助下組建的。

  但“七七事變”後,希特勒發現中國軍隊並不是日軍的對手,他很快就拋棄了自己的中國夥伴,並向日本遞出了橄欖枝。

  對此,外長裏賓特洛甫倒是一點也不意外,他回答了一聲“是”,轉身便準備走。

  沒想到,身後的希特勒又叫住了他,元首隻是略微沉吟了下,便堅定的開口道:

  “觀摩團成員名單,你和統帥部參謀長威廉?凱特爾擬訂。但是,記得帶上我們新組建的那支部隊,他們有必要出去曆練曆練。”

  裏賓特洛甫心頭一跳,作為元首的心腹之一,他當然知道元首說得是哪支部隊了,那可是帝國目前最神秘,也是最先進的精銳部隊,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沒有先例。

  …………

  1939年6月2日,美國華盛頓,白宮。

  羅斯福是一個不幸的人,39歲那年,一場災難讓他患上了罕見的脊髓灰質炎。

  自此以後,他就成了一個雙腿麻木的殘疾人,隻能坐在輪椅上度日。

  但身殘誌堅的羅斯福,卻為整個美國帶來了幸運的經濟複蘇。

  在經曆了可怕的

  經濟大蕭條後,羅斯福通過一係列新政,恢複了公眾對美國政府的信心,強化了聯邦政府機構。

  並由此使美國的工業、農業逐漸全麵恢複。

  在他第一個任期終了的1936年,麵對國民收入50%的增幅,羅斯福娓娓動聽地描述道:“此時此刻,工廠機器齊奏樂曲,市場一片繁榮,銀行信用堅挺,車船滿載客貨往來奔馳。”

  羅斯福眾望所歸,在1936年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成功連任兩屆。

  但是經濟的良好發展,並不能消除掉,埋藏在羅斯福心底的那一絲陰霾。

  作為一個富有遠見的領導人,羅斯福已經越來越預感到戰爭的迫在眉睫了。

  但此時的美國,孤立主義盛行,人們安居樂業,對大洋彼岸可能發生的戰爭漠不關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為此,心焦的羅斯福,曾經於1937年,中日“七七事變”後,發表過著名的“隔離演說”。

  他說道:

  “世界上無法無紀的傳染病確實正在蔓延著。”

  “當肉體傳染病開始蔓延時,社會便讚成,並聯合起來對患者實行隔離,不使疾病蔓延,以保護社會的健康。”

  “愛好和平的國家必須齊心協力,反對那些,正在造成國際無政府主義狀態和不穩定局勢的,破壞條約的行為。”

  然而,即便威望強至羅斯福,也無法說服固執的美國民眾們,他的演說遭到了猛烈的抨擊。

  乃至事後,羅斯福不無後怕地說道:“你想領個頭,但回頭一看,身後一個人也沒有,這種情況多麽可怕啊!”

  然而,當一份關於蘇日交戰於諾門罕的機要文件,送至他的辦公桌上時,羅斯福越發堅定了自己對戰爭的判斷。

  他看向身邊的雷蒙德。莫利,說道:

  “德國在歐洲蠢蠢欲動,日本又在東方虎視眈眈,看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一定要提前做好戰爭準備,大力發展軍火,食品,服裝等跟軍事相關的行業。”

  雷蒙德。莫利是羅斯福的高級助手,曾經參與過《緊急銀行法案》的製定,羅斯福的大部分發言稿都是莫利撰寫的。

  莫利還是羅斯福每天清晨都要谘詢的兩個“床邊內閣”成員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強硬的劉易斯。道格拉斯。

  可以說,從參與國家決策的角度上來看,莫利都算得上是半個美國總統。

  但他擅長的是經濟和治理,對於軍事了解不多,聽到羅斯福的話,莫利的臉上浮起了一絲擔憂,他說道:

  “戰爭真的要來了嗎?”

  “是的,我預感它一定會來,這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類浩劫,即便我們身在大洋彼岸,也無法置身事外。”羅斯福堅定的

  說道,他兩眼直視前方,似乎在怔怔出神。

  少頃,他又將目光轉向了莫利,繼續說道:

  “你願意跟我站在一起,在美國最艱難的時刻,支持我,幫助我嗎?”

  “願意為您效勞,我將永遠站在您的身邊,支持您,幫助您。”莫利莊重的鞠了一躬。

  …………

  1939年6月2日,英國倫敦。

  英國首相張伯倫正在翻看著手中的國際摘要,裏麵提到,在遠東地區,蘇日剛剛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衝突。

  “這些愚蠢的人,為什麽總喜歡用武力解決衝突?”張伯倫露出了一個擔憂的表情。

  他今年已經70歲了,熱血、剛強、富有激情等等充滿朝氣的品性,早已與這位老人無關了,剩下的隻是軟弱、惶恐和保平安的一顆蒼老之心。

  早在1938年9月12日,當希特勒揚言要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軍事行動時,張伯倫驚恐的失眠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慘烈傷亡似乎還曆曆在目,在連夜爭得到法國同意後,他拖著衰老的身軀,生平第一次乘飛機抵達慕尼黑,然後又坐火車到達希特勒的別墅所在地——伯希特斯加登。

  然而,傲慢的希特勒並沒有按照外交禮儀去機場或火車站迎接,隻是在別墅的台階上靜靜等候張伯倫的“光臨”,這對一國政府首腦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屈辱。

  可軟弱的張伯倫竟然絲毫不敢在意,在到達的當天,他就老老實實的同希特勒舉行了會談。

  希特勒氣勢洶洶地恐嚇張伯倫,說什麽如果因蘇台德區問題而引起衝突,他將“準備迎接任何戰爭……決不會後退一步”。

  這讓張伯倫暗暗捏了把冷汗,無論如何他也不希望跟德國開戰。

  所以當希特勒緊接著詢問張伯倫:

  “英國政府是否同意割讓蘇台德區?”

  張伯倫當即表示讚成,同意將蘇台德區從捷克斯洛伐克分離出來交給德國,並表示會把這個意見火速帶回英國,爭取內閣批準,並和法國磋商。

  他再三乞求希特勒不要使用武力,希特勒在擺足了威風以後,終於同意在“兩人再次會晤前,德方暫時不采取任何軍事行動”。

  然而,妥協和讓步,真的能換來和平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