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秦商戰爭(二)
作者:踏雪無塵      更新:2020-08-07 20:13      字數:4363
  敖兄說的在理!有我們在,那三教修者絕不會輕易踏進靈霄城。師弟隻管專心迎戰便是。”

  明玉緊隨其後也走了過來,神情篤定。

  道儒為天下大教,書院門人遍布天下,若無必要,絕不會對大秦國,直接出手。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魔道諸宗。隻是一家,蒼生道還應付得來。

  而明玉話音方落,殿外又有一位白衣青年行入。

  “魔道殘暴,致生靈塗炭。我劍宗自當替天行道!”見過此地諸人,甲司朝著秦烈一拜“劍宗甲司,見過君上!奉宗主之命,來此襄助國君。我劍宗有三位聖境祖師,可任君上差遣!”

  秦烈麵上現出一絲滿意之色,然後複望眾人。合蒼生道劍宗之力,抵禦魔道偷襲,當無太多壓力。再看那呂幽以淵,隻見二人,都是神情如常。

  議政之後,又花了三個時辰安排兵員調度。原本呂幽幾個,以為秦烈多少會做個模樣,勤政一段時日。可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秦烈就把那皇宮的宮門緊閉。再不曾外出過,自然也全不去理會,那些堆積如山的政務。

  不過諸人消息也算靈通,在皇宮內有著不少眼線,很快就得知秦烈整日呆在林皇後宮內,諸臣一時都是無語。

  三日之後,大秦國主要的文臣武將,都再次匯聚在太和殿裏。

  “大敵當前,皇後怎麽不知輕重,整日纏著君上?”一位二品大臣打破了寧靜。

  他的話剛說完,身後就傳來一聲冷哼,正是國公林祀。後者悚然變色,這才想起,這位皇後之父,也是大秦國國內權勢滔天的人物。其昔日部下有不少都在軍政兩途中,任著要職。

  得罪了這位,可算是惹上了麻。

  “諸位,如今時局緊迫,君上每日呆在後宮,難免落人口實。我等總需勸諫一番。”

  眾人先是看向呂幽,這位德高望重,與君上關係親近,是最合適的人選。卻見這一位是仰首望天,隻當不聞。

  這個時候,誰出頭誰倒黴,上次秦烈欲盡誅大秦國道門之事,他據理力爭,得罪了秦烈,這次是真的不願,再來刺激秦烈神經。

  以前他必然是要冒死上諫,可如今卻不怎麽看。

  再看以淵,卻見這大秦國穹境首屈一指的大將。正在看著那金磚地板,似乎在數著螞蟻,眾人失望,又目視秦淩。後者則一聲輕咳“君上肯使王室開枝散葉。此是幸事,何需勸諫?”

  秦嵐也不斷點頭,一副深以為然的神情。

  沒奈何,諸臣也隻能作罷。

  而內中細心之人,卻已感覺如今的大秦國,似乎有無國君都沒什麽兩樣。

  哪怕是值此人心動蕩,風雨欲來之時,也依然穩定。

  反而若國君插手政務,倒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又過了半月,秦烈在宮中的日子,總算又恢複了正軌。

  不過他依然是不理那些繁瑣政務,每日裏都陪著妻兒。

  他在東荒界,終究是不會停留太久。故此每一分的時間,都值得珍惜。

  哪怕秦烈平生之願,是問鼎劍道之極。也不願將這段時間,用在鑽研天道,修行感悟上,他暫時拋開一切,隻專心享受著擁妻弄兒之樂。

  就在第二十日後,秦烈元魂內忽然波瀾生起,魂潮湧動。

  秦烈把意念探入,才發現是那些大道星辰,又有了些許變化。

  許多星辰道種都已在他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移位,尋到了更合適的位置。

  依然是肖似於那夜空星圖,而當這結構形成之後,提供的魂力,則足足提增了足足三成!

  秦烈也明顯感覺,這些星辰道種種,所蘊的大道法則,都有了不小增強,甚至隱隱然,以可抽取一部分星辰之力。

  特別是夜晚之時,增益則更是巨大。

  “傳言這映於夜空中的每一顆星辰,都是這世界中一種法則所聚,故此有無窮之力。”

  這種說法,秦烈在許多本解說星象典籍中,都有看到。不止是影星辰落術,就連武道上,也有了不少的進展。

  一次偶然間施展劍術,居然發覺自己衍化出來的元一劍,有著四五處之前都注意不到的破綻。

  秦烈是若有所悟,這不能說是修行上有進境,而是‘修正’才對。

  以前自己的神經,實在崩的太緊。隻知勇猛精進,追分奪秒,不顧一切的往巔峰攀爬。

  卻留有許多隱患,不曾知覺。此時有妻兒陪伴,心境平和。

  以前許多沒有注意到的事情,都一一體察了出來。

  修行之道,也講究勞逸結合,鬆緊有度。自己以前,確實有些冒進,心姓有些焦躁了。

  似這般修行下去,說不定真要落到那泰施一般。

  有了這樣的好處,秦烈自然是更心安理得,每日裏悠閑度日。

  最令人驚喜的是,就在陪伴自己妻兒近一個月後,丹兒終於開口,結結巴巴的喚了他一聲爸爸。

  秦烈喜不自勝,隻覺這一月以來,那修為上的陸續突破進展。也遠遠及不上今日,丹兒給他的喜悅。

  卻又傷感無比,知曉不久之後,這孩子就要送到秀觀處。

  可能幾十年時間,都沒法見麵,而在大秦國都內,秦烈也不是真的就是閑著無所事事。

  魔門四處襲擊,即便有大秦國,聯手劍宗蒼生道修士全力壓製,卻也時不時,有漏網之餘。大秦國的官員,甚至萬民,都是有被魔修襲擊的例子發生。

  大秦國與輝州還好,南越大陸卻是煩不勝煩。

  整個大秦國一時都是人心惶惶。短短一月,就有近三成的官員辭職。

  或是這於不滿他這大秦國‘昏君’,打壓儒門,使先聖董子隕落之故。或是為躲避災劫,不願被牽連,遭遇魔門的刺殺。

  僅僅隻一月時間,大秦國的官僚體製,就已經瀕臨至崩潰邊緣。

  甚至連議事殿內,也有不少長老,或是抱病不出,或是幹脆出走。

  不止是因魔門四處襲擾威脅的緣故,更因大商已經在橫連山脈附近,正在聚集的千萬大軍。

  整整四十萬的玄黃二階道兵,已經到了邊境。

  此外還有整整二十艘九牙巨艦,以及上百艘七牙戰艦,也雲聚在南疆附近,隱隱成泰山壓頂之勢,隻等一切完備之後,就橫掃南方。

  此時大秦國仍是看好信任秦烈之人,依然還是占了絕大多數。特別那些武將,信心甚至近乎盲目。

  秦烈繼位之後,行事固然荒唐。卻每每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數次以少勝多,奠定了大秦國根基,故此哪怕明知這一月裏,秦烈在宮裏是胡作非為,悠閑度日,也依然是不曾有過動搖。

  不過卻也有一部分,實在不看好此時的大秦國。

  “大秦國內憂外患,國君他卻居於深宮之中。這像什麽話?”

  “昔年始秦皇焚書坑儒,結果一代而亡。這大秦國,怕也好不到哪去。”

  “君上雖是天賦英才,可年紀太小。自信太多,也太任姓妄為。”

  “大商舉國而來,不可力敵。”

  “回歸一月時間,卻不曾去碰一件政務,也未召問個一位臣子。如此作為,與史中那些數年都不早朝,荒廢政務的昏君何益?”

  “大秦國都城靈霄城雖是繁華勝過皇京城,我卻料定大秦國離敗亡不遠。如曇花一現,隻有刹那芳華,可歎。”

  秦烈雖是在皇宮內,消息卻並不閉塞。自有暗衛將這些離職之臣的言語,抄送過來。

  這些人說的是事實。他秦烈確實是厭政,不願在政務上花費太多心思,其實隻是辭職避禍,還算是輕的。靈霄城裏許多權貴,已經是有不少在與大商及儒道二教眉來眼去,也更不乏暗中投效的。

  此時大秦國全是靠呂幽等人,才能勉力支撐,使國政還能正常維持。

  不過大量的官員離職,固然使呂幽等人撐的極其辛苦,卻也不是沒有好處。

  秦烈不理會那些繁瑣政務,實際上一直籌謀著推行幾個早已有意施行的大政。

  而此時隨著這些官員的離去,也使幹擾阻力降到了最低。

  第一件政事是召集學者,重修國法。此事呂幽,自然無什麽異議。

  此時大秦國之法,不少還是繼承自妖族,確實不合時宜了。

  隻是秦烈的意思,卻是刑罰從輕,將一幹死刑,全數從國法中除去,轉為勞役之刑。

  六部中刑部除去,再設一商部。

  “可刑責太輕,又如何能使萬民遵紀守法?”

  不止是呂幽,內閣還有諸部主官,也都是疑惑萬分。

  “刑罰殘酷,孤以為刑罰之要,不在於責罰,而是使人心生悔意,改過自新,勸人向善。要使萬民遵紀守法,也不在於刑罰輕重於否,而是公正公平,有法必依,杜絕徇私。”

  大秦國此前,雖也有嚴法。然而徇私枉法之事,屢屢發生。

  靈霄城,在他腳下時還好。然而其他諸城,屢屢有權貴胡作非為,而又逃脫懲戒,視國法為無物。

  如此這般,有如何能使大秦國子民心服?

  對於原有的三法司,秦烈是失望透頂。

  “有法必依麽?”

  呂幽喃喃自語,然後苦笑。即便他自問清廉,其實也並非是一點瑕疵也無。

  儒門,一向是認為人情大於國法。所以有親親相隱之言,認為是聖人教義,理直氣壯。

  可若有法不依,人人徇私,即便有再強大的國勢,也要衰弱下去,慢慢根基腐朽。

  君上對於儒家,果然是反感已極了。

  而此時大秦國依然留任的官員,要麽是對秦烈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追誰的。要麽是清廉方正,不懼魔門死亡威脅之人。要麽則是對大秦國看好,心存投機的。

  秦烈一力推行,呂幽雖有心阻止,卻也無可奈何。

  而第二件大政,則是補貼農人。

  此事呂幽毫無意見,如今武者玄術師,輕易就可獲取海量財富。

  反而是務農之人,越來越少。以金錢補貼,使農人得以維持生計,乃是善政,是重農之策。

  然而第三件大政,卻又令呂幽心驚肉跳,背脊發涼。

  秦烈之意,竟是要製定大秦國所有務工之人,最低的薪酬保障,限製務工的時間。更欲從收入中,撥出不少款項。命內閣也製定如那些軍人武人一般的養老之策。

  此法應是為所有大秦國子民張目,使那些工人,可衣食飽暖。

  呂幽卻心知若此政推行,大秦國不知有多少權貴,要恨他入骨。

  至於撥款部分,為這些苦工設養老之政,倒還不算什麽。秦烈不願將這些錢,投入軍中,他也無可奈何。

  隻是此策,他必定還是要勸諫的。

  “雇工薪金,應由雇主自決。薪金若高,雇工自然是望風景從,樂意投奔;薪金若低,則必定門可羅雀,無人問津。何需朝廷強製?再者此時,也非是時機。”

  秦烈則是搖頭,也不召見呂幽,隻一張不正式的秘詔,讓親信之人傳帶了出去。

  “孤聞經濟之道,在於消費!此時大秦國,勞工多而工位少。而雇主爭相壓低薪金,如此下去,遲早一日,我大秦國子民將食不果腹。民若無餘錢,即便造出千般器物,又有誰人會花錢去買?限製工時,則為增工位。汝為丞相,當明晰經濟之道,不可被那些豪富商賈左右。”

  大秦國各大城表麵繁華,秦烈卻知曉在暗中,還有許多人都吃不飽飯,一天十二個時辰,每天忙得像狗一樣。

  其實他才懶得去理會這些人死活,隻是這些人苦工作久了,就搶占了別人做苦工的機會,很是不妥。

  “至於時機,此政施行。當是在與大商之戰了結之後。丞相勿需憂心!卿若不願,可自請辭退,由張懷接任。”

  知道是準備在戰後才推行,令呂幽著實輕鬆了口氣,若是真要在這時公開此政,那麽還未與大商開戰,大秦國多半就要自己亂起來。

  至於後麵這一句,呂幽則是失聲一笑。這是國君的激將法麽?

  不過君上若真要推行此政,他也不懼。

  此政雖得罪那些商賈,可真正的權貴,其實卻不在乎那點工錢。

  一旦施行,也可在民間積累巨大的聲望。

  。